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耆角木

    其實,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共為春秋轉向戰國的標誌事件。並不是只有三家分晉。這兩個事件都是由原本作為臣屬的卿族趙氏、魏氏、韓氏、田氏逐步取代周代姬姓、姜姓的舊貴族,代表了新貴族的崛起、舊貴族的衰落。這兩個事件之後,由春秋的諸強爭霸進入戰國的國家大規模戰爭,各諸侯相繼由公侯稱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周室地位山河日下。

    春秋戰國之間的劃分不是很清晰的某一年,或者說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標準。有算以趙魏韓滅知氏開始的,有算以周威烈王封趙魏韓三家諸侯開始的,有算田和成為諸侯開始的,有算齊康公死亡開始的,也有算晉靖公被廢開始的。其實嚴格意義上講,春秋戰國是隔了幾十年的,由於史料的缺失,這過度的幾十年發生了什麼事不知道,所以說,春秋戰國的區分只能說是大體的,以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為標誌。

    而這兩個事件也各是一段時間,而不是一個時間點。而且兩個時間段是交替進行的。三家分晉的標誌事件包括:

    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滅知氏,實際控制晉國,戰國七雄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趙籍、魏斯、韓虔為諸侯,趙、魏、韓正式建國;

    公元前376年,晉靖公被廢,晉亡。

    前後經過了77年時間完成。

    田氏代齊主要時間點包括:

    公元前391年,齊大夫田和遷齊康公於海上,食一城;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冊封為諸侯;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卒,姜齊徹底滅亡,齊威王立。

    田氏代齊主要經過了十二年,而代表田氏代齊完成的齊康公死亡還要比代表三家分晉的晉靖公被廢早三年,所以說,整個田氏代齊的過程包含在三家分晉的時間段內,因此說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戰國的分界標誌無不妥,因為這段時間更長。

  • 2 # 大秦鐵鷹劍士

    最直接的原因是三家分晉誕生了三個影響戰國的國家,並且老晉國消失了。而田氏代齊並沒有使齊國國消失,只是國君換了,其實質並沒有變。

    其次從時間上看,三家分晉被天子承認是公元前403年,田氏代齊被天子承認是公元前386年。也就是三家分晉要早17年。

    三家分晉後,天下就亂套了,開始了兼併戰爭,天子的權威進一步降低。不能不說田氏代齊的老師就是三家分晉。因此三家分晉成了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

  • 3 # 碧水青山0

    通俗理解,春秋有五霸,戰國是七雄,就簡單明瞭地以韓、趙、魏三國誕生算起!

    前475年作為春秋、戰國分界線,是司馬遷定的!原因就是資料缺失!

    司馬遷在《史記·六國年表》中說他讀《秦記》時認為:“三國終之卒分晉,田和亦滅齊而有之,六國之盛自此始。”(大意是:韓趙魏終於到最後瓜分了晉國,田和也滅掉了姜齊佔為己有,六國並立爭雄的局面由此也開始了。)

    田氏代齊,前481年,齊國田常殺死國君齊簡公,取得齊國大權。前386年得到周朝王室承認。田氏代齊從前386年算起。

    三家分晉,前453年,韓趙魏三卿滅智氏瓜分晉國,前403年,韓趙魏得到周天子承認。

    司馬遷認為,應該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這兩件標誌亂臣賊子、使禮崩樂壞的事件分界,可這兩件事都在前475年之後幾十年。

    司馬遷之所以要把前475年作為春秋、戰國的分界線,他在《史記·六國年表》中說:“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周室,以故滅。獨有《秦記》,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

    (大意是:秦國已經如願以償地統一天下,就焚燒天下的《詩》、《書》,而各諸侯國史被燒得更加厲害,因為諸侯國史書中有諷刺譏笑秦國的內容。《詩》、《書》之所以能夠重新流傳於世,是因為收藏的讀書的人家比較多,而各諸侯國史被專門集中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部被秦國毀滅了。如今只有《秦紀》傳了下來,可是《秦紀》裡面,一些事情又沒有詳細的月份與日期,內容簡略也不完整。)

    司馬遷在《史記·六國年表》的後面補充說:“餘於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表六國時事,訖二世,凡二百七十年。”

    (大意是:我於是就根據《秦紀》,接在《春秋》後面,上起周元王元年,列表編排六國發生的一些事件,下至秦二世,總共270年。)

    周元王元年,就是前475年。

  • 4 # 冷眸m

    春秋戰國的分界是三家分晉,這是因為什麼呢,戰國的標誌戰國七雄,春秋時期是屬於諸國混戰。

    春秋時期是從周平王東遷開始,到三家分晉結束,春秋時期諸侯國眾多,齊、楚、秦、魯、晉、吳、越、宋、鄭、陳等國家裡諸侯爭霸,大國吞併小國,都想成為霸主。春秋時期的各國鬥爭,加速了不同國家文化的接觸和融合,經過這一段時期的變化,這些國家也變成齊、晉、楚、秦、吳、越等國家,還有一群跟隨著他們的小國。

