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雅稱“餘玉”,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在整幅畫面中刻意留出必要的空白,藉以表達一種“空靈”美,以期給欣賞者留下無限的想象和思索的餘地。同理,詩詞中的留白也是這個概念,也大量的借鑑了書畫中的留白手法,達到自然的審美效果。
中國畫講究在畫面上要適當留有空白,留白可以營造出很強的空間感,賦予廣袤深遠的創意,給人以無盡的想象空間,從而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畫風極其簡約,只畫了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面,一個漁翁在船上獨自垂釣。四周除了寥寥幾筆微波,幾乎全為空白,然而,這些空白卻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即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
中國詩詞中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詩詞中留白手法的運用能給人豐富聯想,讓人“無”中生“有”,“虛”處見“實”。可謂“道是無情卻有情”,“此處無物勝有物”,“此時無聲勝有聲”。
例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此詩表面看句句寫景,實則句句抒懷、字字真情,景中寓情言外見意。首句用“故”用“空”,喚起滄桑悵惘、蒼莽悲涼的弔古意識。“潮”水拍打著“空城”不見迴應,方知昔日的車水馬龍、紙醉金迷已不再,只好惆悵地“寂寞回”,淒涼的潮聲恰似失落的嘆息。物是人非,曾經的六朝金粉已隨滔滔長江水流走,巨大的時空反差冰冷無情。三四句以明月作為古今治亂興亡的見證,抒發更為深沉的感慨。詩人未涉及城內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而是把石頭城放到四周沉寂的群山中,放在城外帶涼意的潮聲中,放到朦朧的月夜中,以“空城”凸現曾經歷史在這裡留下的巨大“空白”。無一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的慨嘆,無一物不傳遞出滄海桑田的深沉感傷, 讀來悲涼之氣徹骨。
唐代司空圖《詩品 含蓄》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所謂“不著一字”,並非什麼都不說,而是簡練傳神地幾筆勾勒,點到即止,意在言外,使人反覆吟詠想象而得之。
留白就是不作鋪陳直敘,而透過淡墨勾勒或以曲折比興之詞,追求言外的意境;只以關鍵詞來塑造形象和感情,以求帶有某種朦朧性和多義性,引導讀者去想象構建自己的未知世界。
詩詞不是敘事的藝術,即使敘事詩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詳盡完備地將故事像小說一樣鋪陳開來。詩詞是概括含蓄、精練巧妙地將故事予以部分地呈現,需要設定必要的“留自 ,讓讀者自己去將故事補充完整,並體會作者在敘述中所隱含的感情和表達的愛憎。
詩的形象美和哲理性,往往是渾然天成的總體概念,不需要詩人刻畫完整,可以儘可能的留下“大量的空白”留待讀者去補充想象創造空靈激盪的境界 。
“留白”,雅稱“餘玉”,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在整幅畫面中刻意留出必要的空白,藉以表達一種“空靈”美,以期給欣賞者留下無限的想象和思索的餘地。同理,詩詞中的留白也是這個概念,也大量的借鑑了書畫中的留白手法,達到自然的審美效果。
中國畫講究在畫面上要適當留有空白,留白可以營造出很強的空間感,賦予廣袤深遠的創意,給人以無盡的想象空間,從而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畫風極其簡約,只畫了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面,一個漁翁在船上獨自垂釣。四周除了寥寥幾筆微波,幾乎全為空白,然而,這些空白卻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即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
中國詩詞中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詩詞中留白手法的運用能給人豐富聯想,讓人“無”中生“有”,“虛”處見“實”。可謂“道是無情卻有情”,“此處無物勝有物”,“此時無聲勝有聲”。
例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此詩表面看句句寫景,實則句句抒懷、字字真情,景中寓情言外見意。首句用“故”用“空”,喚起滄桑悵惘、蒼莽悲涼的弔古意識。“潮”水拍打著“空城”不見迴應,方知昔日的車水馬龍、紙醉金迷已不再,只好惆悵地“寂寞回”,淒涼的潮聲恰似失落的嘆息。物是人非,曾經的六朝金粉已隨滔滔長江水流走,巨大的時空反差冰冷無情。三四句以明月作為古今治亂興亡的見證,抒發更為深沉的感慨。詩人未涉及城內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而是把石頭城放到四周沉寂的群山中,放在城外帶涼意的潮聲中,放到朦朧的月夜中,以“空城”凸現曾經歷史在這裡留下的巨大“空白”。無一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的慨嘆,無一物不傳遞出滄海桑田的深沉感傷, 讀來悲涼之氣徹骨。
詩詞留白的手法唐代司空圖《詩品 含蓄》中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所謂“不著一字”,並非什麼都不說,而是簡練傳神地幾筆勾勒,點到即止,意在言外,使人反覆吟詠想象而得之。
留白就是不作鋪陳直敘,而透過淡墨勾勒或以曲折比興之詞,追求言外的意境;只以關鍵詞來塑造形象和感情,以求帶有某種朦朧性和多義性,引導讀者去想象構建自己的未知世界。
詩詞不是敘事的藝術,即使敘事詩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詳盡完備地將故事像小說一樣鋪陳開來。詩詞是概括含蓄、精練巧妙地將故事予以部分地呈現,需要設定必要的“留自 ,讓讀者自己去將故事補充完整,並體會作者在敘述中所隱含的感情和表達的愛憎。
詩的形象美和哲理性,往往是渾然天成的總體概念,不需要詩人刻畫完整,可以儘可能的留下“大量的空白”留待讀者去補充想象創造空靈激盪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