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劍風先生
-
2 # 歷史這樣說
悅史君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蜀漢後主劉禪、魏元帝曹奐、吳末帝孫皓、漢獻帝劉協等4人的生平及歸宿,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第一,漢獻帝劉協
東漢光和四年(181年),劉協出生,他的母親是備受漢靈帝劉宏寵愛的王美人。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去世,劉協的異母兄劉辯即位,是為漢少帝。
漢少帝劉辯登基後,封劉協為渤海王,後改封陳留王。
同年,因宦官和朝中重臣爭權,斄鄉侯、幷州牧董卓乘機率部進入洛陽,廢除漢少帝,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
漢獻帝登基後,董卓自封為丞相,後又加封為太師,完全控制了朝政大權,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
東漢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與中郎將呂布等人刺殺董卓,王允錄尚書事,呂布晉升為奮威將軍,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但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很快擊敗呂布,佔領長安,殺死王允,控制了局勢。
東漢興平二年(195年),李傕與郭汜在長安城中各自擁兵相攻,漢獻帝在原李傕部將楊奉、牛輔部曲董承等人的護衛下,輾轉東行。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時任兗州刺史的曹操迎接漢獻帝入駐洛陽,劉協賜曹操節鉞,隨後曹操脅持劉協遷都到許,改稱許都。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威逼漢獻帝立自己的女兒曹節為皇后。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丞相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任魏王、丞相,開始想辦法改朝換代。
東漢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給他,曹丕即皇帝位,改延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降封漢獻帝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曹魏青龍二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東吳嘉禾三年(234年),山陽公劉協去世,魏明帝曹叡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
漢獻帝死後,他的子孫大多在山陽封國內生活。
第二,蜀漢後主劉禪
劉禪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長子,小名阿斗。
應該說,這小名要比大名響亮的多。
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劉禪出生於荊州,母親是劉備的妾甘氏,也就是後來的蜀漢昭烈皇后。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長坂坡大敗劉備,劉備僅率張飛、趙雲等數十騎拋妻棄子而逃,年僅2歲的劉禪在趙雲的保護下得以倖免。
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年),年僅6歲的劉禪被繼母孫夫人攜返東吳,被張飛和趙雲等人及時攔下。
曹魏黃初二年,蜀漢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改元章武,劉禪被立為皇太子。
曹魏黃初二年,蜀漢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改元章武,劉禪被立為皇太子。
曹魏黃初四年,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劉備在永安宮去世,皇太子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改元建興。
