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道留學
-
2 # 小留之家
英語口語很重要
國內學生的通病就是筆上功夫厲害,應試試卷水平很高,但是聽讀能力和溝通能力卻不是很強,英語的閱讀能力在實際生活中相對於口語來說幫助較少,所以在準備語言考試或是在國內學習的這段時間內,一定要加強英語口語的學習,有了紮實的口語,去美國後才能跟美華人侃侃而談,溝通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提前瞭解美國文化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總會有文化的差異,一般中國小留學生與美國當地老師同學以及寄宿家庭之間最大的矛盾產生就是因為文化習俗,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生活習慣和三觀的不同,入鄉隨俗,去美國之前多瞭解美華人的生活方式,在實際相處中主動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將自己融入到美國的生活,與周圍的人友好相處。
安全問題很重要
出門在外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美國各個社群都會有專門負責安全的警察,每年該地區的安全事件也會被報告出來,這些在擇校的時候,家長還有學生要查好相關資料,同時要提前掌握一些應急事故處理、安全技巧等方面的知識,在去美國當地之後還要檢視一下當地的急救室和醫院在哪裡,做好萬全的準備。
轉換思維方式
美國的教育方式跟中國是不一樣的,美國高中招生的時候就很看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獨立思考,擁有批判性思維不僅可以幫助小夥伴們順利進入美國高中,而且能夠更快的適應美國的教育模式,在美高生活中如魚得水。
剛到美國留學時,我在一所寄宿高中讀書。那是一所在山上的學校,環境優美但是有些偏遠,而且中國學生很多,大約有15%。從學校開車到最近的商店也需要20分鐘,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在國內初中一畢業,我便來到美國留學,開始了作為美國小留學生的生涯。從小我並不是一個通常國內老師眼中的乖學生,甚至有些調皮搗蛋,我當時上的都是國內當地很不錯的學校,成績也還是中等偏上,但是絕對算不上是所謂的“學霸”。
剛到美國留學時,我在一所寄宿高中讀書。那是一所在山上的學校,環境優美但是有些偏遠,而且中國學生很多,大約有15%。從學校開車到最近的商店也需要20分鐘,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它和我曾經想象的美國高中是完全不一樣的。
學校嚴苛的管理制度,沒有讓我感受到我所向往的“美式自由”,食堂提供的飯菜經常就是很硬的墨西哥玉米餅。
一開始還覺得不錯,但過了幾天我就開始懷念中國菜了。還記得當時看到宿舍有人從校外叫披薩外賣,可是那時的我竟然連怎麼打電話叫餐都不會,所以我最期待的就是有親戚來看我時給我帶的泡麵。因為語言障礙和完全不同的課程體系,我只能失望又吃力地對付著課業。
雖然我的個性偏外向,但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外華人”,還是無法很好地融入到學校的學習 和生活當中,這一切的一切讓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失落和茫然。在這樣的情形下,我自然而然地喜歡和自己的同胞經常待在一起,從而失去了和老師以及當地的美 國同學語言上的交流和溝通的機會。
第一個學期結束,我拿了6個B,這對於獅子座的我來說,還是很傷自尊的。我一度非常焦慮 和消沉,直到有一次考試,我發現身邊的美國同學竟然在偷瞄我的試卷時,我的心境才有了改變。其實我並不介意他偷瞄我的試卷,我只是驚詫於這個平時語言好、 體育好,在社團也是風雲人物甚至還模仿和嘲笑過我的美國同學現在竟然也要看我的卷子!頓時,我找回了我的自信。
在寄宿高中時的生活非常有規律,但是我並不喜歡這種時間被強制分配的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於是10年級的時候我轉學到了一個位於市區的走讀高中。走讀高中相對寬鬆的學習環境讓我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我也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活動。
這所高中的華人學生更多,多達百分之四五十。在這裡中國學生往往有自己相對比較封閉的圈子,他們不太愛和美國同學打交道,也不愛參加那些社團活動。
