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oss原來如此
-
2 # 彪哥出遊
看了一個題主回答,對蓬萊有點異議,其對於崑崙和黑水的解釋參照了《山海經》,基本準確。
1.補充下黑水,是中國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禹貢》中記載:“黑水、西河惟雍州。”意思是黑水是雍州的西界。黑水的地理位置是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諸家推定黑水的位置,說法不一。黑水:今張掖黑河,此說最為準確,這也是大眾比較認可的說法。而西河就是甘肅天水的西河。
2.重點說明下蓬萊:亦稱蓬萊山、蓬壺、蓬丘。是中國先秦神話傳說中東海外的仙島。被一片黑色的冥海所包圍。
八仙過海:去蓬萊看牡丹
3.《列子·湯問》中記載道: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萬裡,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蹔峙焉。最後二山飄去不知蹤跡,只剩下方壺(方丈)、瀛洲、蓬萊三山了。
4.神仙思想產生於週末,盛行於戰國。 戰國時,民間已廣泛流傳著許多有關神仙和神仙境界的傳說,其中以東海仙山和崑崙山最為神奇,流傳最廣,成為中國兩大神話系統的淵源。
5.《山海經·海內北經》:蓬萊山在海中。
6.《史記·孝武本紀》:“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
7.《太平御覽·卷三十八·地部三·蓬萊山》引《十洲記》曰:蓬萊山外別有海,謂之溟海,無風而洪波百丈,有九氣丈人,九天真君宮。
8.當然現實中的蓬萊,指山東省蓬萊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煙臺市境北部,北臨黃海、渤海。
-
3 # 波135198918
古地理研究中爭議最多的問題,莫過於崑崙與黑水的地望問題。由於諸說扞格,難以協調,故清儒有“古今山川異名,固難求其必合”的話頭。然而古今山川何以會有名實關係上的眾多異同?這同樣是一個問題,仍無從迴避,宜作深究。自1973年饒宗頤先生《論釋氏之崑崙說》一文發表後,崑崙為岡底斯山一說的來龍去脈便為學界所知;同時,此文也為古地名研究提供了分析地望眾說之異同、然後就其分支逐一解決的方法。近年來,我對古代的龜崇拜作過一些考察,其時亦曾涉及古神話中黑水、崑崙、蓬萊等地名。茲故擬循用饒先生的學術思路,對黑水、崑崙、蓬萊說的古神話分支加以討論。
清代學者萬斯同曾著有《崑崙辨》兩篇,力主古代崑崙之說十餘家者所指並不相同。饒先生在《論釋氏之崑崙說》一文中,亦曾列舉《禹貢》、《逸周書?王會》、《漢書?地理志》、《後漢書?西域傳》、《晉書?張駿傳》等書所記的崑崙地望眾說,指出它們同古代神話崑崙說在系統上的區別:
以此比擬《禹貢》之崑崙地望,未曾不可;若取以解釋《山海經》、《穆天子傳》、《楚辭》、《淮南子》所記神話中之崑崙,則似難吻合。
這段話是可以稱作不刊之論的,它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認識:古神話中的崑崙,乃是一種特殊的指稱方式,不可同史學上所謂崑崙任意比附。事實上,類似的情況也見於其他地名,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現象。本文亦願就這一現象再作探討,說明:(一)古神話中之黑水、崑崙、蓬萊等地名,乃是一些假想的地名;(二)這些地名源於古人關於太陽執行、生命迴圈的一些特殊觀念;(三)用具體物名錶達抽象的觀念,是中國文化在某一早期階段的特徵,上述地名系統即是這一歷史現象的產物。
一、古神話中的黑水
黑水一名曾見於《尚書?禹貢》、《山海經》、《水經注》、《括地注》等典籍。其中以《山海經》所記最夥,而以《禹貢》的記載最為學界重視。《禹貢》所記有三項:(一)“華陽黑水惟梁州”,(二)“黑水西河惟雍州”,(三)“導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
-
4 # 天上天下我為尊
對各種聖地和神奇之地的嚮往,大概是人類之間共同的追求,不管哪個大陸,哪個宗教,裡面宗是會有一個讓人嚮往的很幸福的地方,謂之曰仙境,天堂。那麼,真的有這麼一個地方嗎?
