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費一兵一卒,嚇退十萬雄兵?
8
回覆列表
  • 1 # 微墨弄文

    毛主席曾經說過,李世民是最會打仗的皇帝,此言不假,李世民在反隋的過程中,就體現了自己的作戰能力,也是推翻隋朝中戰功最大的功臣,在李世民統領的戰爭中,總是身先士卒,在十六歲的時候,就使得突厥人上當,解了雁門關之圍,十八歲帶領一小股騎兵把父親李淵從萬人敵軍中救出,619年,又率領3萬大軍,擊敗劉武周,以及等等事蹟,當然還有一個經典的案例,李世民面對突厥的十萬雄兵,卻不費一兵一卒,使得突厥大軍不戰而退。

    李世民初登皇位的時候,突厥的可汗親率10萬大軍,攻打中原,一路上突厥的10萬大軍,攻陷了大唐的許多城池,一時間人心惶惶,隨時打到大唐的都城長安,突厥可汗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再者打探虛實,便派手下的大將前去長安給李世民下戰書,李世民見到使者,卻不慌不忙,只讓這個大將回可汗幾句話,說大唐隨時做好決戰的準備,你們就準備接受失敗的苦果吧,回去大將給突厥可汗一說,突厥可汗犯了嘀咕,他知道李世民是個打仗的能人,但是事已至此,長安近在眼前這是最好的時機,突厥可汗急忙找人商量對策。

    過了沒幾天,李世民只帶了幾個人前去據敵營不遠的地方,突厥可汗聽說後,非常的驚訝,便親自前去檢視,只見李世民閒庭自若坐在對面,從身上拿出了一個燒餅,吃了起來,吃著吃著還唸唸有詞,說吃完這個燒餅,便吃下突厥十萬大軍,突厥可汗聽見後一想,李世民肯定胸有成竹了,自己若被包圍,自己出來這麼長時間,糧草即將用完,後面糧草不知何時才能到達,不僅僅如此,原來李世民吃燒餅是有寓意的,突厥人食用燒餅是象徵的團圓和吉祥的,我在這裡吃燒餅,很多突厥士兵也看的到,肯定他們會想念自己的家鄉,無心再征戰沙場,就這樣突厥可汗一聲令下,10萬大軍返回突厥。

  • 2 # 文文mm4545

    李世民真好皇帝,能文能武,把唐朝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很有軍事謀略,就少年寺的和尚都心甘情願為他保駕護航,把入侵唐朝的外侵也打得俯首稱臣,以致於唐朝出現了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 3 # 關東俠客

    自古英雄出少年,李世民身上遺傳了關隴軍事貴族優良的軍事基因,從十八歲勸說父親李淵起兵晉陽,兵進長安,經營關西,掃平中原為大唐建立立下漢馬功勞。稱帝后,滅東西實厥,徵高句麗,滅吐谷渾,薛廷陀可以說攻無不取戰無不勝,李世民的軍事能力是非常強悍的。一代偉人毛澤東非常欣賞李世民的軍事指揮藝術,毛主席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李世民軍事指揮藝朮高超,靈活機動,誘敵深入不拘一格。唐軍佔領長安後,薛仁在關西起兵,屢敗唐軍,李世民率軍平叛。先固守疲敵,待敵糧盡時,誘敵深入,用數千精銳騎兵突陣,待敵步軍潰散時,拋下自已步兵輜重,率騎兵追擊敵人散兵包圍薛仁臬老巢,迫使薛仁臬投降,關西地區遂平。李淵兵進長安後,劉武周率兵攻佔晉陽打得李建成幾乎全軍覆沒。對唐軍構成嚴重危脅。李淵想把唐軍撤到黃河以西,退守關中。李世民認為關中糧食不能自給,晉陽是糧食產區,放棄這略要地,關中也會不保願率三萬軍隊打敗劉武周,李淵同意了李世民戰略構想。然後李世民率軍集中優勢兵力,打敗劉武周,使他逃到突厥人境內。王世充是隋朝洛陽守將,隋末據守洛陽攻佔周圍地區,打敗了李密和宇文化及之後,自稱鄭王擁兵十餘萬欲稱霸天下。親率精兵三萬首洛陽,其他軍隊鎮守外圍城市。李世民任兵馬大元帥討平王世充,並遣使竇建德建立聯盟。李世民掃平王世充外圍據點後,把絡陽包圍,圍而不打用疲敵戰術,王世充妄圖憑洛陽堅城完抗到底。這時竇建德率十多萬精兵殺過來想打以唐軍攻克洛陽統一天下。諸軍都認為此時前後受敵應退敵自保。李世民審時奪勢力排眾議,採用圍點打援的辦法,用三千五百精銳騎兵突襲竇建德大營,唐軍來的太突然,竇建德正在和眾將議事,被唐軍俘虜,然後李世民押著竇建德到洛陽城下,王世充非常震驚,只得投降。唐軍一舉平定河南河北和山東。後來劉黑撻起兵要為竇建德報仇,席捲了唐朝東部地區,可惜命運不濟,起兵時間太晚,被李世民優勢兵力打敗。李世民因戰功封尚書令,太尉,雍州牧,左武偉大將軍,陝東道大行臺,涼州總管,秦王可以開府建衙,最後封無可封又加天策上將軍。李世民當上皇帝后在開疆拓土方面也屢出奇謀,戰功赫赫定襄之戰打敗東突厥,貞觀十九年徵高勾麗,滅薛延陀。設安北都護府,派李靖,李道宗五路大軍討伐吐谷渾,征服西域設安西都護府,各少數民族首領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李世民是開明君主,開創了大唐貞觀盛世,也是一個偉大戰略家和軍事家。無論內戰還是外戰都沒有對手。

