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沐風談兵論道

    冷戰時期,華約組織中以前蘇聯為老大哥,而前蘇聯由15個加盟國組成,組織中由前蘇聯和八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組織中,前蘇聯實力最為強大。在華約組織中,出前蘇聯外,無論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東德都位居第二位。畢竟,東德在冷戰時期,經濟實力處在其在其他7個國家榜首。

    作為冷戰最前沿,東德一直處在華約組織重兵布放的地區。二戰結束後,美蘇法英四國直接拆解德國,將德國一分為四,防止德國再度重新崛起。而冷戰之後,美英法三國佔領區直接組建西德,而前蘇聯直接組建東德。前沿陣地,東德地區一直駐紮華約組織大量先進武器和強大部隊。東德在軍事實力也是讓北約組織害怕。地理位置決定東德軍事是除前蘇聯最強大軍隊。

    但是,東德一直是北約防範重點目標。但是,東德擁有著17萬軍隊,卻裝備著有2396輛坦克、7620輛裝甲車、5095門火炮等武器裝備,這些強大地面裝備,可直接瓦解北約前沿陣地。其裝備著3個區艦隊,護衛艦19艘,導彈艇18艘,魚雷艇20艘,再加上其他艦艇69艘。空軍裝備著25架作戰飛機,17架直升機。雖然,東德地區海空軍實力相對規模。但是,東德依然讓北約倍感壓力。

    東德雖然17萬部隊,而人口卻大1600萬,這也讓東德有著衝樽的兵員。畢竟,身為戰爭前沿,軍隊隨時處在待命狀態,再加上動員集結軍隊十分強大。東德軍隊依靠著就是少而精的軍事力量。

    而東德除自己軍隊外,最重要還是駐紮前蘇聯軍隊和華約組織部隊,再加上這些都是經歷過二戰洗禮,這些軍隊都是前蘇聯精英,可謂是翹楚,其武器先進和戰鬥力非常強大。這也是東德相對強的原因。

  • 2 # 清水空流

    華沙條約組織(華約)是冷戰期間為應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而建立的,是以蘇聯為首建立的國家間軍事組織。華約在1955年成立。是以東歐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為成員,蘇聯。東德,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亞洲的越南,蒙古。寮國是觀察員國。華約在1991年解散。華沙條約組織總部設在莫斯科。國防部長委員會是最高軍事行政機構。聯合武裝部隊司令部是軍事指揮部,聯合武裝部隊司令只能由蘇聯人出任,這和北約一樣,北約最高司令也是必須由美華人擔任。

    如果對華約國家軍事戰鬥力進行一個對比的話,羅馬尼亞,蒙古。寮國,匈牙利,保加利亞根本不值一提,不過是打醬油的。從來就不是軍事強國。能夠算作軍事強國的只能說是東德,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可以算作軍事強國。來自敵人的評估也許是最準確的,北約對華約的軍事評估也是把東德排在第一位。

    東德的建立無疑是冷戰的產物。東德國土面積大約10萬平方公里,東德的軍事實力相當的不俗,這說明當年二戰的時候,德國打的豐厚軍事底子不錯,東德的常備武裝軍隊大約6個師(17萬人左右)。(西德十三個師),作為冷戰的橋頭堡,無論是裝備還是訓練和規模,都算華約比較強。有2000餘輛坦克。7000多輛裝甲車,2500門火炮,架作戰飛機400多架,作戰軍艦191艘。軍事工業體系十分完善,能夠自己研發和生產飛機坦克。如果東西德進行單挑的話,西德基本上可以與東德持平,但在冷戰期間,西德實際上處於防禦姿態。還有就是東德有著優良的軍事體系和戰備水平,軍隊的軍事素質極高(北約對東德軍事評判)。在1990年,東德最後一任國防部長霍夫曼上將宣佈。東德武裝部長解散等待接收。華約最強大最精銳的武裝部隊未經一戰,未施一彈。就此融入原西德的聯邦國防軍。這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件。