    戰國則是從趙魏韓三家滅掉晉國開始,為什麼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說是戰國呢,因為這個時候很多的小國都已經沒有了,吳越被楚所滅,魯國也被齊國滅了,剩下的大國就剩下秦、齊、楚、趙、魏、韓、燕等幾個大國。原本分散在各個國家的土地都集中在了這七個國家了,而且這個時候都不是想當霸主了,而是要滅其他國家,自己一家獨大,但是當時都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才會有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在你快要被滅的時候我還要救你,七國實力差不多,都不想讓一家獨大,所以那個時期縱橫家才有發展的餘地。

    至於為什麼戰國的分界不是在田代姜齊,一個是齊國國土,國號都沒有變化,只是當家人換了,而且戰國七雄指的是秦、齊、楚、燕、趙、魏、韓這幾個國家,肯定是三家分晉以後才有的趙、魏、韓啊,所以才以這個為標準。

  • 5 # 閒看秋風999

    戰國的起訖年代歷來就有爭議,由於這是一個社會大動盪大分裂的時代,絕不可能如同現代體育競技專案裡面的百米賽跑——號令槍一響,所有運動員齊刷刷向前跑

    奔跑。

    戰國時期的結束年代,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公元前221年,這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關於戰國的開始年代,就眾說紛紜了:

    一)司馬遷在《史記·六國年表》中認為:戰國起於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5年。

    (二)宋代的呂祖謙在《大事記》中認為:戰國起於魯哀公十481年。這是為了上接《春秋》的記載,也就是因為名為《春秋》的魯國編年史是終於魯哀公十四年。

    (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認為:戰國起於魏、趙、韓三國迫使周威烈王承認列為諸侯之年,即公元前403年。

    (四)清代林春溥的《戰國紀年》和黃式三的《周季編略》中都認為:戰國起於周貞王元年,即公元前468年。

    春秋戰國之交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變革時期,這種變革的性質,至少在國內目前的史學界中還沒有取得一致的看法。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整個華夏大地的變革是不平衡的,一套悠久傳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體系的崩潰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說“三家分晉”者認為,這是晉國政權易手的標誌。但是從最近新出土的《孫子·吳問篇》的記載來看,在“三家分晉”之前,六卿早已分晉;

    而且從孫武對答吳王闔閭的活中,可以看到六卿不同程度地對田制和稅制進行了改革,破壞了以前的井田制,確立了一種新的土地制度,因此六卿的政權已屬封建性質。後來的“三家分晉”,只是新興地主階級內部兼併鬥爭的結果。

    再來看“田氏代齊”,這是齊國政權易手的標誌。也就是說,公元前481年田氏殺死齊國國君齊簡公,推翻了齊國的奴隸主階級的統治,代之以地主階級專政。

    不過在此以前,與齊國相鄰的魯國,新興地主階級早已取得政權。公元前562年魯國季孫氏、叔孫氏和盂孫氏的“三分公室”和後來的“四分公室”,就是這樣的性質。

    因此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自公元前481年繼魯、晉之後,新興地主階級在齊國取得政權,這標誌著中原地區普遍地進入了封建社會,用這個年代來作為戰國時期的開始才是比較合適的。

  • 6 # 逄瑞琦

    首先,春秋.戰國的劃分目前有許多說法。比較主流是前770—前476年為春秋,前475—前221年為戰國。也有把《春秋》一書記載的那段歷史稱春秋,《戰國策》記載的那段歷史稱戰國。既前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這段歷史稱《春秋》,前480年至221年為戰國。也有把三家分晉做為分界點的。

    而三家分晉是在前438年,晉哀公死,幽公立。韓.趙.魏三家世卿瓜分了除曲沃,絳以外的全部晉國土地。

    田氏代齊發生在前379年,比三家分晉晚了幾十年。

    《資治通鑑》的開篇就是韓.趙.魏三家始列諸侯。為什麼把這件事做為開篇之筆呢?因為司馬光認為這是周王朝禮崩樂壞的開端,是對君臣之禮的最大的破壞,是造成國家動盪的最根本因素,是東周王朝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所以也有史家把這件事做為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而之後的田氏代齊,和這件事如出一轍,可見它為後來者樹立了多壞的榜樣。

    所以說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情節相似,前者時間上靠前,對後世影響更大,它更具分水嶺.臨界點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之前,會想所有不愉快的事情;之後,會想所有開心的事”,這個“之”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