  • 4 # 夏有涼風61

    謝邀,李世民軍事才能有多強?這個問題怎麼說了,李世民的強,一個突出在戰略眼光上。二一個膽大,膽大孤身入敵後刺探軍情,以百人之軍迫使突厥倆可汗重定盟約。三網羅了不少能打的英雄豪傑,如(瓦崗寨英雄)和能人異士。四,遠交近攻的策略,和突厥“突利可汗”結拜牽制北方。五,李世民不僅靠軍隊擊敗敵人,還靠拉攏招降等手段分化敵人。

    如果說李世民的軍事才能強不如說李世民籠絡人心更強。

  • 5 # 陳大舍

    唐太宗是煌煌大唐的開創者之一,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唐天子。雖然後世的演義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優秀二世祖的文治武功有些誇大其詞,但仍不可否認他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帝王和出色的騎士。

    《貞觀之治》中唐太宗文皇帝的扮相,這也是目前中國最優秀的時代劇之一。

    當唐太宗還是秦王世民時便在輔佐父親開創大唐江山的過程中屢建奇功。其中最卓越的功績便是率軍八萬東征洛陽王世充(這是個西域月氏國的胡人)。當年反隋義軍中最有聲望的夏王竇建德出於唇亡齒寒的考量,與王世充結成聯盟。於武德四年三月,起傾國之力,率軍十餘萬,號稱三十萬從河北殺來,一路連下管城、滎陽、陽翟。至月末,秦王一方面繼續將洛陽圍成鐵桶,讓饑荒去消滅王世充的力量。自己則帶領三千五百騎玄甲軍屯於虎牢,迎戰夏王竇建德。這就是轉動歷史的虎牢關之戰。

    虎牢關碑

    相持了近一個多月後,兩軍在汜水決戰,由於竇建德首先輕敵慢陣,把軍營連綿不絕的排列了二十多里,使得人數優勢無法發揮,再加之士兵普遍素質極差,以至於大戰在即卻一片混亂。按照秦王的分析就是:

    “今度險而囂,是無政令;逼城而陣,有輕我心。我按兵不出,彼乃氣衰,陣久卒飢,必將自退,追而擊之,無往不克。”

    於是秦王下令部隊暫時籠城不出。 果然,面對唐軍的以逸待勞,高度緊張了半天的夏軍前陣全都疲敝不堪,逐漸開始出現軍容不整頗顯亂象,甚至有些部隊遲疑著想後撤了。史載:

    “建德列陣,自辰至午,兵士飢倦,皆坐列,又爭飲水,逡巡斂退。

    此時唐太宗抓住機會(為確定夏軍不是“拖刀計”,唐太宗很謹慎的又派人偵查了一遍),帶領玄甲軍出擊,將夏軍的先頭部隊打了個措手不及,而此時的竇建德正在開大會,當得知唐軍來襲的訊息後竇建德立刻散會並下令騎兵出陣迎敵,但散會的文武百官卻又堵住了騎兵前進的道路,短短的一瞬間內,夏軍的指揮系統便徹底崩潰。

