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學英語、看英美劇的時候,覺得他們的調性挺不同的。請問英美之間的幽默有什麼區別嗎?
33
回覆列表
  • 1 # 小鴿子看世界

    有些段子美華人會覺得好好笑,可是英華人卻根本不會啊。

    • 裝傻式幽默。這是美國喜劇片裡特有的元素,譬如人們會說或是做一些特別愚蠢的事情,有時候則是那種黑色幽默。我這裡所指的並不是那種很搞笑的蠢萌,而是讓人很無語的感覺。有一部電影叫做《阿呆和阿瓜》,就是這樣的喜劇風格。英華人可是完全不覺得這種裝傻式的幽默有什麼好笑的。果然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 種族主義或是性別歧視。這樣的內容時不時的就會出現在美國媒體上,這讓英華人感到驚訝不已。比如有一些笑話,笑點就是說猶太男人很搞笑啦;或是說因為這個人是猶太人,所以他特別的神經質啦;又或者是在某個場合,黑人跳舞跳得很棒,而他的白人夥伴就完全不行等等。由於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觀念,導致他們的笑話裡經常會“不經意”的出現這種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語言,我覺得很多美華人甚至壓根兒都沒意識到他們的這種幽默背後其實是種族主義的觀念在作祟。而在英國,這樣的“幽默”會讓我們集體尷尬癌發作,只想趕緊找條地縫兒鑽進去。很顯然,這和關於種族的笑話是不一樣的,這類的段子在巨蟒組合創作的喜劇片中,或是《南方公園》、《小不列顛》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次數都不少。那些作品才是真的很有趣啊。

    • 低俗滑稽劇。在英國,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動作喜劇,不過現在它的規模已然呈現下滑趨勢了,看這種劇真的會讓人導致社交尷尬啊。巨蟒組合之所以不再拍這種型別的喜劇,也是因為它的超現實主義風格。這種型別的幽默並不太討喜。

    還有些幽默是英華人覺得好笑,但是美華人覺得不好笑的。

    • 真正可怕的人物。美華人翻拍英國喜劇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他們總是會讓劇中人物更有同情心,或是讓他們變得更傻。你可以把電視劇《辦公室》裡邁克爾·斯科特和大衛•布倫特好好比較一下,還有為了迎合美國觀眾的口味而重新改寫的部分,就會明白我的意思了。而英華人似乎更希望他們的喜劇人物性格里是滿滿的暗黑特質。腹黑才更有內涵麼。

    • 變裝反串。這才是英國喜劇的主流。我是真搞不懂其中的緣故,這點似乎出現在了所有型別的喜劇作品當中。顛覆自我和正常會很有趣?

    • 揶揄嘲諷。如果你可以說的妙語連珠、泰然自若的話,那英華人還是很喜歡這種直接的“溝通”方式的,這也許是因為英華人手裡沒槍,所以只能打嘴仗的緣故吧。雖然美華人也有一些類似於“問候對方母親”的笑話,不過他們對這方面並不太感冒。而英國,這類言語嘲諷則更為流行:你可以在所有的事情上都領教到他們的這種揶揄或反諷。高情商的嘲諷就像是你的護身符一樣,你還會被大家認定是一個風趣幽默的人。

  • 2 # 魏博磊1996

    笑點

    美劇是淺顯易懂大量的俚語段子,看得懂字幕知道講的是什麼就行。

    英劇靠劇情,需要用腦子看。

    美劇是你聽到這個段子,會哈哈哈哈哈。《friends》《TBBT》《2 broken girls》臺詞裡某個單詞的多個含義,只要字幕組翻譯時在上面標識其他含義,只需聽懂就理解這個笑點。2BG尤為明顯每一集都是MAX在講葷段子,永遠沒有劇情。。。

    英劇是劇情演到這裡,你要稍微想一下,才會哈哈哈哈。笑點需要你自己去get,吐糟點因人而異,如果你看懂了會暗自驚呼一時之間心領神會,ow gotcha you!!!!