有,這是毫無疑問的,只是這些仙境是出於另一個維度空間,相當於桃花源記裡面的桃花源一樣,也就是一個結界,只有人修行到一定的境界,並找到這個節點,才能去到這個地方。
因為很多人去不到,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神話傳說,實際上是真實存在的。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崑崙山,或者說崑崙仙境具有崇高的地位。
在如今的小說中,凡是與古典神話有關係的內容,都會有崑崙二字,這兩個字,就好像無法越過的鴻溝,缺之不可。
在原始先民眼裡,主宰神靈世界的至高無上的天帝和群神,在人間的住所就是崑崙神山。
《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崑崙山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這位天帝,據說便是黃帝。
崑崙山方圓800裡,高達七、八千丈。山周圍有神水,山上有神樹,高四丈,粗夠五個人合抱。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作欄杆。
崑崙山有九個門,守門神開明獸,人臉虎身,有九頭。
管理這山的神靈名叫陸吾,長的人面、虎身、虎爪、九尾。這山不僅靠著流沙河、黑河和赤水,而且,它的外圍依然有神水保衛著,外物難以靠近。
環山的河叫弱水,連鳥的鴻毛這樣輕的東西也要下沉;弱水外還有火焰山圍繞,任何東西碰到都會燃燒。這就是先民心目中的“人間天堂”。
在崑崙山上還有許多“圃”,如平圃、懸圃、疏圃、元圃等,都是有靈的仙境,是神仙的居所,他們在這裡呼風喚雨。
崑崙神話雖然是傳說,但其中的懸圃和疏圃卻成為古代帝王園林所摹寫的範本;圃中有池,山環水繞,這種崑崙山模式甚至成為後來中國古典園林景觀模式之一,而崑崙神話中的“臺(觀、閣)”建築,則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主要建築物。
而居住在沿海的先民,於對煙波浩渺的海洋有著崇拜敬畏的心理,尤其是對大氣中由於光的折射而形成海市蜃樓的奇異幻境更為敬畏,於是這種奇異的幻境激發了古人的無窮遐想,將之幻化成與人間完全不同的仙境,遂產生了具有海岸地理型特色的蓬萊神話體系:大海中有三座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高下週旋三萬裡,頂平九千里,洪波萬丈的黑色圓海成為天然的護山屏障,山上既有可供人類居住的金玉琉璃之宮闕臺觀,賞玩的苑囿,也有晶瑩的玉石、純潔的珍禽異獸,還有食之可以長生不老的神芝仙草、醴泉和美味的珠樹華食。蓬萊仙境中,物質生活富裕華貴,精神生活充實純潔?而且這種生活是一種永恆的享受。後來,“一池三山”的蓬萊模式也成為中國園林仙境模式中的理想景觀之一。
中華先民很早就創造了崑崙神山、蓬萊仙島等美好的“天堂”,這“天堂”就是中國的古典園林。
回覆列表
在原始先民眼裡,主宰神靈世界的至高無上的上帝和群神,在人間的住所就是崑崙神山。《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崑崙山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這位天帝,據說便是黃帝。
崑崙山方圓800裡,高達七、八千丈。山周圍有神水,山上有神樹,高四丈,粗夠五個人合抱。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作欄杆。崑崙山有九個門,守門神開明獸,人臉虎身,有九頭。管理這山的神靈名叫陸吾,長的人面、虎身、虎爪、九尾。這山不僅靠著流沙河、黑河和赤水,而且,它的外圍依然有神水保衛著,外物難以靠近。環山的河叫弱水,連鳥的鴻毛這樣輕的東西也要下沉;弱水外還有火焰山圍繞,任何東西碰到都會燃燒。這就是先民心目中的“人間天堂”。
崑崙神話雖然是虛構的,但其中的懸圃和疏圃卻成為古代帝王園林所摹寫的範本;圃中有池,山環水繞,這種崑崙山模式甚至成為後來中國古典園林景觀模式之一,而崑崙神話中的“臺(觀、閣)”建築,則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主要建築物。
所謂“黑水”,實即古人觀念中夜間太陽或冥間太陽經行的路徑。《山海經》所描寫的上述輪廓已很清晰地表明:黑水是一條從西北發端,穿過廣袤的大地,最後流向東南大海的河流;是一條從死亡之國和黑暗之國出發,流向生命和光明的河流。與其說它的流向同某一條物質的河流流向接近,不如說它的流向同一條觀念的河流(夜間太陽的執行路線)接近。因為它的最後目的地是若木(太陽所生之樹)的故鄉;它跨越了從生到死、從冥間到天堂的界限;而且,它的黑色特徵正是夜和冥間的特徵。古人的這一想象是很周密的:它出發於對現實中的河流狀況和龜習性的觀察,加上了關於太陽執行方式的推理,同時兼顧了對冥間銀河的安置。
關於蓬萊神話的幾則早期記載。它們表明:儘管在古代神話中,蓬萊和崑崙曾被描寫為分處於東、西兩極的神山,但它們的性格卻有許多接近的地方。例如在蓬萊神話所包含的以下文化因素中,可以看到崑崙、黑水和龜的蹤影
黑水、崑崙、蓬萊等地名,其原始身分是中國古代冥間神話系統中的幾個符號,分別代表不同的生命狀態。它們的觀念依據是古老的龜崇拜、太陽崇拜和冥間信仰。黑水原指夜間太陽自西方返回東方的通道,因而代表了生命的流動和永恆。崑崙原指黑色的墓丘,故代表死亡:被設想為太陽和所有生命的歸宿,安置在西北隅,稱為“虛”,視作幽都和眾帝的居處。蓬萊原指旭日之山,取象於龜載鴟鴞(太陽鳥)的形象,因而代表生命的再生。這三者的關係是:蓬萊是同崑崙相對應的一座神山,黑水則是聯結二神山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