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發fafa發
-
2 # 曾園
很難一句話說完。其實對於王莽來說,他做了他想做的。對於他的評價很難做出,原因在於中國歷史的寫法出現了困難。
中國歷史的寫作出發點是“資治”,就是為了統治者提供前朝的借鑑,那麼寫作就要有鮮明的褒貶判斷,甚至要指出: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王莽新朝的滅亡。
王莽個人與朝代的鮮明特點是:1,他個人是否有真才實學?2,是否有道德?3,國家政策是否有問題?
所以,既然王莽失敗了,他身上的三個特點都應該是錯的。他沒有真才實學,本人非常虛偽,政策空洞無效。以往的歷史學家就是這麼寫的。
放在今天,讀者應該都會說,歷史不能這麼寫,應該客觀真實。
王莽生於公元前45年,為太后弟兄王曼的次子。在其他親戚過著大肆揮霍、驕奢淫逸生活的時候,王莽知書達理,“折節為恭儉,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
37歲的王莽被任命為大將軍。
公元4年3月16日,他女兒嫁給漢平帝。公元6年2月3日,平帝死亡。王莽自封為攝皇帝。公元6年4月17日劉嬰被指定為太子。
隨後各種祥瑞要求王莽稱帝。公元8年,王莽稱帝,建立新朝。
還是那句話,王莽的政策因為王莽的失敗遭受到攻擊。
王莽釋放奴隸的政策今天看來應該不受指責。
王莽下令發行新錢。但新錢降低了貨幣的成色。公元7年,低階貴族被勒令交出所藏黃金。政府會付出一些錢幣,價值低於黃金。
公元9年,採用新官銜。公元14年,郡縣的名稱全部更改。
公元10年,下令對釀酒、鹽和鐵器的交易實行國家壟斷。
沒有比較單純批評沒有意義。對比漢武帝,王莽的所作所為並不突出。儘管政策有些折騰,但出發點符合文人的理想,有些唯心是當然的。
搜刮民財不得人心,但也不特別厲害。
那麼,王莽是怎麼引發民變的?《劍橋秦漢史》認為,“王莽的垮臺是由於幾次黃河改道的重大積累的影響,這是非 人力所能防止的災難。”黃河氾濫造成民變,接著官員反對王莽。新朝崩潰。
王莽實行了一些變革,效果好壞都有。後世因為王莽的失敗而指責一切政策,就不太符合事實了。
回覆列表
王莽的家族勢力在西漢末期非常大,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一個長命而平庸的女人。王政君有幾個兄弟,老大王鳳,以國舅為大司馬大將軍秉政,幾個兄弟同日封侯,好不風光!
王莽
王莽的老爸叫王曼,死的早,沒落上封侯。王莽自幼勤奮好學,而且很孝順,幾個叔伯對他也很照顧。王鳳死了之後,幾個弟弟相繼接班當大漢帝國CEO。最後,叔叔王根在位期間,因為重病,就把很多政務交給能幹的侄子王莽管理。
到了漢哀帝即位之後,王莽曾經被貶謫出了長安。漢哀帝死後,太皇太后王政君又把自己的侄子王莽提拔起來,任命為大司馬,迎立只有九歲的漢平帝。
王政君雖然是王家的女兒,但她畢竟是大漢朝的太皇太后,她提拔王莽,不僅是因為王莽是自己侄子,更因為王莽給人的印象是個謙虛謹慎的老實人,穩重低調,從不搞陰謀詭計!
王莽一步步掌握權力之後,離皇權越來越近,被冊封為前所未有的“安漢公”爵位,當上了太傅,成為大漢帝國實際的最高領袖。
袁立扮演的王政君
後來,漢平帝死了,王莽為了繼續操控朝政,冊立二歲的孺子劉嬰為帝,自己則自稱“攝皇帝”。數月後,即採用禪讓的方式,代漢稱帝,改國號曰“新”。
這就是王莽篡漢的簡單過程,班固曾在《漢書·王莽傳》中有過這樣的評價:
王莽始起外戚,折節力行,以要名譽,宗族稱孝,師友歸仁。及其居位輔政,成、哀之際,勤勞國家,直道而行,動見稱述。豈所謂‘在家必聞,在國必聞,色取仁而行違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秉四父歷世之權,遭漢中微,國統三絕,而太后壽考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盜之禍。推是言之,亦天時,非人力之致矣!
