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儒學到底是不是宗教呢?有沒有儒學宗教化呢?
18
回覆列表
  • 1 # 柸中雪80867997

    個人認為儒學並不算宗教,更像是一種精神文明與信仰,而對於儒也並沒有具體的定義,更多的取決於人的思想認知與眼界各方面,仁者見仁的一種境界,所以個人覺得儒學更多的實在傳承中國歷史悠久的一種文明的象徵與符號。

  • 2 # 微光的釐米

    我個人認為儒學並不能作為一個宗教,在我們已知的宗教中,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佛教還是其他教派,它們所提倡的都是有神論,以神為中心,讓世人為之狂熱。

    但是在儒學中,它從一開始是總結先人的哲理,然後彙集而成一學派,學派是做什麼的?是為了教化世人,讓世人能夠懂得世間道理,嚮往文明,雖然有時被統治階級所用,但是這最早的初衷並沒有改變,儒是為了讓人民不在愚昧,以此區別人與畜生,以人為本才是中心,這是與宗教的區別

  • 3 # 雲崗山人

    作為一個宗教,要有信仰,要有儀式,要有教義。而儒家沒有儀式,信仰也是不明顯的。但是有教義。所以儒家應該不是宗教。它是一種世俗教育。告訴我們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它的最高原理也是道。經過孔子的努力和體會,它變成了人道。但這個人道並不是確定死的。對人具有積極向上的作用,對社會秩序具有穩定的作用。但儒家那一套後來被統治階級利用了。形成了教條,就會阻礙人和社會的發展。但他的原始道理仍是符合人性的。

  • 4 # 兜率閃輝光小兜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各家立說,用以治世,謀求社會安定,民眾和平幸福,各家門人遊學遊說,力圖學有所成,為諸侯王行管理職,求取自身榮華富貴,此乃歷史現象。

    從最初的出發點看,是學說。應該屬於哲學。既然是哲學就有唯心與唯物之分。唯物的有科學成分,客觀唯心的也有科學成分。含有科學成分的更有資格被認為是學說。反之主觀唯心的成分成為信條和信仰就會更像是宗教模式。儒家誕生之後,與當時各家呈競爭態勢,並不突出。戰國之後,秦始皇不喜歡空談的儒生,坑殺了許多。直至漢朝大儒董仲舒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納之後,儒家思想才被歷代帝王通用,用於作為麻痺民眾的工具。五四新文化運動,當時人們把中華民族的災難歸罪於儒家思想的束縛,而加以否定。新中國也有批孔運動。看歷史可知,儒家學說走了一條實際上宗教化的道路。從民眾的看法上看,所謂三教九流的三教首先就是儒教,當然了,這個教字也可作教化意解。總之,是學說,就有探討和完善的自由空間。而宗教則不然,一但成為教條,就成了信奉鐵律,違之者必受懲罰。對上述問題的解答也只能如此,因問題的本身就複雜,在下回答的也不夠乾脆。

  • 5 # 懷疑探索者

    儒學是一種學說派別,被後世稱之為儒教,也可以稱為儒家。儒教,這個說法是見於民國以後時期,把儒家稱呼為儒教。因為從宗教形式上來講,儒學在中國思想統治上流傳之久遠、影響之深刻,併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行為處世的指導思想和信仰。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和統一一部分人的世界觀(即儒學崇尚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另外從形式上,全國各地都是有各種形式的宗教和祭祀來惦記和紀念孔子。所以儒學是符合宗教的定義的。只是官方沒這麼提而已。

    可以說,在中國古代起到思想支配地位的力量是沒有具備宗教之名,而具有宗教之實的儒教。主流觀點認為儒教不是宗教,而是教育,誠然儒教確實有教育的要素,但它依然具備一切宗教所具有的特徵。可以說,儒學,或者儒教,就是一種特殊的宗教。

