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笛琴雅鳴

    謝友邀,武松等粱山好漢等英雄能喝十八碗嗎?

    個人觀點,據原著記載作者生動描寫了梁山好漢,不畏強權,殺富濟貧嘯居水泊梁山,後因宋江主張歸順朝廷,才征討方臘戰鬥傷亡大半,最終取得勝利朝廷封官進加爵,只因朝廷腐敗無能,奸臣當道,宋江已及盧俊義等被朝廷賜毒酒毒死,只有武松,花和尚魯智深得以善終。

    原著中喝酒最厲害的要數武松和魯智深,據原著描寫武松過景陽岡喝十八碗,打死吊青白額大老虎,被後世傳為一段佳話,書中記載,魯智深是一個嫉惡如仇的漢子,他在五臺山當和尚經常下山喝酒,有曰;酒圖穿腸過,佛主心中留,水滸中有這麼描述,店家看魯智深這般模樣,店家問客官要多少灑,休問多少隻管上,先來十來碗墊底,後來一連十幾碗,加起來一共二十多碗,推測當時釀酒技術不成熟,可能相當於現代的米酒度數低,所以英雄好漢才能喝這麼多。個人淺見,娛樂為主!

  • 2 # 綠野萍蹤01

    武松在景陽岡下三碗不過岡酒店到底喝了多少碗酒,還得以原著為準,施耐庵肯定沒有給武二爺喝題主說的那麼多酒,否則,就打不成老虎了。而且,梁山好漢能與武松比拼酒量的,只有魯智深一人,其他好漢根本就無法喝下十八碗酒。

    那麼,武松、魯智深的酒量真有那麼大嗎?

    武松在景陽岡喝了多少酒

    “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這回書,十分清楚的寫著,武松在“三碗不過岡”酒店喝了十五碗酒。不知為何,很多讀者愣是讓武松多喝了三碗。施耐庵讓武松喝十五碗酒,大有寓意,不是隨便就可以改成十八碗的。

    《水滸傳》的開篇,有一首五絕,說的是:“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所以,五、十五,再加上“三”,大概就是全書的“定數”。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水滸傳》中的節日除了有一處寫到臘八節外,其他都是與“五”、“十五”有關。即便是寫李逵在七月初一殺小衙內,施耐庵都要說成是盂蘭盆大會的前半個月。武松在張都監府殺人,也是十五個。

    施耐庵為什麼這樣寫,另有深意,因不涉及主題,按下不表。總而言之,武松在景陽岡喝酒,肯定是十五碗而不是十八碗。書中交代,武松這十五碗酒是分三次喝完的。店家給武松切了三斤熟牛肉,篩了三碗酒。武松喝完之後,叫店家再篩三碗。吃得口滑,武松只顧叫店家篩酒,又喝下去三碗。

    九碗酒下肚,店家經不起武松要酒喝,乾脆把店中的五、六碗酒都給武松喝了。施耐庵說:“(武松)前後共吃了十五碗”。

    問題是,這十五碗酒到底是多少,武松喝的是什麼酒,換算成現在的白酒,武松的酒量有多大。

    武松的酒量有多大

    因書中沒有交代武松喝酒用的碗有多大,便不好推算當時究竟喝了多少酒。然而,施耐庵就是要以酒來寫武松的豪邁,所以,在“武行者醉打孔亮”這段故事中,就清楚的寫了一回武松喝了多少酒。書中說,當日武行者一路上買酒肉吃,只是敵不過寒威:

    武行者過得那土岡子來,逕奔入那村酒店裡坐下,便叫道:“店主人家,先打兩角酒來,肉便買些來吃。”

    片刻功夫,武松便喝光了兩角酒,便又叫店家再打兩角來喝了。此時,施耐庵又交代一句,說是店家大碗篩了讓武松喝。所以,這隻碗是大碗,比景陽岡“三碗不過岡”酒店的碗要大一點。那麼,這頓酒,武松喝了多少呢?

    《周禮·考工記·梓人》中說:“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那麼,一角酒就是四升酒。古代的一升又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呢?

    升,是一種量具,古代的一升實測容積為200ml,一角酒大約就是800ml,四角酒大約就是三斤二兩。書中特別交代了,“店主人又打了兩角酒,大碗篩來。”孔家莊酒店的碗真夠大的,一碗能裝一斤六兩酒。

    從這段故事看,武松能喝三斤二兩酒。但是,武松卻醉得不行,被一隻黃狗奚落了一頓。那麼是不是武松不能喝三斤酒呢?也不是。因為,施耐庵說武松一路喝酒禦寒,“比及過岡子時,先有三五分酒了”。所以,武松其實喝下去六斤多酒。刨去醉酒因素,武松的酒量應當在四斤以上,六斤半以下。

    魯智深能喝多少酒

    魯提轄的酒量並沒有交代得很清楚,但魯智深則是很能喝的。在五臺山半山亭上,魯智深遇到一個挑酒擔的漢子,強行搶下了一桶酒,就坐在亭子裡一口氣喝了個精光。

    古代的木桶基本上是比較定量的,比如現在的籮筐,一平筐穀子大約就是五十斤。所以,魯智深喝的一桶酒,與黃泥岡楊志他們一起喝掉的一桶酒應當差不多。雖然楊志等人並沒有醉,但魯智深一次能喝十五個人(看看,連押送生辰綱的人數都是“十五”)的酒。

    第二次大鬧五臺山前,花和尚在市稍酒店吃狗肉,“一連又吃了十來碗酒。吃得口滑,只顧要吃,那裡肯住。”這個吃法與武松在景陽岡狂飲很有一拼,一連吃了十來碗,還只顧吃,恐怕要到二十碗酒了吧。

