回覆列表
  • 1 # 揚韓若鑫

    武松夜過蜈蚣嶺,殺了飛天蜈蚣王道人及其擄掠而來的道童。救下了被王道人強佔的婦人張氏。

    張氏本是張太公的女兒,張太公一家老小除女兒外皆被飛天蜈蚣王道人殺害。女兒張氏被王道人擄掠上蜈蚣嶺並強佔,張氏肩負血海深仇,卻一時報仇無門、苟且忍辱偷生。

    武松殺了王道人及道童,搞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一時動了惻隱之心。因為武松之兄武大郎也曾被人陰謀殺害了,有打虎英雄的威名又身居一縣都頭之位,卻不能保護自己的哥哥,這是武松心中永遠的痛,同時也是武松心中最柔軟的一塊。

    武松

    今天夜上蜈蚣嶺無意間為張氏報了血海深仇,境遇各有不同,結局卻是一樣。不由人不惺惺相惜、流淚眼望流淚眼。縱使如英雄武松亦不免暗自神傷。想想自己失去親人,憑藉一身本事也僅是漂泊於江湖,一個失親的弱女子今後何以生存?怎不叫人頓生惻隱之心。於是乎在張氏捧出王道人的一二百兩銀子並獻於武松時,武松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扭頭對張氏說:"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身。快走,快走"!

  • 2 # 十三哥喂

    先說句玩笑話:不走難道還要留下來吃晚飯麼?

    武松讓那婦人快走,也是為了那個婦人好,不然一時興起,再取一顆頭,也不過一眨眼的功夫。

    武松這個人人性的優點和缺點各半,雖然能快意恩仇,但是也不算是一諾千金的君子俠士,同樣的,雖然算不上濫殺無辜的魔鬼,但是一旦殺興起來,無論女人小孩也都是一併殺掉的。

    不過武松在成為行者武松之後,秉性開始有所轉變,雖說也會偶爾爆一下,比如在孔家莊醉打孔亮,就是典型的不講理。但總的來說是向著沉穩發展的。

    這可能和他變裝行者有關。

    雖說武松這個行者是假的,但是為了應付路上的盤查,不進背熟了度牒上的內容,對於出家人的一些常用語也做了熟悉。

    這一則是武松本人經歷了這麼多,性格原本就會發生變化,二則天天學習僧人言行也算是不由自主吧,心中的善念被保留萌發(另一種性格就可能是變成變態殺手,正所謂一腳天堂一腳地獄)

    王道人那個道童原本也是掠來的,也是受害者,但是武松眉頭都不眨就一刀殺了他,後又用王道人練刀,正在興頭上,這若還是在鴛鴦樓,那個婦人也就順手殺了,但是此時武松的性情發生了轉變,於是強壓心頭魔性,叫那婦人快走,只怕一時壓不住也一刀殺了。

    也正式這句“快走”,不但救了那婦人,也救了武松自己,讓他從“殺星”變成了“傷星”,也是自此之後,武松雖然上陣還是“秒殺敵手”,但做事總會留一線,不像之前那樣動勿就動殺機了。

    縱觀水滸英雄,大多是出道既巔峰,逐步成長的人不多,武松算是其中一個吧。

  • 3 # 大風起兮偶飛揚

    武松在蜈蚣嶺殺了王道人.路過酒店時,他為討酒肉,打了孔亮.然後跌進溪裡,醉中被孔明和孔亮捉拿,卻正好遇上在此居住的宋江.武松表示要去二龍山落草.。。。。。或許為了辦事或者打架扁人,以後又 打了孔亮。詳細不知,要不,你去問他,一問便知。

  • 4 # 搞笑逗比集錦

    剛打完架,這時候心情極其煩躁,加上長途跋涉又餓又累.....

    此時還有個哭哭啼啼的婦女煩擾他.....

    此時心情不言而喻……“快滾別煩我......”

  • 5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又來一個燒寺的

    話說魯智深、史進殺了“出家影占身體”驅僧、敗寺、養女人的崔道成、丘小乙,掠財燒了瓦罐寺揚長而去。幾年後,武行者夜走蜈蚣嶺,殺了張家墳庵裡害人性命、占人女兒、搶劫過活的飛天蜈蚣王道人,把墳庵付之一炬,且於鉅著之中這兩件事實在是無前呼無後應之弦外插曲,不同者武二哥放了那婦人,或是殺人如麻後良心發現了?花和尚殺假住持、嚇死老和尚、羞死被汙女掠財燒寺,假行者殺了假道人卻燒寺送財給那同樣遭遇的女人。嘿,嘆息這二人何嘗不是“出家影占了身體”的賊的同時,感到武松放走那女人又送錢財自是矛盾,要說此時武二殺人已是紅眼,多一個少一個都一樣,或許是英雄浮燥之後時而冷靜時而暴燥之掙扎心態吧。

  • 6 # 步武堂

    在小說《水滸傳》當中,武松在蜈蚣嶺殺人,已經是武松到二龍山落草為寇之前的最後一次殺人。

    武松第一次殺人是在陽穀縣,武松鬥殺西門慶,手刃潘金蓮是為了給自己的兄長武大郎報仇雪恨。武松的行為是得到了絕大多數平民百姓的認可甚至是官府的同情,武松殺人是正義之舉,為兄報仇,天經地義,武松為此在江湖上也博得了很好的名聲。

    武松第二次殺人,是在二次發配恩州的路上,武松為了反擊孟州張都監派人對他的暗殺,大鬧飛雲浦將張都監派來的殺手“反殺”,並返回孟州城潛入張都監府上“血濺鴛鴦樓”將張都監全家上下十幾口滅門。

    武松的第二次殺人,其實是黑社會“報復與反報復”的黑吃黑的惡意屠殺,武松此時殺人,僅僅是報私仇而已,並無半點正義在裡面,並且在張都監府上,武松的行為已經開始有了“濫殺無辜”的重大嫌疑。

