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馬麻麻

    1.什麼是規則?

    規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規範和準則,它是合理的、合法的行為規範,它保證了社會、生活、工作的有序進行。孩子從小就能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做到遵紀守法,將來就能面對心理壓力和身體極限的考驗。現在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引起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沒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導致他們很容易被挫折打倒。所以,為了加強孩子的忍耐力和遵紀性父母必須從小培養孩子遵守社會規則。

    2.如何教導孩子遵守社會規則?

    當然了,和許多行為習慣一樣,規則意識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在此過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在各種生活情境中讓孩子瞭解規則,明確自己的行為。規則意識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重大的,因為社會處處有規則,是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

    3.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

    在幼兒期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十分重要,這是一個關鍵時期。但是家長要注意,良好的規則意識是慢慢培養來的,而不是依靠家長的說教和硬性規定。說到培養,進行一些規則遊戲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可以讓孩子寓學於樂。比如,在社會規則中,我們經常要遵循先來後到、排隊的規則,讓孩子在遊戲中也需要面對等候和輪流,慢慢地規則意識就會養成。

    4.培養積極的競爭意識

    現在很多人為了在社會中有所成就,會採用一些違背社會規則的方法和手段進行惡性競爭,這會擾亂社會的秩序,並且對其他人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從小培養孩子遵守社會規則,會讓孩子選擇避開一些不該有的捷徑,靠自己的努力進行競爭。

    5.培養孩子的忍耐力

    做到遵守規則並不總是容易的,很多時候孩子也會想著打破規則,但是如果孩子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仍然選擇堅守自己的立場。那麼這無疑將孩子的忍耐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以後的人生中,他們將能夠更好的面對會出現的問題和困難。

    6.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遵守社會規則具有規定性,想要時刻遵守規則,孩子的自制力一定要提高,否則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個人情緒。隨著孩子不斷的堅持,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制力就會得到提高。

  • 2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家長要和耐心孩子說明,尤其是特別小的孩子。

    到底什麼是正確的、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孩子常常不清楚,年齡越小的孩子,越不理解。

    家長一定要耐心對孩子解釋說明,比如,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說話,家長要細心地向孩子解釋,如果大家都大聲說話,那麼,聲音太大了,誰也聽不清了......,用最生動、有趣、淺顯的語言向孩子來解釋清楚,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才有遵守的可能。

    家長要做好榜樣,給孩子做示範。

    身教大於言教,在孩子瞭解了基本的行為規範後,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不能要求孩子遵守,自己卻不遵守,說一套做一套。

    比如,不允許孩子隨地扔垃圾,自己卻隨手扔紙張、果皮等,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要注意及時表揚、肯定孩子做的好的地方。

    對於孩子做的比較好、堅持的比較好的行為規範,家長一定要及時表揚、認可孩子,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以利於繼續保持,直到形成習慣。

  • 3 # 書霞育兒說

    孩子小的時候就多講關於行為規範的故事給他聽,等大一些,經常帶他去圖書館看類似的書,故事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學習。像現在流行的動畫片珀利警車的故事,也能多看一些。

    平時帶孩子,不管是戶外還是家裡,父母可以以身做則,有些行為規範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並提醒孩子下次類似情況,孩子也要這樣做,不然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 4 # 生活領悟萬青

    要對孩子的行為有所約束,也要約束自己的言談舉止,這些都會耳濡目染的影響孩子,我們單位有一個女的特別厲害,處處只能佔便宜不肯吃一點點虧,特別的自私,天天把怎麼教育孩子,掛在嘴邊,我們都以為她在很用心的教育孩子,結果有一次她領孩子一起去吃單位同事的喜酒,我們終於見識到這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只要一上菜,立刻不停的轉轉盤,自己先吃,好吃得話全放盤子裡,不好吃就把自己碗裡的又扔回盤子裡。就這家教還天天聽課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年字幕組日劇譯名越發簡單粗暴,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