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幽覽
-
2 # 朝史暮想
很多朋友一提到戰國時期的南韓,就總是覺得是一個打醬油的國家。雖然在史書中露面次數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作為七國之中的配角存在,其影響力貌似只是比燕國高這麼一點點。
但是各位不要小看南韓,戰國七雄,能活到決賽圈的,都不是泛泛之輩。
作為和趙,魏一起分晉的哥們,南韓在一開始,領土其實是非常規整的。可以說是佔據了晉國很大一部分的核心區域。這個時候南韓的疆域,比東周王室最牛的時候的領土,還要多出一個上黨郡。此時的南韓,地處中原腹地,擁有三川和上黨兩郡相連,北臨太行山脈,南面黃河天險,雖身處四戰之地,卻也可攻可守,形式頗佳。
南韓是七國中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所以有著高超的冶鐵技術。體現在軍事上,就是南韓製造的武器非常精良。南韓製造出來的弓弩箭頭,其射程高到1000餘步。而同時期秦國最好的射程,最遠也就800步。不要小看這200步的差距,往往是能夠決定戰爭勝敗的。
我們都知道,戰國有一個著名的商貿中心,就是齊國的定陶。但是很少人知道,南韓是戰國時期西面的商貿中心。平陽,宜陽都是南韓重要的商貿城市。因為有著協調物資集散的能力,其他國家打仗要教訓人的時候,都喜歡拉南韓入夥,減輕後勤壓力。所以南韓的人緣一直很好。
南韓有著非常務實和靈活的外交手腕。這和南韓夾在幾個大國之間的地理位置有關。一開始,南韓堅定地走三晉路線,本來和趙國,魏國就是以前的兄弟同事加戰友,合作起來那個親密無間。後來三晉聯盟破裂,南韓被迫遊走在秦,趙,魏,齊之間,所以非常務實,奇招怪謀不斷。
比如魏國進攻南韓的時候,南韓請求秦國出兵,就曾經威脅過秦國:我們不是隻能給你們秦國做跟班,惹急了我們就跟著魏國或者趙國混。
比如在戰國末期,就派鄭國進入秦國,說服秦王動工鄭國渠,以此削弱秦國國力。
在南韓滅了鄭國以後,南韓一度被人稱為“勁韓”。所以,各位千萬不要以為南韓一直都是打醬油的存在,事實上戰國曆史中,南韓的參與度是非常高的。
-
3 # 游魚文化
南韓,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趙、秦、楚、燕與齊合稱戰國七雄。不過,是屬於最弱小、國土面積也最小的諸侯國。
一、地理位置
南韓處黃河中游地區(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處於四面被圍之勢,毫無發展空間。南韓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
也註定了南韓是第一個被秦國吞併的命運。
二、南韓名人
1、韓非,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是南韓的貴族,五世相韓。當時南韓贏弱,經常被鄰國欺負。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
可要知道韓非是什麼樣的存在。秦王嬴政讀過韓非的《孤憤》、《五蠹》,不禁為之傾心,感慨:“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為了見到韓非,秦王不惜發兵攻打南韓,破勢韓非出使秦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自秦以後歷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也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2、張良,劉邦的重要謀臣,漢朝的開國元勳,漢初三傑之一。
秦國滅韓時張良還是宰相之子,並未有機會在南韓施展才華。但是古博浪沙一舉展現了張良的勇氣與才華。
張良為報國恨家仇,計劃行刺秦王嬴政。得知秦王東巡,張良算準嬴政必經博浪沙一山崖之下。張良散盡家財,招募一大力士並打造一樽重一百二十斤大鐵錘。待秦始皇車駕經過此地時,張良指揮大力士將大鐵錘一扔而下,卻只砸中了秦始皇的副駕。後張良竟順利逃脫,不得不佩服張良的縝密、勇敢。
三、南韓也曾強盛
韓氏立國之後多有徵戰,最大的戰績是吞滅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鄭國,遷都鄭城,定名為新鄭。
至韓昭侯在位時,任用申不害進行變法。加強中央集權,整頓軍備。使南韓國力大增,十數年間,諸侯無侵者。
-
4 # 鴻斌40607321
戰國七雄,其實是戰國六雄。根據史料記載,南韓製造的弓弩雖然很厲害,南韓的步兵作戰也很厲害。然而,畢竟南韓的綜合實力遠遠不能和魏國、趙國、齊國、楚國相提並論。
南韓還被魏國、趙國、秦國索包圍,夾在中間處於四面受敵的境地。
-
5 # 榮耀歷史
戰國時期有一個南韓,現在也有一個南韓,兩相比較,發現兩者竟有很多的共同點,所以藉助於“大韓民國”,更有利於大家瞭解戰國時期的南韓是什麼樣的存在。
1、都是小國“小”體現在什麼方面呢?
