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猛歷史
-
2 # 漢周讀書
《史記》記載:秦始皇葬禮上,“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洩。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秦二世嬴胡亥為老爹秦始皇舉行葬禮,擔心墓葬的機關被工匠們傳出去,在工匠尚未撤離時,突然下令關閉外羨門,使大量工匠被“活口坑殺”。
同時,秦始皇后宮無數佳麗未生育者全部成為了犧牲品。
秦二世表示:“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他認為秦始皇后宮沒生育子女的嬪妃,不適合放出宮外,這些女子也被殉葬了,數量應該非常龐大。
秦始皇曾為如雲的美女建造了一二百里相連的華麗宮殿,可見數量非常之多。史書並沒有說明有多少人殉葬,司馬遷慣用春秋筆法,以一句“死者甚觽[xī同“眾”]”一筆帶過。
有人據此認為,促使人殉制度死灰復燃的人是秦始皇父子,其實並非如此,這個人應該是早於秦始皇四百六十多年的秦武公。
殉葬,就是將活人殺掉,用以祭奠死者或為死者陪葬,這種殘忍的制度始於上古的夏商時代的奴隸社會。
周朝建立之後,為推行仁政,廢除了這種殘忍暴虐的制度。
周朝奴隸主死亡,改用土偶、陶俑、草人代替人殉,改良了殉葬制度,體現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三百六十多年之後,秦國國君秦武公倒行逆施,又恢復了人殉制度。
秦武公姓嬴名說,是秦國第五任國君,秦憲公長子,母魯姬,公元前697年即位,在位二十年,期間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公元前678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秦武公死後,葬在平陽(陝西眉縣),恢復了從殉的制度,下葬時,有六十六人殉葬。
秦武公開了先例,自此後世帝王紛紛效仿,著名的有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明太祖朱元璋等人,這些後生晚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醜陋殘酷的人殉制度一直持續到清朝。
秦武公之後,秦繆公嬴任好殉葬規模遠超祖宗——“三十九年(前621),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
秦繆公嬴任好死後,殉葬者達到一百七十七人,其中還包括幾位重要的大臣。這引起秦國百姓的不滿,“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
秦繆公在位三十九年,任內廣開言路,開拓疆土千里,促使秦國擁有了十二個屬國,堪稱一代霸主,可惜晚年做了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使得他的偉績與英名大打折扣。
秦穆公以良臣陪葬的行徑引發國內百姓的不滿,同時也被諸侯國所鄙視。根據秦景公墓葬發掘現場得知,這位君主的陪葬人數也有一百多人。
可怕的是,數百年後,秦始皇又大力倡導人殉制度,這種慘無人道的制度又維持了兩千多年,直到清代康熙年間才被廢除。
-
3 # 楊朱學派
秦始皇的陵墓沒有被盜過。墓中有大量活人殉葬。
周王朝建立後,周公制禮,廢除人殉制。人殉制並非奴隸陪葬。而是奴隸、士民、卿大夫、嬪妃陪葬。
周公和孔子提倡以芻狗陪葬,即用草紮成的犬馬。甚至反對人形的陶俑。因為陶俑代表了人,芻狗代表了犬馬。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修成後,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即為秦始皇修陵墓的工匠全部陪葬。
又曰:後宮無子者,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為秦始皇陪葬的有兩類人:一是修建陵墓的工匠。二是秦始皇無所出的嬪妃。
司馬遷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只言死者甚眾。少則幾千人,多者則幾萬人。
-
4 # 開涮歷史
秦始皇陵被盜是有資料記載,屬實與否,有待考證?《呂氏春秋》曾記載:”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無不亡之國者,是無不抇(發掘)之墓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不滅亡的國家,也沒有不被挖掘的墓。可見在戰國時期,盜墓已經很猖獗。
嬴政即位不久就在驪山修建陵墓,其陵墓規模空前絕後。這段話不知道是不是呂不韋針對當年贏政大規模修建陵墓時提的諫言。
自古以來始皇陵有沒有被盜,備受矚目。
楚漢對峙時期,人民厭倦了戰爭,項羽想找劉邦單挑,在廣武之間彼此喊話,哪知很有政治城府的劉邦乘機歷數項羽的罪狀,宣傳造勢,其中罪三就是討伐項羽:“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
