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述故事法是否能提升孩子思維力表達力?
當然,這是普適方法,但也需要了解孩子的表達具體是哪方面問題,是邏輯混亂,還是感受說不清?
具體怎麼做,還需要對症下藥。
複述故事比較枯燥,所以很難堅持。
蘇菲課堂踐行的是:思維方式比輸入數量更重要,片面追求閱讀量,複述故事數量,效率很低。
所以鍛練孩子的閱讀和表達思維很重要。
閱讀故事過程中有兩條線深藏其中,邏輯線和感受線。
邏輯線是客觀存在,由故事發展順序串聯,有先後關係,有因果聯絡。
這涉及到表達中的邏輯講述,也就是故事梗概。
感受線是主觀感受,就是故事和你認知思維的碰撞,也就是悟出的道理,且每個人認識的道理,體會的層次深度都不一樣。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就需要閱讀中強感知能力捕捉到,表達中強表述能力精準複述。
舉例說明
繪本:《魔法親親》
故事線:
1. 小浣熊Chester不願意去上學,因為他不願意離開媽媽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向他保證,他一定會喜歡新學校,並告訴他一個秘密:“the kissing hand”,媽媽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個吻,這樣每當小浣熊在學校感到孤獨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媽媽的吻就會溫暖他的心,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了。
2. 那天小浣熊去上學,他在媽媽的掌心也印下了一個吻,好讓媽媽在想他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這魔法親吻。
複述邏輯線——“6W1H”法
我們在工作中經常用到,簡單樸素,孩子也容易掌握。
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故事裡都有誰?發生了什麼?在什麼時間?具體在哪裡?為什麼會這樣?哪一個?如何做?)
這些要素不是每次都齊全,但練習的時候,最好都對號入座,以免客觀細節有遺漏。
第一部分,我們可以這樣調取要素:
小浣熊(who),馬上快上學了(when),擔心害怕(what),因為學校是陌生環境(why),在家裡媽媽身邊(where),媽媽給他魔法親親(How)
重新整理,使句子通暢:
“馬上快上學了,因為學校是陌生環境,小浣熊擔心害怕,在家裡,媽媽在身邊,給她了魔法親親。”
故事主幹,抓取完畢,多練幾次,小朋友就可以熟練掌握。這個對語文學習的主旨題和中心思想題都有用,還可以訓練他們的條理性。
邏輯線複述進階
隨著小朋友的詞彙語句和表達技巧積累,他會自行修飾增減。
我們對比一開始的故事梗概和後面用“6W1H”法的故事主幹文字,做對比,看豐富了哪些內容。(括號中為增加的內容)
小浣熊Chester不願意去上學,因為他不願意離開媽媽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向他保證,他一定會喜歡新學校,並告訴他一個秘密:“the kissing hand”,)媽媽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個吻,(這樣每當小浣熊在學校感到孤獨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媽媽的吻就會溫暖他的心,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了。)
豐富表達的方法:
1.擴充套件主要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等感官形容。(熊媽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2.聯想主角感受並把他描述出來。(小浣熊上學後孤獨怎麼辦?)
複述感受線——多維度隨心表達
對於孩子來說,感受其實最容易說,因為比起客觀的故事邏輯線,需要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感受是自然而然,自發產生的,而且他們的感受想法也不會比成人複雜,有時候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所以讓他們隨心表達,還要鼓勵他批判性思維,可以有跟故事中主流思想有些不同,甚至針鋒相對的觀點。
表述感受線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6W1H”中的which要素角度,從每一個主體切入,從相同主體的不同側重切入。
從“魔法親親”出發:
親親有一種魔力,也是一種陪伴,陪伴小浣熊的“親親”有媽媽的關心和溫暖,陪伴媽媽的“親親”有小浣熊的想念。
從媽媽角度:
媽媽對寶寶的愛,注入親親的魔法裡,陪伴著小浣熊。
從寶寶角度1:
寶寶對媽媽的不捨,注入親親的魔法力,讓媽媽知道,他在想她。
從寶寶角度2:
面對不熟悉的新環境,我們要勇敢面對,因為有媽媽一直在身後默默支援!
重視細節,單獨講述
很多家長常說的複述故事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其實主要是概括主幹,相對片面,會忽略很多細節內容,比方說,《魔法親親》裡面有個違背常理的知識點:“小浣熊是晚上去上學的”。細心的孩子就會捕捉到,但是為了複述故事,囫圇吞棗看個大概的孩子就會很容易忽視這個問題。
所以複述完故事,可以補上擴充套件的知識點:
“這個故事啊,我還學到了一個小常識,那就是小浣熊是夜行動物,白天睡覺,晚上才出來活動。”
我敢保證,身邊的小朋友聽完你家孩子口吐蓮花講的精彩故事,還能學到知識,絕對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蘇菲課堂——專注孩子表達力提升。
複述故事法是否能提升孩子思維力表達力?
