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ndyDu2016
-
2 # 果笑說歷史
“無功而掌權的晉朝”,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有一次舉行祭祀結束後,他遠眺皇陵,感慨地問身邊叫劉毅的校尉道:“你認為,我可以跟漢朝的哪一位皇帝相比?”
劉毅立刻回答道:“漢桓帝和漢靈帝。”
這兩位是東漢末年最昏庸的皇帝,大臣們以為晉武帝會龍顏大怒,誰知他只是笑著說:“我雖然不能跟堯、舜一類的聖君相比,好歹能夠做到克勤克儉。我還滅掉吳國,完成了統一大業,怎麼也比桓帝和靈帝強吧?”
可見晉武帝不同意“無功而掌權”的說法,那我們先看他到底有功沒有,再說晉朝。
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是心狠手黑的角色,並且疑心極重。
他統率魏軍在祁山與諸葛亮對峙,打敗蜀軍,從而得到曹操信任,便成為手握重兵的大臣;然後他殺死曹爽兄弟,奪曹魏政權;這期間他假養病真觀察,發動政變清除異己。
司馬懿死後,他兒子司馬師把持朝廷,另一個兒子司馬昭也握有重權。這兩兄弟得其父真傳,今天讓人腦袋搬家,明天又綁一人改日宰殺,最後殺死了傀儡皇帝曹髦。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儘管如此他當皇帝的夢想還是破滅,得病死了。
於是,他兒子司馬炎上場表演,並親自指揮消滅吳國的戰役,統一了中國。
如果先人路鋪不好,司馬炎統一中國是有難度的,可他若是平庸到極點,一盤好棋也會下壞。所以,晉朝可認為是司馬家祖孫三代合力所建,司馬炎完全無功說不過去的。
八王之亂但也是司馬炎親手葬送了晉朝。
他開國建朝後,總結出魏晉間帝位的變更,多透過宮廷政變來實現,而能成功的重點則是魏朝各王徒擁虛名。
於是晉武帝司馬炎認為,杜絕帝王孤立無援的情形,只有用分封皇室子弟的辦法,好令其為己所用。他一口氣封了二十七位同姓王,期望他們成為朝廷的可靠力量。
我以為,當晉武帝定下如此國策,便給外族入主中原打開了大門,為什麼呢?
晉武帝給封王的皇室弟子們,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以及任免地方官員的權力,但他們“得隴望蜀”,吃著碗裡看著鍋裡。
同姓王之間為土地、權力相互開戰,本已使西晉政權很不穩固,加之晉武帝不如楚莊王福氣,家有賢妻。
他的皇后賈鳳蘭不恪守本分,父女合謀掌握了國家大權,讓皇室子弟的戰爭升了級。
諸王之間相互殘殺,造成西晉的社會經濟衰落,人民大量死傷和流亡,整個國家搖搖欲倒。歷史上把諸王混戰的這十六年間,稱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給西晉的帶來了滅頂之災。
胡人亂華皇家內戰,百姓遭殃,也有坐收漁利之人。
此時北方的貴族按賴不住,跳出來反對晉朝,成立了劉漢王朝。其皇帝劉聰現實命人追殺晉軍數萬人,而後有攻打西晉都城洛陽,洛陽軍民奮力抵抗還是以失敗告終。
洛陽失陷,晉懷帝落入敵人手中,劉聰又命人放火焚燒了洛陽。
隨後,各地少數民族紛紛來侵,西晉百姓為避其戰亂,只得往西遷移到安全地方,北邊成為胡人的生活區。
後來西晉滅亡,胡人們入主中原、割據政權,中國開始了歷史上五胡十六國的混亂時期。
俗話說;“萬事皆有緣”。
晉武帝分封同姓王即是源頭,由此才出現日後的“八王之亂”、“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以及五胡十六國時期,同時這也是外族入主中原的首例。
所以我說也是晉武帝葬送了晉國,原因即如此。
-
3 # 文青聊史
我字多,看我!
“寧說三國不說晉”這是人們對於晉朝的評價,晉朝統治的時間長達一百五十五年,在歷史上也是偏多的一個朝代,其中共傳有十五位皇帝,可以說比秦朝、隋朝和元朝這些朝代要好的太多。
但是這樣一個存在週期不短的國家在歷史上存在感卻是最低的,並且後世對其的評價也是非常的不好,在談論歷史的時候也是有意的避過晉朝這個朝代,這是為何?
這是我的觀點:
篡權謀位,得國不正晉朝跟秦朝、漢朝、唐朝一樣都是少數可以大一統的朝代,但是為何秦朝這些朝代的歷史讓我們敬仰?原因無他,這幾個朝代的大一統都是透過自己國家的努力一兵一族打下來的,反觀晉朝,完全就是透過陰謀才得以建國。
晉朝的開國奠基者司馬懿,就是一個典型的小人形象,在位期間一直隱忍,並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透過自己命長的優勢成功熬死了魏國三位皇帝,最終透過陰謀篡位。
此過程雖然不費一兵一卒,但是這樣的行為在現在看來是為人所不齒的,晉朝也有了無功而掌權這樣的稱呼。
禍亂天下:八王之亂、五胡之亂王夫之:“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晉惠帝司馬衷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痴傻皇帝,著名名言“何不食肉糜”就是出自他的口中,百姓鬧饑荒,下屬向其彙報,司馬衷就說“沒有飯吃,為什麼不吃肉呢?”