    不過,魯智深這兩次豪飲,都與武松一樣,毫無例外的醉了。武松醉酒打虎打人,魯智深則人擋打人,佛擋打佛,都是一樣的藉著酒膽搞事情。後來,魯智深在大相國寺倒拔垂楊柳,只吃了半酣。這頓酒總共才十瓶,還是三二十個人一起喝,所以,魯智深與武松又不一樣,半酣就來神力了。

    武松醉打蔣門神前,“無三不過望”一路喝到了快活林。書中說:“約莫也吃過十來處好酒肆”,這就比較嚇人了。武松一路喝酒,十四五里田地,一個上午竟然喝了三四十碗酒,恐怕不會比魯智深在半山亭上喝的酒少。然而,武松竟然只有七分醉。

    這就奇怪了,魯智深在半山亭喝一桶酒醉了,吃狗肉時喝了一二十碗也醉了。武松在景陽岡吃了十五碗醉了,而在孟州幹下去三四十碗,卻只有半醉。這兩人到底能喝多少酒,施耐庵是不是寫得不準確啊?

    魯智深武松喝的是什麼酒

    有觀點稱,魯智深、武松的酒量其實沒那麼嚇人,他們喝的酒與現在的啤酒度數差不多。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假如武松在“三碗不過岡”酒店喝十五碗啤酒就發作了,這算什麼好漢呢?同樣,魯智深吃狗肉時,如果也是喝了二十來碗啤的,醉成那副模樣,根本就不如現在夜宵攤上光膀子喝扎啤的好漢。

    現在,能幹下去一件啤酒的好漢大有人在,酒量豈不是都超過了魯智深、武松?《水滸傳》中那麼多好漢,喝酒都不如武松、魯智深厲害,咱們比梁山好漢如何?所以,得搞清楚魯智深、武松二人當時都喝的是什麼樣的酒,度數與現在的白酒比有多大差距。

    細分一下魯智深、武松在不同場合下喝酒的情況,他們應當喝的是兩種酒。魯智深半山亭喝酒與武松“無三不過望”所喝的酒,應當是米酒。也就是比較普遍的說法,這二人在這兩處地方喝下去的酒,度數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啤酒。這也比較嚇人了,一桶酒總有三四十斤吧,一口氣灌下去得多厲害。現在吹瓶都要剔角色,肺活量不行的一口氣吹一瓶啤酒都夠嗆。

    武松在去快活林的路上喝了四十多碗酒還只半醉,也是喝的與啤酒度數相當的米酒。因為,書中特別交代了“三碗不過岡”酒店的酒叫透瓶香,比其他村店釀的酒要烈性得多。快活林路上,十幾家酒肆,卻沒有交代武松所喝的酒也是“醇醲好吃,少刻時便倒”。

    魯智深、武松分別在市稍酒家和景陽岡腳下喝的酒,大概應當是燒酒。但是,北宋時期有燒酒嗎?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是在元代的時候傳入中國的。不過,南宋法醫宋慈在《洗冤錄·卷四》中記載“令人口含米醋或燒酒,吮傷以吸撥其毒 ”。《容齋隨筆》的作者洪邁在他的另一部作品《夷堅志》中說,有一釀酒師(酒匠)因蒸酒失足墜入火中。南宋時期已經大量出產燒酒,北宋時期小規模釀製燒酒便不足為奇了。

    唐代李肇寫《國史補》中也有這樣的說法:"酒則有劍南之燒春",據現在的考古發現說,中國的燒酒大約晉代就開始釀造了,度數可達25-30度。所以,北宋時期的魯智深、武松便可以喝到燒酒了。施耐庵也說,“三碗不過岡”酒店的酒是一種醇酒。

    以此推算,武松能喝四斤,上限六斤,折算成現在52度白酒,武松現在上桌,酒量上限大約是三斤半。魯智深的酒量大概與武松差不多,若在酒桌上遭遇花和尚,沒有四斤酒量就別跟他叫板。

  • 3 # 立志成蟲

    古代的釀酒技術跟現代是不一樣的,用的是發酵,酒精的含量很低,跟今天的啤酒米酒差不多。《水滸傳》裡在黃泥崗劫生辰綱那一段,酷熱難耐,晁蓋和楊志等人都買白勝挑的酒解渴降溫。現在市場上的酒主要是蒸餾術釀造的,酒精含量高的很,誰敢在大熱天的一瓢一瓢的喝?不但不能解渴反而會更加燥熱難受甚至有生命危險。把啤酒瓶和白酒瓶標籤上酒精的百分比對比一下就知道了。武松這些好漢酒量大是因為肚裡裝的下,還有就是喝少了可能醉不了。當然了,古代也有精製釀造的酒,發酵和儲存的時間比白勝挑的酒要長,酒精的含量會高一些,酒勁仍然比不了現代的蒸餾酒

  • 4 # 智慧蜻蜓VV

    神話不可信,一笑了之,武松喝了十八大碗掉酒罐裡了嗎?好在沒寫二十八碗,暫不論酒的度數高低,就算是水也把武二郎肚皮撐破了,只有一種可能屬啤酒類桌下放個尿罐邊喝邊屙,武松成為溼足青年差不多

  • 5 # 摯友192303892

    武松喝十八碗酒,我認為碗有大有小,酒度數有高有低,如真正是大碗,酒度數是在45度以上的酒,他吃十八碗是不可能的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以和佛像合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