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目前,美國、俄羅斯等很多國家都有核潛艇。這些帶有核反應堆的潛艇如果某一天被擊沉,會不會引發對周邊海域的核汙染呢?
7
回覆列表
  • 1 # 正兒八經的王大

    當今海上霸主或許是航空母艦,但海下霸主當之無愧是核潛艇。核潛艇是核動力潛艇的簡稱,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型別,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那麼核潛艇既然是以核反應為能量來驅動,那麼核潛艇一旦被擊沉會不會對周圍海域造成核汙染呢?我認為這要取決於核反應堆外側的保護層是否被擊碎。

    一般來說核潛艇核動力反應區都會加裝非常厚的保護層以防止核洩漏,當核潛艇被集中但並沒有殃及反應堆一般來說並不會造成海域汙染。但如果摧毀嚴重,甚至擊碎保護層造成核洩漏那麼其周圍的海域必然會受到汙染。

    這一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們還可以參考以下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事件。其攜帶的一枚魚類在潛艇內爆炸造成潛艇沉沒,潛艇內100多人無一倖免。這次事件並沒有造成海域汙染,官方解釋是有可能是因為技術員關閉了核反應堆,才避免了又一次“切爾諾貝利核災難”。

  • 2 # 汗水為血而流

    平時和戰時區別很大,如果真到了擊沉核潛艇時,那可不是發生故障時所遇到的情況了!至少是兩個實力相差不多的國家出現了幾呼全面開戰的局面,也不太會是常規的小規模衝突,而相對是否會不會形成核汙到那時也許誰都不太在意了,如果真被實彈擊沉,恐怕潛艇內的核汙染還沒大行成,陸地上的蘑菇雲已經騰空而起了

  • 3 # 吾評武願

    一般來說美俄的核潛艇核動力反應區都會加裝非常厚的保護層以防止核洩漏,當核潛艇被集中但並沒有殃及反應堆一般來說並不會造成海域汙染。儘管核潛艇在實戰中還沒有被擊沉過,但是有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事件可以旁證,艇上攜帶的一枚魚類在潛艇內爆炸造成潛艇沉沒,潛艇內100多人無一倖免。這次事件並沒有造成海域汙染,官方解釋是有可能是因為技術員關閉了核反應堆,才避免了又一次“切爾諾貝利核災難”。

    “庫爾斯克”號多用途戰略導彈核潛艇是俄羅斯海軍奧斯卡級II型(OII型)飛航式導彈核潛艇的第十艘艦艇,舷號K141。該艇由俄“王牌”武器設計局--“紅寶石”設計局設計,俄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製造。該潛艇上的許多設計方案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如採用了雙殼體結構,艇體寬大,耐壓殼體與非耐壓殼體之間的兩舷各約有三米的距離,雙層殼體至少需三枚MK-46型魚雷才能擊穿。

    2000年8月12日在巴倫支海舉行的演習中,“庫爾斯克”號潛艇擔任水下演習指揮艇,18時之後“庫爾斯克”號與指揮艦失去聯絡。指揮艦以為“庫爾斯克”號核潛艇通訊裝置發生故障,下令每隔30分鐘呼叫一次“庫爾斯克”。8月13日晨,臨近的艦隻和潛艇聽到從“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上傳來的爆炸聲,還以為“庫爾斯克”號在發射魚雷。13日13時,俄北方艦隊司令波波夫上將向俄海軍總司令部報告,並親自率艦尋找。11時至16時,深水營救裝置“警鐘”號微型潛艇發現了已沉入海底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並收到潛艇內敲擊艇壁的訊號。

    “警鐘”號微型潛艇迅速浮出水面,向波波夫上將報告了勘察結果。勘察發現,“庫爾斯克”號發射報警求救訊號彈的裝置嚴重受損。核潛艇的設計人員緊急趕往出事地點。18時至零時,海軍總司令庫羅耶多夫做出初步結論:在核潛艇進水艙內很可能有人員死亡,船體已不能自行浮出水面。他立即下令,盡一切可能營救艇上人員。

    英國救援潛艇LR5及挪威深海潛水員終於抵達出事海域,挪威深海水下攝像機拍攝到了“庫爾斯克”號的鏡頭,錄影資料顯示,失事潛艇的逃生艙口遭到嚴重破壞。在這種情況下,身穿特殊防護服的挪威深海潛水員在海下作業數小時,試圖用人工方法開啟艙蓋,21日上午9時挪威潛水員在幾經努力之後終於打開了“庫爾斯克”號潛艇應急艙的內外兩層密封艙門。這時核潛水艇的隔離艙裡早已充滿了水,被困在潛水艇中的118名船員已經全部遇難。俄羅斯政府當天宣佈俄正在制定國際合作打撈“庫爾斯克”號潛艇的方案。

