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海洋漁村

    梭魚養殖技術

    梭魚因體型如梭而得名。它的眼睛呈紅色,所以又被稱為紅眼魚,赤眼梭。梭魚屬於鯔形目的鯔科,在中國沿海,南起海南,北至旅順、丹東均有分佈,但是梭魚主要棲息在海口河川鹹淡水交匯處,是黃渤海常見經濟食用魚類。

    梭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魚肉中蛋白質含量高達百分之二十二,具有很好的滋補身體的效用。

    除了營養價值高外,梭魚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肉多刺少,它全身只有一根脊柱骨作為支撐,所以漁民有形象地叫它肉棍子。這種魚非常適合那些既愛吃魚,但是又怕被魚刺卡住的人食用。

    對於養殖戶來說要想養好梭魚,就先要了解它的一些生活習性。

    一、生活習性

    梭魚屬近岸半徊遊性魚類,無長距離徊遊現象,但可隨季節、水溫和本身的發育狀況,做近距離、小範圍的遷移運動。梭魚一般生長在近海,每年定期結成大群到港灣、河口處產卵。天寒時則遊至較深海區越冬。

    梭魚是一種廣鹽性魚類,從35‰的高鹽度海水到5‰的淡鹹水的淺海、河口、鹽水溝、內陸鹹水湖、淡水湖泊、大小池塘梭魚都能生活。但梭魚對鹽度需要在逐漸變化的情況下才能適應,如果在短時間內溫度驟然升降,就會造成死亡。

    除了廣鹽性外,梭魚還具有廣溫性,從0-35℃範圍的水溫都能生存,18一28℃是最適合它生長的水溫。對水溫變化的適應也和對鹽度的變化一樣,要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不能驟變。

    梭魚最適生長PH值範圍在7.6一8.5之間,可生存的PH值範圍也較寬,在7.6一9.3之間。

    梭魚耗氧量隨個體增大而增大。當水中溶解氧含量為5一8毫克/升時,對它的生長最有利。

    梭魚的食性很廣,屬於以植物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梭魚常常用下頜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類和有機碎屑。梭魚除了刮食沉積的矽藻和有機碎屑外。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也喜攝食如米糠、豆餅粉、花生餅粉、幹水蚤和人工配合餌料。

    梭魚的性成熟年齡雄魚為2-3齡,雌魚為3-4齡。它的繁殖季節在不同的地區還有所差異,渤海灣地區在4月底到6月初是梭魚的產卵季節,而浙江一帶及以南地區,它的產卵期會提前到4月初至5月初。

    二、人工繁殖

    梭魚從4月底-6月中旬都可進行催產,但是一般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進行。培育供催產用的優質親魚,是梭人工繁殖的關鍵。

    目前用於人工繁殖的親魚有三個來源:一是在秋季或早春從海上採捕自然生長的親魚,再經過短期強化培育,促使它的性腺成熟,在山東、遼寧等地多采用這種方法;第二是選自鹽度5‰以上的半鹹水中人工養殖的個體,經1年的專池強化培育出的成熟親魚,天津和河北多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梭魚的繁殖;三是在秋未或春初,選自淡水或鹽度在0.5一5.0‰之間的半鹹水中養殖的梭魚,在越冬前或越冬後,使池水鹽度逐步過渡到13一18‰,促使它發育成熟,江蘇及以南地區多采用這種方法。

    5.產前鹽水過渡

    梭魚雖為廣鹽性魚類,但性腺的正常發育是需要一定鹽度環境的。一般來說,梭魚在鹽度3‰以上的鹹淡水中,性腺才能正常發育、成熟率高,鹽度低於3‰時個別親魚性腺也能成熟,但成熟率低。在節目的前面我們已經介紹過,梭親魚的來源有從海洋中採捕的和從淡水中選留的,對於從淡水中選留的親魚在產前1個月需要先進行鹽水過度。鹽水過度就是把海水灌入親魚培育池,使池水鹽度逐步提高到15‰左右,促使親魚性腺成熟的過程。產前鹽水過度需要在半個月內逐步完成。

