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未是也
-
2 # 巴山夜雨涮鍋
關寧鐵騎很多投降滿清,從具體細節上,是可以舉出很多偶然因素例子的,如大淩河之戰和松錦大戰的兵敗,如劉宗敏搶走了陳圓圓等等。
但在本質上,這樣的精銳投降(而且還有大批的明軍投降),只說明一個道理:大明帝國對軍隊徹底失去了控制。
為何如此?原因有三。
其一是重文輕武的傳統,使得武將地位低下,受到文臣集團的蔑視和欺負。在具體作戰中,文人督軍,外行指揮內行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二是軍餉不繼,軍隊難以獲得充足的物質保障。重文輕武的制度,加上文人階層勾結商人逃稅,使得大明朝財政緊張。而朝廷官員素來把軍餉作為能扣就扣的鬆緊帶。這樣,作為指揮官的將帥,既無法為自己的軍隊爭取足夠的糧餉,就無法保證軍隊能夠衛國盡忠。
其三是崇禎皇帝氣量狹小,剛猛好殺,使得將領們朝不保夕。
這三層原因,使得軍隊在大明帝國晚期的體制內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旦有風吹草動,投敵保命就成為了並不奇怪的選擇。
-
3 # 方士的知識樂園
關寧當時面對的只有兩個選擇,投降李自成,投降滿清。
拋開民族主義角度不談,李自成滅明,這個仇以比滿清大。又對明朝官僚態度又不好。吳三桂既然投降,自然要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他投降滿清就是唯一的選擇。
-
4 # 冰塊151015732
你站在當時人的角度就好理解了。那個時候的人普遍沒有民族意識,只有家族意識。關寧軍效忠的是大明朝廷,是明朝皇室。北京城破,崇禎自縊,在當時人民心中就樹立了一個大明已亡的觀念。
雖然後金和農民軍都是朝廷的敵人,但畢竟是農民軍親手滅的大明。關寧軍本著“家族高於民族、皇室等同國家”的傳統意識,投降後金是完全有可能的。再加上農民軍對士紳官僚階層的嚴酷打擊,觸動了關寧軍自身的利益,投降後金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其實明末的農民起義已經出現了階級革命的萌芽。漢族的封建地主階層到了明朝已經是腐朽不堪,難以維持統治,而同時漢族的農民階層又無力承擔革命的重任。在這種漢族統治階級已然搖搖欲墜,漢族被統治階級又無力革命的情況下,吸引處於上升期的滿洲貴族入關撐持局面,為中國的封建社會續命,就成了無奈的手段。
回覆列表
謝邀!關寧鐵騎有多厲害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明朝滅亡乃大勢已去,誰也拯救不了他滅亡的命運。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此乃國家存亡規律。一個國家,連保護自己的棟樑之才都要砍掉,國家還能存在嗎?明朝殺掉袁崇煥,就等於失去了民心和兵心。保國何用?忠為誰忠?關寧鐵騎的官兵不是沒有思想,更不是隻會打仗的機器。養兵千日,才能用兵一時,袁崇煥這個老兵大兵,都被處以極刑,其他小兵弱兵,何談以養?雖說投降是軍人最大的恥辱,但士為知己者死不是沒有道理。大廈將傾何所倚,各奔東西求主急,關寧鐵騎多投清,皆因大明失道義。崇煥忠勇無人極,卻得頭落屍遭欺。走到盡頭人心去,天不亡明無道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