    而武松因為在孟州犯下“潑天大罪”,自知斷無可赦,為了躲避官府通緝,武松利用一個被孫二孃當了“包子餡”的頭陀的身份和頭陀的一身行頭,扮作一個頭陀,投奔二龍山落草,在二龍山上有魯智深和楊志,都是響噹噹的好漢,武松算是慕名而去投奔。

    在武松投奔二龍山的路上,經過蜈蚣嶺的時候 ,武松又殺人了,武松這一次殺人,就是毫無理由的“濫殺無辜”,他殺人的理由居然就是“看不慣”正好“試試刀”。顯得很無厘頭,竟然是為了試試那對戒刀威力如何。聽到林子裡有人說笑,看看一個墳庵裡面一個道士摟著一個婦人賞月,武松不知道是吃醋還是嫉妒,竟然動了殺心:“出家人還幹這等勾當!”抽出戒刀自言自語:刀是好刀,不過在我手裡還沒開張呢,今天拿這個鳥先生試刀!“

    他拿起一塊石頭打門,側門出來一個道童,挺生氣的:大半夜的,誰打門幹什麼?“武松上去大喝一聲“先拿這個小道童祭刀!”手起刀落,小道童腦袋滾的老遠——可憐的小道童估計還沒看清楚對面的人是誰。

    那個道士好像也有些手段,手裡拿著兩把寶劍衝了出來:誰敢殺我道童!但儘管道士一點功夫,在武松面前也走不了幾個回合。腦袋落地是必然結果。

    武松試完了手裡的戒刀,才想起來問那婦人這道士的情況,人都殺完了問什麼其實都沒有意義,看見兩具被武松二話不說就給砍了的屍體,那婦人的敘述其實已經是漏洞百出,而武松其實也已經無意深究。他吩咐那婦人:快去收拾道士的銀子吧!我要燒了這墳庵。

    武松這是要焚屍滅跡啊!並且並沒有讓那婦人走的意思,而那婦人接下來的舉動倒是能讓人看出她所說的話假的成分居多。

    她問武松要不要酒肉吃?武松的回答很有意思:“有時,將來請我”。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有的話,拿來請我。那婦人把武松領進庵內,把她和那個王道士賞月的酒肉讓武松吃了,然後婦人去收拾了王道士的“金銀財帛”,武松吃飽喝足就開始放火。

    婦人並沒有馬上就走,她拿著一包金銀“獻於武行者乞性命”,這個時候武松才發話“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身,快走,快走。”

    這個時候那婦人才拜謝武松,自己下山去了。怎麼看不像是一個被綁架被蹂躪的良家女子。

    武松之所以沒有殺了這婦人,一方面是他的這次殺人幾乎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第二,那婦人似乎知道如何對付像武松這樣的“江湖好漢”,既沒有立刻逃跑,也沒有過分糾纏,整個過程算得上“不卑不亢”,“從容不迫”。這樣的情況下,武松這種極好面子又吃軟不吃硬的“好漢”,和這種女人動刀子絕對不可能。況且那個婦人已經將那包金銀獻給武松“乞命”了。

    武松讓那婦人快走,有兩層意思,第一是趕快離開,在不離開就會被燒死。

    第二是說,趕快離開,趁我還沒後悔。因為婦人離開之後,武松就把那兩具屍體扔到火裡一起給燒了。

    婦人再不離開,結果就是“殺人滅口”,火堆裡再多一具屍體罷了。

  • 7 # 惟德是崇

    武松的這一做法,證明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和氣善良、同情弱者。

    武松在蜈蚣嶺殺掉王道人和救下“那個婦人”,見《水滸傳》第三十一回和第三十二回。

    在第三十一回中,先敘寫了“張都監血濺鴛鴦樓”,武松在張都監家中先後“殺死男女一十五名”;接著寫了武松被張清的四個小嘍囉用“兩把撓鉤”捉住,後被張清和孫二孃救下;為躲避官府捉拿,在張清和孫二孃的推薦下,武松投奔魯智深、楊志他們所在的二龍山。

    殺掉王道人、救下“那個婦人”,就是在武松投奔二龍山的途中發生的事情,詳見第三十一回的結尾和第三十二回的開頭。

    第三十一回結尾時,這樣寫道,在武松“夜走蜈蚣嶺”的時候,“走過林子那邊去打一看,只見松樹林中,傍出一座墳庵,約有十數間草屋,推開著兩扇小窗,一個先生,摟著一個婦人,在那窗前看月喜笑。”武松見此情形後,“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先是殺了道童——“道童的頭落在一邊,倒在地下”,後又與惡道人展開了搏殺。

    第三十二回的開頭,緊接著上一回的“兩個裡倒了一個”,寫道:“武行者轉過身來,看得親切,只一戒刀,那先生的頭滾落在一邊,屍首倒在石上。”

    也許是自己前面殺人太多了,這時的武松有了惻隱之心。他這樣說:

    “庵裡婆娘出來,我不殺你,只問你個緣故。”

    可以設想:在殺死了道童和王道人之後,武松在和庵裡的婦人說話的時候,是心平氣和的,絕對沒有威脅恫嚇的意思。如果有威脅恫嚇的話,那婦人會被嚇得說不出話來的。正是因為武松說話的心平氣和,婦人才會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

    當武松從婦人的口中得知:她是“這嶺下張太公家女兒”,她的爹孃哥嫂都被這“飛天蜈蚣王道人”“害了性命”的時候,更產生了對這個婦人的同情之心。當這個婦人“捧著一包金銀,獻於武行者乞性命”時,武松這樣對婦人說:“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身。快走!快走!”聽了武松的話,“那婦人拜謝了,自下嶺去”。從武松的“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身。快走!快走”的話語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武松性格:他不是隻有打打殺殺、嫉惡如仇的一面;還有和氣善良、同情弱者的一面。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待武松,才會更接近武松的真實性格。