    除去東德指望。就應該是波蘭了 ,實際上波蘭的軍事實力不併不弱 。要不然華約也不會在華沙舉行,前敵指揮部設波蘭了。波蘭冷戰期間有5個集團軍, 三個坦克師,兩個摩托化師。三個空降師,三個導彈旅。總兵力大約16萬人。在北約的軍事評估中,東德、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 波蘭位居第二位。波蘭作為夾在北約和華約中第一線,蘇聯也是給予了波蘭最先進的武器,波蘭的蘇制武器是整個是最多最精良的。但即便如此,整個華約第一個倒臺的就是波蘭。

    在整個冷戰期間,華約有七個正式成員國,三個觀察員國,北約有19個國家。雖然華約不及北約的一個零頭,但在冷戰期間,北約始終處於守勢。華約的軍事實力高於北約。

  • 3 # 優己

    在當時就不存在這個戰鬥力強弱的說法!俗話說得好,都是兩個胳膊扛一個腦袋的誰怕誰。軍隊的戰鬥力主要是由國家實力支撐起來的,離開這個基礎連屁都不是一個。比如蘇俄自己的部隊,同樣的那些人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連個彈丸車臣都拿不下來。

    當時蘇聯之所以強大主要是強大的工業體系跟龐大的運輸體系。蘇聯可以一次性派出三個千架梯隊的轟炸機,一輪投彈量在2萬噸左右(可以三個梯隊輪流轟炸)。同時,蘇聯還有坦克45000輛(備用還有5.5萬輛),裝甲車69000輛(備用4萬輛)。在布拉格之春戰役中,蘇聯在48小時內從腹地向西歐調動並投送了54萬的戰鬥部隊,這是蘇軍不可戰勝的主因。

    而華約的其他幾個國家實際上都是蘇聯的傀儡,他們的裝備是清一色的蘇式武器,自己本國也沒有多少武器生產能力,軍隊也必須要由蘇聯軍事顧問控制。可以這麼去理解,當時的華約部隊實際上就是偽軍,偽軍沒有資格談戰鬥力。離開蘇聯的軍資,他們就是拿燒火棍在打仗。

  • 4 # 文史花摺扇

    冷戰時期時,華約組織當中,除了蘇聯之外,戰鬥力最強的國家便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歷史書當中的東德。

    二戰結束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遏制住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勢頭,1949年,美國便牽頭與英法西德等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以及比利時,挪威等資本主義小國一起簽訂了一個協約——《北大西洋公約》。在這個條約下的締約國,無論哪個國家遭受了入侵,其他國家都要無條件的去幫助。這是一個典型的軍事同盟組織。

    而蘇聯也想要帶領社會主義國家去打敗資本主義國家,並且見北約成立,自己也自然不甘示弱,便在1955年,在蘇聯的牽頭下,與波蘭,東德等社會主義國家簽訂了與之相對的條約——《華沙公約》。其目的便是與美國為首的北約相抗衡。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雖是社會主義國家,但並未簽訂該條約,因為新中國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並且新中國只想一心一意自己獨立發展,因而並未加入。

    既然中國這一社會主義第二大國家沒有加入,那麼華約當中除了蘇聯,還有哪些國家能夠與西歐強國分庭抗禮呢?答案是——東德,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二戰結束後,德國簽署戰敗條約,裡面的內容除了著名的英美蘇法分割槽佔領之外,還有一條重要規定——不允許德國擁有武裝力量。而在華約成立之前,東德也只有少許的警察。

    但是華約成立之後,東德作為冷戰的橋頭堡,而且也作為華約的重要成員國,東德便被允許有了軍隊。因此,東德的軍事實力其實是由於華約與北約的軍事競賽而發展起來的。

    一:軍隊數量上,東德軍隊數量和質量上,都十分優秀

    既經歷了戰火的洗劫,也經歷了不允許建立軍隊的十年,東德在建立其武裝力量“國家人民軍”之初,僅有9萬人左右。但是後來將志願兵制改為了義務兵制,並且有了一系列發展軍事的舉措之後,在20世紀80年代,東德軍隊已經達到了17萬人。

