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子小賽小號
-
2 # 雨後聽松
漢承秦制,主要是中央政府部門設定,至於全國情形,漢是分封制與郡縣制並行。而且就是中央政府,也借鑑了秦丞相權利太大而導致丞相專權的不足,逐步限制相權,後來的朝代甚至廢除丞相。至於治國思想,秦用法家,漢崇黃老,也不是照搬秦朝。實際上,每一個朝代都會就前朝的不足進行改良。至於皇帝稱號,秦始皇不是開國皇帝,是統一全國的人,他之前就有秦國。後世每朝都是白手起家,所以開國皇帝和繼任者稱祖稱宗。
-
3 # 晚亭與落霞同暉
皇帝從登基到駕崩稱號很多,象年號、尊號、廟號、諡號等。
漢承秦制。漢也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
‘廟號’,按祖有功宗有德的標準,由繼位之君為剛死去的老皇帝上加的,例漢高祖,漢文帝等。開國之君多為祖,後嗣之君多為宗(帝)。例外的是明清朝均多出了一個祖一一明成祖朱棣,聖祖康熙。
‘諡號’,則是根據生前功過,蓋棺定論由當朝皇帝及大臣商議上奉的。有上諡和下諡之分,上諡如聖祖仁皇帝,文孝武德皇帝等,下諡則多有煬、殤、哀等。
與其他不同的是,一些有名的大臣名流死後也可上諡號,如嶽武穆,包文正,曾文正等。
‘尊號’,是皇帝生前或死後由大臣們上的,是主驕臣諛的表現。僅唐玄宗六次上尊號,直至成了"開元聖文神武皇帝"。還有一個特殊的尊號一一‘太上皇’。有史以來,劉邦的父親、唐高祖、唐玄宗、宋徽宗、乾隆帝生前都獲得過此殊榮。
‘年號’,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新君繼位多改元,以彰顯君臨天下、宣示正統。朝廷發生了一些大事,如瑞祥、變故、天災也改年號,例,漢武帝在位四十四年,用了十一個年號。
直到明清兩朝,皇帝才有了固定的一個年號。例,永樂(朱棣),康熙(玄燁)等,也為史官們省去了很多麻煩,唯一例外的是明英宗朱祁鎮,由於經歷瓦喇被俘、景泰帝上位、後又復辟。有了正統、天順兩個年號。
秦朝統一六國後,贏政自認功超三皇德越五帝,故稱始皇帝,想一世,二世……萬世傳承,不想二世而亡。後世王朝沒必要也要稱漢一世,唐幾世。
值得一提的是,對皇帝的稱謂是:陛下、聖上、我主、官家。而不是影視劇裡的萬歲、皇上。
至於清初那個著名的孝莊皇太后,生前是不可能自稱孝莊的,這個‘孝’是其死後康熙上的諡號。
秦始皇為解決皇帝稱號,規定後代皇帝以二世,三世以致千秋萬世。劉邦當皇帝后,稱漢高祖,沒有稱漢始皇,劉盈為漢惠帝,也沒有稱漢二世。
回覆列表
漢承秦制,是因為秦始皇的權利大一統讓漢朝覺得很受用,好處很多,所以很多制度都效仿,並在此基礎上略加改變。而皇帝的稱號除了像秦始皇這樣的千古一帝是自封的,別的皇帝都是後來的繼位者或後人根據其功過稱呼的。雖然像漢武帝這樣的皇帝也很牛,但並沒有像秦始皇那樣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