    另外,這裡的“快走!快走”,也許還有這樣的一層意思:

    乘著我現在有不殺你之心,你趕快回家吧!免得我後面心情有變,再做出殺你的事情來。武松的性格中,確實是有和氣善良、同情弱者的一面的,這一點我們應當看到。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 8 # 小李練飛刀

    武松在飛雲浦殺死4個公人後,仍不解心中的恨氣,轉頭回孟州找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復仇來了。

    武松在張都監家中一共殺了15人,馬伕1人,丫環2人,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3人,隨從2人,張都監夫人和孩子3人,1人為玉蘭,婦女3人,共計15人。

    逃亡中的武松被張青手下活捉,再一次遇到張青孫二孃,為了逃避官府緝拿,武松穿上了頭陀留下的衣服、戒刀,成了行者武松。

    夜裡經過蜈蚣嶺,看見一座墳庵裡一個道士摟著一個婦人在窗前賞月,武松忍不了,“出家人卻做這等勾當!”,當即敲門,先殺了小道童試刀,再一刀結果了王道士,但為何武松沒有殺這個婦人呢,還催促她快走,有以下幾個理由:

    一、這婦人身世可憐,屬於被害之人。這婦人是嶺下張太公女兒,一家被王道士害了性命,把她強騙在墳庵裡。這個婦人和武松的經歷有點相似,都是被別人陷害,因此引起了武松的同情心,武松起了惻隱之心,放過了這個婦人。

    二、武松突然覺得自己殺人太多,應該要收手了。嗜血的武松殺人無數,僅僅在前幾天還接連在飛雲浦、鴛鴦樓殺死19人,又在蜈蚣嶺殺死道童和王道士2人,共計21人。這裡面有陷害自己的人,例如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等,屬於死有餘辜。但也有濫殺無辜的,例如丫環、婦女、道童,特別是蜈蚣嶺的道童,本身也很可憐,也是被王道士從別處擄掠來的。

    當武松聽到婦人說道童也是被道士搶來的,還被自己殺了,頓時覺得自己手上沾滿的鮮血太多了,不能再這樣不分青紅皂白、濫殺無辜了,因此沒有殺這個婦人,從此後武松也比較少濫殺了。

    三、婦人沒有敵意,武松放下了警惕心。婦人只想活命,並無陷害武松的任何舉動,對武松畢恭畢敬,視為救命恩人,看到武松餓了,及時請武松吃酒吃肉,讓武松對她放下了警惕心。要知道武松對這個世界是充滿警惕心,充滿敵意的,婦人一五一十講出經過,還把銀子、酒肉都給武松,讓武松覺得這個婦女沒有敵意,無陷害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因此武松吃了酒肉,最後放過了他。

    因此,最後婦人要把金銀獻給武松,武松說:“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身。快走,快走!”

  • 9 # 雲上無塵

    其實就是給那個婦人吃個定心丸,武松不會傷害她,不會劫掠她,讓她放心回家。

    婦人收拾了金銀細軟一包,武松放火燒房,道人已被殺。

    婦人跪地,獻上金銀,乞性命,明顯擔心武松傷害她。

    這時武松叫她快走,意思明顯,放她生路,帶上金銀,趕緊回家團聚。

    真是:

    景陽岡上曾打虎,水滸寨裡最英雄。殺人懲惡出本意,頂天立地偉丈夫。

  • 10 # 綠野萍蹤01

    這個細節隱喻的是朱棣奪取皇位後,對待侄子和寡嫂的秘史。怎麼回事呢?

    《水滸傳》中的蜈蚣嶺在哪裡

    武松從大樹十字坡出發,前往二龍山入夥,途經蜈蚣嶺,殺了飛天蜈蚣王道人。那麼,這個蜈蚣嶺到底是什麼所在,武松為何要在這裡殺一個“飛天蜈蚣”呢?我們先來看看書中的描述,看看《水滸傳》中的蜈蚣嶺到底寫的是哪裡。

    書中交代,武松來到蜈蚣嶺,正是“十月間天氣”。這一筆,是承接武松血濺鴛鴦樓的情節寫下來的。

    武松是十月十五之夜,明月之下殺了都監府十五口人,逃到了十字坡。在十字坡將息了三五日,便歸還真身本尊,辭別張青、孫二孃夫婦,匆忙趕路去投奔花和尚魯智深。也就是說,武松到達蜈蚣嶺時,應當是農曆十月二十。

    按照月相來說,十月二十日應當是“虧凸月”,月亮是在將近一更天氣時,才在東方升起。書中也是這樣寫的:

    此時是十月間天氣,日正短,轉眼便晚了。約行不到五十里,早望見一座高嶺。武行者趁著月明,一步步上嶺來,料道只是初更天色。武行者立在嶺頭上看時,見月從東邊上來,照得嶺上草木光輝。

    施耐庵把“虧凸月”寫得如滿月一般,朗照蜈蚣嶺。武松在嶺上聽見前面林子裡有笑聲,便穿過林子那邊,看見松樹林中有一座傍山墳庵,約有十數間草屋,一個道士在窗下摟著一個婦人看月調笑。

    這段描寫,施耐庵以“明月”、“樹林”、“松樹”等等《水滸傳》中最常見的符碼,暗寫蜈蚣嶺就是大明王朝的一個所在。那麼,明月之下的蜈蚣嶺又具體在大明王朝的什麼地方呢?