    雖然數量上不及波蘭人民軍35萬軍隊,甚至不如羅馬尼亞20萬軍隊,但是論單兵素質上,有深厚的軍事傳統以及尚武的東德軍隊更勝一籌,並且當時德國有大量經歷過二戰的優秀軍官。並且東德軍隊的滿員率也比其他華約國家要高,能夠有力配合蘇聯軍隊進行戰鬥。並且東德人口高達1600萬,戰爭時,完全能夠動員出數量龐大的軍隊。

    二:在武器裝備上,東德武器裝備不僅優良,數量多。並且東德經濟實力強大,大多數武器裝備能夠達到自己生產

    東德在合併之前,擁有坦克2000多輛坦克。7000多輛作戰裝甲車,400多架米格-23,米格-29等作戰飛機。並且其軍工體系完善,大多數的軍工產品都能夠自己生產,能夠與捷克等老牌軍工強國分庭抗禮。當時東德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1974億美元之多,人均GDP也有上萬美元,足以支撐其軍工體系。

    三:蘇聯在東德擁有大量駐軍

    東德緊挨西德,是冷戰前線,在那個每天都可能爆發戰爭的情況下,蘇聯自然駐紮了大量軍隊,即蘇聯駐東德戰鬥叢集。並且沿著東德國境線蔓延開來,蘇聯的鋼鐵洪流自然不是開玩笑的,雖然不是自己本國的軍隊,但是,也是東德國防強大的一大保障。

    華約組織中,不乏也有波蘭,保加利亞,捷克等強國,但是在東德面前,也稍顯遜色。

  • 5 # 海事先鋒

    在冷戰時期,華約的武力盛極一時,在當時的戰略格局中,華約整體處於攻勢地位,而北約處於守勢,華約國家普遍軍力都不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東德等尤其突出,但是如果要問這些國家中,誰是僅次於蘇聯的軍力第二位,恐怕就是波蘭了。

    圖為波蘭公佈冷戰時期華約國家攻擊整個歐洲的作戰訓練計劃地圖。

    很多人會認為是東德,東德在80年代,基本上設立了6個師,裝備2000多輛坦克,包括T-55、T-62和T-72等,空軍裝備400多架戰機,包括當時比較先進的米格-29戰鬥機。東德常備部隊大約有17萬人,而且在編率很高,據說高達7成左右,畢竟處於華約國家第一線,東德必須要隨時做好開戰的準備。

    圖為東德(紅色)和西德(藍色)的位置、大小關係圖,二戰結束後,德國被一分為四,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各自控制一部分,柏林則位於東德境內,但是同樣被分為四個區域,被四大國分別控制。但是冷戰開始後,美英法控制的部分被確立為聯邦德國,也就是西德,只有蘇聯控制的部分成為了民主德國,也就是東德,德國徹底分裂為兩個國家。

    但是如果認真比較起來,恐怕站在東德背後的波蘭還是要更強一些,華約的戰時前線指揮部就設立在波蘭,波蘭的武裝力量(PVA)在戰時屬於蘇聯的西方叢集,一共編制有5個集團軍,擁有3個坦克師、2個摩托化師、3個空降師、3個導彈旅,編制力量16萬人,但是波蘭軍隊還有大量的其他編制,在平時只有7個師滿編,戰時可以動員50萬力量加入部隊,完成全面動員和編制的時間大約為1周。

    圖為華約從東德發動的進攻作戰設想圖。

    在蘇聯的作戰計劃中,波蘭承擔著關鍵的作用,由於波蘭國土面積相對較大,而且人口較多,因此波蘭軍隊在戰時將會是蘇聯軍隊的有力補充,他們平時就裝備了3000多輛坦克,其中也包括T-55、T-62、T-72三種坦克,波蘭還裝備了5000多輛裝甲車,在蘇東集團中,算是較早實現機械化的部隊。

    圖為華約集團在歐洲北線進攻的作戰訓練計劃圖(也就是上文波蘭在2005年公佈的華約計劃圖,圖中紅色的蘑菇雲就是蘇軍計劃核武器打擊的目標,密密麻麻,佈滿了地圖,這真的是核大棒呀。)

