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斗七星2017

    這個容易理解,你語句中的"之"是代表一種時間“差距"。

    例如你結婚之前,由於失戀而煩惱過,後來結婚之後,有了家室,有了兒女之後,就把以前那不開之事給忘了,盡會想到與你現任談戀愛,結婚之後的開心之事。

    其實語句中的"之",是古代文言文,在各語句中的含意都有所不同,有時它代表一個時間段,有時也只是作為狀語使用,並沒有一個明確的代名詞。

  • 2 # 愚言寓事

    這個問題,非常有禪意,看到這個問題之時,腦海中最先出現的四個字就是“三際託空”。

    “三際”,指前際、後際、現際。

    譬如:聽到了一個聲音,一下便過去了,我們內心的思想念頭也是一樣,一起即滅,消於無形。然後,後面的聲音、思想、念頭或者動作尚未呈現,你說現在,現在也早已過去,沒有現在,但是剛講“未來”沒有來,卻剎那間就來了,而正要說“現在”,現在已溜走了。一切生命的意識現象如流水般,根本分不出過去、現在、未來,都自己生,自己“空”,一直就是清清淨淨。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人的心念,如瀑流一般,無有始終,無有停頓,無有斷絕,綿綿延延。

    之前、之後,之是何時?

    “之”是當下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重點是: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之,就是你醒悟之時,就是你提問之時,也是你起心動念之時。

    之前,就是當下之前;之後,就是當下之後。

    外緣觸“之”

    當我們說到之前/之後時,肯定是內心有所觸動才會發現這樣的感嘆和思索。

    之前,會想所有不愉快的事情;之後,會想所有開心的事。

    回想一下,你發出這種感嘆時的情景,因何有此感嘆,以何為情緒的分隔點。

    產生這種感嘆的原因,是內心被外緣所觸,引發內心以往的種種回憶之後,人為地劃分了一條時間分水嶺。

    事實上,時間是連續不斷的,就像佛家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樣,是無可分別的。有分別的,只是人心,所以,王陽明才說心外無物。

    “之”無定時

    “之”的時間是不固定的,當下一念生起,說之前之後時,之已經成為之後的之前。

    追究“之”是何時,就像人們追求恆定與絕對一樣,所得到的,也只是一個有假設條件的答案而已。就像學習物理之時,都會有一個先決條件,也是所謂的理想狀態。

    無常,才是世界的本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以一種自然變化的觀點去看待時間、生命、世界,你才能心有所住。

    否則,我們的心,只會去追逐無常變化的種種假象,從而忽略了事實的本源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玩的手機遊戲適合暑假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