    拿《coupling》《friends》一起看,就知道。(雖然這兩者一直深以為無法比較,但作為美劇英劇模板放在一起看差別比較明顯)

    風格

    美劇是積極樂觀正能量;英劇辛辣諷刺無下限蛇精病。

    美劇吵來吵去都是小孩子過家家的小打小鬧,英劇簡直就是深藏不露傲嬌孤傲的怪蜀黍。

    美劇TBBT 尋媽記 2BG 廢柴聯盟發展受阻摩登家庭,總歸來說都是生活化比較接地氣,一幫人嘻嘻哈哈都是生活中的小碰撞總歸是happyending,囧事讓朋友樂一樂,結尾偶爾能稍微i got you back的給你鼓舞打氣體會一下朋友愛。英劇則更加多樣化,政治性取向歷史名著男女關係,俯拾皆是可用於調侃的素材。

    往往是一大堆莫名其妙亂七八糟的人聚在一起做匪夷所思的事,哪有什麼溫馨互幫互助的朋友愛,就是一幫神經病。吐糟惡搞自黑嘲諷自嘲,夾槍帶棒連連痛擊。

    你見過拿政治開涮的麼,有《是首相》《是大臣》。

    你見過異裝癖踩著小高跟扭水蛇腰的大男人麼,有《小不列顛》。

    你見過人開車撞倒烏龜然後下車跟烏龜說怎麼樣你還好麼然後和烏龜對話的麼,有《big train》。

    你見過跟小孩子講歷史動不動就拿出暗黑料理嚇唬人血濺三尺的麼,有《horrible history》。

    (小孩子真的能看這麼重口的麼,為腐國小孩默哀)諷刺的《是首相》《是大臣》《黑爵士》

    正常點的《請講普通話》《銀河系漫遊指南》《father ted》《coupling》《how not to live you life》《not going out》《布萊克書店》《IT狂人》《米蘭達》,惡搞自黑的《大英賤聞錄》《英倫86》《horrible history》《big train》《peep show》《小不列顛》《屋事生非》《法國小館》《green wing》《job lot》《蝴蝶夢魘》暗黑荒誕的《瘋癲之旅 》《荒涼百寶店》《諾妞的奢華喜劇》《神奇動物管理員》以及哦,還有喜劇鼻祖所有這些小嘍嘍膜拜的《巨蟒劇團》!!!

    想想英劇有這麼多豐富奇葩,再看看美劇,還用說麼~

  • 3 # 珍視映畫

    英國與美國,是當今世界社會上的兩大強國,這兩國在很多方面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都說的是英語,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都主宰著當今世界諸多事件的走向,都有著嚴格的法律制度與健全的社會體系,都擁有莘莘學子們夢寐以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英華人和美華人互不服氣,英華人說美華人沒有歷史,美華人說英華人不懂未來。這樣相似的兩個國家,又有著那些明顯的不同之處呢?我將從一下幾點進行論述  第一章 簡述英國與美國文化的異同  一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  英美文化的同源性是不可否認的,更確切地說,應該是美國文化秉承了英國文化的很多東西。英國文化是美國文化的根,源頭。這是因為美國曆史受英國的影響

    。  首先,在美國的早期移民中,英華人佔非常大的比例。順其自然,他們就將英國的文化、英華人的性格特徵、英華人的思維方式都帶到了這一片新大陸來了。 其次,17世紀,英國在所有國家中率先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率先邁入到資本主義國家的行列。英國的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不久,又在全球領先進行工業革命。英國勢力突飛猛進,稱霸全球。而美國是是它進行武力和文化侵略的一個重要地區。這樣的歷史致使英美文化的同源性。  二 兩國文化的相同之處  同源性使得這兩個國家的文化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1語言——都是英語 

     2宗教——以基督教新教為主 

     3社會交往的一些細節——女士優先,文明有禮,保護隱私,忌諱星期五,數字十三等  4節日——萬聖節、復活節等。  第二章 英美文化差異的表現  英美文化有非常多的相同之處。但是也有隨著歷史的演變,文化的傳承,獨立發展200多年的美國文化由於有不同的生態環境已經產生了諸多變異。今天我們再來英美文化,已經有很多區別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了一個帖子,談到了英美海歸人員的不同。對留英海歸的普遍評價是衣著體面、說話非常客氣、行為禮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就是做事情比較酸,喜歡彎彎繞,經常為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先繞上幾百個圈子。而對留美海歸的評價則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就是“穿著土氣,說話牛氣,花錢小氣”。既是說留美的海歸一般穿著隨意,不大講究,即使有的場合他們也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很有些“紳士”的派頭。但如果一看到沒有旁人,這些“紳士”就原形畢露,鞋也脫了,領帶也鬆了,釦子也解了,腳也搭起來了。

