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十三經》之一,一共20卷。論語以記言為主,因其對話眾多,而著重挑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對話言論。論是選擇、探討、交流的意思,語是話語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漢武帝採納儒家思想,於是便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論”讀音為“lùn”,從字面上理解,《論語》即為言論的部分彙編。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文選·辨命論注》引《傅子》也說:   “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18
回覆列表
  • 1 # 問古思塾

    1.《論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經典中的經典,自西漢以來,一直到科舉考試製度結束,都是識字的華人必讀的書目。

    2.宋代的大儒朱熹先生,將《禮記》篇中的《大學》和《中庸》兩篇單獨成書,與《論語》,《孟子》二書共尊為儒家的四書,因為後來科舉考試必考的書目。

    3.《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們,將孔子和弟子們課堂教學和日常交流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並且彙編而成。

    我們可以將《論語》看做是孔子的弟子們課堂筆記的彙總。還可以用現代的思維,理解為孔門弟子們2000多年前發給我們的492條微博。

    4.《論語》一共20篇,共有492章,每一章都非常短小,甚至有的只有一句話。其中444章記錄的是孔子與同時代人,尤其是和弟子們的對話交流,還有48章,記錄的是孔子弟子們之間的對話。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還可以把《論語》看成《孔門語錄》,或者是《孔子言傳身教廣錄》。

    5.《論語》書中492章,初看很瑣碎,每篇每章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並不是長篇大論,但是卻字字璣珠。是中國2000多年來政治、文化、教育、家庭倫理的重要寶典。

    論語從頭到尾,本質上論述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處理?最關鍵的是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婦這五種最常見的人際關係,後世稱為五倫。

    換到今天的時代,也就是說,父母和子女之間,組織裡面上下級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朋友同事之間,以及夫妻之間的關係處理的黃金準則和具體辦法。

    6.孔子核心思想就是一個“仁”字。二人為人,只有人和人相處,才會提到這個字。

    這個“仁”字用今天的話可以理解為“”待人如己”。用孔子自己的話說,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提出的仁,和佛家提出的慈,西方,基督教倡導的愛,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7.論語裡面的文字極度精煉,往往都只有一兩句話,而且距離今天的時間已經有2000多年了,往往開始閱讀會找不到感覺。

    我的經驗是,同時買幾本不同人對論語的解讀,這樣就相當於同時有幾個老師給自己講解,這本書看不明白,很有可能那本書一看就明白。

    另外,孔子的話,雖然是2000多年前說的,但是話語中的道理是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我們可以用孔子說的話來看今天的人和事,看一看還是不是成立。也就是說,一隻眼睛讀孔子,用另外一隻眼睛讀日子。

  • 2 # 正心書院

    論語者,倫理之語也,論倫理之語也;言倫理之語,文而化之,以教人也;

    所教人者,三綱·五常·八條目,皆倫理也。

    三綱者,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也;

    五常者,父子之慈孝也,君臣之敬忠也,夫婦之愛親也,兄弟之悌懷也,朋友之誠信也;父慈於子,子孝於父;君敬於臣,臣忠於君;夫愛於婦,婦親於夫;兄悌於弟,弟懷於兄;朋誠於友,友信於朋;悌者,心中有弟也;懷著,心不妄欲也;

    八條目者,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

    至於,九經者,修·尊·親·敬·體·子·來•懷·柔,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懷諸侯也·柔遠人也;皆寓於八條目也。

    故而,三綱·五常·八條目,皆倫理也;其語亦皆倫理之語也;

    論倫理之語者,論語也!

    經者,亦史也;史者,亦經也;旦凡事理與經史者,於其事而言謂之史,於其理而言謂之經;故而《論語》亦史也,夫子及其弟子經倫春秋之史也;

    史也,其為善者,存其跡而示人;其為惡者,削其事存其戒以杜奸;此所以,夫子刪述魯史《春秋》而成經也;

    此間,孔子問學於老子,老子與孔子相學而進,遂,《道德經》《論語》成也;

    儒者,人之需也;道者,人之行也;佛者,人弗妄為也;人不需非儒也,人不行非道也;人不妄為即佛也;言而發用於世者,傳而習也!故而,《論語》亦道也,《道德經》亦倫理也!

    心存倫理,恭而示之於天·地·人,則禮也;以音·色悅人之心,則樂也,此之謂禮樂也;

    僅悅耳而弗悅心之音,非禮也,勿聽也;若衛音,靡也;夫子去子也;

    僅悅目而弗悅心之色,亦非禮也,勿視也;若鄭聲,淫也;夫子放之也;

    非禮之音·色,皆非樂也;因其僅悅耳目而弗悅人之心也;

    故而,夫子去衛音·放鄭聲,而成《詩》三百,長傳於世而為經也。

    《論語》傳於世,經焚書坑儒、竹折簡消、增補解注諸事,歷春秋戰國、先秦、兩漢而至今,早已非原來所文也;然,仁、義、禮、信之理亙古未變,終始一也;

    此寥寥數言,旨於通於心,明其理,以達正心穩心之正解,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

    吾用心學習實踐體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行合一致其知,從心體悟《傳習錄》《周易》 《道德經》《大學》《中庸》《論語》等,大道至簡,而後從易而解,期以正心穩心,堅定華人四個自信!

    學而時習之,希翼能為大家帶來清新明朗的心身體悟,若著實受用,乃我榮幸,望對大家能有點兒參閱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以後能當中學數學老師嗎,現在老師職業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