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敵小廿廿
-
2 # 娛樂盤點
導演是怎樣選演員的?都在這些地方選?在美眉扎堆的娛樂圈,閱美眉無數的導演、製片們,都始終堅持本人的“口味”,他們在選角的時候,都喜歡按照本人的口味出牌。
選角“口味”:超愛“原生態”
從第一代謀女郎鞏俐,到已然走上國際影壇的章子怡,再到備受關注的“靜秋”,只要稍微留心就察覺,張藝謀選女主角都有一個標準,這就是原生態,或樸實,或者純真,或青澀,沒有演技經驗不要緊,可能一定要有清澈的眼神和本身的氣質。
張藝謀
張藝謀執導影片《金陵十三釵》讓默默無聞的倪妮走紅。
《山楂樹之戀》的故事發生於1975年前後,女主角靜秋(周冬雨飾)是一個漂亮的城裡姑娘。
第二代“謀女郎”章子怡,現在走的是國際化的路線。可能在《我的爹孃》一片中,清純的章子怡照舊令人神往,不加修飾的眉毛,靈動的雙眼,健康的面板,燦爛的笑容,就使章子怡驚豔國際。
從外形上看,董潔和周冬雨最像,全是小號、沒有傷害和侵犯性清純版“鞏俐”,全是一夜成名,兩人之後星途也相對平淡。
王晶
選角“口味”:“只要我能站在女選手肚子上,她就是晶女郎了。”
在《超級笑星》上,王晶透漏,他選“晶女郎”的標準。“只要我能在站在女選手肚子上,她就是晶女郎了。”這個標準可謂異常獨特,尺度也夠大的,弄的大山不斷調侃其口味太特別。
徐克
選角“口味”:特愛媚中帶剛的女星
武俠始祖徐克最好媚中帶剛的個性女星,《東方不敗》中的林青霞,《倩女幽魂》中的王祖賢,《蜀山傳》中的張柏芝,個個長腿玉立,風姿卓然,外貌清麗脫俗,變為柔與媚的精彩混合體。
周星馳
選角“口味”:不許做任何整容
據“星女郎”張雨綺透漏,周星馳在選定她之前,已然看過不少姑娘,甚至對劉亦菲印象深刻。經過嚴格挑選之後,她最終以身材優勢獲得青睞。張雨綺曾告知朋友,星爺對參加選角演員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許做任何整容。
《喜劇之王》中這個時而清純、時而性感的“柳飄飄”令張柏芝一夜之間紅次大江南北。
《功夫》中這個清純如水的啞女令黃聖依一下子走進了觀眾心中。
瓊瑤
選角“口味”:大眼還要哭得至真至純
瓊瑤劇唯一不受爭議的一點就是瓊瑤阿姨選擇美眉的眼光:大眼、小嘴、瓜子臉,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哭得至真至純,“笑起來Sunny燦爛,哭起來梨花帶雨”。俞小凡、劉雪華、陳德容到趙薇、林心如,無一絕非傾倒眾生的大眼美眉。
趙寶剛
選角“口味”:要夠冷豔
趙寶剛選女演員的口味有三重變化,從最早的市井女人形象,到都市麗人的打造,現在屬於喜好年青的“冷美人”,有一種越拍越時尚,相同越來越年青的變化曲線。周迅古靈精怪、羅海瓊溫柔慈愛,李小冉曖昧不清,到馬伊琍的獨立幹練,全是“冷美人”的表現。
李安
選角“口味”:摒棄“明星化”要有魔鬼身材
李安的弟弟李崗曾透漏,李安在《色戒》選角時,幾乎全臺灣的年青演員都來試鏡了,可惜他們都太“明星化”,演技不成熟。因為選不到合適的演員,李安才轉戰內地選角。李崗還透漏李安選女星標準“魔鬼身材,聰慧過人,還要氣質高雅古典。”
章子怡 2000年《臥虎藏龍》玉嬌龍。小花旦能成長為現今的國際女影星真的要感謝李安帶她這次成功的奧斯卡之旅。
吳倩蓮 1994年《飲食男女》中的女主角。
湯唯成名作《色戒》
王家衛
選角“口味”:“來者不拒”全面接受
王家衛在選角方面向來別出心裁,喜歡跟來自不同背景、接受過不同訓練的演員合作。從資深演員、到久已息影的演員、到毫無拍戲經驗的圈外人、到青春明星,都能在他的電影中看到。這從他的《阿飛正傳》中的“這一秒鐘”,《重慶森林》中的“一萬年”,《東邪西毒》中的“醉生夢死”都可窺見一斑。
-
3 # 草原上的白球鞋
導演選演員,首先是透過專業的副導演根據劇中人物的要求蒐集演員資料,也就是所謂的見組照片和可能的影片資料,然後根據這些資訊找到相對合適的人選,這裡一般也就是根據演員的臉譜和劇中人物的臉譜進行“對號入座”