      這些海歸舉止言行的區別其實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異。其實,英美文化的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  

    一、 英美語言差異  儘管英美兩個國家都是講英語的,但是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是不相同的。英華人與美華人雖然說的都叫英語,但這兩種英語的差異還是很大的,學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中有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兩種。英華人的英語,相對而言,發音比較清楚,連讀的部分較少,一般聽起來相對比較字正腔圓;而美華人說英語,則秉持這能省則省,能連就連的原則,因此,對於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來說,聽英華人的發音相比較下會舒服得多,而如果要習慣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兩國在字詞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習俗差異  英華人和美華人在自己日常生活習俗上也有區別。 

     從服飾上看,英國2人非常講究衣著,講究紳士風度,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美華人則比較隨便,想穿什麼就是什麼,以自己舒適為主,不會去介意別人的評價,別人也不會去評價。有的英國女士接待黃面板朋友時,專門塗抹上黃色面霜,以表示對朋友的親近和尊重。美華人可方便多了,近幾年,美國流行大花褲衩,校內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這也並不是說,他們到處隨意,在一些場合,他們也是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很有些“紳士”的派頭。但如果一看到沒有旁人,這些“紳士”就原形畢露,鞋也脫了,領帶也鬆了,釦子也解了,腳也搭起來了。  從飲食上看兩國的美食都像英語一樣,是一個大雜燴,廣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響。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聚集了諸多紳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國的飲食,也處處散發著英國上流社會應有的高貴氣質,從選材到烹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華人無不將細緻發揮到了極致。特別在餐桌禮儀上,不能在餐桌上說話,不能有餐具敲擊的聲音,刀叉的握法……

    幾乎所有我們所瞭解的法式西餐的規則都被英華人所遵守而同樣是吃飯,到了美華人身上,則就顯得隨意了許多。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一日三餐都比較隨便。老美的最愛便是所謂的垃圾食品。對於生活節奏極快的老美來說,五分鐘就能搞定的漢堡薯條顯然要比規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於這種飲食習慣導致的結果,便是老美的街頭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顯然要比標準身材的人多得多。這樣的飲食習慣某種程度上也折射了美華人的生活,雷厲風行,不向英華人那般拖沓,那樣注重細節。  另外美華人除了過和英華人一樣的節日外,還有自己的感恩節等。 

     三、美華人的性格和英華人也是不相同的。 

     有人把美華人的性格概括成:熱情、開朗、冒險、創新、奔放活剝、直白的幽默  相對應英華人的性格特點是:冷漠、含蓄、內斂 、保守、理性嚴謹、紳士的幽默  狄更斯被譽為英國幽默大師。像所有的喜劇大師一樣,狄更斯讓幽默顛覆人們的臆斷,無論這些臆斷是一般的還是特殊的,都深深地影響了英國一代又一代人,已然成為英國傳統的一部分。他利用這點,讓讀者遠離了理智和理論,把由衷的同情心理和快樂態度抬到了最高的道德地位,用帶笑的情感照亮了他那個了無生氣的商業時代,召喚人們回到歡笑和仁愛中來。狄更斯的幽默影響了很多後來的文學家。比如,中國著名作家老舍他作品中的幽默就深受狄更斯的影響。看了狄更斯的幽默,是心領神會的幽幽一笑。

      一天,英國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坐在江邊垂釣,一個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問他:“怎麼,您在釣魚?”“是啊,”狄更斯隨口回答,“今天運氣真槽,這時候了,還不見一條呢。可是昨天也是在這裡,我鈞了15條呢!”“是這樣嗎?”那人說,“可是您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專門管這段江面的,這兒禁止釣魚!”說著,他從口袋裡掏出發票本,要記名罰款。狄更斯連忙反問:“您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專門負責虛構故事的,虛構故事是作家的事業,所以,不能罰我的款!”  但是狄更斯的幽默被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不屑。馬克吐溫曾經說他在狄更斯的作品中讀不出什麼讓人啼笑皆非的東西來。其實,馬克吐溫的說法有些偏頗。因為他所理解的幽默是美國式的幽默。他本人也是美式幽默的代表人物。他以其幽默在美國甚至國家上享有盛譽。馬克吐溫的幽默中含有諷刺、機智、揶揄、玩笑,可以讓你笑得流眼淚,同時讓你笑得心顫。如同吃了一顆橄欖,甜中帶澀。