    波蘭空中力量也很強,也裝備有米格-29戰鬥機這樣的國際標準第四代戰鬥機,要知道在80年代,中國自己都還沒有第四代戰機,最先進的戰機無非是殲-8這樣的第二代飛機,機械化水平也遠不如波蘭。波蘭還編制有導彈旅,裝備有“飛毛腿”導彈、“蛙-7”火箭,作為東德背後的支撐,他擁有一定的遠端打擊能力,作為對北約發起進攻的前鋒,他擁有足夠的陸軍機械化機動兵力。

    圖為冷戰時期的波蘭人民軍。

    根據波蘭在2005年公佈的一份華沙條約1979年進攻訓練地圖可以看出,當時處於巔峰時期的蘇聯,制定了一個恢宏的作戰計劃,也就是7天擊敗歐洲的計劃,進攻從東德和波蘭發起,一路使用核武器開路,在計劃圖中標定了上百個需要核武器摧毀的目標。蘇軍從波蘭集結,東德實現圍困西德的北約戰術叢集,然後蘇聯的縱深核彈打擊開始,隨後華約軍隊就一路打過西德、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國,直接飲馬大西洋,遙望英倫三島。

    圖為波蘭人民軍裝甲力量。

    南線上,蘇軍和華約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一路打進義大利,兵鋒直指法國地中海沿岸。然後,蘇軍將從南北兩個方向威懾法國,隔海遙望英國,北約到這一步就沒有太大的抵抗力了。這個計劃的實現難度很簡單,只要蘇聯願意,他們隨時可以啟用這一作戰計劃,消滅掉的都是北約鋒線上的小國,但是一路踏過後,法國、英國都會處於威懾之下,然後才是針對美英法三個北約大國的核戰爭。

    波蘭估計,在這個作戰計劃實施後,波蘭將會有大約200萬人死於戰爭,因為該計劃將波蘭作為進攻發起地,也作為後勤保障地,更是前線指揮部,因此,蘇軍還特地標明瞭英國可能的對波蘭北部目標的核轟炸。由此可見,在蘇聯的眼中,波蘭是一個關鍵的棋子,是攻防轉換的樞紐,防禦時支撐著東德,進攻時則支撐著全域性。

    圖為波蘭人民軍的T-55坦克模型。

    所以說,華約國家真實的軍事實力排名中,波蘭應該是僅次於蘇聯的第二位了。

  • 6 # 科羅廖夫

    在華約眾多加盟國中,武裝力量排第一的無疑就是蘇聯武裝力量。除此之外東德以及波蘭這兩個加盟國也有著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東德,身處北約和華約對陣的最前線,一度讓北約恐懼忌憚。其他一些的加盟國,比如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匈牙利這些只能算是不入流的國家,根本不再北約的眼睛中。

    自從1990年東德和西德統一之後,華約就開始陷入癱瘓狀態。雖然實際華約解散的時間要比1990年晚一些,但對於北約來說彼時的威脅已經不復存在。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蘇聯給東德國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再加上東德具有很強悍的軍事動員能力,因此東德陸軍一度被看作是除了蘇聯陸軍之外最強大的存在。大家可以想象嗎?即使東德軍事實力很強悍,可在1990年東西德合併中依舊沒有用一槍一彈就融入到了西德中。這在古今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

    眾所周知,由於冷戰的原因,德國被一分為二成為東德和西德。華約和北約的軍隊都在兩邊鉚足了勁準備著,隨時要應對來自對方的武裝進攻。為了支援前線力量,蘇聯當時幾乎把陸軍精銳裝備都部署在了東德這邊,包括我們熟知的T-72坦克。可在西德,北約還沒有拿得出手的裝備與之對抗,所以那時候的西德是根本無法阻止大量來自東德坦克部隊進攻的。當時蘇聯最強大的西部叢集就駐紮在東德,直到80年代西德大量裝備新式裝備後才逐漸在軍事上超越東德。

