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江左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西晉初年的分封制度,因為它和八王之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西晉初年的分封制度是什麼樣的?

    西晉立國之初吸取了漢朝皇族強藩尾大不掉和曹魏禁錮宗室導致天子孤立無援的教訓,選擇了一種折中的方法來鞏固自己的皇權。一方面大行封建,給各種司馬和功臣裂土封疆。另一方面,又設定了很多限制了他們的條款,如部隊數量,封國戶口等。讓這些藩國拱衛在天子周圍,又能讓天子輕易的控制他們,可謂是用心良苦。

    當平定吳國之後,晉朝考慮到州刺史擁兵自重,容易不聽話。便將州郡(除去地處邊境的州郡)的武備統統去掉,一個郡僅留下了幾十人的治安團隊。這樣一來國家的武裝力量就完全分散在了大大小小的藩王公侯手中了,而且分得還很均勻。

    這套政策如果有一個善於制衡之術的帝王坐鎮的話,應該是不會有什麼大的閃失的。可悲的是皇帝是個傻子,所以就有了八王之亂。司馬家的叔伯兄弟由於勢均力敵,拼得非常激烈,將最忠心於晉朝的武裝力量消耗在了長達十幾年的內鬥之中。

    那麼,開始回答問題,八王之亂究竟損耗了多少精兵良將?

    根據史料記載,在公元291年至公元306年之間可以考證的因戰爭死亡人數就達二十萬之多,此外很多地方並未詳細標明,如公元304年東海王越等討伐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顒的戰役,只記載了戰後的燒殺搶掠。鑑於這兩場戰爭不亞於前幾場的規模,估計戰死人數也在二十萬左右。所以在八王之亂中戰死的將士總人數應該在四十萬甚至更多。

    那麼這四十萬甚至更多的戰力對當時的晉朝國力又有多大影響呢?

    根據《晉書.地理志》太康元年,平吳,大凡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晉書.武帝本紀》收其圖籍,得州四,郡四十三,縣三百一十三,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三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制度應該是十人養一兵,那麼西晉平吳後天下有一千六百多萬人,也就是說可以動員起一百六十萬的部隊。八王之亂髮生在平吳後二十年,這期間社會安定,人口肯定有所增長,但也絕對不會超過兩千萬人口,也就是說八王之亂大幕開啟之前晉朝可以動員的部隊不超過兩百萬人。

    不過,這兩百萬人是全國的部隊總數。根據史料各個州的戶口數記載,八王之亂的核心區域司、冀、青、並、幽、雍、徐、豫八州佔了全華人口的55%,那麼可以理解為北方八州的總動員兵力可達一百萬。

    這樣看來,八王之間的幾場大戰消耗掉了西晉北方國土上40%可作戰部隊,而這無疑是西晉戰鬥力最強的武裝力量。

  • 2 # 鄒偉鴻1

    八王之亂我也曾寫文章仔細研究過,並將其寫成五千字長文編進了我寫的《養心齋文集》第八卷。裡面主要論述了八王之亂的來龍去脈,還考證了這八個王八蛋與司馬懿的傳承關係。三國歸晉時中華大地上有一千六百萬人口,在八王之亂中大約死掉了四十萬士兵。

  • 3 # 生說

    西晉建立以後實行了分封制,並實行了諸王典兵制,諸王手中握有兵權,這也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伏筆。八王之亂爆發後,王室內部相互殺伐,精兵良將損失殆盡。

    本來剛經過三國戰亂的百姓尚未得到喘息機會,又一次遭受戰火。八王之亂徹底將晉王朝外強中乾的虛弱展現在內遷的胡人眼前,於是緊接著各族趁勢發難,於是發生永嘉之難,五胡亂華輪番上演,華夏民族遭受最危險的時刻。

    如果沒有八王之亂,或許就不會發生幾乎導致漢族面臨亡族滅種危機的五胡亂華。

    八王之亂的戰火極大破壞了晉朝的軍事力量,而中央以及州郡基本無抵抗力量,以至於在胡人發難時不堪一擊。

  • 4 # 我是越關

    八王之亂起原因

    根本原因是晉武帝大肆分封同姓諸侯王,使之掌握封地內的軍政大權,從而變得野心勃勃。

    直接原因是白痴皇帝晉惠帝登基後,賈南風想專權。

    八王之亂諸侯王

    實際上參與這場動亂的有十幾個諸侯王,但是主要是以下八個人。

    楚王司馬瑋

    汝南王司馬亮

    趙王司馬倫

    齊王司馬冏

    河間王司馬顒

    成都王司馬穎

    長沙王司馬乂

    東海王司馬越

    八王之亂過程

    第一階段

    皇后賈南風策劃除掉大臣楊俊,令司馬瑋和司馬亮殺掉了楊俊。並且夷滅三族。此時數千人被殺。

    賈南風再出計策,命司馬瑋殺掉司馬亮和衛瓘。司馬亮被殺。第二天賈南風矯旨宣佈司馬瑋圖謀不軌。然後殺掉了司馬瑋。司馬瑋的客卿公孫宏、岐盛亦夷三族。此時被殺之人不下萬人。

    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比較亂,大家慢慢看。

    賈南風謀殺太子,趙王司馬倫乘機滅掉賈南風一黨。沒有具體人數。

    司馬倫掌權後廢晉惠帝,登基稱帝。

    司馬冏、司馬顒、司馬穎不滿,乘機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軍隊戰敗。司馬倫被殺,死者十萬以上。

    司馬冏掌權後,

    司馬顒和司馬乂不滿,聯合討伐司馬冏。司馬冏兵敗不敵被殺,黨羽被滅。

    司馬乂掌權後;

    司馬顒不滿,於是聯合司馬穎共同討伐司馬乂。當時戰爭相持不下,雙方疲憊不堪。都撤退了。此戰司馬乂殺對方聯軍6萬5千人

    司馬越乘司馬乂疲憊之時,綁了送給了司馬顒,司馬乂被殺。

    司馬穎掌權

    司馬越反對司馬穎掌權,集合了十萬軍隊,討伐司馬穎。當時被司馬穎幾乎全殲。

    司馬越逃跑後聯合其他諸侯王。大破司馬穎軍隊。司馬越集合異族軍隊進攻司馬顒,司馬顒兵敗,這時候司馬顒和司馬穎的20萬軍隊基本被司馬越消滅。司馬越攻入司馬顒的長安後,大肆屠殺2萬人。

    最後司馬顒和司馬穎被殺,司馬越掌權。八王之亂宣告結束。

    八王之亂死傷

    第一階段死傷應該在2萬人以上,第二階段死傷人數有記載的48.5萬。所以保守估計死傷人數超過了50萬以上。

    晉武帝時期晉朝一共有1600萬人,北方多年大戰,這50萬基本上就是北方全部的兵力了。這些兵力的消耗也為後來的五胡亂華埋下了危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什麼情況下應高度懷疑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