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
-
2 # 農業種植小能手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山藥為深根作物,宜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鬆,土質肥沃,透氣性強,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低窪積水、土壤黏重的地不宜種植。忌連作,一般間隔3~5年種1次。
選好地後進行深翻,細耙,整平,結合深耕施足底肥。然後起壠或作高畦、平畦,一般壠寬40~50cm,畦寬100~120cm,畦長視地形而定。
2、選種:一般在收穫山藥時,選擇粗壯而無病害的根莖,於蘆頭7~15cm處折斷,切成長10~15cm段,切口粘上草木灰,以使傷口癒合,置通風處晾4~5天后,儲藏於沙中,備作種用。珠芽(零餘子)繁殖:於植株枯萎摘收零餘子,選擇個大飽滿,無病蟲害,色澤好的作種。用溼沙或兩合土埋於室內,也可裝入籮筐內,置於室外越冬。
3、栽植:一般於春分至清明前後栽種。珠芽(零餘子)作種栽的多采用高畦或壠作栽種,畦按行距20~25cm開溝,溝深6~10cm,壠作栽種的於壠上開淺溝,兩法均按株距10cm下2~3個珠芽,然後覆土,種後澆水或蓋上一層草,使土壤保墒。當年秋季挖出作種栽。蘆頭作種栽的多采用壠作或平畦栽種,壠作的於壠上開溝種植,畦作的按行距30~45cm,溝深15cm,寬15cm,可種雙行或單行,蘆頭順序平放溝內,若雙行可擺成人字形,使蘆頭在溝之中線的兩旁,相距3cm。栽後施糞土或覆土,稍加鎮壓,然後澆水或蓋上一層草即可。有的產地為加工光山藥,多采用穴栽,即於種植前用木棍或鐵釺打洞,洞口直徑2~5cm,深40~100cm,洞內填細沙或穀殼,待下沉後栽種,並將種栽的根芽對準沙土,然後覆土。
【栽培管理】
1、澆水:北方產區種植山藥生長期要注意適時、適量澆水,以促進山藥根部生長髮育,使根莖粗、圓、長,兩頭勻稱,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乾旱會使根部發生畸形或分杈。第1次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會長粗脖子。當地表未乾時進行第2次澆水,以防地表乾裂,造成植株死亡。以後澆水要逐次增多,以不超過根部生長的深度為宜,否則根部易長成細長狀。澆水時間以早晚為好,如遇連續高溫天氣,地溫增高,可用井水小澆,以調節地溫。雨季要注意田間排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爛。
2、中耕除草:山藥出苗後,在南方正值高溫多雨季節,土壤易板結,特別在旱地種植又無稻草遮蓋的情況下,每次澆水或雨後雜草滋生很快,要及時中耕除草,一般進行2~4次。生長初期鬆土由淺漸深,生長後期則應淺松,以免損傷地下部分。
3、搭架:山藥是纏繞草本植物,生長期要搭架,以利通風、透光,促使根莖生長和防止蔓延伏地叢生,葉枯黃或感染病蟲害。一般苗高20cm左右,可用竹條或樹枝插於壠(畦)面上,使之攀緣;支架要牢固,高20cm左右。
4、間苗:山藥栽子或蘆頭,一般可萌生幾個芽,形成一株數蔓;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應進行間苗,要求每株留1~2個健壯的芽,其餘莖葉全部摘除。
5、追肥:山藥為喜肥植物,除施足底肥外,在生長期還要追肥2~3次,追肥時間,第1次在苗高30~45cm時,第2次在6~8月初,第3次在8月下旬。追肥可採用溝施,肥種以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施肥量可視地力、肥源等情況而定。
6、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炭疽病:病原為真菌中半知菌類盤圓孢屬黑盤孢菌。主要危害莖、葉。發病初期在葉脈上產生褐色小斑,病斑逐漸擴大後呈黑褐色(中部褐色),並有不規則輪紋,上面有小黑點。莖基部常出現深褐色水漬狀病斑,造成枯莖落葉。天氣潮溼時病部可產生粉紅色黏狀物,即病原分生孢子堆。病原菌以菌絲在病株或殘體上越冬,翌年在適宜條件下,分生孢子借風或水傳播浸染,並能引起多次浸染。當夏季溫度在25 0C~30℃,相對溼度大於80%時,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搞好田間清潔,及時清除枯枝殘葉並將其燒燬,防止病原菌傳播。栽種前用1:1: 150倍波爾多液浸種栽5~10分鐘;發病期可用5%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灑,7天1次,連續2~3次。
②褐斑病:病原為半知菌類中柱盤孢屬黑盤。主要危害葉,發病初期在下部葉片上,產生黃色或黃白色病斑,病邊緣變褐色,微突出,中部淡褐色,散生黑色小斑點,即分生孢子盤,有時發病嚴重時葉片枯死。菌絲或分生孢子盤附著於受害部位越冬,翌年隨風、水傳播浸染,並能引起多次反覆浸染,高溫、高溼易感染髮病。防治方法:清除病枝殘葉燒燬;用1:1: 120倍波爾多液噴灑;用5%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7~10天噴灑1次,連續2~3次。
③白鏽病:天氣炎熱,土壤水分過大,通風不良的情況易發生。發病時葉片先出現黃色斑點,葉背生一層白色粉末,逐漸變成黑點,最後葉片枯萎而死。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枯枝殘葉,燒燬或深埋;用1: 500多菌靈或1: 1:120波爾多液噴灑,7~10天1次,連續3~4次。
回覆列表
首先說一下種植山藥對土壤的要求,山藥喜歡肥沃疏鬆的輕壤土或者沙壤土,鹽鹼地或者是粘土地是不能種植山藥的。另外1—1.5米內土體的機構要均勻,不能有土沙粒或者粘土之類的,要不然會影響山藥塊莖的外觀及品質。
在冬春農閒的時候開始挖溝,行距控制在80公分左右,現在大部分開溝都是採用機械開溝了。
在山藥的種植上,大部分會採用山藥的塊莖作為種苗,把山藥切成9公分左右的段子,用多菌靈浸泡兩分鐘,晾乾後就可以播種了。
把山藥苗縱向平放在準備好的深畦中央,株距控制在25公分左右,然後覆土5公分,在山藥兩側20公分處施肥,尿素每畝10公斤,硫酸鉀每畝40公斤,過磷酸鈣每畝60公斤,在施肥後再覆土5公分就可以了。
在山藥出苗後的幾天就開始長出枝條了,這個時候需要搭架扶蔓了,一般高度在一米五比較合適。
山藥喜歡晴朗,空氣溼度低的天氣,土壤溫度高適合山藥的生長,整個生長期一般澆水6次左右,第一水在齊苗之後開始澆灌,第二遍水要趕在第一遍水乾之前就要澆水,寧可早澆,不要晚澆。
後面就根據天氣情況,基本每隔15天左右澆水一次,如果發生降雨可酌情減少澆水次數,但是不能讓山藥地裡有積水出現,防止出現死苗的現象。
在開花前要用肥一次,氮磷鉀比例在1.5:1:3,這個時候需要用肥40公斤。進入塊莖膨大期後還需再次追肥一次,這個時候要配合葉面噴霧磷酸二氫鉀和哈茨木聚糖,透過葉面噴施也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增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