    《貞觀之治》夏王竇建德被俘。夏王竇建德是當時“十八國反王”中人品最優秀的一位。

    這一仗唐軍全勝,竇建德被俘,旋即解送長安斬首。而此時在洛陽的王世充也餓的只剩下一口氣,不久就被秦王所滅。 東征洛陽的勝利為大唐立了建蓋世功勳,以致已立太子建成的唐高祖無可加封而秦王世民為位於王公之上的“天策上將”的頭銜——“上帝之鞭”。 當然,秦王,也就是日後的唐太宗固一世之雄,但公道的說他的榮耀也應該有其兄太子建成一部分。因為正是在秦王率軍東征洛陽的同時,太子建成則領兵進入了蒲州,目的是為了防範突厥帝國的乘虛而入,以免腹背受敵,這可謂東征洛陽背後極重要的戰略支撐,亦是功勞不小。

  • 6 # 臣妾沒空

    李世民的軍事能力有多強?可以說是軍事中的藝術家!

    其實我們如今的大多數人對他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善於文治,他開創的唐代的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最輝煌也最榮耀的一段時期。文治的耀眼光芒就不免掩蓋了李世民很多軍事上的能力,但是他其實年輕的時候就是一位勇武的前鋒,能夠孤身帶領幾十位輕騎刺探幾萬人馬的敵營,常常憑藉自己優秀的武功和射箭形成突襲並從危難中逃出,為大部隊的勝利贏得先機。

    而筆者為什麼把李世民叫做軍事藝術家呢?因為李世民總能夠恰當地抓住時機,把自己手中的好牌出得恰到好處,具體分析起來主要有這麼三點:第一,控制戰爭的節奏,充分把握主動,同時顧及己方的消耗;第二,抓住重要的戰機,當機會來臨時速戰速決;第三,統籌全域性同時又逐個擊破,能夠利用外交和結盟的手段配合自己的戰爭。這三點都很好地體現了李世民的智勇雙全,下面就讓我們透過相應的歷史事件感受一下。

    首先要說的是控制節奏。李世民每隔四五年都會主動發起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這就不會過分地消耗國力,兵將也有充分的時間休整。我們都知道戰爭對於民力、物資都有巨大的消耗,貞觀雖然有盛世的稱譽,但是畢竟剛剛經歷過一代亂世的平息,人口剛剛經歷了一次劇減,經濟和生產都沒有很好地恢復過來。而那時的戰亂也都在邊疆地區,所以每次後勤供給都得興師動眾長途跋涉,還要把繁重的稅款分攤到百姓的身上,所以只有把握節奏才能不傷及國家的根本。

    然後聊聊把握戰機。這一點在平定突厥的戰爭上就很有體現,當李世民剷除政治上的阻礙剛剛登上皇位的時候,他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來自草原上的突厥。就在唐朝內部的統一戰爭剛剛落下帷幕的時候,突厥人對中原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那幾年幾乎每個月突厥都要入侵一次,實現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劫掠。作為草原領主的突厥人卻在四年後被李世民抓住機會一舉打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四年之後,強大的突厥內部產生了裂痕,高層的矛盾激化最終導致了政權的分裂,掌權者各自為政,要將大部分的力量集中在自己的周圍保全自己的安全,應對瞬息萬變的內鬥,這樣可以派出來攻打中原的兵力就減少了很多。上面的高官各懷鬼胎,下面的黨羽也得小心周旋,他們一邊要謹慎抉擇自己的陣營,表明自己的態度,一邊要幫助自己支援的人打擊對手的勢力,這樣面對外敵就分身乏術了。李世民就是在這種時候抓住了機會,派出唐朝的精銳兵力直搗黃龍,將不可一世的頜利可汗俘虜了,至此將東邊的突厥了結。

    最後我們說說統籌全域性。當時在決定要平定吐谷渾還是高昌的時候,李世民果斷選擇了高昌,這不是因為他對吐谷渾沒有吞併的興趣,而是因為高昌的戰略價值和吐谷渾是截然不同的。早就從漢武帝開始,中原就對西域很有興趣,高昌是絲綢之路上很重要的一個關口,也是打通中西貿易之路的一個必由之處。當時朝中的很多人是反對的,因為遠征和駐兵都需要耗費大量的銀錢,但是李世民堅決要拿下高昌,因為他看到了長遠的貿易利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71年的交杯五糧液儲存完好的話現在多少錢呢?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