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你有什麼影響?我覺得大概每個人都知道他的《鄉愁》吧,但是其他的瞭解得不多,希望朋友們說說自己的看法。
13
回覆列表
  • 1 # 西門媚

    余光中先生的《鄉愁》,開啟了我對臺灣文學最早的認識。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還在讀初中,正值青春期,心裡隨時被無數念頭干擾。好在那時還喜歡文學,文學能夠讓少年的心安份一些。

    就在那時,我家訂閱了一本叫《臺港文學選刊》的雜誌,我在上面最早讀到的,印象深刻的詩,就有他的《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首詩,表面上相當淺白,情感卻深沉真摯。青春期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齡。那時的我被這首詩打動了,總覺得也一有股“鄉愁”在心中湧動。覺得詩歌的力量很強大,開始讀詩。

    那時,就開始關注臺灣詩人,包括紀弦、鄭愁予、洛夫等等。之後是臺灣文學的小說等等。臺灣文學的文字乾淨清雅,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那時的我。我的寫作最開始,就是學習臺灣文學。

    多年以後,很多人發現我跟同時代的寫作者文風差別大。我仔細回想,覺得根源就是在這兒。同時代的人,青少年時期主要學習的物件是國內80年代熱門的那些作家,韓少功、王蒙等等,更包括80年代的詩人,他們的文字粗獷混雜。

    前幾年,我讀了余光中的書《余光中談翻譯》,這是他的一本隨筆,其實不僅僅是在談翻譯,他在這本書裡談的他對文學的認識,對文字表達的美學追求。我非常喜歡他的這本書,閱讀的時候,簡直覺得是在做功課。他的認識和我心意相通,我們有共同的文學趣味和美學趣味。讀到這裡,我終於明白,我的文學風格的起點,就是當年余光中先生的詩。

  • 2 # 淺水的魚

    ①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②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③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那酒一樣的長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詩人已逝,鄉愁未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男女不能從一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