劉禪繼位初期,由丞相諸葛亮輔政,“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曹魏青龍二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東吳嘉禾三年諸葛亮在渭濱病逝,徵西大將軍魏延與丞相長史楊儀因爭權不和,魏延被楊儀斬殺,楊儀統率各路兵馬撤回成都。
劉禪任命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理國家政事,後升蔣琬為大將軍。
曹魏景元三年,蜀漢景耀五年,東吳永安五年(262年),平襄侯、大將軍姜維啟奏劉禪將宦官黃皓處死,但劉禪不同意。
姜維擔心黃皓會對自己不利,於是請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曹魏景元四年,蜀蜀炎興元年,東吳永安六年(263年),曹魏高都公、大將軍、大都督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等人大舉伐蜀,諸葛亮之子武鄉侯、衛將軍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劉禪最終聽從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向曹魏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
西晉泰始七年,東吳建衡三年(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西晉朝廷諡劉禪為思公。
劉禪死後,他的子孫大多在洛陽生活,繼續接受西晉朝廷的恩養。
第三,魏元帝曹奐
曹魏正始七年,蜀漢延熙九年,東吳赤烏九年(246年),曹奐出生,他的父親是燕王曹宇,爺爺是魏武帝曹操。
曹魏甘露三年,蜀漢景耀元年,東吳太平三年(258年),曹奐被封為常道鄉公。
曹魏甘露五年,蜀漢景耀三年,東吳永安三年(260年),曹魏皇帝曹髦被太子舍人成濟弒殺,高都公、大將軍、大都督司馬昭擁立曹奐為皇帝,改年號為景元。
曹奐即位後,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公,加九錫之禮。
曹奐只有皇帝之名,但手中毫無權力,完全是司馬氏的傀儡。
曹魏景元五年,東吳永安七年(264年),曹奐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
曹魏鹹熙二年,東吳元興二年(265年),司馬昭去世,他的長子司馬炎繼任相國、晉王之位,並很快逼迫曹奐禪位,建立西晉,史稱晉武帝。
曹奐退位後,晉武帝司馬炎封他為陳留王,在鄴城居住,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
西晉太安元年(302年),曹奐在陳留封國去世,西晉朝廷為他上諡號元皇帝,史稱“魏元帝”。
曹奐死後,他的子孫大多繼續在陳留封國內生活。
第四,吳末帝孫皓
曹魏正始三年,蜀漢延熙五年,東吳赤烏五年(242年),孫皓出生,他的父親是皇太子孫和,祖父是吳大帝孫權。
曹魏嘉平二年,蜀漢延熙十三年,東吳赤烏十三年(250年),孫皓的父親孫和遭到廢黜,徙居故鄣(治今浙江省安吉縣),不久又封為南陽王,再遷至長沙(治今湖南省長沙縣)。
曹魏嘉平五年,蜀漢延熙十六年,東吳建興二年(253年),富春侯、丞相、大將軍孫峻賜死孫皓的父親孫和,孫皓由母親何姬撫養長大。
曹魏甘露三年,蜀漢景耀元年,東吳永安元年(258年),吳景帝孫休封侄子孫晧為烏程侯。
曹魏景元五年,東吳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去世,群臣擁立烏程侯孫皓為帝,改元元興。
西晉咸寧五年,東吳天紀三年(279年),晉武帝司馬炎令叔父琅邪王、鎮東大將軍司馬伷,鎮南大將軍杜預等人兵分六路大舉伐吳,所到各州郡望風歸降。
西晉咸寧六年,東吳天紀四年(280年),晉軍兵臨城下,孫皓聽從都鄉侯、中書令胡衝的建議,仿效劉禪出城投降。
東吳滅亡後,孫皓被送往洛陽,司馬炎封他為歸命侯。
西晉太康五年(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他的子孫大多在洛陽生活,繼續接受西晉朝廷的恩養。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漢獻帝劉協、蜀漢後主劉禪、魏元帝曹奐、吳末帝孫皓分別是東漢、蜀漢、曹魏、東吳的亡國之君,他們的後代最後都被西晉朝廷恩養了起來。
他們的後代會不會見面?見面了又會談些什麼呢?悅史君來分析一下。
第一,漢獻帝劉協的後代大多生活在山陽封國(兗州山陽郡),蜀漢後主劉禪的後代大多生活在洛陽,魏元帝曹奐的後代大多生活在陳留封國(鄴城),吳末帝孫皓的後代大多生活在洛陽。
漢獻帝劉協和魏元帝曹奐兩人的後代都在京師之外,非天子傳召不能入朝,因此兩人的後代到洛陽的機率很小。
蜀漢後主劉禪和吳末帝孫皓的後代都在洛陽,沒有詔令也不能外出州郡。
