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茗惜521

    想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覺得還是家長要做的比較多一點,就算幼兒園的老師有耐心去培養孩子們,那麼他所面對的孩子也是整個班級的孩子,而不是隻針對於自己的孩子,那樣的話,孩子所能學到的就很淺薄了,而且尤其是關於自信心的培養,這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困難,非常需要人時時關注孩子的一個問題,但是幼兒園的老師是做不到這一點呢,他時時刻刻關注的是整個班級的孩子,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是有家長來做比較好。

  • 2 # 吉公久2018

    我覺得任何老師的耐心都是有限,若想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應由父母來做,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有責任和義務的。

    孩子的心靈是幼小和脆弱的,所以儘可能的不要去傷害到他。

  • 3 # tornado11155769964

    在培養孩子方面,幼兒園老師就有耐心,而父母就沒有耐心嗎?我覺得培養孩子、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馬拉松,而且是父母高度參與的事情,不論父母願不願意,是否主觀參與了(有些人說,我工作很忙,根本沒時間參與,。其實「沒時間」也是一種參與,比如爸爸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就缺少了父愛,這也是一種參與:父親令孩子缺少了父愛)。所以,無論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好,培養其他方面的情商也好,父母是必不可缺的角色。

    而陪伴孩子、培養孩子的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耐心」!當然了,幼兒園的老師,大部分都相對會有耐心一點,因為陪伴孩子就是她們的工作,而且有些老師是有幼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有些老師是懂得如何教育培養孩子的方法,所以在引導孩子和教育培養孩子的時候,相對比較得心應手一點,這樣就顯得好像很有耐性。而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過程中,發現小孩的表現並不是按照自己想象中那樣的,我們就會變得「不知所措」,因此就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了,不知道接下來怎麼辦了,索性不管了或者發脾氣了,這樣就好像我們父母很沒「耐性」。

    實際上作為父母的我們,很多時候不太瞭解小孩子,不太瞭解教育和培養小孩的一些基本「套路」,是因為我們不懂基本的幼兒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因為我們沒有從小孩的角度去考慮和思考問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在一件童真的事情上跟小孩產生共鳴,而老師卻可以。為什麼?因為老師知道小孩子做出什麼反應是代表什麼意思,知道小孩心裡是怎麼想的,所以老師能做出相應的舉措進行互動。而我們,有時候不太理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他不敢爬上一棵這麼矮的樹,為什麼難以跟其他陌生小朋友搭訕或者一起玩……我們僅僅看到了表面,那就是孩子膽小或者沒自信。為什麼會這樣?也許,這就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帶小孩的時候,心不夠寬導致的。比如不小心摔了一跤,沒什麼大不了的,讓他自己爬起來就是了。但作為家長的我們就可能緊張過頭,馬上跑去抱起他,有沒有摔到啊?有沒有受傷啊?然後還自責沒看住他,讓他摔跤了。這樣,小孩子就會認為,摔跤是一件極其不好的事情,千萬不要發生,否則就會令家長們如此擔心。所以遇到有可能會摔跤的事情時,他就退縮了,根本不想去嘗試,還談什麼自信?

    我兒子三歲的時候,帶他去遊樂場玩,他進去之後,我就沒有跟著他,讓他自己自由玩耍。然後,他就在遊樂場裡蹦蹦跳跳,有時候從比較高的地方跳下來,一般父母都擔心太高了,會摔跤的,會受傷的。但是,我沒有過多的擔心。我為什麼這麼淡定?當然首先是,我覺得他跳下來的地方不算高,不會受傷的;其次,我相信他自己能做出是否危險的判斷。直到現在,孩子五歲多了,他去做一些攀爬、跳躍等這些嘗試的時候,他首先考慮的不會是「害怕」,而是在評估在不在我的能力範圍內。

    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耐心以外,還要有「寬心」,要相信他能做到,而即使真的沒做到,也不要有太大的擔心或則苛責,也不要有過份的期盼,這樣反而會使他感到壓力。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培養孩子自信心方面,除了要有耐心、放寬心以外,還需要父母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陪同孩子一起成長。同時,多瞭解自己的孩子,瞭解他愛好,瞭解他的性格特點,感受他的喜怒哀樂,因材施教。比如他喜歡畫畫,就多點讓他去畫畫,甚至可以報些興趣班,以便能幫助他挖掘更多的繪畫天賦。但是,如果他不擅長音樂,你偏要他去學鋼琴、彈吉他,那麼他無論如何都學不好,他就會覺得自己很笨,怎麼學都學不會、學不好,這樣就反而讓他有自卑感,更別說培養自信心了。

  • 4 # 小八一爸

    我不太理解這個問題的意思,是想問,幼兒園的老師沒有耐心還是說他們有耐心?

    培養孩子的自信不光是有沒有耐心的問題,而在於有沒有方法的問題和關不關注的問題。

    舉個例子:書上或者文章中經常會說,培孩子玩沙子,你可以不參與他,但是你一定要關注他,這個陪的意思不是你拿個手機在邊上看,孩子自己玩自己的,而是當孩子抬頭看你的時候,發現你正在看著,這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鼓勵,他會認為,你在關注他,他是重要的,你支援他,自然而然的,孩子的信心就出來了。

    但是如果你的兒子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都不關注或者批評他,指正他,那他會越來越沒有自信,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幫助安排好了的。

    幼兒園的老師也是一樣的。

  • 5 # 李玲讀繪本

    我們先來看看人數比例。在家,1個孩子身邊的成人是2-6個,爸爸媽媽,加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在幼兒園,30+個孩子身邊的成人3-4個,通常是兩個老師➕1-2個保育員老師。那麼,從一個孩子的視覺出發,關注度首先就弱爆了。對吧!這時候,我們就要去調整一種審視的態度,明白一點:孩子在幼兒園是去學習怎麼做“社會人”的。

    你認為,說完上段話就是否認幼兒園老師的耐心,或不能培養孩子自信心嗎?

    不一定!

    幼兒園的教學安排遵從一個理論-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說的是,每次的教學活動設定的目標都在孩子已知經驗和原有水平基礎上加一點點高度,讓孩子能踮著腳,或跳一跳,剛好能夠著。這既能給予孩子挑戰,保持興趣,還能努力一把就能得到成功感。

    所以,看完這一段,是不是你覺得幼兒園老師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了?

    其實,還是不一定!原因很多,孩子的個性,父母的養育方式,甚至包含了孩子的全部學習品質,例如專注力、思考力、合作性、探求精神,等等。所以,因材施教,是老師會做的事,但更多是父母可以做的事。畢竟,相對於單個孩子來說,家裡人多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三星至今不肯公佈Note7爆炸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