第一國土面積小:戰國時期的南韓和魏、趙兩國合夥瓜分了晉國,南韓得了三分之一不到。與他的鄰國秦國相比就是韓棒和中國的差距,和楚國相比就是韓棒和俄羅斯的差距。
國力弱小:從戰國的歷史來看,其他六國都輝煌過,秦國、齊國、楚國不必說,魏國是戰國時期第一個霸主,把秦國揍得抬不起頭,趙國透過“胡服騎射”之後也能和秦國掰手腕,燕國更是在燕昭王時期,打得齊國幾乎滅國,再看看南韓,一直趴在地上,做別人的僕從軍。現在的韓棒不也是如此,仰仗著美帝才保持著對朝棒的軍事優勢。
2、戰略環境極差南韓和魏國一樣,都處於四戰之地,西與秦國接壤,南與楚國接壤,東與齊國接壤,北與趙國接壤,這四位都不是好惹的,被這四位包圍,那不得天天在馬背上睡覺,隨時準備上戰場?誰不高興了都能揍南韓一下。這一點和韓棒極其相似,看看韓棒周邊,中國、俄羅斯、日本甚至朝棒他都惹不起,國境內還有美國駐軍像大爺一樣供著。
所以極差的戰略環境導致了南韓一直無法發展起來。
3、再小也算七雄南韓是很弱小,但是不管怎麼說,史學界還是把他當做戰國七雄的,同時期可不是隻有這七個國家哦,還有宋國、鄭國、中山國、衛國等等,南韓在他們面前還是大爺的,甚至南韓還能滅了鄭國。韓棒也是這樣的存在,和中國、俄羅斯等自然沒法比,必須仰望,但是和非洲兄弟們相比,韓棒就是巨無霸了。
4、經濟活躍第二點說了,南韓處於四戰之地,但是如果在和平時期,南韓就是四國通衢,特別是吞併鄭國後,南韓的經濟就更加活躍,秦國商人想要到齊國買點山東特產,那就要經過南韓,趙國商人想要到南方買點野味,也要經過南韓,如果戰國有地鐵,那南韓就相當於現在的鄭州,從這兒出發可以去全國,巧合的是南韓的都城就是古時的鄭州——新鄭!
韓棒在這一點上也做得不錯,已經成為發達國家。
5、曾經輝煌過南韓的一生就雄起過一次,那就是吞併鄭國,整個過程長達20年,是靠著一步步麻痺鄭國,然後把鄭國國君騙到南韓開會,暗地裡派大軍攻破新鄭,滅亡趙國。另外還有一次想雄起,但是被魏國給扼殺了,韓昭侯任用申不害變法,卓有成效,然而上天沒有給南韓穩定發展的環境,變法如火如荼的時候,魏華人打過來了,變法未能延續,自此南韓一直徘徊在二流和三流國家之間。
反觀韓棒,當初亞洲四小龍的領頭大哥,經濟秒殺中國,然而就像曾經的南韓一樣,一母同胞的兄弟卻來給自己搗亂,整個韓棒的精力全部朝棒牽制,為其消耗了太多的政治成本、經濟成本,現在也逐步淪為中美博弈的棋子。
6、都有技術獨步天下南韓有一項技術獨步天下,那就是他們的兵器製造技術,特別是弩,人稱“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這在當時都算核武器級別的,號稱“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另外南韓的冶鐵技術也是首屈一指,他們產出的戈戟異常鋒利,“當敵則斬堅甲鐵幕”,讓人色變。但是再好的武器交給一群不會打仗計程車兵,也僅僅是玩具而已。
韓棒同樣有先進技術讓人羨慕,三星的螢幕、半導體技術等,現在可是炙手可熱,另外造船技術也很厲害。
不得不說,都叫南韓,冥冥之中還是有點淵源的,不知大家是否認同,哈哈。
-
6 # 歷史隆中對
戰國時期的南韓,真的很慘,可以說是戰國時代的一根蘆葦草,長不高也飄不了。
出身名族大家都知道,南韓是當初趙魏韓三家分晉的時候獨立出來的一家。晉國在春秋也算是強國的,幅員遼闊,而且地處黃河流域,是當時農業發展比較完善地地方,所以南韓的底子還是很好的。
可是南韓的位子非常憋屈。趙國地比較偏,但是好在北邊有拓展的空間,國家能夠以不變動國際形勢的情況下進行擴張;魏國也是在夾縫中,但是魏國坐擁的土地是最好的,鐵礦眾多,冶鐵業發達;而南韓地又窄,還是四戰之地,國內又沒有像樣子的資源,所以一直只能隨勢,在戰國的汪洋大海中飄搖。
人才匱乏魏國之所以人才輩出(雖然都留不住),就是因為國內經濟富裕,人們有了接受學習和教育的環境。齊國雖然偏,但是建稷下學宮招攬天下才俊;燕國燕昭王擺黃金臺以求士人歸附。
這都擺明了,只有有錢才有人才競爭力。而南韓是真的窮,連君主都沒有出過特別有才幹的,臣子就不說了,在人才輩出的戰國,南韓稍微有名點的就是申不害,鄭國和韓非,後面兩位還是南韓後期的,一個工程師和一個貴族。這就可以看出南韓在戰國是多麼不易了。
強弩立國不過南韓之所以能在戰國七雄中又一席之地,還要得益於它的一大殺器——南韓重弩。
這個弩弓特別變態,又“天下強弩出勁韓”的說法,神臂弩,床弩等各種弩弓威懾著任何想要進攻南韓的敵人。
南韓的弩能射六百步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遠處的人穿破胸甲,近處的人箭頭連心臟都可以打穿)”。
除此以外,南韓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在陸地上能砍牛馬,在水裡能把大雁都劈斷)”,“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軍工業就這樣支撐起了一個羸弱的南韓。
回覆列表
南韓,大爭之世,小國的生存困境
寫在前面的話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中國開始進入戰國時代,各國仁義崩塌、攻戰頻仍,你方唱罷我登場,至前221年,始皇帝掃滅六合,歸於一統。七國中,齊楚燕趙魏秦等六國均在很長時期內透過變法或改革,成一時之霸,秦國更是吃了100多年的商鞅變法紅利,從而統一六國,但南韓,卻一直穩居“副班長”之位,更是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這,是為何?