    飛天蜈蚣王道人是誰

    《水滸傳》中,“明月”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明月出現,必定有“血光之災”。從史進的故事開始,就反覆寫中秋節、元宵節、六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十五……等等與明月有關的故事。雖然武松夜走蜈蚣嶺不是月圓之夜,但與棒打洪教頭一樣,都是在明月之下發生的故事。

    上梁山之前,武松與林沖沒有任何交集,即便是到了梁山,這二人之間也沒有任何交往。但是,林沖上梁山之前是在“山神廟”殺了陸虞侯三人,武松同樣是在“山神廟”見到了陽穀縣的告示,上景陽岡打虎。因而,武松便與林沖有著暗線關係。

    魯智深“遇林而起”,指的是書中所有的“林”,象徵朱洪武給子孫排定的“金木水火土”輩分中的“木字輩”,第一代“木字輩”就是朱棣這輩人。而且,施耐庵還預言,朱家也必定如北宋那樣,亡於“木字輩”這代皇帝。這就是《水滸傳》以北宋歷史,深藏大明王朝秘史的奧妙所在。

    飛天蜈蚣所居住的墳庵在明月之下的松樹林子裡,那就肯定是說的明朝的事。墳庵,就是建在祖墳旁邊的廟,也就是說,武松是在明月下殺了佔據別人家祖墳的飛天蜈蚣。那麼,飛天蜈蚣又是誰呢?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佔了張士誠的南京,隨之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這就是被武松殺掉的飛天蜈蚣。那個被武松放走的婦人就是這樣說的:奴是這嶺下張太公家女兒,這庵是奴家祖上墳庵

    那個婦人還說,這個先生善習陰陽,能看風水。“陰陽”就是“明”,比如武松的一對雪花戒刀,也是“明”的隱喻,雪花,就是龍虎山上那條雪花長蟲,指的是生於蛇年大雪節的朱允炆。而扈三孃的雙刀,乾脆就寫成了“日月雙刀”。自然,武松的雪花戒刀也是陰陽一對,同樣是個“明”字。

    王道人綽號“飛天”蜈蚣,又是在墳庵之中,所以,墳庵就是朱家的陵墓,飛天蜈蚣原本就是個死人。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城,所以,武松斬殺飛天蜈蚣的地方與其他故事一樣,隱寫的都是南京城(或北京城)的真實故事。

    飛天蜈蚣就是朱元璋,那麼,那個被武松催促“快走,快走”的婦人是不是張士誠的女兒呢?難道說,武松的原型真的是張士誠的部將卞元亨嗎?

    懿文太子妃恐怕逃過一劫

    《水滸傳》與張士誠沒有一分錢關係,所謂施耐庵曾經做過張士誠的幕僚,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兄弟,純屬無稽之談。這些無稽之談,全部源自施耐庵就是死於洪武三年(1370年)的施彥端這個欺世謊言。那位被武松催促“快走,快走”的張氏,說的也是朱元璋家的事,與張士誠毫無瓜葛。

    書中有很多人自稱姓張,比如,王進私走延安府來到史家莊,自報家門說姓張。魯達打死鎮關西逃到雁門縣,在街頭看海捕文書,金老假稱“張大哥”將他帶走。林沖風雪山神廟上梁山,在朱貴酒店說謊:“我自姓張”。宋江在清風寨被劉高抓捕,也謊稱“鄆城張三”,李逵殺四虎被請到大戶家中,同樣以姓張的報了假名。

    張,璋同音,說的還是朱元璋。原本,那個被武松催促趕緊逃命的張氏小姐就是朱家的人,暗喻的是懿文太子妃呂氏。“王道人”,意思是制定“王道”的人。《水滸傳》中的“王道”,就是“天道迴圈”之道,說的是皇位傳承。這個“王道”,就隱藏在《水滸傳》“開篇引首”的故事中。

    按照“天道迴圈”的王道,朱元璋之後,本應是朱棣這代人做皇帝。但是,因為“飛天蜈蚣王道人”的王道,孫子輩佔據了皇位,同樣,也佔據了祖墳墳庵——太廟。於是,朱棣起兵謀反,要火燒朱允炆家的墳庵。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佔南京。按照《明史》的記載,六月十三這天,朱允炆在左順門殺了企圖做內應的徐增壽。同一天,朱棣在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的策應下,從金川門進城。也是在同一天,皇宮失火,朱棣進宮,建文帝不知所終。

    明史的記載語焉不詳,但是,卻留下了一個謎團:同一天中,建文帝能幹那麼多事?有時間在宮中縱火,然後削髮為僧逃出南京城?

    《水滸傳》中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建文帝在左順門殺了徐增壽,然後“去殺正西北的人馬”,出宮之後,宮中才燃起大火。正西北,就是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把守的金川門。也就是說,朱允炆很可能先殺徐增壽,再去殺朱橞、李景隆。但是,卻在金川門與朱棣的燕軍遭遇了。所以,施耐庵暗示,建文帝如玄武門之變那樣,被另一個“天策上將”的兄弟射殺了。

    宮中失火,燒死了皇后,但朱允炆的親生母親呂氏,也就是懿文太子妃卻因故外出,逃過一劫。這就是武松殺了一個小道童,而催促張氏“快走,快走”的一大隱喻。

    那麼,皇宮失火時,呂氏在哪裡呢?《明史》記載:燕兵至金川門,迓太后至軍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太后還,未至,宮中已火。既而隨其子允熙居懿文陵。永樂元年複稱皇嫂懿文太子妃。太后,說的就是建文帝的母親呂氏。朱棣在金川門將太后迎接到軍中,是不是意味著她是代表朱標,陪同兒子去彈壓內應政變,在金川門遇到了燕王大軍的呢?假如是這樣,建文帝便真的是在金川門被射殺了。

    朱棣佔據了皇宮,便將寡嫂呂氏及其次子,也就是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熙送到朱標的陵庵居住(懿文太子陵)。

    永樂四年(1406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也就是說,朱允熙是在永樂四年十二月份,被一把大火燒死與朱標的“墳庵”之中。這把火是誰放的,恐怕朱棣的嫌疑最大。

