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商鞅變法讓秦國強大可以理解,因為秦國的變法是根本上上變法,各種制度,各種刑法,獎耕戰,最恐怖的時候太子的老師都被割鼻子!可是我不明白的是,趙國人換了身衣服強大了麼?一個國家的強大的多方面的,從國家的經濟,軍事政治等等,我查閱過很多資料,但都沒有說為什麼胡服騎射能讓趙國強大,都是說什麼促進了中原人和胡人的文化交流等等一堆廢話。那麼為什麼趙國人換身衣服能讓趙國可以匹敵秦國?還是這中間是有經歷過其他一些的改革而書上沒有記載?能不能從經濟和民生這兩方面解答下它的影響到底是怎樣的?
7
回覆列表
  • 1 # 荒廢的十年

    百度得來的:

    根據《史記》記載,趙武靈王召肥儀與議天下,大朝五日後決定胡服改革,"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勵行改革,改變了中國軍隊中寬袖的最初正規軍裝,以後逐漸演變改進為後來的盔甲裝備。趙國所用的"胡服",因為衣短袖窄,類似於西北戎狄之服,所以被俗稱"胡服"。減弱了華夏民族鄙視胡人的心理,增強了胡人對華夏民族的歸依心理,縮短了二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奠定了中原華夏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服飾融合的基礎,進而推進了民族融合。 梁啟超認為趙武靈王是自商、周以來四千餘年中的第一偉人,他與秦始皇、漢武帝以及南北朝的宋武帝(劉裕)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四位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而且是最值得後代子孫驕傲的一位。1903年,梁啟超發表《黃帝以後的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

  • 2 # 沒音樂也跳舞

    胡服騎射引領了時尚和潮流,不僅僅是對原先服裝的一種改進,使人們更接地氣地從事生產勞作和戰爭,更是思想的一種解放,人的思想不在受拘束,更活躍,更富有創新精神,在各個方面提高了生產力,使文明程度有了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趙國強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 3 # 239248140

    趙武靈王主動出擊驅趕匈奴,派李牧長期與匈奴作戰。闊野山裡為國家的農耕和生產創造了難得的修養期。建立了自己的糧倉為以後作戰留下了強大的保障。

    胡服騎射裡面有許多的胡人,他們本來就是匈奴。在射箭打仗上很勇敢,可以說所向披靡。

    有吃有喝能追能打,這種環境下。一些社會矛盾就不那麼凸顯。趙國自然就強大了。可是隻一世而亡(不是亡國的亡)就不難看出趙國在國家結構的本身上有些問題!

  • 4 # 繶雲

    它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不僅僅是改變服飾和生活方式這麼簡單,對當時而言,可以說是對軍隊的改革,因為在古代全名皆兵,這種突破發展使趙國軍隊的戰力有了質的騰飛,縱觀戰國,其魏國魏武卒和秦國銳士都是透過這種變革一躍稱霸一時!

  • 5 # 笨豬222

    胡服騎射的根本是讓趙國周邊的遊牧、半遊牧胡人能很好的融入趙國的體制,提高軍事實力,趙國北方的牧場都是搶遊牧胡人的,馬匹和騎兵的優勢不言而喻,趙國鼎盛時期的騎兵數量是其它諸侯國的總和,但是沙宮政變對趙國的影響很大,精兵死了一批另外其政策大多被廢除或削減,只有北地代珺、河套較多的保留延續。趙國強的是軍事,而沒有糧食豐產區的硬傷……秦國正是看中軟肋一步步磕死趙國的。。。

  • 6 # 國家人文歷史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典故出自於北宋史家司馬光所修編的《資治通鑑》。這一段記載主要講的是趙武靈王與當時的重臣公子成對於“胡服騎射”改革的討論。其中公子成作為保守派並不理解並贊同對趙國的百姓推廣胡服,認為這是倒退之舉,然而趙武靈王從實際出發的角度最終說服了公子成,還送給了他一套胡服,轉天上朝穿著。最終在全國推廣了這項改革,並且國家日益強盛。如題中所問。大概不解的是為什麼換了一套胡服就能夠引得國家強盛。這要從兩個方面來講。

    其一,趙國的地理位置與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在地理位置上,趙國一直處於最北邊,與多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接壤。當時這些少數民族多為遊牧民族,並且已經掌握了精湛的騎射技能,在實戰中可以說是靈活性以及攻擊力都不是步兵可以比擬的。地處北邊的趙國也時常受到這些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儘管有著更加精良的武器,但是相較之於騎兵,步兵遲緩,戰車笨重都不能很好的應對北方遊牧民族。此外,戰國時期不同於春秋,周天子的統治地位徹底的終結,七國之間也是時常相互攻伐,互相兼併,國力你的強盛對於國家來講是生存的必需。而“騎射”在當時可以說是戰爭武器中的“高科技”,所以趙武靈王想要推廣騎射到國家的軍隊建設當中。不僅是為了防禦北邊的遊牧民族,更是為了壯大國家不至於被其他國家吞併。

