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疏籬野趣
-
2 # 鄧柯
那時候流行音樂真的很好聽,現在都念念不忘。還記得九十年代中期,大陸也輝煌過一陣,小芳,心雨什麼的。都說網路時代毀滅了流行音樂,真是主要原因嗎?
是的,早期網際網路的野蠻發展就是流行音樂陷入低潮的主要原因。
而早期網際網路的出現使得資訊的複製與傳播變得非常容易,並且這種傳播對於政府及相關部門而言是非常難以控制的。那麼這就必然帶來大量盜版文藝作品的傳播——人總是趨利避害的,我可以不受懲罰地拿到免費的東西,我幹嘛還要買?所以當時網際網路上的盜版資源比比皆是,不光是音樂,文學、電影、遊戲同樣如此。
那麼對於音樂行業而言,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花了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做出來的音樂,雖然受到了聽眾的歡迎,但完全沒有人買專輯,唱片公司沒有收入,自然就要倒閉。當然不是完全都倒閉,有一部分還是能熬著(畢竟這麼大一個行業呢),但熬著湊合做出來的歌,自然不能和吃飽喝足鬥志昂揚時做出來的作品相比啊,所以好作品越來越少,歌越來越水,行業越來越萎縮。
這種狀況不是一兩個音樂人憑藉理想和信念就能扭轉的。首先音樂不是光靠一杆筆就能寫的,還要花錢租裝置請人錄音編曲做後期,這都是成本。其次,音樂還需要花錢在媒體上做宣傳推廣,還要花錢鋪設各種零售渠道。這些成本都是音樂產業想要運轉起來所必須投入的,但人家媒體和零售商又不是音樂人,你不給錢人家憑什麼白給你幹活白送你資源?所以產業核心商業模式被破壞後,這個產業的萎靡是體系化的、板塊化的,不是一兩個人,或者幾個公司就能夠阻擋挽救的。
另外說一句,不僅國內如此,國際上也是如此。全球音樂產業從99年開始出現了長達十二年的連續萎靡,直接原因就是網際網路盜版資源的衝擊。面對網際網路上的盜版資源,其他國家的人民也並沒有表現出來更高的素質和道德感。秩序的建立還是要靠法律法規。
當然,現在國內外的網際網路環境已經優化了很多了,隨著版權制度的完善,音樂行業也還是回暖,2013年世界音樂產業開始增長。國內的進展稍微慢了一點,但進度也算讓人可以接受。2015年開始國內數字音樂平臺正式進入正版時代,整個音樂產業也開始快速回溫。而產業環境的最佳化會直接帶動作品質量的提升,這兩年整個華語樂壇的水準都在穩步提升,湧現了很多優秀和作品和音樂人。只不過對於公眾而言他們知名度還不算太高(但在業界已經得到了很高的認可了)。他們成長成為巨星也只是時間問題,而華語樂壇也正在迅速的回暖和復興中。
-
3 # 大象音樂空間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音樂的確盛極一時。後來風光不再,其一是因為時代大環境的改變,其二是因為大眾口味在不停地變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是一個匱乏的時期,人們普遍過著物質缺乏的生活。物質基礎如此薄弱,上層建築當然更加欠缺。那時人們的娛樂方式又少之又少,剛傳入大陸的港臺流行音樂傳可以說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精神慰藉。
那個時候,人們的觀念剛從束縛中解放出來,流行音樂的出現給那時的人們開啟了新的大門,大家開始可以透過歌曲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學唱流行歌曲、抄歌詞等等格外盛行,這就在客觀上造就了流行音樂鼎盛的現象。
與八九十年代相比較,現在娛樂形式非常多樣。各種娛樂方式搶佔了人們的注意力,於是在尋求精神安慰上,流行音樂並起不到很大的解壓作用,不像當時透過音樂的方式去表達,就能引起了那些壓抑許久的心聲產生的共鳴。
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不再像父輩那樣經受困苦,而大眾審美口味也變了。。聽眾因為各自口味不同而自然分化,歌手們在各自的細分市場獨領風騷,但很難再出現某個人一統天下的局面。
客觀上,如今已經不再有老少皆知的天王天后。這一點確實是不如當時。但我認為,現在的流行音樂風格更為多樣,製作也更加精細,從水準來說,是有很大提升的。
回覆列表
因為八,九十年代寫歌的人,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他們一方面音樂,文學功底紮實,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他們青少年時代歷經磨難,他們經歷了民族命運的大轉折,無論是個人的事業還是愛情,都與社會各種思潮糾纏在一起,都是刻骨銘心的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現在的歌手和作者都是奶水裡泡大的,純屬無病呻吟的自作多情,東施效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