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每個人都是以他自己的角度來看世界的,他自己的水平到哪裡看到的就是哪裡,一個經歷豐富的人不會在意一點小挫折,而一個沒有受過委屈的人只要有一點不順就容易哭爹喊娘。有個故事:有一天有個一身綠的人到來到孔子教學的地方,見一個年輕人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他便上前問道:“你是孔子的學生嗎?”年輕人驕傲地答道:“是的,有何見教?”“那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如果你說得對,我向你磕三個響頭;如果你說得不對,你應向我磕三個響頭,不知可否?
年輕人仗著是孔子的弟子不以為然,綠衣人說:“你說一年有幾季?”“四季!”年輕人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不對,一年只有三季!”於是倆人爭論不休,此時孔子路過,年輕人遇到救星,讓孔子評理,孔子一笑說道:“一年只有三季!你輸了,給他磕頭吧!”綠衣人撫掌大笑,待年輕人磕完頭揚長而去。年輕人大惑不解,問孔子,為什麼說三季,明明是四季,孔子笑著說道:“平時說你愚鈍你不服氣,我現在教導你:這個人一身綠衣。和你爭論時又一口咬定一年只有三季,他分明是個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從來沒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裡,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跟這樣的人那就是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麼爽快就走嗎?你雖然上了個小當,但卻學到了莫大一個乖。”
這個故事就是“三季人”的出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三季人,都有自己的侷限,在我們自己的侷限以外的事物我們不會認同的。所以,明明知道自己說出的話會讓對方不爽或者會得罪人,會對自己不利,為什麼還要去觸犯他呢?倒不如順著對方的意思說,反而皆大歡喜。
首先每個人都是以他自己的角度來看世界的,他自己的水平到哪裡看到的就是哪裡,一個經歷豐富的人不會在意一點小挫折,而一個沒有受過委屈的人只要有一點不順就容易哭爹喊娘。有個故事:有一天有個一身綠的人到來到孔子教學的地方,見一個年輕人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他便上前問道:“你是孔子的學生嗎?”年輕人驕傲地答道:“是的,有何見教?”“那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如果你說得對,我向你磕三個響頭;如果你說得不對,你應向我磕三個響頭,不知可否?
年輕人仗著是孔子的弟子不以為然,綠衣人說:“你說一年有幾季?”“四季!”年輕人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不對,一年只有三季!”於是倆人爭論不休,此時孔子路過,年輕人遇到救星,讓孔子評理,孔子一笑說道:“一年只有三季!你輸了,給他磕頭吧!”綠衣人撫掌大笑,待年輕人磕完頭揚長而去。年輕人大惑不解,問孔子,為什麼說三季,明明是四季,孔子笑著說道:“平時說你愚鈍你不服氣,我現在教導你:這個人一身綠衣。和你爭論時又一口咬定一年只有三季,他分明是個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從來沒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裡,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跟這樣的人那就是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麼爽快就走嗎?你雖然上了個小當,但卻學到了莫大一個乖。”
這個故事就是“三季人”的出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三季人,都有自己的侷限,在我們自己的侷限以外的事物我們不會認同的。所以,明明知道自己說出的話會讓對方不爽或者會得罪人,會對自己不利,為什麼還要去觸犯他呢?倒不如順著對方的意思說,反而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