因此,漢獻帝劉協和魏元帝曹奐兩人的後代,見面的機率很小;他們的後代和蜀漢後主劉禪與吳末帝孫皓的後代,見面的機率也很小。
而蜀漢後主劉禪和吳末帝孫皓的後代雖然都在洛陽,但他們的身份太敏感了,別說見面說話,就是不得不一起出現的場合,也只能遠遠避開假裝不認識。
第二,西晉永嘉五年(280年),匈奴漢烈宗昭武皇帝劉聰派遣大將石勒、劉曜等人率軍攻破洛陽,俘獲晉懷帝。
在兵荒馬亂中,漢獻帝劉協、蜀漢後主劉禪、魏元帝曹奐、吳末帝孫皓等人的後代大半被殺,但也有一部分流離失所,或者跟隨東晉朝廷南遷,或者躲進深山老林。
這時,他們的後代倒是有可能見面了,但遺憾的是,一是他們之間並不認識,二是身份敏感,根本不可能透露自己的身份,否則飛來橫禍。
因此,悅史君認為,漢獻帝劉協、蜀漢後主劉禪、魏元帝曹奐、吳末帝孫皓等4人的後代,見面機率很小,就算見面了,也不可能有什麼交流。
這也是皇權下的悲哀。
-
3 # 歷史春秋網
這些人不可能見面的,如果見了面,正好湊一桌,吃個飯。
吃飯的人有:歸命侯孫皓、安樂公劉禪、陳留王曹奐、以及漢獻帝的兒子濟陰王劉熙、山陽王劉懿、濟北王劉貌、東海王劉敦,湊成“七星聚義”。
見了面互相寒喧是有的,喝酒是有的,喝酒喝醉了也是有的,吹吹牛逼也是有的。孫皓:朕一統江南,比你們幾個都會享受,宮中有五千美女,哪個不服,夷你三族;劉禪:荒繆,得也天命,失也天命,此間樂,不思蜀,正是順其自然的大道;曹奐: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想我先祖,何其英雄蓋世,沒想到子孫不肖,落得如此下場,來來來,喝!劉熙:我還沒有嘆息,你又嚎哭什麼,如果不是你曹家篡權奪位,漢室江山何至於此,哥三個,上,廢了他;劉貌:大哥,算了吧,如今江山易主,既不姓劉,也不姓孫,更不姓曹,乃是司馬家天下也,何必跟曹奐小兒一般見識乎?劉懿:對對對,還是喝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劉敦:喝,曹奐小兒,以後再跟他算帳。曹奐:切,是你劉氏無能,要不是我先祖,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劉禪:劉熙、劉懿、劉貌、劉敦,還不來拜見叔父,沒大沒小的,怎麼說我也是你們的皇叔。孫皓:江山美人,咱失了江山,還可以泡美女,哥幾個,今天我請客,請你們泡妞去。異口同聲:還是孫兄爽快,今天把帳算了,走,泡妞去!
回覆列表
在風雲變幻的三國時代,這幾個人都是以亡國之君的身份出現的,假如說他們的後人聚到了一起,大概會聊一些這樣的話題。
漢獻帝后人:想我高祖皇帝,提三尺劍,誅秦滅楚,創造基業,世統相傳,四百餘年。可恨曹操曹丕父子,欺君弄權,禍亂朝綱。可憐我孝獻帝,雖貴為一國之君,卻無實權,最終不得已禪位於曹丕。所幸的是天理昭彰,報應迴圈。他曹家的江山也被別人給奪了去,漢獻帝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哈哈哈。
曹奐後人:說真的,我知道我們家對不起漢帝,但是你們想想,漢朝末年,群雄並起,生靈塗炭,若不是我武皇帝掃除群兇,漢獻帝又怎麼可能穩坐三十年江山,正如魏武帝所說的:“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可以說我們曹家的天下,是靠祖宗一刀一槍打出來,有何來篡位之說。我們才是真正的冤枉的,我們曹家的天下可以說就是被司馬氏給竊取的,如果沒有我們魏武帝的提攜,司馬懿又怎麼可能得勢,他的兩個兒又怎麼能奪權。可憐的是曹氏宗族後來被司馬懿誅戮殆盡。而外患未除,只能依靠司馬家族了。誰想他們後期竟做出此等傷天害理之事。
劉禪後人:你們愛咋說咋說,不過我覺得劉禪真的不應該投降,想當時鄧艾偷渡陰平,已是疲憊不堪,倘能起國中之兵,尚能與之一戰。不過劉禪確實不會治理國家,吳華人不就曾有評價說:“入其朝,不聞直言;經其野,民有菜色。所謂‘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焚’者也。”劉禪敗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過總覺得他太沒有骨氣了,最後落得一個‘樂不思蜀’的笑柄。就這個還被一些陰謀論者評價為大智若愚,以求自保,實在是荒謬。倒不如吳國的孫皓,即使被俘,依然有傲骨。
孫皓後人:作為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還是有一點小欣慰的。別的不多說了,我們國家和蜀國一樣是被他國滅亡的,而不是被本國臣子篡位的。相對來說,我們國君沒有給吳國丟臉,雖說孫皓他是個暴君,但被俘時的傲骨值得我們學習,就說這些吧。
司馬炎後人:你們是不知道,我們司馬家後來才是最慘的,你們還都是被本民族滅亡的,我們居然是亡於異族,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