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大叔

    這個問題你在這問得不到

    你想要的答案,只有親自駕駛過F14又駕駛過F/A18的人或者維護過(機務人員對飛機的深度技術性能的理解往往比飛行人員更高)這兩種飛機的機務人員才能解答你這個問題!其他人如果從“技術角度”給你分析的解答都是扯淡!但是有一個你清楚就行了,既然F/A18全面取代了F14,那麼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因為至少我只知道相對於單純制空的F14,可以制空又可以對海對面的F/A18在多重任務和功能性方面,肯定遠超F14!另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在F14時代,為了對海對地攻擊,航母上必須要配備A6入侵者甚至更老a4天鷹攻擊機保證對海對地攻擊,有了F/A18,那麼只帶它就行了!打個極其恰當的比喻就是,以前在功能手機時代,你出門玩要帶手機,隨身聽,相機,攝像機,銀行卡,錢包,遊戲機,影片播放器(俗稱mp4),膝上型電腦……等等等,現在你有了三星S20ULTRA,你出門就帶著它就行了……

  • 2 # 黑山0老妖

    F14淘汰掉最根本的原因是維護性,飛一個小時需要維護14小時,作戰能力載彈量航程都比F18強,奈何F18早期型號飛1小時只需要維護3小時,而且還有挖掘潛力,而F14的變後掠翼維護性只會越來越糟!最終的F18EF是1比1,也就是說每天80架次算,F14頂多2.3天就全部趴窩,F18可以撐10天,10天基本上搞定或者敵人失勢,而後來的F18EF幾乎可以不需要考慮維護性,飛十幾個小時後大維護一次即可。。。所以美國對F14只是稍微升級了一下,F14D只是換了發動機更新了航電,連對地攻擊能力都沒有新增,因為飛行小時太寶貴,轟炸任務交給A6A7,F14D只負責制空權,後來F18量產後F14就徹底退役,同時退役的還有A7,A6載彈量巨大而且有改裝電子戰飛機的潛力所以保留一部分,等到F18EF服役,同期F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服役,A6才徹底退出現役,美軍航母清一色F18EFG。至於F18EF的飛行效能,它主要靠航電和導彈,飛行效能不如141516,也不如米格29蘇30系列,但是導彈和雷達在艦載機中領先,狗鬥能力雖然差點但是架不住導彈先進,實際空戰應該不會輸,EF滿油後載彈量8噸,幾乎就是個專業轟炸機,實際上也基本上當做轟炸機用,美軍最近幾場大戰都是空軍奪得制空權後,海軍才有機會執行任務,畢竟人家專業,F18出去都是帶2近2中,剩下都是對地攻擊武器,萬一遇到敵機攔截,分出幾架扔掉炸彈就是空優戰機,就可以空戰,本身在預警機指揮下就可以先用中程空空導彈先攻擊一波,等於雙保險,戰鬥機執行轟炸任務本來是空軍玩的,現在航母編隊也可以玩,靈活性和安全性遠比專業的空優戰機給轟炸機護航的模式來的好

  • 3 # 魑魅涅磐

    其實一開始F-18的原型機是當初麥道為了競標美國空軍新型中型戰機而研發的YF-17雙發中型戰機,只是介於成本和效能等原因,麥道的YF-17終究不敵通用的YF16單發中型戰機而敗北,好在YF-17幾經演變和麥道長期霸佔美國海軍戰機的身份助推下,成為海軍下一代艦載機選型,並且從1983年正式裝備海軍服役到2006年F-14雙發重型戰機全部退役後,徹底壟斷了海軍航母甲板十幾年。從作戰效能來說,雙發中型戰機的F-18C/D的確不如雙發重型戰機的F-14,畢竟兩款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相差近十噸,帶來的是載彈量、作戰半徑、作戰航程的減半,對於航母而言雖然F-18體型稍小一些,能夠有限提升航母甲板排程能力,但是F-14的可變後掠翼設計使得其駐紮停機期間的佔地面積並不大,所以一直以來在廣大民眾心中海軍選擇中型戰機的F-18就是在後退的節奏。的確初期的F-18C/D在綜合作戰能力上相比F-14差得遠,海軍在正式批次裝備服役後也真正認識到F-18C/D和同期搭載在航母甲板上的F-14在綜合作戰實力上的差距,所以在蘇聯解體美國海軍下一代A12攻擊機正式下馬之後,海軍選擇了麥道基於F-18C/D透過放大機身尺寸方式而來的F-18E/F戰機,與F/A-18C/D相比,F/A-18E/F加長了機身和翼展,增加了機翼和水平尾翼的面積,增加了載油量和武器,加大了航程。而且在換裝推力更強的F414渦扇發動機後,F-18E/F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也從雙發中型的C/D版本最大23.6噸提升至29.8噸,正式跨入雙發重型戰機行列。而且在包括機體結構、航電、發動機等方面的大改之後,F-18E/F的綜合作戰實力已經不遜於F-14重型戰機,甚至藉助新航航電等優勢提升了其整體作戰能力和新時代下航母的綜合作戰實力。至於為什麼美軍會讓它代替優秀的F-14?如果從早期作戰實力來說的話,雙發中型戰機的F18C/D的確不敵雙發重型戰機的F14,但是一開始的F18仍勝在年輕,勝在航電更為先進。而且F18正式批次裝備服役航母之際,蘇聯已經離解體不遠了,再加之蘇聯解體後,美國在海上的威脅大大降低,麥道公司及時推出的綜合作戰實力更強的F-18E/F戰機也憑藉提升而來的效能表現贏得了海軍的的青睞,所以F-18戰機可以說是恰好抓準了時機。畢竟麥道自二戰後作為能夠影響美軍國會決策的重要軍工企業,比如我們大家熟悉的FH-1/2/3、F4艦載機、F15戰機都是麥道的產品,而且麥道在海軍中一直有很高的聲望和影響力,所以在蘇聯解體後,自家為海軍研發的A12攻擊機下馬後,及時將自家競標空軍中型戰機失敗的YF17修改後,以海軍艦載機需要更新換代為由,強行塞給海軍作為繼F-14之後的下一代艦載機也就很正常了。而且在1996年蘇聯解體後幾年,波音也憑藉更強的實力趁機兼併在民用和軍用市場份額已經大跌的麥道,從此走上和世界軍火巨頭洛馬爭奪世界第一的道路。

