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kindle、手機、ipad,能看書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為什麼我們還會對紙質書有留戀?
3
回覆列表
  • 1 # 歲月靜好60076267

    我們會留戀紙質書嗎?好像並沒有,從環保的角度看,紙質書需要消耗大量木材,從現在的閱讀習慣看,人們的時間越來越碎片化,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讀一本紙質書,在電子產品普及的時代,攜帶電子產品好像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紙質書的功能太單一,好像帶起來絲毫沒有價效比可言,我們留戀的或許是舔著手指翻書的習慣而不是留戀紙質書。

  • 2 # 逆戰西訣

    今年春節有一個朋友去歐洲旅行,路經德國的時候,乘車電車出門,她驚訝地發現車上的年輕人都在拿著一本書埋頭苦讀。她被這樣的氛圍感染,不知從哪裡搞了一本孫子兵法,在朋友圈裡秀了一下。接下來自然是感慨,以前只是聽說德華人讀書厲害,這回是眼見為實了。

    不必羅列太多的資料,身處其中的生活已經告訴我們,我們的平均讀書率就像我們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一樣低的可憐。連總理都要連續三年在政府報告中呼籲全民閱讀,這於我們個人和這個時代而言,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

    人們越來越不愛讀書了,可是沒人會說讀書不重要。無論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還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土豪,在讀書這件事上,無論智識的高低,物質的多寡,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要多讀書。

    仔細想一下,我們的國民閱讀量其實並不低,每天從電腦,電視,尤其是手機螢幕上獲得的文字資訊量非常大。只是這種碎片化,非系統的閱讀,擾亂了我們大腦的整理能力與吸收能力,使我們的資訊吸收率大幅降低,同時,資訊的偶然獲取與隨機性,讓我們在過濾資訊的時候,需要更高的分辨能力與思考能力,而恰恰是這種更高的閱讀能力的要求,使我們對有效資訊也難以更準確地把握。

    書,讀書,讀一本完整的書,遠離碎片化的閱讀,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系統化、科學性最佳的對書的閱讀上來。這才是我們在閱讀上最應該做出的改變。

    你可以在手機上看網路小說、看新聞,這無可厚非。因為這些都是即時的、娛樂的,這個層面的閱讀,是心理對於娛樂性與即時性的要求大過了對知識獲取與價值積累的要求。而這些,並不能代表著真正的閱讀。我仍然覺得,紙質書的閱讀體驗雖然不一定都是唯一的、純理性的,但卻更接近真正的閱讀。

    你可能會說,我讀紙質書也只選小說,選有趣的書啊,那為什麼非要讀紙質書呢?

    好,我以我個人的經驗給出答案。

    我做了差不多十年的圖書編輯,從編輯的角度講,紙質書在內容的科學性、常識與知識的準確性上,是遠遠高於電子讀物的。很多沒有出過紙質圖書的電子書,文字使用上的錯誤,各類知識性的錯誤,是遠遠高於紙質書的。這種不規範的操作,在紙質書出版中是絕不會發生的。紙質書的差錯率的國家標準是萬分之一,也就是說,一本10萬字的書,最多隻能出現10處差錯,或是錯別字,或是標點,或是知識性、常識性的,這個標準行業內一直是嚴格執行的。我們有一句話“質量關就是生命線”。另一方面,電子書缺乏監管與操作規範的標準,也是電子書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一個主因。

    這個時候,你會說,那我選正規的紙質書轉化來的電子書不就行了嗎?

    行,當然行,我也經常看此類電子書,而且我也承認,電子書早晚會取代紙質書成為閱讀的主流。但是,紙質書絕不會消失。(書店也不會消失!)

    那麼,你一定要學會分辨與選擇,比如網上很多優秀的閱讀App,多看,豆瓣閱讀,拇指閱讀,都很有自己的特色,也分得了一定比例的市場。我選擇的是Amazon的kindle和藏書館,目前的閱讀體驗也非常好。所以你一定要記住兩條:第一,一定要優秀的電子閱讀載體;二,一定是紙質書出版在前,由紙質書轉化而來的,因為這是質量的保證。

    還聽很多人說選擇電子書的原因是紙書不方便攜帶,不如拿著手機看方便。可我想問你,帶一本書能有多不方便呢?一本再厚的書能多大呢?試想一下,當身邊的人都拿著手機盯著螢幕的時候,只,有,你,優雅地看著一本書,伴隨著手指翻動書頁的嘩嘩聲,那樣的場面,太美,我們都想看。(泡妞就泡愛讀紙書的吧,都是好妹紙)

    此外,很多人吐槽說,紙質書太貴了,電子書便宜啊,甚至免費的很多啊。這很讓人無語!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做的不好,該去埋怨誰呢?中國的作家、音樂人無法體面的生活,又該去怪誰呢?記得羅振宇的羅輯思維裡有一期,叫《正版進天堂,盜版走四方》,在中國這個現實情況下,說的有些道理。而對於這一點,可以另寫一篇文章專門討論,因為要說的太多了。