    進行人工繁殖前2-3天,要將親魚放入催產池中暫養。

    1. 雌雄鑑別

    催產時要掌握好雌雄比例搭配,因此需要正確的鑑別親魚的雌雄。性成熟的親魚,雌雄較易識別。雌魚頭部兩頰寬大,呈三角形,體長與體高之比較雄魚小,腹部膨大較圓,有一定弧度,生殖孔外翻,稍大,呈桃子形的紅色乳突,一般個體較大。雄魚頭部兩頰呈橢圓形,體長與體高之比較雌魚大,腹部輪廓細長,近於平直,洩殖孔較小,呈圓柱形的白色乳突,個體較小。

    3.精卵鑑別

    催產前要進行精卵鑑別,對於成熟度不夠的才需要進行催卵。從雄魚的洩殖孔處用手擠出少許精液,把精液放入水中,如果精液入水就散開,說明精子已經成熟,這種雄魚就不必注射催產激素了。如果擠出精液似牙膏狀,遇水不散的,說明精子還不成熟,需注射催產藥物促使它成熟。

    用探卵器從雌魚洩殖孔取卵粒鏡檢觀察,成熟卵的特徵是卵球飽滿透明,卵粒大小均勻,光澤圓潤,富有彈性,卵粒中央有一個大油球。如果擠出的卵沒有上面說的這些特徵就需注射催產藥物了。

    4.親魚催產

    催產藥物可用複方絨促性素,注射劑量為每千克魚體重15毫克-20毫克。雄魚一次注射,雌魚分2次注射,間隔24小時,第一次注射藥量的1/3,第二次注射餘量。

    親魚注射催產藥物後,雌、雄魚分池暫養,這樣在雌魚第二次時,可不驚動雄魚,操作方便。

    第二次注射後,在22℃的池水中,一般經過24-45小時精卵就能成熟。

    先將雌親魚撈出,將成熟的卵於擠在容器中,並立即取雄魚精巢,將精液擠入盆中,到入少量清潔的海水,用手輕輕攪拌,使精液均勻分佈。然後將精液倒入盛卵的容器中,再加入少量澄清的海水,稍攪拌均勻後移入孵化池中孵化。

    5.受精卵的孵化

    孵化池

    孵化池一般為水泥池,面積在20平方米左右,池深1.5-1.8米。在池內還應有加溫設施,進、排水系統和增氧設施。在使用前,必須用千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潑灑池壁和池底進行消毒。消毒完成後還要用清水衝淨就能加入清潔海水了。

    孵化用水

    由於魚卵無自由活動和抵抗敵害的能力,因此在受精卵孵化過程中,應儘量防止小魚、小蝦、大型水蚤等敵害生物進入孵化池中。這就要求孵化用水必須嚴格的過濾,並經過紫外線滅菌處理,殺滅細菌等病原生物後才能使用。在海水在入池前還需要在注水口處綁紮80目紗絹進行過濾。孵化用水要求鹽度7‰以上,最好達到15‰。 pH要在7.8-8.5之間。

    孵化

    將受精卵用紗布過濾倒入池中。每升池水放入3000粒左右的受精卵比較合適。梭魚受精卵採用充氣方式孵化,充氣既能使水翻滾,又能保持水中溶氧在5米克/l以上。梭魚受精卵在12-24 ℃水溫均能孵化,但適宜孵化的水溫範圍是18-22℃。水溫越高,孵化時間就越短。水溫越低,孵化時間就越長。梭魚在18-22℃孵化大約需48小時。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首先要抽選受精卵,在顯微鏡下檢查它的變化是否正常。受精卵入水後,卵膜吸水膨脹,逐漸從卵表面升起。這時,我們看到的受精卵應該是一個晶瑩透亮的圓球,從外周向中心,可以清楚地依次分出卵膜和卵的界線。28小時後卵在水中自然漂浮時,油球處於上部,胚盤處於下部,從胚盤發育起來的胚體,倒懸在卵的下方。受精後42-43小時,心臟開始搏動,不久,尾部首先伸出膜外,接著幾番抖動,整個胚體就會蛻膜而出,到這時受精卵就完成了胚胎髮育的全過程,進入了仔魚生活期。

    水質調節

    在孵化期間每4-6小時應排掉十分之一的池水,並加註等量等溫的新水,以防水質惡化。

    為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換水後還要加投青黴素或鏈黴素等抗生素藥物。青黴素的用量為每升池水19000個國際單位,鏈黴素的用量為每升池水10毫克。

    剛孵出的仔魚全長2.5毫米左右,呈漂浮性,身體倒懸、傾斜或腹部朝水面,身體透明,有完全的鰭褶,口和肛門都還沒有開啟。此時的幼體主要依靠卵黃囊中的卵黃和油球中的脂類作為營養。孵出後4-5天,口就會慢慢張開,魚苗平遊,開始攝食。