      一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到英國一個小鎮的旅館住宿,在旅客登記本上簽名時,發現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這樣簽名的:“馮·布特福德公爵及其眾多僕從。” 馬克·吐溫笑了笑,在旅客登記本上寫道:“馬克·吐溫及其一隻箱子。”

      英華人和美華人也互不服氣,英華人說美華人沒有歷史,而且目中無人;美華人說英華人保守刻板,不懂未來

    。  四、英美的教育理念不同。

      美華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體現在教育上就是美國的教育體制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向不同層次學習能力和經濟條件的人開放)、國際性、靈活性(各種不同性質的學校滿足不同目標的人的需要,國家沒有統一的教育制度)的特點,使美國教育既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人們的需要,確保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又能滿足並充分發揮不同受教育物件的個性特點,使教育充滿活力和生機。

      而英華人的保守與嚴謹,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嚴謹的學風,完善的教育體系。它擁有一套嚴格的質量監控體制,各大院校的教學質量評估與科研水平評估結果向全世界公佈,英國的高等教育會定期受到檢查。英國大學的科研水平長期保持了一個很高水平,也是與這個質量監控體制分不開的,許多開創性的研究發明起始於英國,比如第一隻克隆羊,就培養於愛丁堡大學。英國教育的質量也體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考核上,有的專業可以用“殘酷”來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學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國老師通常不會因為學生只差一點而放學生一馬,他們的職業道德和敬業風度有力地保證了教育質量。

      兩個國家,兩種文化,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風格,竟都共同代表著世界教育領域最頂尖的教育水準,這與政府民眾對教育的深刻認識不無關係。美華人認為,一個人不管處於什麼境地,有兩件事是必須做的,並伴隨著一生:一是受教育,一是信宗教。美華人對教育的重視,達到了與信仰宗教一樣的虔誠境界。而英國教育標榜自己的口號是:The Best You Can Be——你能成就極至,反映出了他們的教育理念和始終追求的信仰。在這種意識下使得不論是美國教育還是英國教育,都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純粹的功利目的而進行的活動,且具有了宗教般虔誠的信仰,近乎是一項神聖的宗教行為了。

      五、英美的企業文化不同。

      美國企業文化強調的是創新,而英國卻是保守,美國企業文化認為人人都可以實現個人價值,英國企業文化卻將講求等級觀念,美國企業文化認為競爭是企業的生命源泉,而英國企業卻排斥競爭。這又導致了美國企業和英國企業發展前景的差別。

      第三章 造成英美文化差異的原因  英美文化在其各自精髓上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差異呢?我認為是文化的生態環境不同。

      一、地理環境不同。 

     二者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一個是歐洲大陸,一個是美洲大陸。英國經過長期的開發,已經非常富裕。但是美國剛開始的時候是來到一片完全陌生的大陸上,首批移民被稱為拓荒者,所以,他們要敢於冒險。如果沒有冒險精神,他們也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

      此外,整個的歐洲文化和美洲文化的差別也給他們帶來了影響。 

     二、人文環境的不同。  人文環境的不同是導致兩國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  英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的歐洲傳統國家。其社會長期存在等級差別,一直有君主存在。所以,英華人喜歡懷舊,保守,具有紳士風度,等等。這些方面是需要歷史的沉澱和積累的,常若沒有歷史的沉澱和積累是不可能實現的。而美國恰恰是一個沒有很深厚的歷史積澱的年輕國家。所以,美華人勇於創新,強調個人價值。因為沒有很多的傳統的東西去給他們懷念和繼承,需要他們去開拓。從另一方面講,也沒有很多的束縛,他們可以放開手腳大膽創新。

      另外,兩個國家的人口組成也有區別。美國是移民國家,來自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的人都在美國。所以,美國的文化呈現出多面性的特點。所以,美國文化的接納性也很強,包容性很強,可以接受和吸取一切文化因子。對外來文化呈現出的是一種開放的態度。這種文化影響到美華人身上,就是美華人十分熱情,開朗,善於接受不同的人和事。但是,英國的人口結構相較於美國而言,顯得單一很多。所以,英國不太容易接受外來的文化。反映到英華人性格上便是比較內斂和含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造成雞癱瘓的原因有哪些?雞癱瘓怎麼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