    7月27日俄羅斯總檢察長烏斯季諾夫到克里姆林宮向普京總統呈交了關於“庫爾斯克”號事故原因的調查報告。這份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百頁報告總算為事故的原因調查劃上了句號,承認那是由於“庫爾斯克”號上的魚雷零件故障導致易燃體洩露所致。事後,人們討論最多的關於“庫爾斯克”號潛艇的問題,都是影射俄羅斯軍隊建設質量方面的,並沒有任何核汙染的相關報道,因此可以推斷核潛艇沉沒並不會帶來嚴重的核汙染。

    如果核動力裝置被摧毀嚴重,甚至擊碎保護層造成核洩漏那麼其周圍的海域必然會受到汙染。但是,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又極低,因此我們暫且認為核潛艇沉入海底不會造成核汙染,還是可以繼續大力發展我們的戰略核潛艇的。

  • 4 # 聽雨軒和聽雨軒

    作為超級大國核武器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核潛艇,是最隱蔽和最有效的打擊和報復手段,也是擁核國家不敢胡作非為的忌憚。美俄之間博弈半個多世紀,也沒有敢於擊沉一艘核潛艇,因為全世界都知道核彈的恐怖。一旦雙方開始互相攻擊核潛艇,意味著核戰爭已經開始了。那時,雙方都不再認為對方是同類了,還擔心什麼核洩漏呢。順便解釋一下,美俄擁有的核武器並不能毀滅地球多少次,而是毀滅地球表面部分生物多少次,其中包括大部分人類,核戰爭過後幾十年間,地球上的倖存生物會逐漸繁衍興盛,估計不包括人類。這也許是我們發現史前一些不解遺蹟的輪迴吧,誰知道呢?

  • 5 # 至今下落不明2018

    首先問題是核潛艇被擊沉,意思是魚雷,深水炸彈等在外的武器完成的,那麼在爆炸的時候是否導致核反應堆裝置遭破壞是決定是否洩露的關鍵,其次,被擊沉的核潛艇會沉沒到幾千米的深海中,那裡壓力非常大,是否能阻止核物質洩露也難說!

  • 6 # 凡城趣事

    如果核反應堆因某種原因發生了嚴重的損壞,或者魚雷正好擊毀核反應堆艙,會造成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殘骸散落到海水裡,對海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汙染,特別是在近海,對海水、養殖業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程度更為嚴重;但是,如果是在人類活動極少的遠洋深海,這種汙染經過廣袤的海水稀釋,放射性物質沉入深海後,這種影響就顯得並不很嚴重,過去有的國家把報廢的核反應堆整個扔到深海處置,後被國際條約限制後才停止。  當核潛艇發生事故沉沒後,即使核反應堆完好無損,但在海水的長期腐蝕和壓力作用下,最終也會導致核動力裝置的破損,放射性物質外洩,其後果依然比較嚴重,所以對沉沒的核潛艇,只要有可能都應儘早打撈。因此,即使是失事潛艇,它上面的核反應堆是否處於關閉狀態也是至關重要的,保證核反應堆的完整性仍然意義重大。

    核反應堆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像原子彈那樣發生核爆炸,因為核反應堆和原子彈的原理不同。核反應堆中可裂變核燃料的濃度極低,只有3%左右,而原子彈裡的可裂變核燃料濃度高達90%以上。原子彈爆炸後,僅衝擊波和光輻射就佔殺傷破壞能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他的是核輻射和放射性汙染;而核動力裝置任何事故都不可能像原子彈那樣產生衝擊波和光輻射,只產生核輻射和放射性沾染,且其影響範圍和程度也遠低於核爆炸,最嚴重的事故也只能使核反應堆堆芯熔化或使核反應堆解體,而達不到核爆炸的威力。但是,如果在海上已經發生核反應堆堆芯熔化或核反應堆解體的嚴重事故,只靠艇上的人員自救是無濟於事的,一般要保證艇上人員儘快採取放射性防護措施和儘快脫險;在戰時則要權衡整個戰局的需要,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決定脫險方案。