當然,這是普適方法,但也需要了解孩子的表達具體是哪方面問題,是邏輯混亂,還是感受說不清?
具體怎麼做,還需要對症下藥。
複述故事比較枯燥,所以很難堅持。
蘇菲課堂踐行的是:思維方式比輸入數量更重要,片面追求閱讀量,複述故事數量,效率很低。
所以鍛練孩子的閱讀和表達思維很重要。
閱讀故事過程中有兩條線深藏其中,邏輯線和感受線。
邏輯線是客觀存在,由故事發展順序串聯,有先後關係,有因果聯絡。
這涉及到表達中的邏輯講述,也就是故事梗概。
感受線是主觀感受,就是故事和你認知思維的碰撞,也就是悟出的道理,且每個人認識的道理,體會的層次深度都不一樣。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就需要閱讀中強感知能力捕捉到,表達中強表述能力精準複述。
舉例說明
繪本:《魔法親親》
故事線:
1. 小浣熊Chester不願意去上學,因為他不願意離開媽媽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向他保證,他一定會喜歡新學校,並告訴他一個秘密:“the kissing hand”,媽媽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個吻,這樣每當小浣熊在學校感到孤獨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媽媽的吻就會溫暖他的心,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了。
2. 那天小浣熊去上學,他在媽媽的掌心也印下了一個吻,好讓媽媽在想他的時候,也可以感受到這魔法親吻。
複述邏輯線——“6W1H”法
我們在工作中經常用到,簡單樸素,孩子也容易掌握。
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故事裡都有誰?發生了什麼?在什麼時間?具體在哪裡?為什麼會這樣?哪一個?如何做?)
這些要素不是每次都齊全,但練習的時候,最好都對號入座,以免客觀細節有遺漏。
第一部分,我們可以這樣調取要素:
小浣熊(who),馬上快上學了(when),擔心害怕(what),因為學校是陌生環境(why),在家裡媽媽身邊(where),媽媽給他魔法親親(How)
重新整理,使句子通暢:
“馬上快上學了,因為學校是陌生環境,小浣熊擔心害怕,在家裡,媽媽在身邊,給她了魔法親親。”
故事主幹,抓取完畢,多練幾次,小朋友就可以熟練掌握。這個對語文學習的主旨題和中心思想題都有用,還可以訓練他們的條理性。
邏輯線複述進階
隨著小朋友的詞彙語句和表達技巧積累,他會自行修飾增減。
我們對比一開始的故事梗概和後面用“6W1H”法的故事主幹文字,做對比,看豐富了哪些內容。(括號中為增加的內容)
小浣熊Chester不願意去上學,因為他不願意離開媽媽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媽媽向他保證,他一定會喜歡新學校,並告訴他一個秘密:“the kissing hand”,)媽媽在小浣熊的掌心印上一個吻,(這樣每當小浣熊在學校感到孤獨的時候,把掌心輕按在臉頰,媽媽的吻就會溫暖他的心,就不會再孤獨和害怕了。)
豐富表達的方法:
1.擴充套件主要人物的動作表情語言等感官形容。(熊媽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2.聯想主角感受並把他描述出來。(小浣熊上學後孤獨怎麼辦?)
複述感受線——多維度隨心表達
對於孩子來說,感受其實最容易說,因為比起客觀的故事邏輯線,需要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感受是自然而然,自發產生的,而且他們的感受想法也不會比成人複雜,有時候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所以讓他們隨心表達,還要鼓勵他批判性思維,可以有跟故事中主流思想有些不同,甚至針鋒相對的觀點。
表述感受線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6W1H”中的which要素角度,從每一個主體切入,從相同主體的不同側重切入。
從“魔法親親”出發:
親親有一種魔力,也是一種陪伴,陪伴小浣熊的“親親”有媽媽的關心和溫暖,陪伴媽媽的“親親”有小浣熊的想念。
從媽媽角度:
媽媽對寶寶的愛,注入親親的魔法裡,陪伴著小浣熊。
從寶寶角度1:
寶寶對媽媽的不捨,注入親親的魔法力,讓媽媽知道,他在想她。
從寶寶角度2:
面對不熟悉的新環境,我們要勇敢面對,因為有媽媽一直在身後默默支援!
重視細節,單獨講述
很多家長常說的複述故事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其實主要是概括主幹,相對片面,會忽略很多細節內容,比方說,《魔法親親》裡面有個違背常理的知識點:“小浣熊是晚上去上學的”。細心的孩子就會捕捉到,但是為了複述故事,囫圇吞棗看個大概的孩子就會很容易忽視這個問題。
所以複述完故事,可以補上擴充套件的知識點:
“這個故事啊,我還學到了一個小常識,那就是小浣熊是夜行動物,白天睡覺,晚上才出來活動。”
我敢保證,身邊的小朋友聽完你家孩子口吐蓮花講的精彩故事,還能學到知識,絕對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蘇菲課堂——專注孩子表達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