    宗教都主張有來世,有一個精神世界或者是靈魂的天國,基督教稱之為天堂,佛教稱之為淨土,而儒教與它們不同,不講究出世,不主張世界上存在著一個來世的天國,很多人據此認為儒教不是宗教。但是我們要指出,宗教所宣揚的彼岸世界,只是人世間的幻想和歪曲的反映。有些宗教,比如佛教的一些大的派別,把彼岸世界說成僅僅是一種主觀精神狀態。禪宗就說,極樂世界不在彼岸,而在此岸,說佛在塵世之中。而佛教之中的宋明理學吸收融匯了禪宗的觀點,雖然不談人時候有什麼天國之類的東西,但卻把聖人,比如孔子、孟子的主觀精神狀態當做彼岸世界來追求,這和禪宗主張佛在塵世之中是一個意思。

    宗教講究原罪,人生下來就有罪。宗教認為既然人有原罪,就要靠宗教的精神修養訓練來挽救人類的靈魂。而儒教也有原罪。儒學大宗師程顥寫了一部儒學權威著作,叫《定性書》,其“定性”和禪宗的宗教修養訓練如出一轍,又把人性區別為“義理之性”和“氣質之性”,“人慾”是攜“氣質”而來的原罪,這和宗教的“原罪”是一個概念。

    宗教世界觀要求人們過禁慾生活,基督教、佛教莫不如此,佛教把男女之事定義為“邪”。宗教都“主敬”“主靜”,提倡靜養可以提高修為。而儒教也是一樣,大力提倡“存天理,去人慾”,一樣提倡“主敬”,程顥、程頤兄弟整日“端坐如泥塑人”,儒學大宗師朱熹,也是“終日敬坐不發一辭”,還號召大家“半日靜坐,半日讀書”。

    宗教信奉上帝之類的神,而儒教信奉昊天上帝,皇帝(天子)就是昊天上帝的兒子,代表天神的意志。儒教信奉“天地君親師”,“君”居於實質的最高地位。君親是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天是君權神授的神學理論依據,地是天的陪襯,師是代表天地君親立言的神職人員,擁有最高的解釋權,正如佛教三寶中的僧侶,佛教離開僧侶,佛就無法傳播,天主教、基督教也離不開牧師、神父。儒教聖人董仲舒建立儒教神學,將封建統治罩上神的光輝,天(天帝,昊天上帝)就是名義上的最高權威,一切政府的行政名義都以天的名字施行,皇帝就是天子,代表天的意志,是神在人間的代理人。儒教的經書被儒家弟子抬上神聖的地位,被稱為“聖意”“天命”。儒教維護的封建倫理綱常,被認為是“萬世不改”。宗教在中世紀不允許存在違背宗教聖經的言論,在中國也一樣,朱元璋就處死了修改四書要義的文人,康有為搞維新改革,也不敢說推翻孔聖人,而是從聖人那裡找依據。

    董仲舒的神學,宣揚天人感應,神能懲惡罰善。到了宋明理學,進一步發展,用“理”來論證“三綱五常”的合理性。是不是信仰有意志的人格神,有沒有宗教儀式,不是判斷是不是宗教的標準,佛教的禪堂,禪堂就不立佛像,也沒有宗教儀式,但是它就是標準的宗教。二程、朱熹這些儒學大家都把天、天命、上帝這些神學概念解釋為“理”,當成哲學概念,實際上還是一種特殊的神學。儒教和其他宗教一樣,把反觀內省的修養功夫作為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結果導致了一樣的“僧侶主義”,將世俗的人僧侶化,教導人們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儒教的宗教規範。總之,宋明儒家已經發展為一種帶著中世紀經院神學相同特徵的宗教。

    要之,儒學、儒教具有宗教特徵,它信奉的神是“天地君親師”,《四書》《五經》《十三經》是儒教的宗教經典,不可觸碰,祭天,祭孔、祭祖,是儒教的祭祀儀式,儒家士人的師,就是神職人員。它具有宗教的一切修養方式,如禁慾主義,僧侶主義、靜坐反省。

    可以說,儒學就是一種宗教,特殊的宗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艾灸一整天,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