我曾經問過美國同學,在他們的眼中,我們這些中國同學是什麼樣的。他們多半是覺得我們都是些Spoiled kids——就是被寵壞的孩子,不樂於和美國當地的學生交流,也不嘗試多瞭解美國的社會文化,雖然也有成績很棒的中國學生,不過還是讓人感覺他們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在美國高中裡每年最大的盛事就是Prom——也就是畢業舞會,通常高中畢業的男女學生一定會在這個舞會中有所互動,也有很多男女同學透過這個機會向心儀的物件表白,可以說Prom是整個高中4年生活中最後一次精彩呈現的意義非凡的活動。
這本來是中國學生很好地進入主流圈子的機會。
但事實上是,每年我們學校學生會都為準備這個Prom而付出很多,如果是在美國當地學生比率高的學校,這種舞會都是一等大事,入場門票非常好賣,可是在我們的學校,因為中國學生多,票卻很難賣完,最後舞會也是慘淡收場。
儘管我轉到的新學校還是中國學生扎堆,但是此時的我因為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了一個更清晰的願景和方向,所以我開始明白融入美國的社會和文化的重要性並且為之付諸許多實實在在的行動。
在課業方面有老師建議我上AP課——就是大學預修課程。由於中國學生在數學、物理、化學 類理科科目有優勢,在選課時這類科目是很受中國學生歡迎的,而為了更好地融入美國社會,我有意識地選了美國曆史、政治這些美國學生愛選的課,儘管這對我來 說是一個挑戰,但是透過努力,我有了更多接觸美國學生和美國文化的機會。
在課外活動方面,老師建議我去參加辯論賽。因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必須是一個口才了得的“演講家”。
我一開始也有些膽怯,覺得怎麼可能做得好呢?以我對自己的評估,我參加中文辯論賽都有難 度,更何況用英語。不過,我還是選擇了去接受這個更大的挑戰。為了準備好辯論,我每個月都要讀將近2000頁的人文社科和歷史資料,而辯論的題目從“核武 器問題”到“美國國家安全域性是否應該對民眾實施監控”這類枯燥而晦澀難懂的題材。
在變成現在的口齒伶俐之前,囧事也是很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某次辯論賽臨近結束的 時候,裁判員直接叫停,然後和我說“請說慢點,事實上我完全沒有聽懂你在說什麼”,我當時的難堪和沮喪大家可想而知。可是這類事件發生得多了,調整一下心 態,每一次的挫敗反而給了我更多的經驗和積累,讓我變得越來越從容,越來越淡定。
除了辯論賽,因為我喜歡政治,所以老師還推薦我去加州眾議院議員趙美心辦公室實習。趙美心是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性國會議員,也是我的貴人。
我每天下課後驅車1小時趕到到議員辦公室,處理的盡是諸如接電話這樣的瑣事,但就是因為這些瑣事讓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州政府的運作體系,也正是因為我踏踏實實地把這些瑣事做好了,所以我的上司主動將我的實習期從3個月延長到一年。
就比如當時被熱議的奧巴馬支援同性戀法案的事件,早在加州透過類似法案的時候,大量對此 法案不滿的民眾打電話到議員辦公室要求其作出解釋,我作為實習生總是首先被推出來當炮灰,但我從沒放棄和退卻過,接多了這樣“情緒激動”“惡言相向”的電 話,我的內心反而被磨鍊得更加寧靜和堅韌了。
在積累了一些政治常識和增加了更多自信以後,我也開始想要利用自己的拍攝特長和政治敏感來做些什麼,從而來影響我所處的社會群體。
我發現隨著美國亞裔族群的快速增長,亞裔族群的投票率反而是下降的,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投票選舉權和爭取自己的社會權益息息相關,所以我聯合志同道合的朋友製作了一個影片,內容就是呼籲亞裔積極行使投票權,告訴大家這不是事不關己,而是和所有的亞裔群體的切身權益相關的。
我很慶幸當初選擇了一個走讀學校,讓我有更多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學業以及這些課外活動。在我的時間分配上,也許參與社團和社會活動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學習時間。
我雖然每天都非常忙,但是感覺很踏實。由於課堂裡外接觸的大多是美國同學,我和他們之間的交往、交流、溝通越來越順暢,越來越真誠,我也還是那個真實的我。而美國同學一旦開始瞭解我了,他們對我也很友善,改變了以前的偏見,對我越來越尊重。
同時他們對中國文化也充滿了好奇,喜歡和我們交往。所以,只要有意願、有意識地去認識、尊重和參與美國當地的社會和文化,最終我們是可以融入當地並且做得遊刃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