    雖然二戰中德國戰敗了,但軍事底子還是有的,原來的一些軍事工業也相對完善一些,這些為後來東德軍事力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東德大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常年維持著近17萬人的陸軍部隊。除此之外,還有2000餘輛坦克,7000多輛裝甲車,2500門火炮以及將近500架各種作戰飛機。東德自己都可以研發武器裝備,強大之處由此可見。不管怎麼說,東西德分離獨立都是一個悲劇,好在最終還是合併在一塊了。正是因為經歷過二戰的洗禮和冷戰的分裂,所以今天的德華人無比珍惜和平。

    波蘭號稱有八十萬常備兵力,在冷戰時期也扮演著華約橋頭堡的角色。那時候的波蘭不僅軍事力量強大,而且土地廣闊,工業發達,生產力水平也很高。按道理有這麼一個實力不錯的夥伴蘇聯應該高興才才好,但事實並不如此。波蘭與蘇聯在歷史上就不是很和好,沙皇俄國時期侵佔不少波蘭土地。這些波蘭人都記在心裡,再到後來還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卡廷慘案。由於波蘭的重要位置,從而讓華約組織不得不重視它。一旦波蘭倒下了,那麼華約後續的國家都將暴露在北約面前。

    儘管加盟國的數量遠遠比不上北約,可在冷戰中的絕大多數時間內華約的軍事力量是壓制著北約的。不要看北約沒幾個國家,但也有幾個狠角色。冷戰已經過去多年,但在一些國家依舊可以找到當年的痕跡。就拿波蘭來說吧,對於現在的俄羅斯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波蘭執意要加入北約的話,很可能會招致俄羅斯的報復。在華約中,東德和波蘭絕對是僅次於蘇聯的存在。

  • 7 # 咖哩咖哩醬

    在冷戰期間,前蘇聯是華沙條約組織的老大哥,而前蘇聯則由15個參與國組成。該組織由前蘇聯和八個社會主義國家組成。在該組織中,前蘇聯是最強大的。在前蘇聯以外的《華沙條約》中,無論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如何,東德都排名第二。畢竟,在冷戰期間,東德在其他七個國家中的經濟實力居於首位。作為冷戰的最前沿,東德一直處在華沙條約組織大量部署的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蘇聯,法國和英國直接拆除了德國,並將德國一分為四,以防止德國再次崛起。冷戰後,美國,英國和法國的被佔領土直接組成了西德,而前蘇聯則直接組成了東德。在前鋒位置上,東德已駐紮在華沙條約組織大量先進武器和強大部隊。東德的軍事實力也使北約感到恐懼。地理位置決定了東德軍事力量是除前蘇聯以外最強大的軍隊。但是,東德一直是北約預防的主要目標。但是,東德有170,000名士兵,但裝備了2396輛坦克,7620輛裝甲車,5095輛火炮和其他武器和裝備。這些強大的地面裝置可以直接破壞北約的前鋒地位。它配備了3支區域艦隊,19艘護衛艦,18艘導彈飛船,20艘魚雷艇和69艘其他艦艇。空軍配備了25架戰鬥機和17架直升機。雖然,東德的海軍和空軍力量相對較大。但是,東德仍然對北約施加壓力。儘管東德擁有170,000名士兵,但其人口為1600萬,這也使東德可以擁有沖繩士兵。畢竟,作為戰爭的邊境,軍隊總是待命,軍隊的動員力量非常強大。東德軍隊依靠一支小型但精良的軍事力量。除擁有自己的軍隊外,東德最重要的是駐紮在前蘇聯和華沙條約組織的部隊中。此外,這些部隊還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這些部隊是前蘇聯的精英,可以說是領導人。他們的武器先進,戰鬥力很高。強大。這也是東德相對強大的原因。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二戰之後,世界陷入了蘇美爭霸的冷戰時代。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開始在各個領域進行對抗。1949年4月,美國、英國、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形成了一股對抗蘇聯的強大力量,簡稱“北約”。

    為了抵禦北約,蘇聯同波蘭、東德、匈牙利等國家,於1955年5月在波蘭首都華沙簽訂了《華沙條約》,社會主義陣營由此成立了可以同北約抗衡的“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

    要知道,北約的力量相當強大,華約僅僅憑藉蘇聯的力量,顯然是難以同北約抗衡的。那麼在華約組織中,有哪些國傢俱有強大的實力,能夠為蘇聯提供幫助呢?