    有很多觀點說,與朱允熙一同死於這場大火的還有他的母親,也就是懿文太子妃呂氏。但是,《明史》中沒有這樣的記載。《明史》中的懿文太子妃呂氏,就只有上面所提到的這段記載,並無下文。

    施耐庵時期,還沒有《明史》,但他可能以自己的所見所聞,把一些秘史寫進了《水滸傳》中。從武松催促張氏“快走,快走”的細節中,大致可以判斷,當時奉命放火燒懿文陵的人可憐朱允炆一家的遭遇,便放過了懿文太子妃呂氏。

    或者,呂氏在金川門就被朱棣軟禁,然後承認了朱棣的合法地位。看在長兄朱標的份上,這個寡嫂也沒有多大的威脅,反倒可以為自己的很多謊言做個旁證,便饒過了她。

    結語:武松有黑衣宰相的暗喻

    武松夜走蜈蚣嶺,這段故事與《水滸傳》其他故事一樣,講起來十分複雜,同樣暗喻的是靖難之役中秘而不宣的秘史。武松之所以夜走蜈蚣嶺,然後再上二龍山,是因為他與魯智深、曹正一道,象徵著策動靖難之役的黑衣宰相姚廣孝。

    魯智深、武松都是穿著皂布直裰,也就是黑色僧袍的出家人,他們亦佛亦道,佔據二龍山,住持寶珠寺,正是姚廣孝高居廟堂,深居皇家寺院的真實寫照。

    魯智深綽號天孤星,姚廣孝(道衍和尚)字獨暗,號獨庵老人,也是一個“天孤星”。武松是虎面行者,道衍則形如病虎,都是嗜殺的佛門弟子。

    尤其是曹正,林沖的這個徒弟綽號“操刀鬼”,名字與綽號中就暗藏著“曹操”,是一張宰相的符碼。這張符碼貼在二龍山寶珠寺,意味著魯智深、武松就是暗喻了大明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廣孝。

    魯智深、武松因為林沖的徒弟而完成最終的暗喻,姚廣孝則是真正地“遇林而起”,他是因為遇到了朱棣才一展胸中抱負,成為劉秉忠這樣嗜殺而成就大業的人。魯智深“遇林而起”自不待言,武松也是因為在明月下的樹林中火燒墳庵,斬殺道童和飛天蜈蚣而上了二龍山。加上武松與林沖一樣,都去過“山神廟”。所以,武松也是“遇林而起”。

    武松殺了飛天蜈蚣,便來到了孔家莊,醉打孔亮之後,卻被一隻黃狗狂吠。我在講魯智深的故事時,提到過這隻黃狗,其中的一個隱喻,就是姚廣孝在高皇后治喪期間“遇林而起”。這一年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農曆壬戌,也就是狗年。

    武松斬殺飛天蜈蚣,意味著道衍和尚慫恿朱棣謀反,等於是打著朱元璋的旗號造了朱元璋的反。武松祭刀的道童,就是朱允炆、朱允熙兄弟。放走的那個婦人,則是兩番逃過火劫的懿文太子妃,朱允炆、朱允熙的母親呂氏。

  • 11 # 追求夢想的道路上

    民間流傳著老不看《三國》,就是《三國演義》,少不看《水滸》,就是《水滸傳》。主要指的是三國演義處處充滿了爾虞我詐,陰謀詭計,勾心鬥角,老了不能太複雜應豁達樂觀。水滸傳又充滿了行俠仗義,率性而為,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個人英雄主義,青少年血氣方剛,衝動易怒,判斷力不強,是非觀念不清,易失去理智,容易模仿學習,不易多看。武松作為梁山108好漢的天傷星,位列梁山第14把交椅,歷來被廣大勞動群眾所喜愛。作者在武松身上也不吝筆墨,景陽岡武松打虎,武松復仇殺金蓮,武松醉打蔣門神,張都監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武松擒方臘等多個章節。武松也從打虎英雄,步兵都頭,殺人罪犯進行了身份轉化,從地獄到天堂,再從天堂到地獄。

    武松夜走蜈蚣齡是張都監血濺鴛鴦樓之後,武松作為二進宮的罪犯又一次邁上逃亡之路,被張清孫二孃所救。為逃避追捕,穿上頭陀的衣服,拿上頭陀的戒刀,假扮成帶髮修行的“行者”,準備到二龍山上投靠魯智深楊志之時,夜走蜈蚣嶺,在墳庵恰遇王道人發生的故事。武松在上山的道路上經過墳庵,恰看見道士與婦女飲酒作樂,讀者從生活常識就可以判斷這不是正經修煉的道人,道士分為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大門派。全真道必須出家,住宮觀,不允許結婚。正一道可以結婚生兒女,過家庭生活,可以食葷。但也有許多要求,例如一些道家節日需要沐浴更衣,吃齋戒色。而不是摟著一個婦人,飲酒戲笑。武松一看就判斷不是真正修道之人,必會敗壞三清名聲。那麼必然是假借道士之名,姦淫擄掠,欺男霸女的強盜無疑,於是怒從心上起,惡從膽邊生,拔出刀來,用道童祭刀,道士也有一些武功,大戰十個回合之後,武松賣了個破綻,一刀砍了道士的頭,道士丟了性命。至於救下的女人,沒有濃妝豔抹,一看就知是被擄掠的良家婦女,婦女沒有替道士謾罵,說明和道士不是一夥的,婦女沒有攜財逃跑,說明不是愛財貪婪之人。反而請武松吃一些酒肉,把錢財敬獻給武松,難免會激起英雄的惻隱之心。快走,快走,有親戚的回家投靠親戚,沒親戚的找個好人嫁了吧。快走,快走,也說明了武松要毀屍滅庵的決心,好漢做事好漢當,不會連累婦人,同時也不為難婦人。武松儘管經歷了潘金蓮,玉蘭兩個女人,並且殺了這兩個女人。但並沒有帶上有色眼鏡對所有女人形成偏見。善惡分明,嫉惡如仇,扶貧濟弱的英雄形象再次躍然紙上,透過讓婦人快走,武松不傷害無辜的英雄形象再次樹立在廣大人民心中。

