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兩只老琥

    大部分家長都不允許寶寶吃手,好像寶寶犯了大錯,一旦發現,會馬上制止,從小月齡的戴手套,大一點的塗抹辣椒,到再大一點的責罵甚至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難道寶寶吃手是錯的,一定要糾正嗎?

    答案是:不一定,家長在各階段的引導很重要!

    寶寶為什麼吃手?

    各階段寶寶吃手的原因不一樣,有的需要被鼓勵,有的則需要被疏導、轉移和制止。

    0-3 個月:探索世界

    即便是剛出生的小寶寶,只有有機會,他都會不自覺地把手放到嘴裡,用嘴巴好好“品嚐”手,這是寶寶在探索世界。

    在 0-3 個月,寶寶唯一能自由支配的是口腔,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能將手準確送到嘴裡,意味著寶寶支配自己身體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6 個月:增進手眼協調和安撫自己

    這階段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可以隨時隨地將手放進去嘴裡。除了探索,這階段吃手,還能起到自我安撫的作用。

    特別是寶寶在入睡前或者醒來時,若沒有得到媽媽的及時迴應和安撫,有些寶寶就會透過吃手來愉悅自己。

    6 個月- 1 歲半:長牙

    隨著寶寶能坐會站、會走,寶寶已經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身體,視線範圍和活動空間變大,雖然已經不會花很多時間來吃手安撫愉悅自己,但是這階段的寶寶處於長牙期,牙齦腫痛、瘙癢會給寶寶帶來極大的不適,除了抓拿物品咬來緩解不適,寶寶通常最喜歡吃自己的手,方便易得,軟硬適中。

    1 歲半以後:心理未得到滿足

    1 歲半以後,大多數寶寶吃手已經不再是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而是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特別是寶寶沒有得到家長足夠的關懷和理解時,寶寶又不懂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吃手會讓寶寶的心理得到滿足。

    寶寶吃手有什麼壞處?

    其實,吃手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不好,但需要家長用心觀察吃手可能帶來的影響,不要讓寶寶因為過分吃手而影響到健康。

    吃手最大的危害是可能把病菌帶入嘴裡,寶寶容易得感冒或腸胃疾病,因此要求家長要經常給寶寶洗手,特別是清洗指甲縫。

    在長牙期長時間的吃手,可能會讓牙齒朝不正確的方向生長,影響牙齒的排列。牙齒排列不正確,不僅僅會影響寶寶的語言能力,容易講話漏風、咬字不清,甚至還會養成不正確的咬合習慣,嘴巴、臉的外觀可能也會隨著變形,影響寶寶的顏值。

    對於已經能獨立活動的寶寶,過分沉浸於吃手,缺乏和身邊的人互動,可能會讓寶寶形成內向的性格,不愛和人溝通,不利於他日後的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

    如何戒除寶寶吃手的行為?

    總的來說,寶寶吃手,如果只是階段性的行為,則不必過分關注,甚至苛責他戒除,而是應該合理的引導,讓他轉移注意力。

    如果寶寶已經將吃手固化為一種習慣,則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這時候不應該是一味粗暴地打罵,而更應該認真觀察反思寶寶為什麼執著於吃手。

    寶寶吃手怎麼辦?

    不管寶寶吃手是階段性行為,還是已經養成一時無法輕易改變的習慣,在遇到寶寶吃手的時候,馬上能做的是,把寶寶的手洗乾淨,減少病菌對身體可能帶來的危害。

    除此之外,每個階段,家長還可以這麼做:

