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原創世界
-
2 # 圈妹說
什麼是社交恐懼,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社交恐懼,認為社交恐懼就是不願意和不喜歡的人假惺惺的稱兄道弟打交道,只不過是不喜歡那些自來熟的人,所以也不願意做自來熟的人,只和自己看得順眼的人來往,討厭一切社交活動,人一多就不願意說話,或者覺得志不同道不合,不願意接觸、說話,認為社交恐懼,只是讓自己的生活圈子窄了一點。
原來,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精神類疾病!
社交恐懼症又叫社交焦慮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主要表現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擔心,緊張和害怕。
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在公眾場合不敢說話、和人接觸,生怕自己做出的行為,說出的話,會讓其他人覺得自己是個異類;害怕和別人目光對視,總感覺別人審視自己,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著裝等不得體。
為此,由在公眾場合的緊張,轉變成恐懼,進而影響自身的社會表現,往往形成惡性迴圈。雖然可能具有此類表現的人,本來也知道害怕是過分、不應該或不合理的,但並不能防止恐懼症發作。
以前一直覺得無所謂的社交恐懼,原來是一種疾病,還是精神類疾病,這就是所謂的“精神病”嗎?
-
3 # 大家說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某百科的回答)
社交恐怖症的成因:①生理原因。2000年在上海召開了有關社交恐懼症的研討會,主講人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先生說,社交恐懼症的發病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資訊。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②心理原因。社交恐懼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
④社會原因。本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與人交往時受到的挫折居多。
⑤思維方式。性格其實就是人自身思維方式的一種外在體現,不正確的思維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懼症。比如過分的完美主義者受到打擊後帶來的過分自身反省,每個社交恐懼症患者都應該對“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瞭解。
⑥性格原因。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會看出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迴避社會。不願意和人交往。
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症社交恐懼症治療方法:
1.暴露療法
讓病人暴露於能引起焦慮煩惱的各種不同的現實刺激性情境中,在暴露期間有目的有步驟地使病人產生最嚴重的焦慮反應,鼓勵患者堅持到焦慮緩和為止,使之逐漸耐受並能適應的一類治療方法。又叫快速暴露法,或稱滿灌療法。快速、持續滿灌法有時又稱為集中練習,即反覆暴露練習而沒有太多的間歇時間休息,以取得更好的適應效果。許多研究結果已經表明暴露治療能有效地緩解各種恐怖症。隨訪研究療效比較持久,可以維持數年。
2.催眠療法
精神分析師透過言語暗示或催眠術使病人處於類似睡眠的狀態,使求治者的意識範圍變得極度狹窄,藉助暗示性語言,挖掘病人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發病的根源,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態度及接受治療的積極性是催眠治療成功的必要條件。透過催眠方法,將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產生治療效果。
3.森田療法
森田認為,由於患者對事、對人、對己過分敏感而產生的某些神經症狀。患者大多數有一種疑病心理,追求完善,追求舒適,常對自己的健康狀態過分擔心。常把自己正常變化如心跳快些等誤認為病態,並集中精神注意這些表現,從而出現焦慮和緊張,使不適的感覺進一步增強,導致各種主觀症狀越來越明顯。這種惡性迴圈就是森田所說的“精神互動作用”。森田療法對社交恐懼症的指導意義在於,告訴我們要接受社交中的“膽怯、緊張、心理不安”,這一既定事實,不再把其當作身心異物加以排斥,不再關注體察心理症狀,而是要帶著緊張、膽怯象正常人一樣交往,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使症狀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4.綜合療法
綜合療法包括社交技能訓練和認知行為集體治療這兩種治療手段。兩者都包括對恐怖情境的暴露和脫敏。社交技能訓練透過像微笑、保持目光的接觸、適宜的語調、如何接受讚美、提問、以及發現和迴應同伴的情緒變化等一些社交場合基本技巧的學習應用去應對社交恐懼,甚至人為設計小型的社交場景來增加患者的社交經驗。認知行為集體治療著重糾正社交中的錯誤認知,綜合了“暴露療法”、“認知療法”,突出團體治療的特點。
5.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療法:透過自由聯想和夢的解析,主要針對童年是否有創傷經歷以及創傷對您的症狀的影響,讓潛意識的東西呈現在意識裡,併發洩壓抑和累積的情緒,在潛意識層面進行疏導。
6.脫敏療法
系統脫敏療法又稱互動抑制法,利用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的情境,並透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症焦慮習慣的目的。在心理治療時應從能引起個體較低程度的焦慮或恐怖反應的刺激物開始進行治療。一旦某個刺激不會再引起求治者焦慮和恐怖反應時,施治者可向處於放鬆狀態的求治者呈現另一個比前一刺激略強一點的刺激。
如果一個刺激所引起的焦慮或恐怖狀態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範圍之內,經過多次反覆的呈現,他便不再會對該刺激感到焦慮和恐怖,治療目標也就達到。
7.行為認知療法