    其二,學騎射就學騎射,為什麼一定要換一套衣服?這不得不說就體現出來趙武靈王為君所表現出來的遠見與才幹。首先,正如題中所說,加強了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這裡雖然沒有再具體的講,但是可以理解為,這個交流不僅僅是交流文化,當時更需要的是交流技術,騎射的技術以及養馬的技術。換上全國換上胡服,表明了一種謙虛的姿態。當時,一直以華夏為尊,周邊的少數民族被視為蠻夷,而主動換上胡服的國家,可以說是表現出了謙虛友好的態度。不僅僅方便了交流,也緩和了北邊的緊張局勢。

    最終,這次“自下而上”的胡服騎射改革很快就帶來了好處,趙國迅速訓練出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不僅到處擴張,還收編了北方遊牧民族林胡和樓煩的騎兵,戰鬥力max,成為了僅次於慶國的強國。

  • 7 # 三維觀時空

    據《戰國策·趙策二》記載:“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也記載:“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是說趙武靈王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後決定推行胡服、教練騎射,勵行改革。

    當時所謂的“胡服”,是指類似於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裝,同中原華夏族人的寬衣博帶長袖大不相同,所以俗稱“胡服”;“騎射”指周邊遊牧部族的“馬射”(騎在馬上射箭),有別於中原地區傳統的“步射”(徒步射箭)。從此,使軍隊中寬袖長衣的正規軍裝,逐漸改進為後來的衣短袖窄的裝備。從而順應了戰爭方式由“步戰”向“騎戰”發展的趨勢,為國家的穩固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實行胡服,趙國建立起以騎兵為主體的一支軍隊,它在戰爭中的作用即刻顯示出威力來。就在行胡服的次年,趙國就向侵略趙國已久的中山國發動進攻,一直打到寧葭(今河北獲鹿縣北)。又西攻胡地,到達榆中(今內蒙古河套東北岸地區),“闢地千里”,林胡王向趙貢獻良馬以求和。趙武靈王讓代地的相趙固專主管所佔領的胡地,向內地提供騎兵。

    趙武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分三路大軍進攻中山國,奪取了中山國的丹丘、華陽、鴟之塞、鄗、石邑、封龍、東垣等地。中山王獻4邑請和,趙軍才停止攻擊。趙武靈王決心要滅掉中山,於二十三年、二十六年相繼再攻中山,到趙惠王三年(公元前296年),終於最後滅掉中山,把中山王遷到膚施(今陝西綏德縣東南)。

    趙國在加緊進攻中山的同時,還向北方的匈奴侵略者出擊,“攘地北至燕、代”。向西邊林胡、樓煩用兵,到達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

    梁啟超認為趙武靈王是自商、周以來四千餘年中的第一偉人,他與秦始皇、漢武帝以及南北朝的宋武帝(劉裕)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四位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而且是最值得後代子孫驕傲的一位。

  • 8 # 青年史學家

    首先對於胡服騎射的理解,不僅僅是隻是變換軍隊的衣服,而是一次向胡人學習,充分採納其軍事長處的一次深刻的軍事改革。

    “胡服騎射”:關鍵的軍事改革

    根據《史記》記載,趙武靈王召肥儀與議天下,大朝五日後決定胡服改革,"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

    趙國地處北部,與胡人相鄰,耳濡目染,深受胡人的影響,為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下大決心,開始在全國推行一場以“胡服騎射”為主的軍事改革。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勵行改革,改變了中國軍隊中寬袖的最初正規軍裝,以後逐漸演變改進為後來的盔甲裝備。趙國所用的"胡服",因為衣短袖窄,類似於西北戎狄之服,所以被俗稱"胡服"。減弱了華夏民族鄙視胡人的心理,增強了胡人對華夏民族的歸依心理,縮短了二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奠定了中原華夏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服飾融合的基礎,進而推進了民族融合。

    另一方面充分學習胡人的騎兵技術和射箭技術,在冷兵器時代,具有高機動能力的騎兵技術是軍事力量強大的重要保證,而漢武帝在和匈奴作戰的過程中,就是憑藉著精良的騎兵團隊以及精湛的弩機將匈奴打敗的,由此可見這次軍事改革的重要性。

    向夷狄學習

    在趙武靈王的親自教習下,國民的生產能力和軍事能力大大提高,在與北方民族及中原諸侯的抗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如此,趙武靈王在這次改革中更為寶貴的品質是在中原王朝把少數民族看作“異類”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聲浪中,力排眾議,衝破守舊勢力的阻撓,堅決實行向夷狄學習的國策,表現了作為古代社會改革家的魄力和膽識。趙武靈王不愧是一位值得後人紀念和效法的傑出歷史人物。

  • 9 # 商君佐之

    胡服騎射被無限放大了!其實,胡服騎射只在軍事領域進行,中國幾千年以來,一直是漢服漢射!不要拿一個國家說事。

    比如,趙國胡服騎射了,怎麼就打不過大秦帝國?不是打“胡服騎射”的臉嗎?

