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bc樊籬

    謝謝邀請,歷史上楊廣繼楊堅之後是隋朝第二代君主,在政治文化經濟方面應該算的上很有作為的一位帝王。尤其對江南文化的北進,南北文化的融合,大有作為。楊廣的雄心很壯大,想四海誠服,把中國的版圖進一步擴大,大業年間幾次攻打高麗。在性格上此人有些激進主義,甚至可以說有些虛榮,比如對待周邊的民族問題上。如果歷史可以改寫,楊廣徵高麗成功,那麼就沒用所謂盛唐的事。歷史上就應該是大隋盛世。可是畢竟秦隋的短命,換來漢唐的榮盛。

  • 2 # 迷樓

    隋朝總共存世39年,其中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最短的朝代之一。

    雖然隋煬帝給後世留下了橫徵暴斂、殘酷無道的形象,但是,客觀地說,我覺得隋煬帝楊廣是一個有偉大志向的皇帝,他不滿足平平淡淡、庸庸碌碌,想要做出點大事情,只不過有些操之過急,欲速而不達而已。

    隋煬帝楊廣的歷史功績如下:

    1.公元589年,20歲的楊廣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國家統一。

    2.他修建東都,遷都洛陽,使之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3.他徵召民工,開鑿大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隋朝大運河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南抵餘杭(杭州),北達涿郡(北京);中段包括通濟渠與邗溝;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長江南岸之京口(今鎮江),南通餘杭(今浙江杭州)。京杭大運河工程巨大,勞民傷財,雖功在千秋、造福後代,但在隋朝建國不久就實施如此巨大工程,為政權的不穩定埋下了隱患。

    4.楊廣還廢除九品中正制,增設進士科,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從而典定了影響後世的科舉制度,這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極其重大。

    5.楊廣還攻滅吐谷渾,消滅了這個在青海、河西一帶的強國;他大敗契丹,迫使突厥分裂;征討流求,使之正常貿易;他還三次大舉進攻高句麗,高句麗也因疲於征戰而遣使請降,楊廣就此撤軍。

    這些舉動,不要說在位僅14年的皇帝,很多王朝100年未必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功業。從中也可以看出隋煬帝楊廣是要打造百年基業的,而非短視一族。但是,就因為他在短時期內用工、用兵過多,使得人民痛苦不堪,國家財政也不堪負擔沉重,各地人民奮而紛紛揭竿起義,這極大地動搖了隋朝的根基。

    公元612年、613年、614年,楊廣三次發兵征討高句麗,均久攻不下。就當雙方相持不下之際,時任禮部尚書的楊玄感起兵叛隋,隋煬帝倉皇撤軍,圍攻並殺掉楊玄感。其時,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各地叛亂紛起。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隋煬帝被叛軍縊殺。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如果隋煬帝征服高句麗會怎樣?我只能說,那將是中國國土面積在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朝代,當然能不能守住,那是是另外一說了。

  • 3 # 達瓦里希

    楊廣二徵高句麗時,如果楊玄感不反。徹底征服高句麗。隋朝的走向亦不會好。

    古代一朝皇帝對一個國家國運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像楊廣這樣性格突出的帝王。楊廣在徵高句麗時,就曾愚蠢地約束眾將,一旦高句麗請降就停止進攻,結果,高句麗一方一旦戰事吃緊就請降,隋軍就不得不停止進攻,如此往復數次,弄得隋軍傷亡慘重卻沒有任何戰果,將士怨懣,士氣低落,而他卻不知悔改。徵高麗在當時的隋朝大政中,並不是急迫的事項,如果只是為了維護天朝的面子和朝貢體系,完全可以派一支部隊長期搔擾高句麗邊境,使其長期處於戰備狀態,拖死它。大國打小國,完全可以大國輪戰,小國累死的方式進行,說白了,大國可以犯一百次錯,小國犯一次就局勢惡化。當年鄧公對越南人就有此意。而楊廣這個在軍事上浪漫主義的人,卻徵發大軍,甚至親率,這就等於將大國國運與小國一起繫於一戰,軍事上一方人數再多,如果不能高效運用,甚至是不利的,己方人數過多,後勤管理士氣等各方式管理難度會驟增,對國家財政的壓力也極大,所以三次徵遼,隋朝就係統崩潰了。

    楊廣好大喜功的性格,浪漫主義式的治國方式,即使沒有楊玄感叛變,國滅身亡也是早晚的事。楊廣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造大船,遊山玩水,沒有消停過。人民在他眼中如螻蟻,死多少人也及不上他的一點虛榮心。浪漫主義的政治人物可能在某些事情上會突發靈感,但是真正治國安邦,會是災難性的,治國需要嚴謹的算計和籌劃。

  • 4 # 方士的知識樂園

    楊廣打不下高句麗,他的戰略思路就註定這結果。李世民打高句麗,親自領軍,兵分兩路一路走海,一路走陸地,也僅出動九萬五千。就這,依然因為給養和天氣,無奈撤軍。而到李治滅高句麗時,是幾十年不間斷的騷擾侵襲削弱國力,再加上其內部動盪時,一舉殲滅。楊廣好大喜功,打高句麗是為了自己的英明神武,甚至定下了高句麗投降就不能動,要等自己去接受投降。導致前線軍隊因此多次被高句麗詐降然後反擊損失慘重。高句麗那地方,多為山地山城,冬季根本沒發打仗,大軍後勤困難,給養困難。必須速戰,消耗殺傷。楊廣第一次出動三十萬軍隊,民夫過百萬,也無法穩定後勤。他卻寧願堆積更多兵力,更多民夫,這樣只會更加拖延,能把高句麗打下來才見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瑾、魏忠賢等明朝大太監為什麼權勢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