如果有影片的資料話,就再根據這個目標演員是否上鏡和表演水平做一個初步判斷,選出想見的目標人選,當然這裡說的人選基本是所謂一線之外的,因為一線演員大家都比較熟悉,而且一般他們也比較忙,不怎麼會需要見人;然後就是由副導演透過電話的方式找到演員本人或演員的經紀人請演員在適當的時候來劇組見面,也就是常說的“演員見組”,跟參加招聘的大學生接受面試一樣。
-
4 # 大叔陪你聊娛樂
導演選演員的途徑,有些演員是公司,是老闆,是上級決定的,這個沒有選擇,多半是明星,一般的演員,導演有如下一些途徑,
第一,自己熟悉的,有過合作的,知道這個演員能力和風格的,導演會聯絡,
二,有些不重要的角色,可以在拍攝當地的話劇團和藝術院校選演員,
第三,拍攝當地的影視公司和電影廠,其他一些劇團都有一些儲備,會在這些地方選,
第四,你關注的電影學院的問題,事實上,電影學院和中戲都是這個年齡段最好的孩子了,而且受到的是中國最好的表演教育,很多導演也是這些學校畢業的,用起來方便。
-
5 # 隔壁八卦
昨天看《奇葩說》,何炅問蘇有朋,作為導演,選角的標準是什麼?蘇有朋回答的很常規,需要自帶流量還得有演技。
接下來他補充了一下,其實他還特別看重人品。
蘇有朋算新人導演,在第一部作品《左耳》中就挑選了沒有什麼演戲經驗的陳都靈和高顏值的主演們。所以說,“臉”這個東西還是第一要務的,演技退之。
昨天馮小剛導演的新電影《芳華》殺青,看著新任“馮女郎“的照片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號稱“零整容”的女主角符合馮導的一貫審美:自然。
我們都知道,最早”x女郎“這類叫法是從《007》電影系列中產生的。
無論是哪一代邦德,每部電影裡他在執行任務的時候總能遇見一個有魅力又性感的女人,每個都幾乎是他的“真命天女”。
所以邦德可以算是電影史上最大的渣男了!我都忍不住問一下邦德:你到底有幾個好妹妹,為何每個妹妹都這麼漂亮還為你流淚??
不過也虧的邦德人設上的多情風流,這些女星才有了參與《007》系列的機會,也因此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咖瞬間爆紅,成為大眾女神。從此這類被捧紅的女星就有了一個代號:邦女郎。
而中國其實也有這麼幾個人,他們的作品可謂是出一部捧紅一部演員。於是娛樂圈就借鑑了這個喊法,這些“造星工廠”就擁有了各自的別號。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和選角偏好,所以現下“星女郎”“謀女郎”“馮女郎”等等之流,就和他們的電影一樣,風格明確,特點明顯。
在介紹各人挑選女星風格前,我們來澄清一個概念:“x女郎”必須是透過飾演該導演執導的電影角色走入大眾視野,而在遇見他之前默默無名,基本沒有什麼演藝經歷的。
舉個例子,像這位雖然演過張藝謀的電影,但恐怕沒人承認她是謀女郎吧。
Ok,明確了這件事,下面我們就來捋一捋到底什麼樣的臉蛋兒能獨得各位名導的恩寵。
仔細看馮小剛電影裡的女主角,幾乎都是普通人,她們就像最平凡的人類,在渺小而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生活。
也因此,馮女郎身上很容易有這樣一種氣質——堅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徐帆,畢竟這位在99年就從馮女郎跳躍成了馮夫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馮小剛的審美。
徐帆年輕時候是很好看的,很典型的北方大妞長相,瓜子臉,眼睛大,下巴尖,鼻子也挺,標準美女臉。
身材看過去也是條順的,雖然是一頭短髮,卻兼具了女性的柔美和堅強感。
《甲方乙方》中的劉蓓也一樣,稜角分明,身高腿長,白T搭牛仔衫,完全時髦,不比90年代香港女星差。
但在電影裡除了好看一點,她也就只是個在城裡懷著小小夢想的大妞。