    (華沙條約組織建立)

    1955年,蘇聯、東德、波蘭、阿爾巴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八國正式簽訂了《華沙條約》。除了這幾個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外,亞洲的寮國、蒙古、越南也是華約組織的觀察國。

    如果單從軍事實力的角度來看,華約中大部分國家的戰鬥力其實都是比較弱的。比如像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這些國家,基本只能算得上是歐洲三流。華約組織中真正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只有蘇聯、東德、波蘭三國。

    蘇聯作為能和美國正面對抗的超級大國,其軍事實力自然是不用多說。我們主要來談一談東德和波蘭的軍事力量。

    眾所周知,德國在二戰後被蘇、美、英、法四個國家佔領。其中英法美控制的地區被稱為西德,而蘇聯控制的地區則被稱為東德。

    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橋頭堡,東德為了應對西方可能發起的進攻,基本上隨時都保持著戰備狀態。東德的國土面積大約有10萬平方公里,得益於二戰時期德國留下的工業底蘊,東德在戰後迅速進入了軍事高速發展狀態。

    除了蘇聯援助的蘇式裝備之外,東德軍隊使用的武器裝備,大都是自主研發。國內工業的高度發達,使得東德完全擁有軍事上自給自足的能力。而這一現象在二戰的戰敗國之中是非常少見的。

    (東德軍隊)

    冷戰時期,東德的陸軍部隊長期保持在15萬上下。並且軍隊中還有2000多輛坦克、7000多輛裝甲車以及上千架戰鬥機。再加上蘇聯將大量的裝甲部隊駐守在兩德邊境上,西德部隊其實是無法抵禦東德進攻的。

    因而在冷戰時期,北約實際上一直都採取著防禦的姿態。反而是華約牢牢佔據著主動,在邊境線上躍躍欲試。

    華約之所以能取得主動局面,除了前線的東德和蘇軍高強的武力壓迫之外,它們身後的波蘭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在冷戰期間,波蘭共有5個集團軍、3個坦克師、3個空降師、3個導彈旅,其國內常備軍力在15萬人左右,具有相當強勁的實力。在北約國家對華約的軍事評估中,波蘭是僅次於蘇聯和東德的第三戰力,被北約視為一大威脅。

    也正是對波蘭足夠自信,蘇聯才會將華約作戰指揮部安排在波蘭,並且華約組織也是在波蘭簽訂的條約。

    (處決波蘭戰俘)

    不過,波蘭歷來被歐洲國家稱為是“歐洲裹腳布”。其戰鬥力往往遠不如資料展現的那樣強大。

    並且在漫長的歷史上,波蘭和蘇俄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比如1921年,剛剛獨立的波蘭就趁著蘇俄剛經歷革命,對蘇俄國強行進行了武力干預,一度攻入了基輔。

    但不久後,蘇俄回過神來,迅速反攻到華沙。後來在國際社會的干預下,雙方選擇了罷兵言和。

    在1939年的二戰中,蘇聯和德國秘密簽訂協議,瓜分了波蘭。並且蘇聯還製造出了令世人震驚的“卡廷森林慘案”。種種摩擦使得蘇聯和波蘭之間的矛盾相當深刻。除了同樣身處社會主義陣營之外,波蘭其實並不想和蘇聯有太多的瓜葛。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北約和華約爆發戰爭,波蘭很可能不會全力以赴。

    而從後來波蘭重置了政治體制,開始實行資本主義,並加入北約這一系列的事情可以看出,波蘭當年加入華約其實也是形勢所迫。

    從這個層面來說,華約在冷戰時代能夠制衡北約,最主要還是依靠了蘇聯和東德兩支力量。在兩德統一後,華約只剩下了蘇聯一力支撐。當蘇聯也即將分崩離析之時,華約組織也就走向了終點。

    華約解散後,前華約國家波蘭、匈牙利等紛紛加入北約,這是北約在蘇聯解體後取得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參考資料:《波蘭史》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比世錦賽,為什麼大家往往會更看重奧運會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