    0-3 個月:鼓勵

    這階段,不僅不建議制止寶寶吃手,更建議創造環境鼓勵寶寶吃手。

    如果寶寶穿衣過多,手不方便送到嘴邊,建議不要給寶寶過分包裹,讓他的手臂手腕能靈活的移動,千萬注意,不要用小手套把寶寶的手包住。

    如果發現寶寶的手一直在嘴邊徘徊,無法準確送到嘴裡,建議家長適當出手幫忙,幫助寶寶把手送到嘴裡。

    4-6 個月:多一點關注

    這階段,寶寶的頭部和脊椎的支撐能力還比較弱,不建議長時間的豎立或坐立,因此在床上的時間會相對比較長。

    建議寶寶在醒的時候,媽媽要多和寶寶互動,以免他感到無聊而把手放進嘴裡。

    長牙期:轉移注意力

    長牙期的寶寶會隨時隨地把手放進嘴裡,緩解長牙的不適感,此時家長可以購買安全的磨牙工具或食物,減少寶寶吃手的次數。家長也可以定期給寶寶的牙齦按摩,幫助他排解長牙的不適。

    除了透過咬、吃轉移注意力,還可以多帶寶寶出去玩,讓寶寶的興致轉移到好玩有趣的事情上,而不是長牙的不適。

    1 歲半以後:觀察和理解

    這階段的寶寶已經慢慢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但是詞彙量有限,可能還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就需要家長耐心觀察寶寶的行為,教寶寶將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而不是獨斷專行、誤解寶寶。

    寶寶的需求如果得到滿足,就不會將注意力停留在吃手來安撫自己。

    寶寶吃手並不是一個大問題,需要家長了解寶寶各階段的生理特點,學會理解寶寶,讓吃手這件事起到幫助寶寶的作用,而不是增加寶寶的心理陰影。

  • 2 # 憶花者

    個人經驗:吃手應該是每個小孩子都有的過程,無法避免只能儘量控制,等慢慢三四歲以後就不吃手了,我家小寶寶就是的,辦法只能是一看見他吃手就制止他,再者是儘量不要讓小孩抓、摸不乾淨的東西,切記一定一定要勤洗手,保持手的乾淨,預防口足手病的發生。

  • 3 # 輕煙說育兒

    孩子在出生後的第一年被稱為“口欲期”,在這個時期,他看到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放,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父母不必過於擔心。孩子為什麼喜歡吃手呢?

    1、寶貝需要吸吮。對於剛出生的寶貝來說,吸吮是一種本能。新生兒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還不能控制自己的動作,等長到2、3個月時,孩子可以出現手上的動作,手就成了有趣的玩具。當孩子感到不安、煩躁的時候,也會透過吃手來安定情緒。

    2、餵奶方式不當。有很多媽媽的餵奶方式不正確,餵奶時離孩子遠,孩子感受不到愛和溫暖,不能滿足孩子的吮吸慾望。或者是餵奶粉時,奶嘴開得太大,孩子很快就吃飽了,但是心理上還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就透過吸吮手指的方式來代替。

    3、孩子感到寂寞。如果父母比較忙,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孩子便會透過玩弄和吸吮手指來解悶。

    總之吃手是寶寶的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方式,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需求和一過性行為,父母無需加以干涉,只要保持衛生就行,大一點,這個習慣就會消失。

    預防過分吃手從以下方面著手:

    1、行為忽視。如果孩子吃手不是太嚴重,父母可以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2、滿足寶寶充分吸吮的需要。媽媽餵奶的時候要心境平和,不急不躁,等寶寶主動吐出乳頭再離開。餵奶粉的,奶嘴不要太大,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來吸吮,同時多撫摸孩子。

    3、多陪陪寶寶。要利用空閒時間多和孩子說話、唱兒歌等,使孩子有安全感、幸福感、滿足感。

    4、給孩子提供合適的玩具。父母可以給孩子一些能夠用手拉扯的玩具,比如搖鈴等。

    5、提升寶寶的認知能力。沒事多帶孩子出門活動、郊遊,讓他知道外面有很多比吃手要好玩的事情。

    糾正孩子的吃手行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把焦慮情緒帶給孩子。正確的做法是先分析原因,再對症下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關於你們玩遊戲發生的故事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