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朝論古

    《清史稿.太宗本紀二》記載: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八月庚辰,貝勒多爾袞、嶽託、薩哈廉、豪格以獲傳國玉璽聞。先是元順帝北狩,以璽從,後失之(見明史演義第16回)。越二百餘年,為牧羊者所獲。後歸於察哈爾林丹汗。林丹亦元裔也。璽在蘇泰太妃所。至是獻之。時嶽託以疾留歸化城,多爾袞等率兵略明山西,自平虜衛入邊,毀長城,略忻州、代州,至崞縣。九月癸丑,貝勒多爾袞等師還,獻玉璽,告天受之。

    皇太極依照漢族王明模式建號改制,建國號為大清,年號崇德,並正式採用“皇帝” 稱號。此後一段時間內他釋出的許多文書上都用此寶。奇怪的是,這方重要的“傳國璽寶”,人關後突然停止了使用,所有檔案上都改用滿漢合璧文字的“制誥之寶”。到了清中期,乾隆皇帝欽定宮中二十五寶時,在所謂祖先所傳的四寶當中,竟不見有這方“制誥之寶”。乾隆十-一年(1746 年),被清理出來的原官中儲存的清初寶璽都被送往盛京鳳凰樓收藏,但是盛京“十寶”中也不見有這方元代“制誥之寶”。那方當年風光一時的“傳國璽”哪裡去了?一時朝野議論紛紛。不久,乾隆帝忽又下旨從盛京“十寶”中撤去了“丹符出驗四方”之寶,而換上了一方“制誥之寶”。朝野這才舒了一口氣,原來“傳國璽”還在。

    但這個送到盛京的青玉“制誥之寶”,後來被證明只是那方元代“傳國璽”的仿製品,無論大小尺寸及寶文篆法都與那方元代“制誥之寶”大相徑庭。乾隆帝為什麼這麼做?先是“傳國璽”忽然失蹤,而後又使了個障眼法,搞了個贗品欺瞞天下? 實際上,皇太極時代的那個“傳國璽”壓根兒就是個假貨。我們知道,元代皇帝寶璽沿用南宋的“八寶”之制,元代史書上不見有“制誥之寶”名目。歷史上“制誥之寶”的出現是在明代。難怪當年皇太極搞“迎寶受寶”儀典時,沒有讓一一個漢人官員參加。

    那麼,當年那方“制誥之寶”究竟哪裡去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內務府宮中《活計檔》中,有這麼一段記載:“乾隆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交白玉製誥之寶一方(隨錦盒一件,磁青紙金道冊頁一冊,黑漆描金寶匣- - 件),傳旨交啟樣宮將寶上字磨去。欽此。於本月二十三日交司庫郎正培持去訖。”原來,乾隆皇帝將當年造假的證據勞永逸地銷燬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你一次免費出國旅行的機會,你最想去哪裡。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