    6.魚苗培育

    從魚苗開口平遊起就進入了魚苗培育階段。魚苗的培育方式可在孵化池中進行。孵化池育苗是一種高密度現代化育苗方式。每平方米經25-30天培育,可育成全長2.5釐米的魚苗1萬尾左右,成活率可達到40-50% 。

    投餌

    魚苗對營養要求較高,投餵的餌料包括輪蟲、滷蟲和粒徑由小到大的配合飼料。開始培育時投餵輪蟲或滷蟲。在使用前將輪蟲或滷蟲倒入300目的絹網袋中。用清水沖洗,清洗出輪蟲中的雜質。將清洗好的輪蟲倒入盛有水的桶內,調整好比例就可以飼餵了。一般輪蟲和水的比例為1:6。每日早晚各投餵1次。每次每池投餵500-600克。隨著育苗的長大,開口攝食10天后,除飼餵輪蟲外,還要投餵粒徑為100微米魚用配合飼料,每次喂量為300千克,隨後逐漸增加配合飼料的喂量,這樣到開15天時就可過渡到全部使用配合飼料了,此時的配合飼料的每次喂量為800-1000克。

    水質調節

    幼苗管理的另一項工作就是檢查水質和及時換水。在幼苗期每天要對池水進行兩遍檢查,池水的溫度和鹽度都應保持和孵化時相近的水平。水中溶氧應保持在6-8毫克/升之間,氨氮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亞硝基氮控制在0.02毫克/升以下、硫化物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如發現水質過差時可用水質淨化劑兌水潑灑,以改善育苗池中的水質狀況。除此之外要每天進行一次換水,每次的換水量應為池水總量的30%。另外要堅持每4-6小時巡池一次,除要對水質、溫度進行檢查外,還要觀察魚苗的生長情況並及時作好記錄。

    經過25-30天的培育,魚苗全長可達到2.5釐米以上,此時的梭魚已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既可在鹹淡水或海水中生活,也可在淡水中生活。這時魚苗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更大的活動空間。如仍留在原池中飼養,密度過高,將影響魚體生長。所以要將魚苗轉入池塘中飼養,如果轉入淡水池塘飼養,在出池前3-5天要對育苗進行淡化處理,利用注換水將育苗池中的池水逐步更換成淡水。

    五、魚種培育

    這時的魚苗如直接放養到大水體中養成食用魚,還會因此時魚苗體小,逃避敵害侵襲和取食能力較差,易造成大量損失。因此,一般需要經過魚種飼養階段,也就是將魚苗從育苗池中撈出,轉放到室外土池中繼續飼養,到當年入冬天前,當養成10釐米左右時,然後再放入池塘中養成上市規格。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魚種培育池應該是什麼樣的。

    1.池塘條件

    梭魚苗種培育池的面積一般在3-5畝之間,水深1-1.5米,底質為泥砂土結構,池底平坦,要求保水效能好。池塘要求有完善的進排水系統,能方便進行池塘水體交換。養殖用水要求無汙染,水質清澈,pH值在7.2-8.5之間,溶氧應在4毫克/升以上。

    2.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放苗時間一般在5月下旬或6月上中旬進行。放養前要做一些準備工作。根據進苗時間提前20天進行魚種池的清塘消毒,每畝(667平方米/畝)用生石灰120-150千克,全池均勻潑灑,殺滅池塘內的敵害生物和病菌。隔7天后排掉池水,然後進水40-50釐米,進水時用60-80目的聚乙烯或尼龍紗絹網過濾。

    魚種池進水後,馬上進行施肥培育水質,可向池中潑灑已經發酵的牛糞或雞糞,促進水體中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每畝(667平方米)用量為150-200千克,如水質較瘦施肥量可適當增加,但應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釐米,水色為綠藍色。

    3.魚苗放養

    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後就可以放苗了。應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的人工繁殖魚苗,魚苗放養的密度要依照養成魚種的規格要求,池塘條件及投餌和施肥狀況而定。一般單養梭魚的池塘,每畝(667平方米)可放苗6000-8000尾,當年底可育成12-15釐米左右的魚種。

