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汽車故事會
-
2 # dbwj
其實不止Sagitar漏油,整個德系含賓士、寶馬都有漏油現象,特別是賓士,有道是不漏油的都不是正宗賓士。應該說漏油是高階的表現,就像人運動後會出汗一樣,很正常,散熱,而且有利於發動機防鏽,這理念日系落後太多。
其實不止Sagitar漏油,整個德系含賓士、寶馬都有漏油現象,特別是賓士,有道是不漏油的都不是正宗賓士。應該說漏油是高階的表現,就像人運動後會出汗一樣,很正常,散熱,而且有利於發動機防鏽,這理念日系落後太多。
汽車無論在新車期或老年期,都有可能發生漏油的現象。一旦發現這種現象就說明汽車有故障了,很多大的故障往往就是從漏油開始,所以我們不能等閒視之。
新車漏油大多是在裝配時留下的禍根,配合不好、部件沒有正確到位。使油封、油墊、皮碗之類的密封件不能起到堵封作用。而老車則多是因磨損或老化使密封件失效引起的洩漏。
有漏油必然會有油跡,這裡我先談油跡的分析,再說油跡的判定。
我們知道汽車內一般有汽油、機油、制動液、齒輪油、助力油五種;
汽油的顏色和氣味我就不介紹了;
機油呈古銅色,粘度較高。
齒輪油呈金黃色,粘度較低;
制動液呈黑黃色,粘度最低,易蒸發;
助力油呈紅色,粘度極低還有一股和家用縫紉機油一樣的氣味;
以前沒有抽油泵時,師傅往往用嘴吸,據說還有不同的味。
再說漏油的形式;有6種;
1、飛濺油;上下左右四周都有痕跡,不規則而且面積大。
2、明漏油;大注滴下,下方很快會有大灘油跡,中間有油、四周逐漸淡化;
3、滴漏油;點點滴下,下方隨時間也會有大灘油跡,中間黑但沒有油、四周逐漸淡化;
4、掛漏油;洩漏處常掛著油,不滴下。時間一長,下方也會有小灘油跡,中間黑但沒有油、四周逐漸淡化。
5、滲漏油;
在洩漏處沒有油滴,四周倒常有一片黑黑的油跡,根據滲的程度,還有中間黑四周逐漸淡化和乾脆是一片淡淡的油跡之分。
6、陰漏油;和滲漏油的區別是沒有明確的滲漏點,僅僅是一片淡淡的油跡,沾上灰就變成一片黑黑的溼淋淋的面積。
說了油跡的分析,就容易判定油跡了。
一般小轎車車後部除了兩個後輪有可能制動液洩漏外,沒有其他的用油可能。如果你停車後發現後半部地上有油跡,那就根本不關你的事,不是你的車漏的,大可放心。
如果你停車後發現前半部地上有油跡,那你必須仔細查一查;
打開發動機蓋,按“明漏油、滴漏油、掛漏油、中間最黑”的特點往上看,在某處必定有掛漏油。我為什麼說“某處”?原因是“某處”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洩漏處,而是從洩漏處出來的漏油會沿著壁在最低處滴下。 比如說,在飛輪罩下的漏油就有兩種可能發生,飛輪自己沒油不會漏,而左面是發動機曲軸油封、右面是齒輪引導軸油封,要是你們判定錯了,明明是曲軸油封漏了,你去抬下變速箱冤不冤?當然有經驗的師傅聞一下氣味就知道了。但我們沒這個本事,我們只要知道抬錯了變速箱人工費是不該付的就行了。
滲漏油、陰漏油只要看在那個部位就懷疑那個部位,一般是在接縫處最多。有的只要自己動手緊一下相關的螺絲就行了,(有緊螺絲的程式要求,可以碰到具體問題時再說),當然有的部位沒有油存在,你看到的油跡則是誤濺上去的,沒問題。
明漏油一定要馬上修好,否則要釀成大禍。明漏油也最好查,比如說颳了底盤、傷了油底殼就會有“明漏油”滴下,這時候在應急的情況下,可以用肥皂先堵上縫,注意機油液麵在不低於警戒線下,開回去立即修理。
滲漏油、陰漏油一般不用急著修。只要放在心上,往往是在修其他專案時帶過。因為修“滲漏油、陰漏油”人工費要大大超過材料費,划不來(保修期例外)
汽車的漏油一般沒有“飛濺油”的故障,你見到“飛濺油”的現象,樣子很可怕,其實是在加油或其他原因時濺上去的,別給搞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