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參知正史

    他們倆不是絕交!曾國藩創立湘軍之初,左宗棠還是曾國藩的部下,但左宗棠這個人比較傲,認為自己的學識和領軍能力都比曾國藩要強,所以對曾國藩很傲慢、無禮,曾國藩是出了名的會做人,所以並沒有介意,並盡力提攜左宗棠。後來,兩個人都當上了總督!可以說曾國藩對左宗棠是有大恩的!

    左宗棠確實是很有本事的,也是個不甘於平淡的人,但同時也是個大嘴巴,到哪都得惹點事,所以晚清時期他往往都是口水仗的主角。比如,1872年曾國藩去世,諡號“文正”,結果左宗棠他老人家放出話說,“曾國藩都可以諡號文正,那我將來不也得諡號武邪!”結果又引起一場口水仗。其實,左宗棠就這種性格的人,但並非邪惡之人,而曾國藩又是為人處事方面的楷模,左宗棠還是他提攜上來的,所以他們兩不可能到絕交的程度!

  • 2 # 楊山談心

    首先擺明我的觀點,曾國藩與左宗棠確實是絕交了,且直到曾國藩去世兩人的關係都沒有和好。我們先來看看左宗棠的性格,左宗棠在科舉上的失意,舉人出身,這使他在科舉這方面表現的非常敏感,左宗棠個性又太強、鋒芒畢露。而且,左宗棠一向心高氣傲,目中無人,自稱“今亮”(諸葛亮),經常看不起曾國藩,始終缺乏對曾國藩應有的敬意直到曾國藩去世之後,左宗棠還喋喋不休去嘮叨曾國藩的一些過往的事。

    但不可否認,左宗棠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典型的學歷不高能力超強的人。左宗棠的官場開掛,完全是靠曾國藩的提攜的結果,而左宗棠卻不懂的知恩圖報,其心胸、其格局真是不敢恭維。

    下面舉個例子看看左宗棠的做事方式:

    曾國藩弟弟曾國荃終於用大炮轟開了南京城門,宣告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基本被撲滅。朝廷上下額手稱慶,曾國藩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是清朝文人封侯的第一人。可就在此時,左宗棠卻給朝廷上了一道奏摺,稱太平天國幼主洪天貴福並沒有被抓住,從南京逃出來的太平軍也有很多。而之前,曾國藩的奏摺則稱洪天貴福已經“積薪自焚”,南京叛軍已被剿滅乾淨.可想而知,慈禧太后看到左宗棠的奏摺後勃然大怒,責問曾國藩,讓他查清楚到底逃出多少太平軍,並從嚴處理防範不力的將領。對此,曾國藩一方面積極為自己辯解,另一方面則向朝廷舉報,說左宗棠當年打下杭州城時也有數萬叛軍逃出,而他上奏稱只有幾千人。對於曾國藩的反咬,慈禧太后下旨道,左宗棠如實舉報屬於公事公辦,且讓曾國藩向左宗棠學習,“朝廷所望該督者,至大且遠……”朝廷對左宗棠的明褒、對曾國藩的暗貶使得兩人從此絕交,“彼此不通書問”。

    第二再從大清的整個局勢來看。

    “三千里長江上下,無一不掛曾字旗”,曾國藩的勢力當時正如日中天,且已有部下簇擁他自立,清廷對此不免憂慮重重。那時,全國的軍事勢力幾乎全部控制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手中,而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學生肯定會支援曾國藩,如果左宗棠再聯手曾國藩,則清廷危如累卵。當大清看到左宗棠與曾國藩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肯定是偏向與左宗棠的,清政府當然不會看到曾國藩一頭獨大。

    所以縱觀左宗棠和曾國藩的一生,兩人的關係由最初的親如兄弟到最後的分道揚鑣,多半是有左宗棠的心胸、格局造成的。

    “一生伏拜王陽明、曾國藩,相交一起知行合一、修身養性的朋友”

  • 3 # 潑水大帝

    左曾二人都是同光中興時崛起的封疆大吏,位高權重號令一方,這樣的地位權勢在最高統治者眼中是需要警惕提防的,更何況二人都是漢臣,在以八旗親貴為核心的滿清統治集團裡,左曾不但要竭誠效命鞏固權位,更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來自保。左曾不和很大程度是倆人在統治者面前的默契表演,當然也有個性因素,以及雙方部屬之間的利益糾葛。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太后不但樂見其成,更施展政治手腕推波助瀾,挑動二人政爭,達到平衡牽制分化控制的目的。這種格局的維持對上對下都有好處,也是歷代封建王朝不斷上演的陳年老戲