馮小剛這最愛用的兩個女主角不僅年輕時走一個路線,我甚至覺得徐帆和劉蓓現在都長得特別像...(左徐帆右劉蓓)
而且徐帆和劉蓓對年齡的接受度很大,有些女星年齡大了之後很少接戲,更別提是去接那種“媽媽級別“的角色,但是她們卻不介意麵對自己的老去。
《唐山大地震》裡徐帆化身最真切的母親,操著一口方言鄉音,圍著圍裙,白髮皺紋全無掩蓋,將她老了的樣子最真實的展現。
《一句頂一萬句》裡的劉蓓盤起髮髻,卸下妝容,此時她就是一個為愛情困惑的中年女人。
馮小剛在《集結號》裡取用的新人湯嬿也是他偏好的型別,她僅僅出場了10分鐘,但卻用這短短的時間塑造出一名在戰火中堅強面對人生的少女形象。
新電影《芳華》裡,一溜的美少女,都是中式長相。馮小剛還因為整過容不要的選角條件,將這一群謀女郎的天然身份坐實了。
張藝謀和馮小剛的選角標準很類似,但更注重“東方美”的特性。
首先要掌聲有請的標準答案,就是謀女郎中成就最高、觀眾認可度最大的“鞏皇”,初代謀女郎鞏俐女士了。
因為張藝謀老師對中國農村題材的特別偏好,鞏皇出道時拍《紅高粱》的扮相是這樣的。
《秋菊打官司》裡是這樣的。
於是當時的觀眾就很容易把鞏俐和“一個土土的農村婦女”聯絡在一起。為啥觀眾會覺得“土”呢,因為她的臉確實不“洋氣”。
什麼叫不洋氣呢,就是說鞏俐長了一張很東方的臉,扁平、臉型小,眼窩不深,五官比例接近於標準的三庭五眼。
鞏皇是真的很適合很適合中國傳統女子的扮相,周正、中規中矩,又透著說不出的典雅。當然,這並不代表她就hold不住其他風格。
簡約的白襯衫+黑褲,既有東方韻味又穿出了大氣高階的國際感,簡簡單單的妝容和髮型就能演繹出這樣的味道,試問誰還敢說她是“一個土土的農村婦女”??
《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的巫行雲,仙氣、邪氣、英氣、百合氣(?),讓我們感慨一下鞏俐的可塑性。
哪怕近年隨便一出手演了個白骨精,都能秒殺一眾年輕演員。
為什麼鞏俐能演這麼多種類不同的角色還毫無違和感呢?除了本身演技好之外,她的外形條件也是一項很大的優勢,雖然五官精緻,但單從長相看,她絕對不是那種驚豔的、字面意義上的大美人。
這就使她既能很好看,也能憑藉服化和演技,將外形迅速地契合角色,可塑性非常強。
像鞏俐這樣可遇不可求的女演員實在太少,以至於老謀子在選中二代謀女郎章子怡時有好多人說她是“小鞏俐”。這種說法也不能說不對,畢竟國師選角的套路還在呢。
同樣是演農村婦女出道,章子怡給大家“土土的農村婦女”形象就沒那麼深刻了。一個是她後面基本不拍農村題材的片子,另一個是章小姐的確看著要比鞏俐輕盈、靈氣很多。
相比之下鞏俐的長相就偏大氣、古典範了,雖然章子怡的臉也很東方式,但顯得更俏麗一些。
從她的臉上我們就能體會到國師看臉的真諦:臉小骨相美,額頭飽滿,輪廓清晰,比例恰當。
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可塑性強,雖然人美,但似乎找不到一個特別合適的標籤來定義和形容,這就使得她的戲路子特別廣。
《臥虎藏龍》玉嬌龍千金大小姐的桀驁和銳利。
《藝妓回憶錄》孤獨美麗的小百合。
這種“沒有特點”的特質,對於演員來說就是最好的武器,可以隨時讓她們成為想要的人。看過這些風格、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真的不得不佩服張藝謀選人的眼光。
如今已經flop到基本看不見的董潔,曾經也入過老謀子的法眼。看五官,確實是國師偏好的那一款,小巧秀麗,可塑性也不錯。
然而近幾年網上開始流傳“國師眼光越來越差”的說法,因為在鞏俐和章子怡之後,張藝謀幾乎沒有再捧出那樣地位的女星。
倪妮雖然也很符合標準的謀女郎臉,氣質也還不錯,但演技卻沒有被大眾承認。
近期最活躍的謀女郎周冬雨妹子,當年《山楂樹之戀》一出可是受盡了diss。
原因很簡單,小黃鴨腫眼皮、嘟嘟嘴的形象和謀女郎給人的印象實在有些偏差,加上靜秋這個角色不討喜,大家很長一段時間都對她不太感冒。
