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小田園
-
2 # 車曦
校醫院主要職責是為本校師生服務,兼顧社會服務職能。其水平取決於學校規模,學校水平,也就是學校投入。我母校海南大學校醫院水平一般,比鄉鎮醫院稍好些,海南另一所大學校醫院,排名還要靠後。而中國科技大學校醫院(不是附屬醫院),雖只是二級醫院,其眼科水平在安徽省都屬於上乘。
-
3 # 我是戴姐姐
校醫院醫生應該說和社群醫院醫生差不多,叫做全能醫生,比較全面瞭解一些基本的醫療知識,但是真的有什麼問題還需要去大醫院看病,因為大醫院分得很細很細。
校醫只能夠在發現問題的時候,他們可以決定是否嚴重,需要校醫室處理一下沒有問題了,還是有問題,需要馬上去醫院。
更確切地說,處理一些基本的醫療他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更深就需要看醫生了。
-
4 # 首席醫師
校醫院醫生多數是全科醫生,負責基層的基本醫療,可能沒有醫師資格證書,沒有辦法單獨行醫及專科治療,可以初步診療,判斷,理療等,起到分診,指導,推薦等作用,也可以對小病臨時處理。也是符合中國分級診療原則!如果有執業醫師證,是真正的醫生,除非待遇很好,否則不願意在校醫院執業。
-
5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明確一點,校醫院不是大學附屬醫院,這種區別在一部分高校表現得並不明顯,但在醫學院或設有醫學院的綜合性大學表現得卻是非常明顯的。以本人的母校四川大學為例,很多人都知道,四川大學有華西醫院、華西婦產兒童醫院(二院)、華西職業病醫院(四院)、華西口腔醫院等附屬醫院。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在人民南路的四川大學華西校區裡面還有一所醫院,那就是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的“校醫院”。
華西“校醫院”是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在校學生的醫保定點醫院,對在校學生有諸多醫療費用減免政策,比如掛號費、檢查費、藥品費等等,都比其他醫院要低許多!在校學生患病,通常都是先到“校醫院”就醫,“校醫院”搞不定才會轉往華西醫院。
華西“校醫院”是什麼級別從四川大學的官網等處我們可以查到,華西“校醫院”又叫華西保健醫院,與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的望江醫院、江安校區的江安醫院合稱四川大學校醫院。換言之,華西“校醫院”雖然掛著“華西”兩個字、也位於四川大學華西校區,但是與華西醫學院和幾個附屬醫院卻沒有半毛錢關係,它是直屬四川大學的另外一所醫院。
四川大學校醫院似乎並沒有評定等級,但從它公佈的醫務人員配置、裝置、床位等等來看,應該不會超過二甲的標準,甚至連不少二甲綜合性醫院必須設定的科室都沒有設定。也就是說,四川大學校醫院充其量也就是二甲醫院的水平,跟你們縣醫院差不多,比全國頂尖的三甲綜合性醫院——華西醫院差得太遠太遠……至少本人讀書那會兒沒有什麼同學畢業後願意選擇去校醫院應聘、工作。於是,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在華西“校醫院”裡,很多醫生卻是川北醫學院、瀘州醫學院畢業的,華西醫學院自己的畢業生反倒是成了“另類”……當然,十幾年過去了,現在華西“校醫院”裡的醫生是不是本校畢業生為主,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似乎現在四川大學校醫院也已經有博士、碩士學歷的醫生了。
校醫院的水平到底如何校醫院,說白了就是給在校生看看“頭疼腦熱”的,真要有什麼大病,基本都是就近轉院治療。比如四川大學,比較嚴重的疾病基本都是直接去華西醫院,校醫院基本就是治療常見疾病。其水平到底如何,不好妄加評論,但有一個小故事倒是值得分享一下。
記得讀書那會兒,有一次去校醫院看病,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內科某專業的在讀博士。華西“校醫院”的醫生是這樣看病的——醫生:“你覺得哪兒不舒服?”病人:“……(具體內容省略)”醫生:“那你覺得可能是啥子病喃?”病人:“……”醫生:“你覺得你這個情況該咋個處理喃?”病人:“……”醫生:“要得,處方給你,你去藥房取藥吧……”到底誰是醫生、誰是病人?這就是華西“校醫院”經常會出現的一幕。
從以上這個小故事我們也能看得出,校醫院的醫生水平恐怕也就那麼回事。其實也能夠理解,自己只是川北醫學院、瀘州醫學院本科畢業的,怎麼去給華西醫學院專業正好對口的碩士、博士看病?如果對方是其他專業的,或許自己還佔據一定“專長”優勢。可讓校醫院的內科醫生去給內科專業的在讀博士看病,似乎也的確有些勉為其難了……
不過,從本人讀書時幾次在校醫院的看病經歷來看,在常見疾病的診治方面,校醫院的醫生水平還是不差的,至少不比外面的醫院差多少。如果遇到一些計較嚴重的疾病,校醫院治不好,外面一些醫院也未必能夠搞定,不是嗎?總之,對於在校學生的基礎醫療而言,校醫院的水平足夠了。當然,其他學校本人不是很瞭解,至少四川大學大致是這麼一個情況。
回覆列表
校醫院醫生一般只能簡單治療一些頭疼發燒以及日常的小問題。
學校畢竟不是專門的醫院。
如果病情嚴重,也會讓去大醫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