始皇帝陵被盜過的記載言辭鑿鑿,還是大名鼎鼎的歷史名人:班固、酈道元、袁枚。被指的“盜墓者”也是鼎鼎大名的歷史人物:西楚霸王項羽、後趙君主石勒/石虎兄弟、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作案場景一:項羽燒咸陽,掘墓洗劫皇陵。後有關中一個牧羊小孩,舉著火把進皇陵找羊,把始皇帝棺槨給燒了的傳說。即所謂“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班固的《漢書.劉向傳》記錄: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渭水注》中描述的更加繪聲繪色: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作案場景二:關中盜賊偷挖始皇陵《太平御覽》:關中賊發始皇冢,中有水銀。作案場景三: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君主石氏兄弟,到處挖墓,據記載當時找到了趙簡子墓,挖掘過程寫的很詳細,因為該墓深埋地下,泉水汲取不盡放棄了,轉而挖始皇陵。盜取到墓中的銅練兵器。《晉書.載記》:“(石)勒及季龍並貪而無禮 ……,邯鄲城西石子罔有趙簡子墓。至是季龍發之。初得炭,深丈餘,次得水,板厚一尺,積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絞車以牛皮囊汲之,月餘而水不盡,不可發而止。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銅柱鑄以為器。”作案場景四: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攻下長安效仿項羽挖皇陵,還試圖挖乾陵,未果。黃巢掘始皇陵事,正史並沒有相關記載。關於秦末“關東”起義民眾對秦始皇陵的破壞,袁枚還寫道:“驪山之徒一火焚,犁耙耱杆來紛紛。珠襦玉匣取已盡,至今空臥牛羊群。”
袁枚這樣感慨始皇帝:生則張良椎之荊軻刀,死則黃巢掘之項羽燒。
的確始皇帝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也是可悲一生,為秦帝國熬到生命油盡油燈枯,死後也不得安寧,古往今來幾千年,有多少人覬覦始皇陵中那華麗麗的寶藏。
雖然古人的記載有鼻子有眼,但經現代科技探測,專家已經基本得出結論:始皇陵應該還完好儲存,沒有被毀滅性盜掘。
為什麼始皇陵沒有被盜:
一、始皇帝將自己埋得很深很深始皇帝滅六國,一生都遭受六華人仇殺的威脅,睿智如他,早知道《呂氏春秋》所描述的興亡之道,為了防範被盜於未然。始皇帝將自己埋得很深。
至於有多深,至今專家還無法探明。考古專家曾用洛陽鏟探測秦陵地宮打入到26米深,還只是探到夯土層。據有的專家預測,始皇帝的棺槨應該在地下40——50米深。
二、陵園面積大,大到找不到棺槨所在。經現代經探測,始皇陵的建築是一個大大的豎鬥型,陵園面積相當於72個故宮那麼大,光墓室底部面積就達1.92萬平方米,相當於48個國際標準籃球場那麼大。
因此在科技落後的古代,龐大的始皇帝,使盜墓者垂涎卻找不到地方下嘴。即使帶領軍隊去挖,如果沒有準確找到地宮所在,怎麼挖,其實也是白費勁的,何況挖始皇陵要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
秦滅亡之後,項羽燒了始皇陵的地面建築,但是並沒有破環地下宮殿。《史記》記載,劉邦建立漢朝之後,還專門撥了20戶人家為始皇帝守陵,這些人就是傳說中世代為始皇守陵的人。後來歷代都很重視保護始皇陵。
三、劇毒水銀為山川河流。據專家推測始皇帝內至少水銀有100噸。始皇帝試圖為他的帝國締造固若金湯的萬世基業,也為他自己長眠的地方打造了一個令千年以來的後人讚歎不已,想象都無法企及的地下王國。
至於,始皇帝墓裡有沒有活人殉葬?
有,《史記》記載很明確,三類人:
第一,嬪妃。後宮中始皇帝未有子女的嬪妃。這些嬪妃應該是指始皇帝寵幸過,但未有生育的後宮女子,數量應該不會很大,雖然始皇帝后宮有六國美女上萬人,但始皇帝中年以後,熱衷長生不老,似乎並不好女色,也未見其有多荒淫的記錄。因此這幫女子最多幾十人。
第二,工匠。建造始皇陵的工匠。二世皇帝胡亥怕工匠洩露皇陵的秘密,將熟悉皇陵的內部構造的工匠都封死在墓穴裡。這部分人可能為數挺多,至少包括陵墓的設計建造的核心人員。具體多少隻能等開啟皇陵才知道。
第三,始皇帝的子女。胡亥繼位後,怕眾兄弟姐妹對皇位構成危險,秘密屠殺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為始皇帝陪葬。
回覆列表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整整花了39年建設完畢,據說規模相當於78個故宮!關於秦始皇陵,司馬遷大神是這樣描述的:
“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由此看來,秦始皇陵就是一個塞滿奇珍異寶、還有星辰大海的氣派地宮,絕對是盜墓賊虎視眈眈的一級目標。但是,數千年來秦始皇陵並沒有被大規模盜挖過!建國以來,我們的考古發掘隊也還沒有做過秦始皇陵的發掘工作,一來是技術難度放在那,二來估計也是保護成本太高吧。如果哪天秦始皇陵被髮掘了,中國的古代史研究肯定進展迅猛。
再說活人殉葬。研究人員認為,從兵馬俑的發掘來看,秦始皇能以俑替代人殉堪稱歷史上一大進步。畢竟當年秦穆公死後(公元前621年),殉葬的人數曾達一百七十七人之多。那麼,秦始皇陵是真的沒有殉葬的活人了嗎?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載,秦始皇下葬時,秦二世胡亥下令:“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也就是說,秦二世把他老爸後宮那些沒有孩子的嬪妃宮女們都拉去入葬了,而且數量還不少。
秦始皇對自己的陵寢極為重視,為了避免墓地被盜挖,墓地裡設定了眾多的機關之餘,還做了一個更殘忍的舉動——將參與墓地建設的能工巧匠們封堵在墓地神道中,永遠無法出來,從而在源頭上杜絕了匠人們洩露墓地的機密!
從這一點來看,秦始皇陵裡陪葬了太多的冤魂,如果真的大規模開掘,究竟會遇到什麼情況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