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骨科醫生大冰
-
2 # 來看世界呀
不同生物染色體的長短也不相同,即便染色體數目相同也不能形成完美配對,而且物種的種屬關係差別越大越不具備結合的可能,更不可能發育為帶有雙方特點的雜種生物。
染色體是染色質和蛋白結合高度彎曲壓縮形成的,染色質是DNA纏繞蛋白質形成的絲狀結構,而DNA上大部分是無功能(或者說現代生命科學尚不知道某些區段的作用)的序列,只有那些有表達蛋白調控生理功能的才被成為基因,不同的生物基因的數量是不相同的,染色質長度、染色體長度也不相同。
通常不同種屬的物種由於在地球生命的演化歷史中分離的時間太久遠了,以至於無論是外觀還是內在的染色體長度、數量、基因的數量都不相同,細胞表面的抗原差異也很大,因此不同種屬的物種首先生殖細胞都不能結合,偶然結合的也難以著床直接流產,無法發育為完整的個體,如果採取人工的方式強行匯入,結果大多數情況下也是結合體的死亡。
染色體的數目只是染色體差異的一方面而已,有時候也不是決定能夠形成受精卵的關鍵,我們常聽說獅虎獸等異種雜交的動物,但是它們本身都是同一種屬,性狀差異沒有大到不可調和。而獅子和老虎的染色體數目分別是19對和18對,雖然不能形成完美的配對,但是染色體中的基因已經基本可以保證獅虎獸或者虎獅獸的生理功能,極個別的也可以有生殖能力,就像一些雌騾子一樣,而這會導致生物的體細胞中引入其他物種的線粒體基因等,具備生殖能力的遠緣雜交動物和母方或者父方的動物交配則可能導致物種的變異,這種在野生環境中偶有發現,主要是一些鯨豚類的動物,在演化上也是具有共同起源,基因的相似度比較高,染色體數量差一條影響也不是很重要,多出來的那一條足夠使生物表現出某些必須性狀。
而物種種系關係差別越大,越難以形成染色體的配對,自然狀態下也因為生物的體型等差異實在是太大而無法交配,不會出現,比如獅子和蜥蜴就搞不到一塊,人工環境中可以利用基因編輯等技術,修改染色體的長度使之配對結合,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也會失敗,就連克隆生物很多也是製造了大量胚胎而僅有少數存活。
回覆列表
一般是不可以的,每個物種都是獨立的群體。生物學上,對於物種的定義是一群可以交配並繁衍後代的個體,但與其它生物卻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後產生的雜種不能再繁衍。
人體的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而所謂的DNA是雙鏈螺旋結構,是由ATGC四種嘌呤或嘧啶按照特定的順序組成,其中A只能和T配對、G只能和C配對。所以基因在複製配對時,不同物種基因序列是不一樣的,就無法匹配。
當然這也不絕對。比如馬的染色體數是64條,驢的染色體數是62條。兩者在生物學上屬於“近親”,在基因序列上具有相似性。所以馬和驢的染色體數即使不一樣,也能進行配對。你會發現馬的配子染色體數是32條,驢的配子染色體數是31條。
配子相結合生出來的騾子的染色體卻63條。
成年的騾子在生殖細胞發育過程中,由於其染色體數是奇數,一半來自於馬,一半來自於驢,同源性不好,無法在減數分裂時產生配子。也就是說騾子天生是不孕不育的。還有就是獅子和老虎所生的獅虎獸或虎獅獸。
換句話說,如果兩個生物染色體一樣,且能配對,我想它們應該屬於同種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