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希文
-
2 # 菊月茶雲
主要四點:一是農作物,主要指水果蔬菜,成熟後大部分立刻做成罐頭,使使用期大大延長,利於銷售;二是工業社會的工業飲食習慣,農產品的工業化培育了飲食結構和習慣;三是農業補貼促農產品及製品的大量出口;四是農業管理部門、金融部門、農產品經紀人對大資料的運用成熟。
-
3 # 農地圈
產品質量嚴格要求,不會出現高危劣質農產品滯銷情況
資訊流通順暢,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供需失衡
物流費用地下,你懂的
有計劃,少數農業可以均勻種植,不會出現牟某種作物集中過量供應
保險政策發達
-
4 # 破破的橋
除了科技軍事方面在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領先,美國其實也是一個糧食大國。其耕地面積廣闊,人均接近0.6公頃,且自然資源豐富,有利於農業的機械化耕作和規模經營。其穀物庫存佔近年接近世界庫存總量的1/3。不僅是產量,生產方式也處於世界發達行列。這些不僅得益於美國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更與百年來歷史演化和市場競爭下所形成的特有生產方式相關。
然而如此巨大的生產量,卻鮮見美國農產品滯銷的新聞,這得益於美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早在1862年,美國便將農業定位為“製造業和商業的基礎”,而後經過幾十年的強化和發展,美國形成了完整的農業法規和相應的體系,對於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其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1826年的“宅地法”奠定了家庭農場的基礎,全美農產品中,家庭農場產量佔79%。不同於中國小規模耕種的形式,美國即使是家庭農場,生產也是高度機械化的。輔以科學化管理,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美國的經濟與科技實力使的得以使得其農業技術始終保持領先。作為美國農業研究的基本目標,在保護環境、提高質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和節省資源始終是其目標。透過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等農業生物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農產品的產量和利潤率以及品質都大大提高。這也使得美國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相較他國有相當大的優勢。
另外,在科學指導下,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實行地區生產的專業化,一些著名的生產帶,如玉米帶、小麥帶應勢而生。這種分工使各個地區能充分地發揮各自優勢,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通暢的運輸網更進一步促進區域分工專業化生產,而區域分工和專業化生產也反過頭來推動了附近地區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
相較其他國家,美國農業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是產銷一體化。這種被稱作“農工綜合企業”的體系就業人數佔全國的17%,大大高於農耕本身所容納的勞動力。美國將工業部門中發展成熟的管理經驗引入農業,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實現產業化經營。如食品的產銷系統,就包括農業投入物的供應,農產品的收購和加工、批發、零售直到餐廳,形成“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體系。
最後,美國農業注重可持續發展,為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保持農業在國際上的可持續競爭力,美國高度重視農業保護性耕作技術與機械的推廣和使用。美國自1986年開始實施土地休耕保護計劃。本著農民自願參與的原則,由政府補貼,農民實施10-15年的休耕還林等長期性植被恢復保護,最終達到改善水質、減少水土流失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至於一些偶發的區域性供銷失衡,則使用農產品期貨和商場包銷的方式對大農場預先做好風險控制。你很少會在網上看見美國農民喊:300噸白菜爛地裡了,誰給幫忙賣一賣。
相較於中國時常出現的農產品滯銷問題,美國農業優勢在於規模化經營,減少資訊死角,行業有宏觀產量預期,供需不脫節,並且支援本國農產品的自身流通,以及在國際市場的暢銷,都提升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
回覆列表
原因有三:
1、美國農產品分佈合理:中國農產品有個特點,農民覺得啥賺錢就一窩蜂的種什麼,這使得自己種的農產品有時候奇貨可居,有時候分文不值。而美國的農產品分佈合理,農場主只會根據自己的土地特徵,運輸便利程度,以及銷售渠道特點,固定種植自己的作物。銷量穩定,不容易滯銷。
2、美國有休農期:因為美國平原比較多,耕種面積也更廣泛,因此美國的農民並非年內種地,更不會在一年內一茬一茬來回種各種作物,每隔一年還有休農期,休養生息,讓土地滋養一年的養料。既可以讓來年的土地擁有足夠的養料出產高質量的作物,也不會讓市場太過過剩而滯銷。
3、美國農產品質量好,銷往全球:正因為以上兩個原因,美國的農作物銷往全球,中國就是主要的進口國之一。所以美國農產品早就全球化了,滯銷也很難出現。
4、最重要的是,能做到以上幾點,是因為美國農業人口少,只有500萬人左右,耕種面積又比中國大,所以他們之間的競爭壓力小,從容種植,質量高,不滯銷。這個先決條件,中國短期內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