行為認知療法的理論假設:焦慮中有心理成分、認知成分和行為成分,是一個三重的理論結構。所以無論是團體、家庭或者個體治療,都要包括基於以上三個部分的技巧指導、心理支援以及防禦復發的防禦計劃。首先從認知角度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源於自己的認知建構方式,進而形成建設性的自我觀念,學會用正確、理智的觀念(如:每個人都會犯錯)來代替引起焦慮的想法(如:如果我犯了錯誤,我就是一個笨蛋),卸下習得的不現實和非邏輯的準則;其次使用系統脫敏法,對引起恐懼的情況做行為分析,把焦慮的程度按次序排列,建立一個焦慮等級層次,先透過角色扮演法模擬情景,從引起焦慮程度最低的情景到能想象到的最嚴重的焦慮程度的情景進行系統脫敏,再透過指定作業,在療程之外的實際社會情景種使用治療中學到的技巧;最後,制定翔實的防禦計劃並將治療中習得的技能概念化形成系統的結構以應對未來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情景。
-
4 # 社交恐懼症顧問
1.凡是需要與人溝通、交流、商討的任務,都會給我帶來比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我還會腦補很多交流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交流開始之前,心情始終無法平靜;
2.走路常常低著頭,儘量避免主動與人打招呼;怕被別人注視。
3.從心裡牴觸任何形式的集體活動,包括大家一起玩遊戲,害怕自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4.害怕任何即時對答的交流,能發郵件就不發簡訊,能發簡訊就不打電話;
5.遇到面試、專案彙報等事情,總是無法將自己放在一個和別人平等交流的位置上,害怕一開口就出錯,負面心理暗示的力量很大,越害怕腦子就越不會轉了,陷入語無倫次之中;
6.面對未知的環境時,總是選擇不說話,總感覺這樣最安全,也不會被別人發現。
-
5 # 小崔不抑鬱
社交恐懼症,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是一種以過分懼怕社交活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症。患者明知恐懼反應是不合理的但無法控制,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並極力迴避社交活動,或帶著畏懼去忍受,影響其正常活動。
社交恐懼症的核心症狀圍繞著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故意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
常見的恐懼物件是異性、嚴厲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親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被批評,可有臉紅、手抖、噁心或尿急等症狀,症狀可發展到驚恐發作的程度。
社交恐懼症的表現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種是患者只害怕當眾發言;一種是患者對許多社交環境存在中等恐懼;還有一種是對很多社交環境都有強烈的恐懼,從當眾發言到只是和其他人交談,這些人是綜合社交恐懼症患者。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社交恐懼症與性格內向的區別是什麼呢?這兩者主要區別在於二者的內心體驗不同。內向的人感受到的更多是“害羞”,而社交恐懼症患者感受到的更多是“焦慮”和“恐懼”。
就拿當眾發言來講,很多人在當眾發言時都會感到有些緊張,這種緊張背後是“害羞”,是怕自己說不好。事實上,很多人都會害羞,一項經典的“害羞”研究發現,40%的人認為自己害羞,而90%的人承認自己曾經害羞。
但社交恐懼症患者體驗到的不是“害羞”,而是“恐懼”,他們會發抖、出汗、頭腦混亂、眩暈、心跳加快,嚴重時,甚至導致驚恐發作。
一般來說,具有膽小、多疑、自卑、害羞、內向、依賴等人格特徵的人群會比較容易患上社交恐懼症,他們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或者能力沒有信心。
社交恐懼的患病原因常常與早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比如家庭教育過於嚴厲、家長的不斷指責讓孩子從小性格受到壓抑;家庭搬遷過於頻繁,孩子喪失社交機會;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失去社交環境等,都易引發社交恐懼。另外,本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比如身邊人有暴力傾向,不友善,使患者人際交往的體驗較差,也會造成社交陰影,從而引發社交恐懼。
此外,社交恐懼症也很有可能是由生物原因造成的。2000年在上海召開了有關社交恐懼症的研討會,主講人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先生說,社交恐懼症的發病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資訊。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
6 # 重慶寸草心理醫生
社交恐懼心理諮詢:接納你自己
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解釋不同人的社交恐怖症背後都會有不同的原因。這與你的成長過程,你經歷的事件,你的人格結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有知道深層的原因,才能解決表層的問題。
社交恐懼症的人內心都有那麼一個超然、完美、權威的自我,他/她用苛刻的必須來控制自己,當社交中稍有不完美,強烈的自我否定、貶低、譴責便油然而生。往往是那些聰明的、敏感的、有些神經質的人容易陷入這樣的困境,而這類人恰好是具有創造力的人。他們總是希望做到最好,又常常害怕自己不能做到最好。
寸草心理諮詢建議面對這樣的自己,我們可以試著:
1、接納你自己
2、把對方想象成自己的親戚
3、我們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這句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何必刻意向那些對自己不友善的人示好呢?你只需要關注那些會對自己點頭微笑致意的人就可以了。 4、不刻意迎合別人。壓抑自己、迎合別人和外界。重慶寸草心心理諮詢解釋這樣的方式既讓對方無法瞭解真實的你,亦讓你自己覺得這樣的交往浮於表面形式,從而也喚不起自己的真情實感,真實的自己也就越躲越遠。
天若有情天亦老,心有寸草心憂少!
郭德綱最近被推倒風口浪尖,在接受《時尚先生》採訪時,他坦言,相聲圈就是娛樂圈,他有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患者都有什麼表現,是情商低的藉口還是別的原因?
回覆列表
主要就是“怕”。無論是想到要去和別人打關係,還是別人主動與你溝通,都會本能地抗拒,然後想一些理由比如:有沒有必要去這樣做,或者這樣做有什麼用?然後就說服了自己,心安理得的繼續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