  • 10 # 苦茶庵

    趙國,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七雄”之一。據說,趙的先祖在周穆王時立有戰功,被封於趙。公元前403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後,建立起了三個封建諸侯國家。趙國的第一個諸侯叫趙敬侯,他實行了重視武備、選用人才、節省財政開支的改革措施後,使趙國 初期的政權得到了鞏固。當時趙國的疆域東北面與東胡部落和燕國連線,東面與中山和齊兩國連線,南面和西面與衛、韓、魏三國交界,西與林胡、樓煩兩部落連線。最早的國都在晉陽。公元前425年,趙獻子時遷到中牟。公元前386年,趙敬侯時才遷到邯鄲。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第六個國王。他是一個社會改革家,也是一個軍事家。他感到趙國 在劇烈兼併戰爭時期,雖然有時能夠戰勝一些小國,但是,也遭到如象中山這樣的鄰界小國家依仗齊國的勢力經常侵擾。而在和一些大國戰爭中,也常常被打敗,甚至大將被擒去,城邑被佔領。這種狀況繼續下去,趙國會很快地被兼併掉。要想使趙國強大起來,首先必須在軍事上進行改革。

    趙國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這些胡人都是遊牧民族。他們雖然和趙國沒有發生大戰爭,但小的掠奪戰鬥還是常常不斷。他們和趙國軍隊作戰時,都是騎在馬上,動作很靈活。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上馬下馬,非常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跑,十分迅速。而趙國軍隊雖然武器比胡人優良,但大多數是步兵和兵車混合編制的隊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長袍,甲靠笨重,結紮繁瑣,騎馬很不方便。這種情況,在當時各諸侯國的軍隊都一樣,都是以“帶甲”的步兵和兵車混合為主,動輒都是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而騎兵則更少,最多也不過五、六千騎。鑑於這種情況,趙武靈王就想向胡人學習騎馬射箭。但是,要學騎射,首先就必須改革服裝,採用胡人的短衣、長褲。這種服裝,不但練習騎射很方便,就是在生活中作其他的事情也很方便。

    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召見大臣肥義和他商議說:“我想繼承先輩的事業,使趙國強大起來。要使趙國強大起來,必須改變現在的習俗,我想學習胡人的騎馬射箭,首先要從服裝上學習,穿胡人的短衣、長褲,這樣才便於騎馬射箭。我如果教百姓們學習胡服騎射,恐怕社會上會對我有議論;你看怎麼辦才好?”肥義說:“我聽說過,瞭解一件事情,若是顧慮多,就不能成功;要想實行一項措施,顧慮多了,也就作不成。大王若要改變習俗、學習胡服騎射,就不必顧慮社會上舊習慣勢力的議論。而且自古以來,風俗習慣不是不能改變的。從前舜和禹都向苗、倮這些部族學習過他們的一些習俗。所以大王不要有什麼顧慮,就下 決心去學習胡服騎射吧!”趙武靈王聽了肥義的話以後,就決心學習胡服騎射。

    原來趙武靈王打算學習胡服騎射時,就遭到以他叔叔公子成為首的王族中一些人的極力反對。所以趙武靈王在下令全國改變胡服前,就派王孫緤去告訴公子成,希望得到公子成的支援。但是,公子成仍然堅持反對胡服。趙武靈王為了說服公子成,就親自到公子成家中去和他辯論。經過一天的爭辯,趙武靈王用了大量的事例說明學習胡服的好處,終於使公子成同意胡服,表示願意帶頭穿上胡人的服裝。

    可是王族公子趙文、趙造、趙俊等人和大臣周紹仍然反對趙武靈王的改革措施,他們指責趙武靈王說:“衣服習俗,古之禮法,變更古法,是一種罪過。”趙武靈王批駁他們說:“古今不同俗,有什麼古法?帝王都不是承襲的,有什麼禮可遵循的?夏、商、週三代都是根據時代的不同而制定法規,根據不同的事情而制定禮儀。禮制、法令都是因地制宜,衣服、器械,只要使用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的那一套。”趙文等人感到無理再反對,只得同意胡服。於是趙武靈王就下令全國改穿胡人的服裝,他和王公大臣們首先穿起胡服。因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作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就得到人民的擁護,大家都改穿胡服。