班固把王莽篡漢的成功原因歸結為天時,其實有一點道理,當時漢朝的國運可能真的走到頭了!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視角看來,王莽的唯一短板就是外戚的身份。漢朝末年的人對當年呂氏家族外戚勢力的恐怖記憶還是存在的。
但是,如果王莽執政之後,政策得當,這種出身的不正確也會被治理的有效性抵消。自從陳涉在大澤鄉喊出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後,中國的貴族政治也就完蛋了!
《漢書·王莽傳》
很多人會把王莽劃入儒家理想主義的行列,認為他上臺之後搞的那些“改制”是儒家經典的理想主義,其實這是誤讀王莽了!王莽的失敗在於他對國家權力的迷信,和對民間社會力量的敵視!
王莽對於戰國以來形成的土地私有制很有看法,對土地兼併的問題也很焦慮,還是“安漢公”的時候,他“出錢百萬,獻田三十頃,付大司農助給貧民”,想搞平均地權。
他在建立新朝,當上皇帝之後更是頒佈王田制:“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買。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
土地私有產權被取消了,土地交易也被取消了,接下來的,就是土地稅的提高!王莽廢除了漢朝傳統地方三十稅一的土地稅舊制度,代之的是“十一而稅”的賦稅制度。
提高土地稅,王莽又怎麼解釋這種政策呢?他的理由是:
漢氏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常有更賦,罷癃鹹出,而豪民侵凌,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也。
王莽篡漢
王莽說的那種豪強對百姓侵奪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卻不能因此就說重稅比輕稅對農民更有好處。在農村,除了地主和佃農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自耕農。田賦由三十稅一變為十分稅一,這部分自耕農的負擔一下就增加了二倍。
王莽的這一招,其實是國家權力對民間,尤其是自耕農的一次掠奪!
在頒佈王田制,實行土地國有的同時,王莽還實行了所謂“六筦”政策,由國家壟斷鹽、鐵、酒的生產和流通,對名山大澤實行全面的國家管制;對貨幣材料的採掘冶煉和貨幣的鑄造實施國家壟斷;國家壟斷以長安為中心的全國主要城市洛陽、邯鄲、臨淄、宛和成都之間的大宗商品運輸等。
王莽的理由是什麼呢?他說要把這些關係國計民生的產業由國家管起來,打擊大地主、大商人,才能抑兼併,均貧富。
王莽時期的貨幣
從漢武帝時代開始,早就透過國家壟斷經濟的手段把很多大商人吸收到官員階層,成為與政府利益共呼吸共命運的共謀者。王莽這麼搞,無外乎是讓那些披著政府公務員外衣的大商人有更進一步把持市場的機會而已,打擊的不過是沒有政治背景的小商人而已!
民間的活力來自私商,尤其是小企業,王莽這樣搞只能把社會搞死!
王莽把實行土地國有和“六筦”都說成是為了抑兼併。實際上,他實行這些政策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動機,即增加王莽政權的財政收入。
新朝疆域
為了擴大政府實際的財政收入,王莽還搞了好幾次幣制改革,理由都是套路,其實就一個手段,每次改制都是以小易大,以輕易重,大搞貨幣貶值。
譬如,第一次改制所鑄大錢重十二銖,含銅僅為五銖錢的2.4倍,卻當五銖錢五十枚使用,王莽每枚大錢要從百姓手中奪去五銖錢47. 6枚。
王莽的這些改革,哪有什麼理想主義的影子,不過是對國家權力的狂熱迷信和對民間社會的摧殘而已!
貨幣貶值
王莽這個人早年名聲很好,不是有一句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嗎?
年輕時候的王莽,在漢朝政學兩界的名望很高,都說這個人低調謙虛、不耍陰謀手段,是個不錯的人!他當上大司馬之後,很多人也把他看成漢朝改革振興的希望,沒想到最後卻一步步篡位了!
其實,王莽這個人很會玩權術,早年和表哥淳于長競爭大司馬接班人的時候,就不聲不響蒐集了人家黑材料,送了人家上西天。後來,為了篡位,王莽也利用漢代人信仰的讖緯之學,大搞神蹟,編造了王氏家族起源於舜帝的鬼話,最後“禪讓”也就順理成章。
讖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