    最後照例推薦一本書,郝明義的《越讀者》,也是我正在讀的一本書。很多人都坦然,在這本書裡,找到了閱讀的方向,解決了困擾自己的很多讀書問題。到底該如何讀書,這本書幫你拔雲見日,給你想要的答案。

  • 3 # mori99

    手捧一本書,享受空氣中靜靜流動的墨香~手指翻過一頁一頁,輕輕地只有書頁的聲響~讀紙質書才有這種感覺,在Sunny燦爛的午後,在咖啡屋的一角,靜靜地看一本書,紙質書。看紙質書除了有感覺,有情懷,有墨香,還有氣質。

    靜心養性,沉穩端莊,從容不迫~

  • 4 # 旅行的小蝸牛

     電子書是個好東西。成百上千冊書,一下子濃縮在巴掌大小的硬殼本子裡,儼然就是一座小型圖書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的一本新書,很快在電子書中就能讀到。方便、快捷、成本小、容量大。好處如此之多,相比之下,紙質書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有人甚至作出這樣的預言:用不了多久,紙質書將與青銅器、舊紡車一樣,作為文物進入博物館了。

      果真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讀書的旨趣是明事理、長知識,是為了將書上的事理、知識為我所擁有,為我所佔有。佔有慾是人的一種天性,佔有的物件不外乎物質和精神兩大類,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對物質世界的佔有,一要合理,二要有度,而對精神世界的佔有,往往是多多益善。當然,兩者不能截然分開,物質的佔有與享受,包含著精神因素;精神的佔有與享受,需要依附一定的物質形態。仰望星空能得到的精神享受,那是你仰頭能看到滿天的繁星。電子書、紙質書都是精神內容的載體,從這一點來說,兩者當然是一樣的。但兩者的物質形態不同,人對其佔有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精神內容虛擬上的“看得見”,往往離不開物質形態上的“摸得著”。我擁有一本實實在在的書,與我擁有一座“圖書館”相比,雖然兩者的精神內容容量有天壤之別,但電子書是虛擬性的,這座“圖書館”是你的,也是天下所有人的,你只是“摸得著”一塊裝有整合電路板的塑膠殼子。從目前來說,電子書與紙質書基本上還是“摹本”與“原型”的關係。“原型”的紙質書更能體現“書”的內涵,更能滿足人的佔有慾和擁有感,能滋生出更多的對於書的熱愛之情。讀書也是人的一種情感活動,只有愛一本書,才會有興趣去讀這本書,如果沒有對一本書濃濃的喜愛之情,又怎麼可能去認真閱讀它呢。

      另外,人們對一件物品愛惜程度的高低,與獲取這一物品的成本大小相關,兩者是成正比的。從經濟方面來說,電子書的成本要小得多,從索取的途徑和方式來說,它也要方便得多。正因為得來不費大工夫,缺少了那種為求一本書而“踏破鐵鞋”的經歷和體驗,對書的感情就容易打折扣。

      當然,如果你喜歡讀那些過眼煙雲的“暢銷書”,也就大可不必去花錢花精力買紙質書,反正在電子書上翻翻也就忘記了。而那些耐讀的經典書就不一樣了,它需你要一字一詞去細細琢磨,讀到會心處,你會在書上圈圈劃劃,用紅鉛筆劃道扛扛,甚至用毛筆寫上幾句批註,這些對紙質書來說就方便多了,更有意思的是,它能夠原汁原味地留住“讀”的痕跡。讀書不僅是被動地知識索取,而是一種主觀與客觀的交流、互動,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

      讀書是為了明曉事理、滿足求知的慾望,同時,也有審美需要。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它在內容與形式上一定做到完美的結合。

      書籍裝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它不同於一般商品的包裝。一般商品的包裝,其功能隨著商品使用價值的啟動或完成而廢棄(如牙膏的包裝盒一經使用就會被扔掉)。書籍裝幀卻不同,它與書籍共存亡。誰也不會買了一本書,在讀前或閱後就撕去封面或拆散裝訂。裝幀是書的基本形態的組成部分,也是對一本書首先的直觀的欣賞,因此,書籍裝幀作為一門高雅藝術,歷來就受到讀書人的青睞。

      我們古人非常講究圖書的形式美。雕版印刷書由隋唐五代發其端,至宋而鼎盛。雕版書的裝幀由開始的卷軸裝,到經摺裝、旋風裝、蝴蝶裝、揹包裝,明以後出現了線裝本。一書多本的線裝書還用紙板青布糊製成“函”收裝,配以骨質別子,十分考究。古舊書刊在拍賣市場的價格上升很快,而衡量價格的主要標準並非僅僅是書的內容,而是成書年代,特別是版式品相。宋版書紙質如玉、墨光如漆、刻工精良,在清末民初已是頁以兩金沽了,現在民間已難得一見了。傳統的木版水印,拱花餖版,所產生的那種凹凸立體感,觸控到的感覺是電子書所沒有的。就是現代平裝書,在魯迅等人的倡導下,也產生過一批高雅的裝幀藝術品,一些初版書也已是稀世珍品。近些年,中國的圖書裝幀作品在國際上屢獲大獎。許多注重中國傳統裝幀特色,結合現代材料工藝的裝幀作品,尤其是那些印製考究的畫冊、碑帖,裝幀之精美,讓人愛不釋手。