    4.飼養管理

    魚種飼養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在保證水質的前提下,提供足夠的餌料以滿足魚種生長髮育的需要。可採取施肥繁殖生物餌料的方法,發揮池塘基礎餌料的作用,並根據定質、定量、定位、定時的投餌原則,合理投餵人工配合飼料。

    餌料管理

    魚種培育階段,要根據梭魚喜食含矽量和纖維素較高的飼料這一特點進行投餵,飼料可以選用豆餅或是麩皮,也可以是菜餅,還可以投餵立鯉魚配合飼料。日投飼量應掌握在魚體重8%-10%之間,在正常情況下,每天投餵2次,一般在上午的8:00-9:00之間和下午的4:00-5:00之間各投餵一次。投餵量還要根據天氣變化靈活掌握,天氣晴好可略多投,陰雨天氣就要少投,遇到暴雨、雷雨、氣壓低的天氣應不投。

    水質管理

    魚苗下池後,使池水的透明度維持在25-30釐米之間,間隔5-7天往池內加註新水一次,每次進水10釐米,最後使池水保持在1米左右。在高溫季節,池水控制在1.2-1.5米之間。為防止魚類浮頭及防止水質老化,每隔10天換注新水一次,每次交換量掌握在池水的10%-15%。

    5.並塘越冬

    經過4-6個月的飼養,當天氣轉冷,水溫降至13-14℃以下時,魚的活動力減弱,隨著水溫繼續下降,開始逐漸停止攝食,這時應適時減量投餵。入冬後水溫達到8℃以下時,為了便於管理,減少養殖成本,經4-5天的停飼,就可選擇在晴天進行拉網捕出,然後放入越冬池進行越冬。

    越冬池應選擇地勢較窪,淤泥雜草少,底質硬,不漏水的地方。池水深度應保持在2米以上。梭魚越冬密度可大一些,每畝(667平方米)可放10000-12000尾。

    在上面的節目中我們介紹了採用人工催產,經過人工孵化培育出魚苗,再養成魚種的方法。這種方法投入較大,要求的條件較嚴格,尤其是在孵化階段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對於不具備孵化條件的養殖戶還可以利用梭魚在港灣、河口處產卵的特點採用從海水中納苗的方法來進行生產。

    三、 海水納苗

    海水納苗就是在海邊選擇好的地點人工挖溝築港,興修堤壩、建閘、闢灘,建設人工養魚港,把那些無生產力的荒灘廢地改造成有生產力的魚港。

    1.築堤

    人工港養的第一步是築堤。也就是要根據地形在圍港四周築起大堤,堤的高度應超過最高潮水位1米以上。堤寬應視具體需要而定,但至少也不應少於1米。這樣才能保證港內水位,並能防止魚的逃逸。

    2.挖溝

    挖溝就是開挖若干條縱橫連通的水溝。挖溝的目的一方面是用於引潮納苗,另一方面是使港內儲水充足,為梭魚創造適宜的棲息水域和生長的場所。

    渠溝一般分為中心溝,清水溝,橫溝,邊緣溝四種。中心溝的目的是引潮納苗,是魚苗入港的主要渠道,它要面對大閘,水面要寬,水要深,一般寬6米-7米,深1.5米-2米。清水溝要與中心溝平行,位於港的中央,溝寬3米-4米,深1.5米-2米,清水溝的水面較為平靜,水溫較恆定,是梭魚棲息、生長和高溫季節庇護的場所。橫溝也叫支溝,是由中心溝向兩側分開的縱橫小溝,溝窄無定形,是魚暢遊、上灘索餌、活動的通道。邊緣溝是圍繞魚港周圍的一圈小溝,它能起到排出積水,調節水量的作用。邊緣溝要比中心溝低一些,以便進水和排水。

    3. 闢灘

    由於養魚港面積很大,不能全部挖溝,因此在溝外要開闢寬廣的淺灘,這樣納潮後在淺灘上就會積水,成為梭魚索餌、活動的場所。

    4. 設閘

    築堤,挖溝後還要設閘,閘分大、中、小三種。大閘也稱納潮閘,應設在港內水源暢通、地勢較低、並在中心溝靠近海的地方,以便引入潮水納入魚苗。中閘也叫旱閘,設在港內地勢較高的地帶,用以納苗後引進海水調節港內水質和水量。小閘也稱倒流閘或放水閘,建在地勢較低的邊緣溝端,與邊緣溝相連線,透過它可排出港內積水,以便引進新水使大閘繼續納苗。