雖然演技因為拿了金馬影后被承認,但後來的戲路也不算很廣,《七月與安生》、《同桌的你》裡面幾乎都是學生妹形象。
更不盡如人意的是《歸來》後的張慧雯,就是普通的清秀的長相,不顯大氣。接的劇也是《梔子花開》這種一言難盡的型別……
不過我的理解是,張藝謀現在已經很難再有心力找一個像鞏俐、章子怡一樣天賦異稟的女演員滿滿培養了,他只是在儘自己的責任,去挑選和角色契合度最高的演員而已。
不論是倪妮的玉墨、張慧雯的陸丹丹、周冬雨的靜秋,作為單獨的角色形象提出來,都是相當成功的。
至於這些純粹為一個角色服務的“謀女郎”,再想利用這個光環殺入娛樂圈,再現鞏章二人的輝煌,那隻要業務能力不夠,失望的群眾們恐怕很快就會散去熱情吧。
講完兩位導演,我們再來說一下週星馳。
從周星馳的電影來看,就知道他一定特別直男。選角標準就一個字:美。
周星馳的星女郎裡各種絕色都有,他的電影都可以被稱為美女集郵冊了。
比如被公認為第一代星女郎的張敏,又富有英氣、又性感嫵媚,我看了都想彎!
張雨綺也是完全性感,身材爆好,《長江七號》裡的女老師就已經給人印象深刻,拍了《美人魚》後關注度更是高了很多。
朱茵更是不用說,《逃學威龍》裡露面已經俘虜一批少男心,紫霞的機靈嬌俏,稱為一個時代的經典。
黃聖依在《功夫》裡也是楚楚可憐,連句臺詞都沒有,就一夜成名。
周星馳的“星女郎”往往都美得很有獨特,辨識度高,侵略性也很強。
就算是最近顏值廣為人詬病的林允,也算是挺少女的長相,膠原感滿滿,雖然我是沒怎麼get到美點,不過至少不網紅臉,辨識度高嘛!
不過除去美貌這個點,周星馳在選角的時候還有一個特殊偏好——是否搞笑。
比如邱淑貞,《鹿鼎記》裡,韋小寶這邊還在嘴賤呢,建寧也是笑得花枝亂顫,然而下一秒就給了小寶一拳。
邱淑貞的建寧一點都不惹人厭,雖然任性蠻橫,瘋瘋癲癲的,但是卻特別可愛搞笑,這就是邱淑貞的耍寶功力。
張柏芝也很擅長擠眉弄眼玩搞笑。
更別提莫文蔚自毀形象,努力賣醜搞笑了。
在這群星女郎中,吳君如可以算是我心中最完美的一個。
周星馳負責嘴貧,吳君如就負責傻傻地無厘頭。她扮過蠢、賣過醜,裝瘋賣傻、氣場全開,什麼都能駕馭住。
周星馳和她簡直是強強聯合,創造出無限笑料經典。上一秒倆人本性全露,下一秒又偽裝自己高貴舒雅,互相試探。
所以林允也有那麼一點意思,作為一條不懂常識的美人魚,呆呆傻傻,鬧出不少笑話。
周星馳的女主角或多或少都有一點幻想色彩在裡面,基本每個都是女神級別的人物,性格型別也很多變,搞笑起來也很厲害。
所以總結來講:星女郎不僅得顏好,還得會逗逼。
而熱衷於做導演的杰倫小公舉也沒少貢獻“傑女郎”。
最早的傑女郎是演過《薰衣草》、《天下第一》(暴露年齡)的陳怡蓉這個事情肯定沒幾個人知道,不過常去KTV點《龍捲風》的朋友一定對MV裡的這個女孩有點印象。
沒錯,當時的陳怡蓉就是因為這支MV出道走入娛樂圈的!真的是萬萬想不到啊。
另一個混得還不錯的傑女郎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就是《不能說的秘密》裡的桂綸鎂。
雖然從《白日焰火》後就沒拍什麼太有水花的作品,不過她的路人緣和口碑一直都還不錯,也算是發展較好的傑女郎了。
近來活躍在大家視線裡的,還有《錦繡未央》裡演唐嫣她姐的李心艾。她曾經在《天台愛情》飾演女一號心艾。
當年還是很清純可愛的樣子,雖然沒什麼辨識度,但比現在的塑膠臉好多了。
有趣的是唐嫣也曾演過周董執導的《熊貓人》,一個是電影女主,一個是電視劇女二,兩位傑女郎在同一部劇裡相遇,也蠻有趣的吧。
還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傑女郎就是那個優樂美廣告裡“原來我是奶茶啊”的江語晨了。
她也出演過《熊貓人》的女主角,小公舉就是比較喜歡清新文藝有學生氣的女生。
不過相比之下,傑女郎的發展沒有其他“x女郎”那麼好。我想原因除了周董愛找臺灣女演員,不太容易在內地發展之外,可能就只是,嗯……歌手和導演之間的差別了。
至於到底長得有多好看,才能被名導一眼相中,這個問題誰也回答不上來。每當看著自拍裡的我時,都在想:為啥還沒有星探來挖我?