  • 7 # 白虎堂

    核潛艇的反應堆一般是全面封閉的,如果只是艦體被擊破導致沉沒,也不會立即影響到核反應堆。因為反應堆周圍的封閉系統強度相當大,這種設計一方面是為了絕對隔離所有的核輻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反應堆在受到攻擊時能承受一定的衝擊。

    另外,作為攻擊方在攻擊核潛艇的時候,也會把擊沉核潛艇作為主要任務,而不會刻意去攻擊核反應堆,因為那樣不會帶來任何好處,甚至可能會波及自身。所以核潛艇被擊沉汙染周邊海域的機率是比較小的。

    當然,也會有種種可能導致被攻擊之後的核潛艇反應堆洩漏,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的話,唯一的選擇就是讓人員船隻儘量遠離這篇水域。洋流是會運動的,所以被汙染的海水也會緩慢運動,這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波及,但是也會逐漸淡化核汙染。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類活動造成的核汙染在很長時間內是無法全部消除的。

    另外,退役核潛艇的處理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美國和俄羅斯等核潛艇大國均設定有專門的場地用來停放退役了的核潛艇,並對核反應堆進行了拆解作業。在妥善處理的情況下,核潛艇的核反應堆是不會對環境造成多大危害的。

  • 8 # 太閒湊熱鬧

    看了一下,所有的回答都以庫爾斯克為例來解說來證明無洩漏風險!!!那麼請回答以下問題:①.庫爾斯克沉沒海域水深多少?百米而已!如果沉沒海區為深海,數千米的水壓,甚至達到萬米!反應堆的保護殼能承受嗎???不能承受的話就是破堆,核汙染還能避免嗎???②.共青團員號的處理:水下石棺!如果沒有核汙染的風險,有必要嗎???③.庫爾斯克是首部魚雷爆炸。如果命中點正好是反應堆艙,有誰能保證反應堆保護殼能抗住???雙殼體的也許好些,美國的單殼體結構的能抗往嗎???綜上所述,至少核汙染的風險是無法排除!

  • 9 # Blackwater1

    核潛艇作為一種海洋作戰平臺,由於其有別於一般水面艦艇的特殊的構造和使命,所以其本身就成為了神秘的代名詞。尤其在冷戰期間,美蘇兩核超級大國建造了大量的核潛艇。但是由於技術和認為操作的原因,核潛艇在歷史上發生過許多嚴重的事故。

    前蘇聯潛艇簡介

    前蘇聯(俄羅斯)的核潛艇與西方潛艇分類不同,主要分為四大類,攻擊型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戰略導彈核潛艇以及科學研究潛艇。

    攻擊型核潛艇的主要作用為攻擊敵方艦艇和打擊敵方潛艇。其不執行戰略打擊任務,主要以各種常規彈頭的潛射戰術武器作為武器。前蘇聯在冷戰期間主要開發了六型攻擊型核潛艇,分別為北約代號N級(November)、V級(Victor-1, 2,3)、A級(Alfa)、S(塞拉級)級(Sierra)、M級(Mike)和阿庫拉級(Akula)。

    巡航導彈核潛艇的作戰物件則主要為攻擊敵方位於公海的補給船及其護航艦隊或路上的敵方目標,但事實上在冷戰背景下,面對美軍優勢的航母戰鬥群,蘇聯的巡航導彈核潛艇的主要作用為利用其發射的反艦導彈打擊美軍的航空母艦。但自從潛艇可以從魚類發射管中發射導彈以後,兩者的差異在逐漸減小。前蘇聯主要建造了四型巡航導彈核潛艇,E級(Echo-1,2)、C級(Charlie-1,2)、P級(Papa)、G級(Granay)、O級(Oscar-1,2)。

    戰略導彈核潛艇的首要責任是發射戰略核導彈打擊敵方的戰略目標。通常作為核大國的海基核打擊的主要力量。前蘇聯在冷戰期間主要建造了四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分別為H級(Hotel)、Y級(Yankee)、D級(Delta-1,2,3,4)以及颱風級(Typhoon)。

    除此作戰核潛艇以外,蘇聯(俄羅斯)也分別建造了三型深海核動力研究平臺,分別為X級、U級以及10831計劃潛艇。最新型的10831計劃深海研究平臺與1990年下水,但由於蘇聯的解體,潛艇工期被延誤,直到2010年潛艇才真正服役。