  • 4 # 皇家橡樹1972

    在F14“雄貓”戰鬥機機身上噴塗的“大貓”正在嘲笑“塑膠蟲”。

    如果以制空能力來說F18“大黃蜂”肯定要比F14“雄貓”戰鬥機弱了不少,不論是雷達效能(同時期)還是航程和飛行速度都有不如,當時美國海軍在航母上就是以高低搭配的方式同時搭載了兩型艦載戰鬥機,“大貓”是高檔的而“塑膠蟲”是低檔的。

    但是時過境遷由於蘇聯解體了,“大黃蜂”得以”鹹魚翻身將“大貓”擠出現役。

    F14“雄貓”戰鬥機可以說是冷戰期間最先進的戰鬥機沒有之一,即便是蘇聯服役了蘇33重型戰鬥機與之對抗都未必是對手,而它的任務就是攔截蘇聯攜帶巨型反艦導彈的超音速轟炸機,所以美國在研製它的時候就給它配置了AN/AWG–9遠端雷達和“不死鳥”遠端空–空導彈,也就是讓它在距離航母戰鬥群1000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打掉蘇聯的轟炸機。

    AN/AWG–9的雷達天線像個圓桌面,直徑接近一米,整個雷達系統重量接近1噸,雷達的探測能力非常強大,探測高度從海平面0米~30000米、對圖16“獾式”和圖22M“逆火式”轟炸機精確探測距離為320公里;探測米格21戰鬥機的精確距離240公里,有了這樣強大的雷達才能制導AIM–54“不死鳥”遠端導彈200公里的射程!也使得“大貓”成為對抗蘇聯飽和導彈攻擊的第一道屏障。

    大貓和不死鳥雖好,但是蘇聯解體之後它們沒有了用武之地,因為俄羅斯飽和打擊的能力已經降低到最低標準,與之配套的衛星、遠端雷達…等等偵察裝置也殘缺不全了…這個時候“大貓”的劣勢開始顯現出來。

    第一個就是它的作戰能力過於單一,它屬於大型截擊機,雖說制空能力強大,但是對地攻擊不足,這與1970年代就形成的“一型多機”設計理念背道而馳,雖然它在最後服役階段也進行對地攻擊方面的強化,但是最終還是使用費用過於昂貴而退役。

    另一個導致“大貓”退役的原因就是它的後勤保障工作太複雜了,這主要是它採用了“可變翼”設計,雖然說可變翼設計可以為“大貓”提供不同的升力和不同的飛行速度,但它實在是太複雜了!並且還是“無極角度調整”,這對於“空母”的機務維護保養人員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它不出故障還著罷了,一旦出現故障不但飛機不能起飛,地勤人員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進行一一排查…所以,“可變翼”設計在1980年代初就不再發展了,也就是機械過於複雜的原因。

    這架“大黃蜂”掛載了十枚AIM120中距攔截彈和兩枚“響尾蛇”格鬥彈,理論上來說可以擊落12架敵機,對空作戰能力未必就比“大貓”差,至於說雷達的問題因為有“鷹眼”預警機配合作戰,雷達探測距離近,效能略差的問題也得到解決了。

    相比較與F14,“大黃蜂”開始定位於低檔飛機,專門幹一些“髒活”!也就是具備對地攻擊能力,而恰恰是這個能力讓它得以佔據了任務多樣性的優勢,並且它的設計要比大貓簡單,出廠價格也要比“大貓”便宜很多,這就讓它被大量的製造出來還行銷海外,成為了海空軍都能使用的戰鬥機。

    掛載這麼多MK82低阻炸彈去幹“凌空轟炸”的髒活,“大貓”這樣貴族飛機是不會幹的。

    由於“大黃蜂”從一開始就是“一型多機”的設計,所以可以對它進行各種各樣的改進,從1980年代全面服役之後,航電系統和所攜帶的武器也不斷的升級改進,作戰能力也越來越接近“大貓”,再加上蘇聯解體了俄羅斯威脅劇減,“大貓”這型作戰效能單一的戰鬥機必然要退役,節省資金研發更先進的戰鬥機。

    EF–18G“咆哮者”,現代科技進步使得電子零部件體積減少了許多,得以讓“大黃蜂”這樣的中型機改裝成先進的電子戰飛機,大大的拓展了它的平臺利用率。

    總之,作戰物件沒有了、作戰樣式改變了,使得“大黃蜂”的多用途效能得以展現,而空戰效能雖好的“大貓”必然要退役,時代的進步也必須是這樣的要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Marvel新作《漫威:未來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