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根寶模子
-
2 # 書史煙雲
內部矛盾的問題,前秦皇帝苻堅在祖孫三代的努力下統一中原,更多靠的是武力,馬上能打天下,卻不能馬下治天下,即使身邊有王猛這個頂級謀士幫助他治理國家,但是才剛剛統一北方不久王猛便死去了,內部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王猛生前便極力勸說苻堅要多防備鮮卑族和羌族等少數民族,不要急於攻打東晉,但王猛死後,符堅在鮮卑族和羌族等少數民族的鼓動下以及強烈的功利心之下還是決定發動對東晉的攻擊。
面對前秦的大舉南下,早有準備的東晉在謝安和謝玄兩叔侄的領導下大敗前秦。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受傷的苻堅在鮮卑族和羌族的聯合攻擊下身死國滅,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紛紛復國,中國北方重新陷入了分裂割據的狀態。
-
3 # 水一白聊歷史
王猛在臨死之前,曾對前秦的皇帝苻堅說道:“東晉雖偏居吳越,但畢竟是正統相承。現今之計,(我們)還是要親仁善鄰,臣死之後,希望陛下也不要圖謀東晉。鮮卑、羌才是我們的仇敵,終將成為我們的禍患。將他們除去,才是有安社稷的大事。”
‘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王猛
王猛身為漢人,是苻堅手下的丞相,此言雖有保漢人江山之意,但也點破了前秦當時的隱患。儘管當時的前秦已經統一了北方,但是民族矛盾問題卻遠沒有解決,再加上苻氏內部的宗室之爭,對當時的苻堅來說,更應安內為主,而不宜輕易動刀兵,所以淝水之戰看起來好像只是前秦的一場慘敗,沒有動搖國家的基礎,實際上卻猶如點火器一般,點燃了早已埋藏多時的炸彈。鮮卑人慕容垂、拓跋珪先後復國,羌人姚萇也背叛苻堅自立,丁零、烏丸也先後起兵反叛,淝水一戰中損失數十萬大軍加上整個國運的前秦此時已無力再一一平叛了。
結果,淝水之戰後僅僅兩年,苻堅便丟掉了長安城,他自己也被姚萇命人絞死了,也許他在臨死之前才真正悟透十年前王猛勸他不要謀圖東晉的真正含義吧。
-
4 # 老圃
前秦當時統治了北方,軍隊由北方各族組成,雖然號稱百萬,其實很不穩定,說是烏合之眾都可以。被東晉七萬兵擊敗後,符堅嚇得不輕,心理崩潰,各族軍事首領看到了前秦虛弱的一面,紛紛獨立,去闖蕩自己的事業。符堅無力制止,更無力維持半個中國的統治,所以很快解體。
人不可過分自信,更不可輕易暴露自己。
-
5 # 2許雲輝
公元383年,已經統一北方的前秦以80多萬大軍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晉以一統天下。東晉以8萬大軍應戰,雙方戰於淝水(今安徽壽縣東南)。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留下了“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東山再起"等成語故事。
經淝水一役,前秦被殲與逃散士兵70餘萬,前秦統一南北美夢破滅。之前北方暫時統一局面解體,各地方民族政權再度分裂。
前秦大軍中,鮮卑慕容垂所率的3萬精兵未受損失,羌族的姚萇等貴族重新崛起。慕容垂建後燕,姚萇建後秦。前秦國王苻堅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宣告了前秦滅亡。
綜上所述,前秦滅亡是源自利益共同體土崩瓦解,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所致。
-
6 # 我的乾坤
首先,前秦統一北方,統治根基未穩,人心未服便倉促南征,一場大敗之後自然人心離散,局勢鼎沸;
其次,前秦氐族是個小族,在古代,居於統治地位的族群人口少,遭遇大敗的情況下,人心浮動,控制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再次,前秦天王苻堅是一個仁厚之主,對亡國的皇族都非常禮遇,這讓前秦的王公大臣很是不滿,所以前秦的內部也存在巨大的矛盾,導致統治集團在大敗之後凝聚力和戰鬥力都急劇下降;
第四,苻堅的民族政策有問題,他將大量投降的羌人和鮮卑人遷到都城(西晉也犯過同樣的錯誤),而將本來就少的氐人派往各地鎮守。一旦天下生變,那些有異心的人就很容易召集舊部造反;
第五,苻堅統一北方後逐漸沉溺酒色,生活奢侈無度。上行下效,整個王朝日益腐敗,符家子弟的能力遭到嚴重侵蝕,這也導致淝水之敗後各地將領無法有效控制危局;
第六,當時對前秦威脅最大的是羌人和鮮卑人,異族之中姚萇和慕容垂最有才幹,也最具野心。而苻堅卻放虎歸山,最後又確是這兩人掀翻了前秦的天下;
回覆列表
說簡單點吧!前秦再統一的過程中將被征服的民族,國家收為己用,內部消化沒做好,就急衝衝去滅東晉。自己的主力的部隊核心力量受損,人家當然反,苻堅太高估了自己的魅力,王猛一起死,苻堅就玩不轉了!
前秦和常凱申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名義上的統一,下面各黨各派很多,中央軍一旦被消滅,逼蔣下臺的時機就到了!當然常凱申比苻堅聰明,幾十年不斷的打壓內部派系。苻堅是自己作的,王猛多次規勸,不聽,認為自己魅力強大,靠修文德來影響別人,儒家那套虛偽的糟糠只適合和平年代,還要靠內在用法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