      哲人說,一本書也是有命運的。在古舊書攤淘到一本老舊書,似乎能觸控到先人的手澤,透過殷紅的藏書印,尋覓流傳的軌跡,幾百上千年的歷史會突然定格在眼前。獲得一本作者簽名書,那是一份珍貴的情意,比什麼禮物都珍貴。翻翻自己書架的書,回憶起一幕幕淘書經歷,就像與老朋友見面,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就是一本偶然儲存下來的兒時課本,那磨破的書角,那用紅鉛筆劃的槓槓,也會勾起多少美好的回憶。書真是有生命力的。我們的古人將書擬人化,把書分為書身、書口、書脊、封面、版心、天頭、地腳,等等,現在還出現了書腰。把書作為活生生的人看待,賦予它旺盛的生命力,多麼形象生動的比喻。我們現在常說的“書香”一詞,並非空穴來風。用加了香料的墨汁、糯米調製的糨糊,書頁中夾上香芸草,成書後再配以檀木書匣,這樣印製的書,開啟自有一股香味溢位。西洋的古書,還含有羊皮紙的古香,據說貝葉經上也含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古今中外,流傳下許多動人的愛書故事。多少愛書人愛得如痴如醉,盡心去打扮自己的書,貼一枚藏書票,鈐一方藏書印,扉頁寫上幾句感言。一書在手,如飲佳釀,書和我,物我兩忘,渾然一體了,這就是紙質書的魅力所在。

  • 5 # 青檬

    我自己兩種方式都看了很多書,感覺是這樣:

    紙本書因為有厚度,翻頁的動作和視線移動讓提供的資訊比較好查詢也比較好記住,有些書看很多次之後,要什麼一翻就翻到了。因為會感覺到大概是在書的前段或後段之類,而且閱讀時因為翻頁的動作區隔,以及來回翻動用手觸控等互動造成空間感,會有印象,例如某句話某句話在頁面左下方,是有某圖的頁面再過多少頁等等。而且書本的顏色材質字型排版當時光線等都會伴隨內容進入記憶。

    而用電子裝置因為都在同個螢幕,翻頁可能是點一下之類,也不像紙本會用手去觸控感覺或前後翻頁比對,螢幕又發光讓你集中全部注意力在畫面上,體驗再好,每本書的感覺都是一樣的,很快就會忽略了,感覺像是一種資訊直接灌到腦子裡的過程,沒得懷念。

    所以如果是要精讀的課本材料和文字密度高的書或文藝內容的書,我會買紙本而只快速看一次的小說之類用電子版本很方便。

  • 6 # 影零亂

    相對於在電子產品中閱讀,我更喜歡翻閱紙質書。

    我喜歡的是那種一頁一頁翻書的感覺,是一種很棒的閱讀體驗。而且紙質版的書對眼睛的傷害沒有那麼大,如果看久了電子書,眼睛會有酸澀的感覺,對視力不好。

    在電子產品充斥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時代,偶爾告別電子螢幕也是不錯的選擇。

  • 7 # 歐陽小牛

    到書店選書有一種感覺很奇妙,看到熟悉的書就跟見到老朋友一樣親切,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會想起很多事情,但是在手機上選文章則沒有這樣的感覺,那種讓人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的感覺,只有紙質書能做到。

  • 8 # 做書

    紙張帶給人幸福感

    紙質書能給人一種幸福感,

    在翻頁中品讀作者字裡行間表達的思想,

    在指尖與紙張的觸碰中與作者產生共鳴,

    在迷茫困惑中找尋到內心平靜。

    這是紙張特有的魅力

    是電子書所無法給予的。

    紙質書的閱讀體驗更好

    在對著電腦工作一天之後,我們難免會對電子書閱讀器的螢幕產生一些牴觸情緒。而對一些讀者來說,紙質書代表著一種信仰的力量,比如配合上印刷品特有的油墨香味,書裡的故事可能會變得更有趣。比如花裡胡哨的裝幀設計是電子書閱讀器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奇書《S.》的獨特設計及印刷,已經超越了書籍本身,讓它成了一本超級暢銷書。這本書的設定是男女主角透過一本叫《忒修斯之船》的小說來追查它背後隱藏的秘密和陰謀,揭示小說中真正想袒露的內容。在這個設定下,作為故事副線的那本小說《忒修斯之船》是作為“書中書”來體現的——當然,一些讀者可能並不在乎這些,他們只把《S.》當成朋友圈的優秀素材。

    紙質書才能收藏

    紙質書不僅是書籍,同時也是藝術品,還能作為珍貴的精神遺產傳給兒孫後代。書架上擺滿書的家庭才能稱為書香世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學五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