    5.納苗

    誘納魚苗進港是一項技術性強的工作,必須具有操作閘門的技巧才能獲得好的效果。從6月初到六月中旬是納苗的最佳時期,這時的魚苗小,會隨著潮流入港。納苗可分為大閘納苗,也就是漲潮時提大閘,海水流入港內,魚苗則順流而下入港,這時引潮的流速要大於魚苗遊速,以防已納入的魚苗逃出。納苗中期,港內魚苗增多,而且逐漸長大,游泳能力也會增強,因此再提閘納苗時,閘外水位要高於港內水位7釐米以上,才能保證魚苗不致外逃。納苗後期閘外水位則應高出閘內水位10釐米時才能提閘。小閘誘苗就是在落潮時關大閘,提小閘,使港內的清水向外流出,由於流出的海水溫度較高,正適合了梭魚頂流喜溫的習性,這樣就可以將魚苗引進小閘外的溝中,部分魚苗會逆遊入港,另有部分魚苗集中於外溝,待潮上漲至港內水位相近時,小閘排出的水,流速就會減緩,此時把小閘全部提起,這時魚苗就可以全部從閘門入港,然後關閉小閘。您可別忽視了這小閘納苗,因梭魚苗具有逆流性與喜溫性,所以用小閘納梭魚苗的數量往往會經常超過大閘納苗的數量。

    6.魚苗港養

    人工港養期間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調節漁港內的水質。港內水質保持清新、肥沃,pH值穩定在7.6-8.5之間 ,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8毫克/升之間,含氮量在4毫克/升-5毫克/升之間,含磷量在0.4毫克/升-0.8毫克/升之間,對梭魚苗的生長是比較理想的。調節港內水質的方法就是換水。經常換水不僅可以保持港內良好的水質,同時換入的新鮮海水中還帶有鮮活的生物餌料,增加了水的肥力。一般每隔半個月要換入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海水。

    7.越冬

    港養的梭魚苗,在當年冬季到來以前一般平均體長能到達15釐米左右,體重在60-80克之間。

    梭魚的耐寒力較差,梭魚開始致死溫度是-0.7℃,全部致死溫度為-1.2℃。而鹽度10-11‰的水體的冰點恰恰是-0.7℃,這正是維持稜魚生存的臨界溫度。因此只有在冰點較高的鹹淡水中梭魚才能安全越冬。人工港養梭魚的捕撈季節一般不宜遲過白露,因白露過後天氣多變,魚的活動緩慢,不容易集中,會給捕撈帶來困難。如果天氣寒冷前魚還捕不完,就容易凍死在港內,造成損失。人工港養的面積大,採用拉網不能將港中的魚全部捕出,因此我們要用一種叫做套旋的特殊網具。它的結構是這樣的,先在全港最低處清水溝近端設定兩片攔網,在攔網的兩側用網片插成由大到小漏斗狀的圍網,在圍網的出口處再連線一個收魚網,在收魚網中由外向內開有漸次變小的小口。我們看如果把攔網和圍網之間的口作為第一個門的話,從外向裡就形成了若干個逐漸變小的門。捕撈時開啟魚閘,引潮入港,魚遇到新鮮水流就會逆水而上,魚在攔網的攔截下,就會沿攔網遊動進入圍網中,再向前進入到收魚網中,由於開口越來越小,魚越向前遊就越不易再向後退,最後就會全部進入收魚網的頂端。這樣提起收魚網就可以將魚捕獲了。由於這種網具有易進不易出的特點。因此在民間又稱它為“迷魂陣”。

    8.淡化越冬

    捕撈出的梭魚要先放入池塘進行2-3天的淡化處理,待池水鹽度降到3‰以下時再進行越冬。越冬方法在前面的節目中已經介紹過。

    到了轉年的4月初,就可將越冬魚種捕出,再分塘進行成魚養殖了。由於在越冬前進行了淡化處理,所以這時可以直接在淡水中養殖。 也可以用前面介紹的親魚鹽水過渡的方法將池水鹽度慢慢調整到10-11‰。

    六、成魚養殖

    1.池塘條件

    梭魚養成池的面積應儘量大一些,一般在10-20畝之間較為適宜,池形以長方形為好,池深1.5-2.0米,底質為泥砂土結構,魚池應選在水源充足,交通、電力便利的地方。要求光照時間長,池塘進排水系統完善。

