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嘗歷史百態

    古人用詩詞迴應別人的謾罵,就我的理解應該是“古人是怎麼用詩句罵人的”

    1、罵忘恩負義:

    《紅樓夢》中說孫家當年是為了巴結賈家才投到賈家門下的。但是後來迎春嫁過去之後,孫紹祖對迎春百般折磨,迎春受盡種種虐待,一年之內就被折磨死了。

    《紅樓夢迎春的判詞》

    【清】曹雪芹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2、罵庸官無為:

    蘇軾侍妾王朝雲於宋神宗元豐六年生下第四子,中年得子的蘇軾在嬰兒滿月當日,邀親朋好友辦“洗兒會”慶賀。蘇軾信手戲作《洗兒詩》,表面上寫的是孩子的教育話題,實則是對官場進行了嬉笑式的諷刺

    《洗兒詩》

    【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3、罵兄弟相殘:

    三國時期,曹操去世後,他的長子曹丕即位。在一樁造反政事中,曹丕假控曹植為主謀,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出來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曹植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

    《七步詩》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罵昏君降敵:

    後蜀與宋軍交戰,當時宋軍僅數萬人,而後蜀則有“十四萬人”之眾。以數倍於敵的兵力,即使面臨強敵,當無亡國之理。可是一向耽於享樂的孟蜀君臣毫無鬥志,聞風喪膽,終於演出眾降於寡的醜劇。氣得花蕊夫人徐氏爆發出一句熱罵:“更無一個是男兒!”

    《述國亡詩》

    【五代】花蕊夫人徐氏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5、罵妄自尊大的“才子”

    杜甫——“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

    6、罵無知的人

    李清照——“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其實有很多罵人的詩,只是透過文學的方式表達,少了幾分兇悍,多了幾分情懷

  • 2 # 筱筱精靈

    也許不一定達到謾罵的程度,可能會是尖利的諷刺或鄙夷對方。

    聚散虛空去復還,野人閒處倚筇看。

    不知身是無根物,蔽月遮星作萬端。

    以云為喻來暗諷囂張跋扈、為所欲為的小人。

    《鄘風·相鼠》

    相鼠有皮 ,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你看這黃鼠還有皮,人咋會不要臉面。人若不要臉面,還不如死了算啦。

    《小雅·巧言》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

    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既微且尰,爾勇伊何。

    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通俗點講,這個就是罵人顛倒黑白,壞到腳上流膿嘴上冒泡~

  • 3 # 情解紅樓夢

    傳說中的蘇小妹與蘇軾的對詩吧:蘇小妹說蘇軾臉長:“昨日一滴相思淚,今日方流到腮邊。”蘇東坡迴應: “蓮步未離香格下,額頭已到畫堂前。”

    再就是李白的《上李邕》,這是李白迴應李邕認為他語雖狂妄,卻年輕不堪任用而作: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 4 # 撥雲探歷史

    我來說說北宋的王安石吧!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改革家。宋神宗年間,社會階級矛盾突出,政府腐敗,國家積貧積弱,外部又有遼和西夏虎視眈眈。王安石於是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諸如青苗、免役、均輸、市場、農田、水利等一系列新法,來調整矛盾,維護社會公平,增加國家收入,以達到強國的目的。其政治變法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奈何改革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豪強貴族的利益,他們聯合起來瘋狂攻擊王安石變法,阻撓改革。大臣範純仁上書皇上,公開指責安石“掊克財利”,舍“堯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呂誨上書劾王安石巧詐,說他:“置諸宰輔,天下必受其禍”。王安石在回覆反對派領袖司馬光(砸缸的那位)的信《答司馬諫議書》中提到“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意思是早就知道你們會對我有那麼多的怨恨和誹謗的。

    非但朝廷上排山倒海般的反對指責,皇帝的後宮也不安穩。宋神宗的母親皇太后,奶奶太皇太后紛紛出來找宋神宗,哭成了淚人:“王安石用新法搞得天下大亂呀!”

    在強大的反對派竭力誹謗、攻擊、指責下,王安石被迫辭職。次年雖再度拜相,宋神宗對他的態度已有所變化,即所謂“意頗厭之,事多不從”。王安石看到變法停滯不前,被迫再次辭職,回到江寧。王安石心情十分憂憤,寫下了這首《浪淘沙令》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

    一為釣叟一耕傭。

    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

    興王只在笑談中。

    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伊尹(商代名相)和呂尚(姜子牙)兩人曾是農夫和漁翁,他們什麼樣的窮困和發達都經歷過。如果不是商湯、周文王發現並重用,他倆也就老死山野了。湯武二帝雖然是偶遇賢臣,但使得如雲生龍、風隨虎一般,談笑中建起了王業。可是直到千載之後的今天,伊、呂兩人的功勞又有誰敢與其爭比!

    從王安石的詩詞中不難看出,他是多麼的不甘、懊惱、懷才不遇的抱怨,他還是寄希望於皇帝的英明,抱怨改革失敗還是宋神宗不夠堅定,認為只有商湯和周文王那樣的明君才能意識到他是如同伊尹或姜子牙那般的賢能,他也是可以把大宋王朝從積貧積弱的局面挽救過來。

    可惜的是,王安石病逝五十年後,積貧積弱的北宋王朝走到了盡頭,發生了“靖康之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考過後沒有被理想高中錄取,漸漸覺得自己一文不值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