  • 12 # 素心學史讀文

    假行者殺掉真道人,當然是高興嘍。當然,還有點著急,所以催婦人:快走!快走!。且聽我細細道來。

    要想探討武松此時什麼心情,首先要知道武松是個什麼人。

    說實話,我並不佩服武松。

    雖然金聖嘆喜歡武松,把他考訂為一等一的人物,天人一般的存在。雖然在二龍山以後,武松這個假行者和智深這個真和尚成了“不破捆兒”的好兄弟,作者寫他倆也是每每遙遙相對著寫,我卻覺得從人品上武松遠遠比不上魯大師。

    作者明顯是偏愛武松的,所以魯達正傳只有六回,武松正傳十回。

    我們來對看他倆。

    首先,故事開始時,魯達是提轄,武松是因為醉酒揮拳,“打死”本處機密亡命江湖,在柴進家吃白食的逃犯。

    當然魯達馬上就打死人了,也亡命江湖。魯達是因為金翠蓮打死惡霸鎮關西的,跟楊志殺牛二一樣,屬於為民除害的性質。

    魯達殺了人,軍官做不成,就去做了和尚。

    武松發現自己“殺”的人沒死,就去找哥哥,路過景陽岡,殺了虎,就去做了官(都頭)。

    魯達的率性,弄得他在五臺山待不下去了,只好下山。

    武松是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個似乎該殺哈,因為官府不管嘛),被髮配。

    魯達一路打架,為桃花莊劉太公的女兒打周通,只用拳頭;為被欺壓的老和尚殺了“將錢養女”的崔道成邱小乙,卻是初試禪杖。

    魯大師可愛之處,是被崔道成騙過,弄清楚這是賊人才殺。

    武松也是一路打架,先是打孫二孃(孫二孃說要麻翻他們是因為“叔叔說風話”,似乎武松也不是什麼老實人),後打蔣門神(無非是霸佔快活林的施恩當打手,黑吃黑),被暗算後一氣之下大鬧飛雲浦,殺了四個人,回身到鴛鴦樓,又殺了十五個人。

    魯大師看菜園,認識了林沖,林娘子被調戲,他比林沖還著急,林沖發配,他一路護送(簡直像個慈母),結果鬧得連和尚也做不成, 只能去做強盜,到二龍山落草。

    武松假扮成行者,一路逃亡,路過蜈蚣嶺時,因見月光下,“一個先生摟著一個婦人,在那窗前看月戲笑”,便判斷這“鳥先生”不是什麼好鳥,不禁“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便去腰裡掣出那兩口爛銀也似戒刀來”,想道:“刀卻是好,到我手裡不曾發市,且把這個鳥先生試刀!”

    先殺了“鳥道童祭刀”,又大笑著對那個飛天蜈蚣說:“我的本事,不要箱兒裡去取!一生本事都放箱兒裡,蓋鳥先生則然矣。正是撓著我的癢處!”

    這個飛天蜈蚣本不是好東西,可殺;又剛好“撓著”武松的“癢處”,他要試一試新到手的一對“爛銀也似的”好戒刀,更可殺啦。

    殺完道人,他大叫“庵裡婆娘出來!我不殺你,只問你個緣故!”

    婦人哭道:“奴是這嶺下張太公家女兒,這庵是奴家祖上墳庵。這先生不知是那裡人,來我家裡投宿,言說善習陰陽,能識風水。我家爹孃不合留他在莊上,因請他來這裡墳上觀看地理,被他說誘,又留他住了幾日。那廝一日見了奴家,便不肯去了;住了三兩個月,把奴家爹孃哥嫂都害了性命,卻把奴家強騙在此墳庵裡住。這個道童也是別處擄掠來的。”

    我判斷婦人說的是真話,如果只為自己保命撒謊,她完全犯不上為已經死了的道童說話嘛!

    以武松的精明和“噙齒戴髮”的男子漢說話算數的基本原則,武松根本不會考慮殺這個女人。

    所以武松讓她收拾道人財帛,“我便要放火燒庵了!”

    那婦人讓武松且吃酒肉,“武行者討大碗吃了一回”。

    “那婦人收拾得金銀財帛已了,武行者便就裡面放起火來。”注意,這是在草菴裡。

    “那婦人捧著一包金銀獻與武行者,武行者道:‘我不要你的,你自將去養身。快走!快走!’”

    火已經放起來了,那婦人只管給武松獻金銀(大機率以為武松是個殺人越貨的強盜,飛天道人一流的人物)。

    武松跟魯達一樣,是個向來愛拿大,吃軟不吃硬的主兒,這會焉能殺一個跟自己無冤無仇,哭哭啼啼,又獻金銀的小女子?

    但是,草菴著了火,大概比老房子著火燒得更快,倆人不能燒死啊,情況緊急,不催她“快走!快走!”,難道兩個人還講起禮來,雍容揖讓一番不成?

    武松此時的心情應該也是很愉快的:

    1.一旦做了行者,就有個行者的樣子,看到出家人不軌,就要替他師父清理門戶。

    2.這把好戒刀,確實好使,剛剛在月光下舞得漂亮。(刀似乎是梁山好漢的共同愛好,林沖、楊志皆是,不過楊志是失路英雄,落魄賣刀,剜心去肝一般;林沖是官場中人,是一日三摩挲,劇於十五女;武松,發了個這麼個利市,自然高興。)

    3.自從血檢鴛鴦樓後,官府緝捕得緊,躲在張青家裡不得出,對於武松來講,那口悶氣,一直鬱結於心,今日試刀,出盡心中那口惡氣

    4.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成就感。

    武松一路殺人,到蜈蚣嶺竟救了一個女子,從此開啟他由英雄到行者的蛻變之路。武松身上的血腥氣漸漸淡了,散了,最後才能有六和寺善終的結局吧。

  • 13 # 萌瑞源

    這個細節隱喻的是朱棣奪取皇位後,對待侄子和寡嫂的秘史。怎麼回事呢?