回過頭,再看一看鏡子裡的本體,我決定還是在家摳腳比較實際。
-
6 # 奶油不夠變球
正規的選角色,一般地,先是副導演看casting,有幸被選中後,導演團隊會進行試鏡
選角是拍攝開始之前導演思維的第一次表達——更說明了為什麼導演必須在前期製作階段形成明確的導演思維,在這一階段,導演思維應立足於劇本闡釋。選角過程首重演員的外表。但是演員外表是否符合導演對於角色的願景,並不及演員在外表與舉止上投射出的特質來得重要。我建議,在導演與演員第一次見面以及隨後試讀劇本時,導演要列出一份選擇標準清單,以此來評估演員,比如:1. 專業性(professionalism) 2. 演員賦予情境的張力(tension) 3. 能量(energy) 4. 魅力(charisma) 5. 性感(sexuality)本文章由人人車贊助釋出。
回覆列表
“御用”這個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在娛樂圈,已不可考究。但這個本指“皇帝專用”的詞,聽起來有些多少曖昧。比如蔡明亮和李康生,基本上已經“長”在了一起;陳凱歌和陳紅、賈樟柯和趙濤,乾脆結婚過起日子;再有范冰冰和李玉這樣娛樂圈少有的雙姝組合,絲毫不避諱在臺上玩親親。當然,除了人情這一頭,還有利益。你看葛優和馮小剛,不僅私下感情好,更是票房保障。簡單地說,導演+御用演員,要麼大家一起賺錢,要麼就一起過日子。
導演為啥用他們?幹起活既舒心又省錢。電影圈一年拍那麼多部電影,導演和演員的合作也有無限可能,但為什麼愛用固定的那麼幾個?簡單地說,不過一句用得順手,使得貼心。但能相處得長久的,都有磨合和妥協,更離不開的,就是共同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能賺更多的錢。其實說白了,御用這件事兒往功利點想,就是“有錢一起賺,有名一起出”這麼個概念。馮小剛拉上葛優,拍個“隨便”的電影都能刷出7億多票房。甯浩黃渤徐崢這個鐵三角,雖然如今都能獨當一面,為什麼還要湊在一起?其實道理很簡單,好賣啊。所以,上影節的採訪上甯浩說了,“大家都多賺點不好嗎?”
一個黃金組合形成後,效益自然是1+1>2。大家認準了這個招牌,比如王家衛梁朝偉、徐克李連杰……這些人組合在一起,都比其中一個人出來單打獨鬥來得有話題有看頭。就像咖啡加點糖、油條配豆漿,經典組合讓人更覺得有滋有味。
專業的導演會列出一份選擇標準清單,以此來評估演員,比如:
1. 專業性(professionalism)
2. 演員賦予情境的張力(tension)
3. 能量(energy)
4. 魅力(charisma)
5. 性感(sexuality)
許多導演相信:“選對角色,你作為導演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半。”這個宣言至多說對了一半。在這個造星計劃氾濫的時代,經濟上的考量往往跟導演的願景一樣左右著選角。強勢的經紀人和選角導演的興起,把原本搖擺不定的天平壓向了為“錢途”而非創作來選角的一端。如今已經是人人都可自媒體,人人都能拍電影(微電影、影片、網劇之類)的時代了,所以在選角這上面不同的導演都有自己選角的一套。而現在出現更多的情況就是一個演員火了之後就會有接不完的通告,例如李易峰《古劍奇譚》火了之後接著就是《活色生香》《梔子花開》《怦然星動》《麻雀》《青雲志》《老炮兒》……導演之所以選擇他,並不是因為他的演技是最好的,而是因為他有話題,有熱點,能夠帶動票房或者是點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