    2.清塘施肥

    魚種放養前20天,池塘須徹底清塘消毒,方法可參照苗種培育池的消毒方法,池塘經過消毒處理,大約兩週後待藥性消失後,注滿池水,進水時要用80目的尼龍紗絹或聚乙烯網過濾。然後在池的四角掛袋堆放經發酵後的有機糞肥,滲出的肥水進入池塘後可起到培育水質的作用。每畝(667平方米)池塘用肥量為100-200千克。

    3.魚種放養

    放養的魚種要求無傷無病、體質健壯、規格整齊。一般每畝(667平方米)放養規格在15釐米左右的魚種800-1000尾。

    4.飼養管理

    投餌

    梭魚屬偏植物性的雜食性魚類,飼料廣泛,養殖中常可採用豆餅、菜餅、米糠、麩皮、酒糟、大小麥、玉米等作為餌料投餵。但飼料最好是採用全價配合飼料。下面介紹一個飼料配方,供養殖戶參考。魚粉4%,豆粕28%,菜籽粕10%,棉籽粕6%,啤酒糟5%,麩皮6%,次粉25%,米糠12%,菜油1%,磷酸二氫鈣1.2%,鈣粉0.9%,礦物新增劑0.5%,氯化膽鹼0.2%,多種維生素新增劑0.2%。

    在投餵時要嚴格控制投飼量,投飼量應隨水溫度升高而增加。一般掌握在日投飼量佔存塘魚總重量2%-3%之間,一般以魚半小時吃完為好。早晚各投餵一次,早晨投餵日飼餵量的1/3左右,傍晚投餵剩下的2/3。

    施肥

    施肥是飼養梭魚的主要措施之一,施肥和投飼相結合對提高梭魚產量有很大的作用,一般在每667平方米池塘水面中可取得150-200千克的魚產量。

    養魚過程中,施肥應掌握及時、均勻和量少次多的原則,一般每隔15-20天施用一次,每次每畝(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糞肥50-100千克,在實際生產中施肥量要靈活掌握,投飼多的魚池,施肥量可少一些,投飼少的魚池施肥量可多一些。

    巡塘

    在梭魚的養成期間,要堅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檢查池塘有無破損,水質有無變化,魚有無浮頭的現象,發現問題要及時補救。檢查有無死魚,發現死魚,要立即撈出,並檢查死因,採取防治措施。

    調節水質

    調節水質是保證魚類健康生長的重要措施。一是要保持池水水質肥沃活爽,但又不過濃,池水的透明度應在25-30釐米之間,池水的顏色應為黃綠色。二是要及時進行水體交換,杜絕魚浮頭現象的發生,一般每10天調節水質1次,注排水量為20-30釐米.。

    5. 疾病防治

    按照上面介紹的密度來養殖,梭魚的疾病發生機率會較低。但是在養殖期間也應做好梭魚疾病的預防工作。

    在預防上,一是放養和捕撈時要小心操作,避免擦傷魚體;二是要定期進行水體消毒,每半個月每立方米用二溴海因消毒劑0.2克進行全池潑灑。

    6.捕撈

    魚種大約經過5-6個月的養殖,平均體重達到500克左右時就可捕撈上市了。

  • 2 # 雷池小阿飛

    梭魚是海魚。遍佈中國東南沿海,在北方一般進入5月份就是釣梭魚的好季節,進入伏天梭魚起伏不進食,梭魚的食譜非常廣泛,下至 生長在石頭上的綠苔和軟體無脊椎動物上到浮游植物都是梭魚食物,一般釣500克以下的梭魚用生長在河海交會處泥沙裡的沙蠶最好,釣大型梭魚的餌料一般用白麵即可。

  • 3 # Smilelife輝

    梭魚可以用的魚餌有:紅蟲、麵粉、香料。等這些天然的餌料都是可以的,對於梭魚的成功率也是有很好的幫助。梭魚體被圓鱗。背側青灰色,腹面淺灰色,兩側鱗片有黑色的豎紋。為近海魚類,喜棲息於江河口和海灣內,亦進入淡水。性活潑,善跳躍,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機物。體型較大,中國產於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梭魚身體細長,最大的梭魚可以長到1.8米長。梭魚的頭短而寬,鱗片很大。梭魚的背側呈青灰色,腹面淺灰色,兩側鱗片有黑色的豎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公婆得了大病,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