  • 4 # 季我努學社

    說起大清中興四大名臣,現今有兩個流行版本。第一種,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第二種,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無論是哪一個版本,曾國藩和左宗棠都名列其中,由此可知他倆在晚清政局中的地位。曾國藩和左宗棠有師徒關係(早期左氏入曾氏幕府為幕僚),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建立起了革命般的友誼,沒有曾國藩的提攜,可能左宗棠一輩子都是幹幕僚的命;沒有左宗棠出兵祁門解救曾國藩,估計曾文正公早已被陳玉成捉拿殞命。

    (左宗棠)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左宗棠和曾國藩卻鬧起了矛盾,從師友變成了冤家。左宗棠在晚年更是常常諷刺和挖苦曾國藩,以致很多人都以為他們會老死不相往來。那麼,曾國藩和左宗棠為何會鬧起矛盾,曾左交惡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一、左氏心高氣傲,自命不凡。曾國藩和左宗棠之所以會由朋友變為冤家,與左宗棠的蠻橫與孤傲之性情有很大的關係。晚清第一外交家郭嵩燾曾言道:“宗棠向喜與國藩爭,國藩嘗禮下之”。李鼎芳也說他“負十分之才華,驕恣一世”。左宗棠常以當代諸葛孔明自詡,自稱為“今亮”,有匡扶社稷之才能,曾在湖南巡撫駱秉章面前放言道:“給我五千精兵,何懼長毛十萬。”在寶慶會戰中,左宗棠率領兩三萬雜牌軍硬是把石達開的三十多萬大軍阻止在堅城之下而不能進一步,由此可知左宗棠高傲是有一定資本的。縱觀中國歷史名人,能夠入左宗棠法眼的人不多,三國諸葛孔明是其一,晚清林則徐、胡林翼又是其二。像曾國藩這種書生氣十足的理學先生、儒帥,左宗棠不甚欣賞。

    (曾國藩)

    二、幼天王洪天貴福生死問題,矛盾公開化。1864年7月,曾國荃、彭玉麟、鮑超率領湘軍精銳部隊攻破天京,城內一片混亂。九帥曾國荃等眾將士為向朝廷邀功,便向曾國藩說幼天王已死,曾國藩聽信眾將所言,確定洪天貴福已死於亂軍之中,於是便將戰果上報同治皇帝,稱金陵城之長毛已被掃蕩殆盡,幼天王自焚而死。而左宗棠得到的情報則是,洪天貴福得到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的接應,已逃往江西,於是便密摺上報朝廷。清廷看到密摺後對曾國藩大為不滿,直接下旨讓他解說。曾國藩以理學名臣自居,不堪受此大辱,便直接向朝廷上書駁斥左宗棠,說他故弄虛玄,譁眾取寵,此乃邀功。左宗棠看到曾國藩摺子後大為惱火,便也上奏斥責曾國藩。如此一來,曾左矛盾公開化,日漸交惡。

    (洪秀全)

    三、樹大招風,雙方自保。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專制制度下皇帝對待功臣的一般準則。如漢之韓信、彭越、英布,明之劉基、李善長、傅友德、藍玉;他們無不是開國重臣,但結局卻異常悲慘。熟讀中國史書的曾國藩和左宗棠對此自然是十分了解。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曾國藩門生故吏遍天下,地方督撫十之八九均為湘系人馬,且大都任職於經濟發達的江南一帶;而曾國藩所掌握近三十萬之湘軍則為大清開國以來高階將領擁兵之最。清廷對漢族官僚曾國藩、左宗棠自然是十分堤防,也不希望他兩關係過於密切,以免權力失控。曾左交惡後,左宗棠遠征陝西、新疆所倚仗之兩員大將劉長佑、劉錦棠(後任新疆省第一任巡撫)均為曾國藩指派。收復新疆後,左宗棠亦派曾紀澤前往俄國談判,並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1872年,曾國藩病逝,左宗棠親寫輓聯雲:“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慚形穢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這足以表現出左宗棠對曾國藩才能、品學之敬佩,以及對恩師的懺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胃竇炎的症狀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