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uki是個小太陽
-
2 # 洢洢媽媽
老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的“言出必行,始終如一”就是規矩。
孩子們總是會犯錯,也會意識到自己可能闖禍了,於是孩子會馬上安靜下來,用不安的眼神望向大人。
大人也會覺得孩子很可憐, 經常回復說到“你這樣是不對的,下次不能這樣了”,“這一次先原諒你吧”
家長一時心軟,捨不得嚴懲孩子,就讓孩子學會了逃避責任。等到孩子下一次犯錯,還是會用這樣的方式求得父母的原諒。
長期以往,孩子不僅很難管教,還會不服管教。
長期以往便會認為,父母都是隻說不做,即使不聽父母的話,也不會有什麼懲罰。
家長要樹立自己的威信,不管任何事,對孩子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一直堅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
“小明,快點學作業。寫完了可以自己放鬆一下”
沒過多久孩子就說作業寫完了。“媽,我作業寫好了,去和朋友玩了。”一邊說一邊拿起滑板車。
“還是不要了吧,萬一摔倒了怎麼辦?還是玩其他的吧。”媽媽這樣回答說。
“不要,說好了可以讓我去玩滑板車的”
“乖,好孩子,聽媽媽的話。”
孩子的想法沒有實現,心裡一定非常失望。媽媽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孩子的心裡,你已經是說話不算數的人了,時間久了,家長說什麼話孩子都會報有懷疑,父母的威信蕩然無存。
家長們想要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就要讓他們做自己自己喜歡的事。假如真的覺得他們做的是錯的,就應該讓他們從失敗中取得經驗,而不是純粹靠父母說教。
父母拒絕孩子的喜好,不讓孩子親身實踐,保護孩子不受任何傷害,不讓孩子懂得如何忍受痛苦,如果鍛鍊毅力,這樣的父母不是出色的家長。
先告訴孩子可以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後又自食其言。這當然會降低家長的尊嚴。
“媽媽,把這個故事念給我聽吧”孩子拿著自己的書向媽媽求著說
“小紅,作業做完了嗎”
“沒有呢”
“那就先做作業”
“媽媽,你先講故事嘛“
”聽話,先做作業”
“媽媽先講故事,在做作業”
然後就是互相爭執“必須先講,必須先講”
“好吧,好吧,先給你講吧,等下學作業”
“好的,講好就去寫作業”
然後媽媽以威脅的語氣說:“要是你食言的話,那我就。。。。。。”
這些威脅的話沒有實行過,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孩子把家長的話當成了耳邊風,覺得家長只是說說,不會做什麼的,到最後,孩子都無法分辨,家長那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
如何更好地做到言出必行,始終如一讓孩子做喜歡的事情,不管結果如何,親身經歷比一味的說教更令人記憶深刻。不要哄騙孩子。為了安撫孩子暫時答應他,之後再反悔,傷了孩子人又傷自己。必須讓孩子懂得,父母說出的一定會做到,不是隨意的玩笑。想讓孩子做什麼事之前,需要和孩子協商,尊重孩子,最好的結果是讓孩子心甘情願。對於孩子的事情,從來沒有大小之分,細節決定成敗,再小的事都應該認真對待,不可馬虎。
-
3 # 遲到的認知者
有言出必行,說話算話的父母是幸運的,父母是孩子的天,有個好父母為子女頂天立地當靠山是人生幸事,尤其父母又是自己言傳心教的楷模,嚴父出孝子,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無犬子嗎!
回覆列表
如果我的父母是這樣的,我會為有這樣的父母而驕傲,他們就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記得小時候我媽會答應我說做到一件什麼事她就給我買某件東西(具體什麼忘記了~)。但是後來我做到了,她並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或許是忘記了,或者那只是當時她哄我的手段。但是這樣我就會很失望,覺得她說話不算數。那時的我就想,以後自己為人父母了一定要言出必行,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一些不經意的行為,可能會在孩子心裡埋下小小的種子,對之後的性格行為習慣造成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身為父母應儘可能的把孩子往正方向引導,讓他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健康快樂的成長
當我以後為人父母,我也一定要傾盡全力去做一個合格的父母,讓我的孩子以我為學習的榜樣,為有我這樣的媽媽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