一抹善念中建立的國家
韓氏先祖為韓武子,曾因功受封於韓原,故而後代以韓為姓。到了韓武子的玄孫韓厥時期,晉國朝堂發生了一件大事,屠岸賈以晉靈公被殺為由,誅殺趙氏。僅剩的趙氏孤兒(趙武),就是韓厥暗地裡保護,孤兒長大之後,力主趙氏重新獲封,如果沒有韓厥,七雄之中的趙國就會胎死腹中。從那之後,韓厥的公忠體國和良善正直贏得了舉朝上下的聲望,自己也位居晉國六卿之列,一舉奠定了政治地位,從此韓氏迎來了長足發展。前500年左右,範氏和中行氏先後被逐出朝堂;前453年,智氏被誅;前403年,韓景侯與魏文侯、趙烈侯一同被冊封為諸侯,晉國不復存在。南韓自此登上中國歷史舞臺。
變法之後強盛一時的國家
南韓處於四戰之地,被魏齊楚秦等包圍,根本沒有發展空間,不過,能夠在虎狼環伺的戰國時期,存國200餘年,南韓也並不是“軟柿子”,南韓兵器鑄造工藝舉世聞名,史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最讓南韓挺直腰桿的,當屬申不害變法,在他任內的15年間,肅清吏治、打壓貴族,編練新軍,推行術治,南韓強悍一時,列國不敢小覷。術治,源於法家流派,主張在以遵法為前提,駕馭臣屬,其實就是“帝王心術”,整天想自己的臣下在做什麼,作為君王應該如何讓臣屬“團結在自周圍”,這樣,或許可以讓臣屬不敢覬覦神器,有利於君主專制,但也造成了君臣之間的互相猜忌與懷疑,導致朝廷風氣暮氣沉沉,執著於陰謀算計,而忘記鍛造自己的軟實力。果不其然,韓昭侯和申不害死後,南韓迅速衰落。
左右逢源,移禍友鄰的生存之道
昭侯死後,宣惠王即位。一開始,還想著摻和一下戰國爭霸,甚至還曾五國相王,合縱伐秦,著實威風了一段時間,但是,修魚之戰、伊闕之戰兩次慘敗,讓南韓元氣大傷,再也組織不起強悍軍隊,從此只能在秦、楚、齊等各大國之間不斷“認大哥”,成為戰略緩衝帶。從史料中可以看出,戰國中期之後,南韓不斷跟著各位大哥“趕場子”,想著佔點便宜,老大吃肉,自己喝點湯也是極好的,可是,越打自己地盤越少……戰國中後期,野王地區被秦攻破,上黨地區成為飛地,如果上黨被秦所佔,南韓必被滅,於是南韓朝野想了一招“禍水東引”的毒計,由上黨郡守馮亭出面,將上黨17城獻給趙國,由此引發了秦趙決戰,趙國雖然慘敗,秦國也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南韓得以苟存。隨後南韓相繼派鄭國、韓非等人入秦為間,無非也是飲鴆止渴,自己的滅亡只剩時間問題,前230年,南韓被滅。
後記
南韓,共歷11任國君,180餘年。與其他六國相比,南韓的存在感確實不強,除了開始時掙扎一下,剩下的也就是能活一天就算一天了,頗有種良家婦女被賣入青樓的感覺,掙扎不了了,只能認命,可憐,可悲,可嘆,真不知該說是“七雄”之一,還是“熊國”了。與南韓幾乎在同一時間變法的秦國,能夠歷經百年,循著自己的道路,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終實現統一,而南韓卻人死政熄,恐怕,這不是一句地理位置,或者是人才與大才之分,所能解釋的了,歷史的詭異性,往往就發生在不經意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