    《水滸傳》中的蜈蚣嶺在哪裡

    武松從大樹十字坡出發,前往二龍山入夥,途經蜈蚣嶺,殺了飛天蜈蚣王道人。那麼,這個蜈蚣嶺到底是什麼所在,武松為何要在這裡殺一個“飛天蜈蚣”呢?我們先來看看書中的描述,看看《水滸傳》中的蜈蚣嶺到底寫的是哪裡。

    書中交代,武松來到蜈蚣嶺,正是“十月間天氣”。這一筆,是承接武松血濺鴛鴦樓的情節寫下來的。

    武松是十月十五之夜,明月之下殺了都監府十五口人,逃到了十字坡。在十字坡將息了三五日,便歸還真身本尊,辭別張青、孫二孃夫婦,匆忙趕路去投奔花和尚魯智深。也就是說,武松到達蜈蚣嶺時,應當是農曆十月二十。

    按照月相來說,十月二十日應當是“虧凸月”,月亮是在將近一更天氣時,才在東方升起。書中也是這樣寫的:

    此時是十月間天氣,日正短,轉眼便晚了。約行不到五十里,早望見一座高嶺。武行者趁著月明,一步步上嶺來,料道只是初更天色。武行者立在嶺頭上看時,見月從東邊上來,照得嶺上草木光輝。

    施耐庵把“虧凸月”寫得如滿月一般,朗照蜈蚣嶺。武松在嶺上聽見前面林子裡有笑聲,便穿過林子那邊,看見松樹林中有一座傍山墳庵,約有十數間草屋,一個道士在窗下摟著一個婦人看月調笑。

    這段描寫,施耐庵以“明月”、“樹林”、“松樹”等等《水滸傳》中最常見的符碼,暗寫蜈蚣嶺就是大明王朝的一個所在。那麼,明月之下的蜈蚣嶺又具體在大明王朝的什麼地方呢?

    飛天蜈蚣王道人是誰

    《水滸傳》中,“明月”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明月出現,必定有“血光之災”。從史進的故事開始,就反覆寫中秋節、元宵節、六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十五……等等與明月有關的故事。雖然武松夜走蜈蚣嶺不是月圓之夜,但與棒打洪教頭一樣,都是在明月之下發生的故事。

    上梁山之前,武松與林沖沒有任何交集,即便是到了梁山,這二人之間也沒有任何交往。但是,林沖上梁山之前是在“山神廟”殺了陸虞侯三人,武松同樣是在“山神廟”見到了陽穀縣的告示,上景陽岡打虎。因而,武松便與林沖有著暗線關係。

    魯智深“遇林而起”,指的是書中所有的“林”,象徵朱洪武給子孫排定的“金木水火土”輩分中的“木字輩”,第一代“木字輩”就是朱棣這輩人。而且,施耐庵還預言,朱家也必定如北宋那樣,亡於“木字輩”這代皇帝。這就是《水滸傳》以北宋歷史,深藏大明王朝秘史的奧妙所在。

    飛天蜈蚣所居住的墳庵在明月之下的松樹林子裡,那就肯定是說的明朝的事。墳庵,就是建在祖墳旁邊的廟,也就是說,武松是在明月下殺了佔據別人家祖墳的飛天蜈蚣。那麼,飛天蜈蚣又是誰呢?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佔了張士誠的南京,隨之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這就是被武松殺掉的飛天蜈蚣。那個被武松放走的婦人就是這樣說的:奴是這嶺下張太公家女兒,這庵是奴家祖上墳庵。

    那個婦人還說,這個先生善習陰陽,能看風水。“陰陽”就是“明”,比如武松的一對雪花戒刀,也是“明”的隱喻,雪花,就是龍虎山上那條雪花長蟲,指的是生於蛇年大雪節的朱允炆。而扈三孃的雙刀,乾脆就寫成了“日月雙刀”。自然,武松的雪花戒刀也是陰陽一對,同樣是個“明”字。

    王道人綽號“飛天”蜈蚣,又是在墳庵之中,所以,墳庵就是朱家的陵墓,飛天蜈蚣原本就是個死人。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城,所以,武松斬殺飛天蜈蚣的地方與其他故事一樣,隱寫的都是南京城(或北京城)的真實故事。

    飛天蜈蚣就是朱元璋,那麼,那個被武松催促“快走,快走”的婦人是不是張士誠的女兒呢?難道說,武松的原型真的是張士誠的部將卞元亨嗎?

    懿文太子妃恐怕逃過一劫

    《水滸傳》與張士誠沒有一分錢關係,所謂施耐庵曾經做過張士誠的幕僚,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兄弟,純屬無稽之談。這些無稽之談,全部源自施耐庵就是死於洪武三年(1370年)的施彥端這個欺世謊言。那位被武松催促“快走,快走”的張氏,說的也是朱元璋家的事,與張士誠毫無瓜葛。

    書中有很多人自稱姓張,比如,王進私走延安府來到史家莊,自報家門說姓張。魯達打死鎮關西逃到雁門縣,在街頭看海捕文書,金老假稱“張大哥”將他帶走。林沖風雪山神廟上梁山,在朱貴酒店說謊:“我自姓張”。宋江在清風寨被劉高抓捕,也謊稱“鄆城張三”,李逵殺四虎被請到大戶家中,同樣以姓張的報了假名。