    蘇聯核潛艇事故

    1960年9月,蘇聯N級K8號核潛艇事故

    據蘇聯相關部門透露,1960年10月13日,隸屬於蘇聯北方艦隊的N級核潛艇K8在參加巴倫支海的軍事演習時發生了蒸氣輪機事故。事故原因是由於蒸汽輪機的蒸氣洩漏以及增壓系統的氦氣洩漏所導致,但並不確定是直接洩漏還是透過蒸氣輪機洩漏。應該阻隔洩漏的隔板因受損而沒有發揮功能,這使得氦氣和水蒸氣進入了輪機艙。發生洩漏以後,反應堆立即被關停。由於安裝了緊急供水系統,所以反應堆核心的溫度也很快降了下來沒有發生熔燬。受汙染的氣體迅速擴散到潛艇的所有核艙,但所幸的是高放射性氣體僅存在與輪機艙內。艇員被迅速撤離,潛艇最終依靠另一個可以工作的反應堆自行回到了基地。K8潛艇在基地接受了去汙工作。一共有13名艇員受到了180-200雷姆或更高劑量的輻射。他們被送往位於伯利亞尼的特殊醫療中心接受治療。其中一名艇員在兩年後去世。另據西方情報透露,同樣是這艘K8號潛艇在1960年9月9號或13號遭遇同樣事故(蒸汽輪機爆炸)。

    1961年7月,蘇聯H級K19號核潛艇事故

    發生在1961年7月4日的K19號核潛艇事故在眾多的蘇聯核潛艇事故中較為出名。K19號潛艇作為前蘇聯首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第一艘艦肩負了重要的歷史使命。K19號潛艇事故作為非常典型的冷卻劑洩漏事故,並且當K19號潛艇發生事故時,第一時間便被西方情報部門獲悉。同時,K19號核潛艇上的艇員為了避免戰爭和大規模的生態災難而做出的偉大犧牲也同時令人欽佩。

    K19號核潛艇隸屬於蘇聯北方艦隊,作為首艘戰略導彈核潛艇裝了三個配有核彈頭的SS-N-4洲際彈道導彈。1961年7月4日,當K19號潛艇在英國外海完成遠航訓練準備返航的時候,潛艇核反應堆的冷卻管發生了嚴重的洩漏事故。嚴重的洩漏使得潛艇整體受到了汙染,並使得艇員暴漏在了高劑量的輻射當中。據報告,在冷卻管破損處的輻射值高達5R/hr。最後K19號潛艇成功地回到了基地,但是在船塢中通風時間高達兩個月。

    事故發生時K19號潛艇正與其他幾艘蘇聯柴油動力潛艇進行演習,潛艇已在大西洋西北海域潛行數週,當時K19潛艇正在追擊逃離的假想敵。7月4日早上4點的時候,艇員向艦長報告反應堆增壓器內部壓力下降,但是艇長並沒有對該故障迅速採取反應措施。所以K19號仍然以全速在水底追擊假想敵艦。但此時艇長應該意識到在潛艇兩個反應堆中的一個反應堆的第一回路已經形成洩漏。滲漏是由於增壓器冷卻管的裂縫所導致的。

    在第一次發現滲漏不久,自動告警系統響起。在反應堆執行的時候,反應堆冷卻水的溫度達到了300攝氏度。反應堆的高壓氣系統確保了反應堆內部200atm的壓力。冷卻管的滲漏使得反應堆內部壓力迅速下降至漸進標準大氣壓。壓力的下降使得反應堆內部的冷卻水開始蒸發,反應堆核心無法得到良好冷卻。於是反應堆控制系統迅速反應,控制棒自動插入核心,使得反應堆停堆。但此時,反應堆室的溫度已經上升到140攝氏度,達到了溫度計的最高值。

    與此同時,事故反應堆室發生了火災事故(著火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火勢很快受到了控制。潛艇在水下潛行數週以後第一次浮出水面。由於滲漏和火災,放射性物質迅速在潛艇的各個艙室擴散。潛艇控制室的輻射值到達了50R/hr,雖然潛艇已經上浮,並且所有艙室都已經封閉,但這些措施仍然不能有效的控制輻射在潛艇內部擴散。