    趙武靈王的胡服措施成功以後,他就親自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軍隊裝備。從胡服騎射的第二年起,趙國的國力就逐漸強大起來。後來不但打敗了過去經常侵擾趙國的中山國,而且還向北方開闢了上千裡的疆域。到了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讓位給他的兒子趙惠文王時,趙國已是“七雄”中的強大國家之一了。趙武靈王向胡人學習來的這種短衣、長褲的民族服裝形式,以後就變成漢民族服裝形式的一部分,兩千多年沿用了下來。

  • 11 # 歷史風暴

    那些認為趙國軍隊裡有了胡人才強大的看法是不對的。趙國是強大了以後征服了很遊牧部落才讓軍隊裡有了胡人,而不是有了胡人才讓趙國強大!

    下面說胡服騎射為什麼能讓趙國強大!

    一,擁有產馬地

    趙國在中原北部地區,早在三家分晉之前,趙氏就吞併了北方的狄人國家,代國。這是一個處在雁門、雲中一帶的國家,這裡擁有優良的牧場,人們半耕半牧。趙氏有了這片土地後,不僅人口增加了,他們也能夠獲得更多的馬匹供應。這是中原的齊國、南韓、魏國、楚國所不具備的。

    有了充足的馬匹,才讓趙國有胡服騎射的基礎!

    二,騎兵對車兵的優勢

    騎兵相對於車兵來說,更加靈活。而且,以快打慢讓趙國在面對中原國家的時候有了戰術方面的代差。比如,中原國家永遠無法做出從北方大範圍迂迴,突襲咸陽的想法。因為這不是戰車兵和步兵所能實現的戰術!

    所以,胡服騎射對趙國的戰鬥力增加確實有好處!

    三,中央集權

    一開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遭到了朝中大多數人的反對。於是他透過各種手段,讓人們執行這一命令。尤其是公子成等保守派更是難以接受。因為,對趙華人來說,學習狄人是一種退化。經過趙武靈王的努力,全國開始放棄華服選擇胡服,這是一個屈辱的臣服過程。

    透過胡服騎射的方式,趙武靈王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整個趙國如臂使指,想不強大也難了。

    以上

  • 12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搞定內部,外部各國打成一鍋粥無暇顧及趙國的時候,趙武靈王開啟了後世稱為胡服騎射的改革,胡服騎射的內涵不僅是將寬大的漢袍換成緊身的胡服,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第一、趙國組建騎兵軍團改革戰法,騎兵軍團在戰場中承擔突擊破壞敵方陣形、快速機動支援、追擊潰兵等任務,古代幾萬人打仗不是打群架一擁而上,是講究陣形的,一旦陣形被破壞很容易導致士兵的潰逃,一旦發生潰逃是會影響別戰陣中其他士兵的判斷力,不明真相計程車兵會跟著跑,如果這種跟著跑控制不住,最後的結果就是潰敗。

    雖然戰國時期有四匹馬拉得戰車,戰車用於正面衝擊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正面是所有戰陣重點防禦的方向,而戰陣的薄弱面在於側翼,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果要戰車在高速執行的情況下來個幾十度的急轉彎去衝擊對方的側翼,那麼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就翻車的。你說慢慢地轉彎?那就讓敵方看出意圖了,對方也是有戰車的,當你慢慢悠悠操縱馬車轉向的時候的,對方一個戰車衝鋒你就掛了。

    而騎兵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快速機動轉向,當對手還沒反應過來,滾滾煙塵中衝出一大群騎兵把側翼衝擊得七零八落,很容易就解決戰鬥。

    第二、能入選騎兵軍團要經過嚴格地考核,必須保證是精銳,這類似於魏武卒的選取,趙國從此開啟職業化軍隊的改革,而且給予騎兵貴族階層的待遇。這在階層意識固化的戰國時代無異於給了平民階層一個上升通道,其意義不亞於商鞅變法中秦國的戰功升爵。

    第三、趙國的所有的青年將領進入騎兵軍團鍛鍊,胡服騎射之後趙國所有高階軍事將領都必須有在騎兵軍團中服役的經歷,這給趙國培養了大量的名將,比如李牧、趙奢、廉頗,都有在騎兵軍團中服役的經歷。

    第四、大量吸收胡人進入趙國騎兵部隊,提升戰鬥力的同時也開啟了民族融合的大門,以往對待周邊少數民族都是消滅驅趕,趙武靈王此舉為中華民族融合少數民族開啟了先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癲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