    張,璋同音,說的還是朱元璋。原本,那個被武松催促趕緊逃命的張氏小姐就是朱家的人,暗喻的是懿文太子妃呂氏。“王道人”,意思是制定“王道”的人。《水滸傳》中的“王道”,就是“天道迴圈”之道,說的是皇位傳承。這個“王道”,就隱藏在《水滸傳》“開篇引首”的故事中。

    按照“天道迴圈”的王道,朱元璋之後,本應是朱棣這代人做皇帝。但是,因為“飛天蜈蚣王道人”的王道,孫子輩佔據了皇位,同樣,也佔據了祖墳墳庵——太廟。於是,朱棣起兵謀反,要火燒朱允炆家的墳庵。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佔南京。按照《明史》的記載,六月十三這天,朱允炆在左順門殺了企圖做內應的徐增壽。同一天,朱棣在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的策應下,從金川門進城。也是在同一天,皇宮失火,朱棣進宮,建文帝不知所終。

    明史的記載語焉不詳,但是,卻留下了一個謎團:同一天中,建文帝能幹那麼多事?有時間在宮中縱火,然後削髮為僧逃出南京城?

    《水滸傳》中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建文帝在左順門殺了徐增壽,然後“去殺正西北的人馬”,出宮之後,宮中才燃起大火。正西北,就是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把守的金川門。也就是說,朱允炆很可能先殺徐增壽,再去殺朱橞、李景隆。但是,卻在金川門與朱棣的燕軍遭遇了。所以,施耐庵暗示,建文帝如玄武門之變那樣,被另一個“天策上將”的兄弟射殺了。

    宮中失火,燒死了皇后,但朱允炆的親生母親呂氏,也就是懿文太子妃卻因故外出,逃過一劫。這就是武松殺了一個小道童,而催促張氏“快走,快走”的一大隱喻。

    那麼,皇宮失火時,呂氏在哪裡呢?《明史》記載:燕兵至金川門,迓太后至軍中,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太后還,未至,宮中已火。既而隨其子允熙居懿文陵。永樂元年複稱皇嫂懿文太子妃。太后,說的就是建文帝的母親呂氏。朱棣在金川門將太后迎接到軍中,是不是意味著她是代表朱標,陪同兒子去彈壓內應政變,在金川門遇到了燕王大軍的呢?假如是這樣,建文帝便真的是在金川門被射殺了。

    朱棣佔據了皇宮,便將寡嫂呂氏及其次子,也就是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熙送到朱標的陵庵居住(懿文太子陵)。

    永樂四年(1406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也就是說,朱允熙是在永樂四年十二月份,被一把大火燒死與朱標的“墳庵”之中。這把火是誰放的,恐怕朱棣的嫌疑最大。

    有很多觀點說,與朱允熙一同死於這場大火的還有他的母親,也就是懿文太子妃呂氏。但是,《明史》中沒有這樣的記載。《明史》中的懿文太子妃呂氏,就只有上面所提到的這段記載,並無下文。

    施耐庵時期,還沒有《明史》,但他可能以自己的所見所聞,把一些秘史寫進了《水滸傳》中。從武松催促張氏“快走,快走”的細節中,大致可以判斷,當時奉命放火燒懿文陵的人可憐朱允炆一家的遭遇,便放過了懿文太子妃呂氏。

    或者,呂氏在金川門就被朱棣軟禁,然後承認了朱棣的合法地位。看在長兄朱標的份上,這個寡嫂也沒有多大的威脅,反倒可以為自己的很多謊言做個旁證,便饒過了她。

    結語:武松有黑衣宰相的暗喻

    武松夜走蜈蚣嶺,這段故事與《水滸傳》其他故事一樣,講起來十分複雜,同樣暗喻的是靖難之役中秘而不宣的秘史。武松之所以夜走蜈蚣嶺,然後再上二龍山,是因為他與魯智深、曹正一道,象徵著策動靖難之役的黑衣宰相姚廣孝。

    魯智深、武松都是穿著皂布直裰,也就是黑色僧袍的出家人,他們亦佛亦道,佔據二龍山,住持寶珠寺,正是姚廣孝高居廟堂,深居皇家寺院的真實寫照。

    魯智深綽號天孤星,姚廣孝(道衍和尚)字獨暗,號獨庵老人,也是一個“天孤星”。武松是虎面行者,道衍則形如病虎,都是嗜殺的佛門弟子。

    尤其是曹正,林沖的這個徒弟綽號“操刀鬼”,名字與綽號中就暗藏著“曹操”,是一張宰相的符碼。這張符碼貼在二龍山寶珠寺,意味著魯智深、武松就是暗喻了大明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廣孝。

    魯智深、武松因為林沖的徒弟而完成最終的暗喻,姚廣孝則是真正地“遇林而起”,他是因為遇到了朱棣才一展胸中抱負,成為劉秉忠這樣嗜殺而成就大業的人。魯智深“遇林而起”自不待言,武松也是因為在明月下的樹林中火燒墳庵,斬殺道童和飛天蜈蚣而上了二龍山。加上武松與林沖一樣,都去過“山神廟”。所以,武松也是“遇林而起”。

    武松殺了飛天蜈蚣,便來到了孔家莊,醉打孔亮之後,卻被一隻黃狗狂吠。我在講魯智深的故事時,提到過這隻黃狗,其中的一個隱喻,就是姚廣孝在高皇后治喪期間“遇林而起”。這一年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農曆壬戌,也就是狗年。

    武松斬殺飛天蜈蚣,意味著道衍和尚慫恿朱棣謀反,等於是打著朱元璋的旗號造了朱元璋的反。武松祭刀的道童,就是朱允炆、朱允熙兄弟。放走的那個婦人,則是兩番逃過火劫的懿文太子妃,朱允炆、朱允熙的母親呂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藍是你期待的顏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