    K19號潛艇在此時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反應堆核心的冷卻問題。由於在反應堆事故之前,反應堆一直以滿負荷運轉。即使反應堆停堆,但其內部積累了大量的衰變熱。在缺乏冷卻水的條件下,核燃料元件溫度迅速升高。有資料顯示,為了使得新型H級潛艇按時完工,早日形成戰鬥力。K19號潛艇上並沒有安裝反應堆核心緊急製冷系統。但也有人說,緊急製冷系統安裝了,然而當時並沒有運轉。所以,核燃料的溫度持續升高到800攝氏度。反應堆核心面臨熔燬的危險,巨大的災難隨時可能降臨到K19號潛艇上。面對這個嚴峻的問題,K19號潛艇上的艇員決定自行製造反應堆核心緊急冷卻系統。艇員利用引用水作為冷卻水,並準備將從武器系統中拆卸下來的管道為反應堆核心供水。艇員以每三人為一組,每組在反應堆室工作5-10分鐘。但是當時K19號潛艇上並沒有裝備抗輻射服。所以,在反應堆室工作的艇員只能穿著防毒面具和雨衣工作。防毒面具的有效工作時間只有40分鐘,所以很快防毒面具就失去了作用。參加搶修的艇員都是反應堆專家,所以他們非常清楚自己講面對什麼。

    幸運的是新的冷卻系統良好的冷卻了反應堆核心的溫度。避免了反應堆堆芯熔燬和堆芯蒸氣爆炸的危險。但是K19號的艇員卻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危機過後,K19號依靠另一臺運轉正常的反應堆開始向基地航行。但是潛艇的遠端通訊天線在北極潛航的時候損壞,所以K19號潛艇無法與基地聯絡並通報潛艇上所發生的事故。最終,K19號潛艇遇到了兩艘與其一同參加演習的兩艘柴油潛艇,艇上的少部分受大劑量輻射的人被轉移到了柴油潛艇上。潛艇在回港途中遭遇風暴,使得潛艇無法被拖行。當風暴過後,K19號潛艇被拖船拖行入港。K19號潛艇不得不在船塢進行大修,由於尾部反應堆室受到嚴重的核汙染,於是蘇聯人不得不將整個核艙從潛艇中切除並更換了新的反應堆。更換下來的舊核艙於1965年被蘇聯人深沉與阿布羅斯莫夫灣的灣底。K19號潛艇經過維修後重新服役迴歸北海艦隊。

  • 10 # 吳戈

    說對方會避免擊中反應堆的,以為反潛武器是狙擊步槍呢。

    說反應堆只要不被摧毀,沉沒後也不會洩漏的,是沒假設時間。蘇聯退役核潛艇扔在港口長期沒錢拆解,現在核洩漏的風險已經很高,這還是浮在水面只是不維護保養的情況,水下殘骸幾十年下來誰能保證結構完好?

    說海水就是個大鈾礦的,忽略了鈾元素在海水中只以微量分散存在,與人類提煉的核燃料不可同日而語。就象放射性,岩石、水泥都有,但那是微量,而工業和醫用放射源一旦不當接觸,當然就能致病致傷。

    因此,被擊沉的核潛艇如果不打撈,時間一長,反應堆完全可能洩漏,如果攜帶有核彈頭,也很難保證完好。這正是核潛艇雖無實戰被擊沉的案例,但事故中沉沒的一般都設法打撈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機密太多,你不撈人家可要撈了)。同時,核潛艇設計也要考慮被擊中後緊急停堆。

    我們假設沒停堆,也不撈,那就要看核汙染的概念。平時的核汙染一般排除了核武器爆炸的情形,主要方式是核燃料、核武器的核裝藥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最嚴重的方式則是核電站或核動力裝置因事故而堆芯燒熔,這時並不發生核爆炸(包括切爾諾貝利事故也不是核爆炸,那種核燃料發生不了核爆炸),而是會有大量核燃料殘骸,以及大量平時受到高強度核輻射的反應堆部件散落到堆外。這些都構成核汙染。

    但是,核汙染對人類的危害除了近距離接觸的情況外,主要是透過沾染環境,特別是進入人的食物鏈而危害人體。日本福島事故的高放射性物質汙染海水,主要後果也是透過海產品。

    在遠海深處,反應堆即使破損和燒熔,也會被巨量海水冷卻,釋放的放射性,包括海水因此帶上的放射性,也會被更多海水遮蔽和稀釋。只要沒有人直接接觸,表面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海洋是一個生態系統,很難完全切斷與人類的聯絡。

    在海里扔一個破損的反應堆,到底會不會危害到人類,如何危害,很難預估,但可以肯定的是,很難沒事,而且後果會持續相當長時間。這就象核廢料的儲存難題一樣,是人類玩核的必然代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吉他沒有吉他老師,怎樣更好的練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