不僅僅是皇帝痴傻,還有當時的皇后賈南風醜人多作怪,因為司馬衷不懂得管理朝政,所以就將大權全部交給了自己的皇后賈南風,賈南風也沒有愧對司馬衷對自己的信任,透過善用職權,處決了當時的宰相,並且秘密殺死皇太后。
恰巧的是,晉朝又恢復了分封制,也就是說當時外派出去的各位諸侯都有非常強大的勢力,關於皇后的所作所為自然引起了當時在外地的皇室子弟不滿,接著就造成了為搶奪中央權力而爆發了為期七年的八王之亂。
這八王為: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最終的獲勝者是東海王司馬越。
五胡之亂在八王之亂後雖然最後及時的停止,但是這段時間的來回征戰並且還是晉朝內部的爭鬥,造成晉朝一時間國力衰弱,經濟落後,這讓當時在塞外的遊牧民族抓住機會進攻中原,並且一時間攻勢迅猛,行為跟晉朝對峙的場面,這段時期又被稱之為“中原淪陷”“永嘉之亂”等,可見黑暗。
這其中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羌族、羯族、氐族;實際上當時並不是只有這五個民族,還有陸陸續續其他民族參加,但是以這五個大族為首。
因晉朝的無能,中原被五胡佔據,這段時間是中原遭受磨難最嚴重的一次,可以說是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次,人口數從原始記載的四千萬到最後變至四百萬,可見胡人的殘暴。
衣冠南渡,政權南立在歷史上中原都是政權的集中地,只有三個朝代經歷了“衣冠南渡”也就是將政權從中原被迫轉移到了南方。
這三次分別是:晉朝五胡之亂後、唐朝安史之亂後、北宋靖康之難後;
因為胡人在佔據中原之後胡作非為,但晉朝卻無力管制,並且害怕受到威脅,這才造成了歷史上的第一次“衣冠南渡”,在政權轉移到南方後,當時的驃騎大將軍王導聯合當時的江東大族,幫助司馬睿重新建立晉朝,史稱“東晉”
在司馬睿稱帝之後,歷史就進入了下一個章節,開始了南北朝時期。
帝王無能、大臣昏庸看晉朝歷史,你會發現後面繼承的國君都是一些無能之輩,從開國之君到最後的亡國之君,並無多少英明之人,不僅僅是國君就連下面的大臣也是追求奢侈之風。
就比如晉朝的開國之君司馬炎,在位期間不僅沒有制止這種風氣並且還大力的支援,所以當時就會有這樣一個局面,整個國家的人不是在想著用什麼樣的方式發展國力讓自己更加強大,反而是思考用什麼方式炫富更勝出別人一籌。
歷史上出名的王凱石崇鬥富就是發生在晉朝,並且這一行為得到了大力的支援,整個國家的鬥志都被消磨得一乾二淨,哪裡還有什麼心思管理國家,只能任由其滅亡。
總結一個國家的興亡更替不僅僅是國君的責任,也是眾大臣的責任,但是到了晉朝這個時期,都好像事不關己一般,最後就造成了晉朝的滅亡,由此可見,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一定不要貪圖享樂,這晉朝就是我們得前車之鑑,望大家謹記!
以上資料來自《讀通鑑論》、《二十四史·晉書》
-
4 # 心說歷史
晉朝可以說是一個雞肋。
晉朝的江山是篡奪來的,而不是自己打下來的。晉朝最出名的人物莫過於司馬懿了,但他還未登基稱帝之前救已經病死了。其次最出名的莫過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馬昭仍然名義上保持著曹氏政權。真正篡權上位當皇帝的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
古代歷代王朝,開國之君都是賢明之主,但這位司馬炎卻是個糊里糊塗、見風就是雨、優柔寡斷的人。
的確,在他的手中,完成了天下的統一,然而他的一系列國策的事務,為天下蒼生造成了不可比擬的傷害。
分封諸侯王分封諸侯王在漢代就有過。但是漢代時,中央朝廷對諸侯王的管控措施非常嚴格、苛刻。漢代時,諸侯王的一些大官必須由朝廷任命;漢景帝七國之亂後,還收回了各個國家制造錢幣的權力;之後還實行推恩令,進一步弱化諸侯王的影響力。
然而在司馬炎這裡,他認為曹魏就是因為孤立不封而滅亡的,因此他大力分封諸侯王,而且給這些諸侯王相當大的權力。比如:官員完全由諸侯王自己任命、諸侯王可以鑄造自己國家的錢幣、可以養軍隊等等。除此之外,司馬炎還以朝廷實際官職的保障這些諸侯王的權利,最終為八王之亂埋下伏筆。
立白痴太子司馬炎居然立自己的一個白痴兒子司馬衷為太子。
司馬炎當時認為,自己的兒子雖然白痴,但是有三個好處:
1:外戚背景強大
司馬衷的生母楊豔出自弘農楊氏,弘農楊氏是當時一個較為強大計程車人集團。
2:有大義名分
司馬衷是嫡次子,但是嫡長子夭折,他也就成為了事實上的嫡長子。中國自周朝開始的嫡長子繼承製早就深入人心,可以獲得諸侯王的支援,因此司馬衷就應該是太子。
3:司馬衷有一個聰明兒子
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是一個極為聰明的孩子,司馬炎認為,先讓這個白痴兒子混蛋幾十年,在外戚(弘農楊氏)與王族(諸侯王)制衡幾十年之後由自己司馬遹掌管上位,不就明朗了嗎?可是,司馬遹萬萬沒想到,他的這個決定最終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產生。而八王之亂進一步導致五胡亂華,導致漢族瀕臨被滅族的風險。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晉朝對中國歷史貢獻是很小的,靠著司馬懿的陰謀詭計上臺,最後又來個內鬥導致外族大規模毀滅漢族,毫無定國安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