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是朱元璋治理貪汙的手段嚴酷,二是明初的四大案牽連人員甚多,當官成了高危行業!
8
回覆列表
  • 1 # 天晴愛睡覺

    朱元璋起自布衣,深受貪官汙吏之害,所以當了皇帝之後對付貪官可謂是竭盡所能;剝皮實草、流放抄家等等可謂是無所不為其極,讓貪官心驚膽戰,卻讓受貪官毒害的百姓拍手稱快;照常理來說,就朱元璋這個殺法,應該沒有人敢貪汙了,也沒人敢當官了;

    但實際上當官的還是前赴後繼,貪汙的還是殺之不絕,這都是為什麼呢?結合人性和機率學,原因大概有一下幾點:

    第一,當官就算不貪汙,還是有很多特權的;首先是免除徭役,田地不用交稅,不用修橋補路的被折騰;而且收入穩定,旱澇保收,比做個農民看天吃飯要好很多了;

    當官的又都是書呆子,手無縛雞之力,經商無能,種地不會,做工辛苦,也就只能當官了;

    第二,去當官的也不都是貪官。朱元璋雖然殺貪官,總不至於連清官一起殺吧;所以說殺來殺去嚇走的是膽小的貪心鬼,嚇不走正派的讀書人。

    第三,深藏在人性中的僥倖心理。貪官在面對朱元璋時就像咱們買彩票,只要不被抽中就萬事大吉,說白了就是賭一把,贏了就從此吃穿不愁,輸了無非一了百了;況且每個貪官都覺得運氣差的不一定是自己啊!

  • 2 # 胖胖弓的歷史課

    古代中國社會是個王權至上的等級社會,士農工商四民本身已有層次之分,如果想力爭上游,打破已有的身份階層,只有入仕一途。

    科舉考試首先本身就有錄取額度的限制。洪武三年所定省直應試舉人額度為500人,進士額度為100人,可見當時名額之少。萬曆時期,會試者至四五千人,較之洪武時期增至10倍。

    獲進士科名者,朝廷賜宴、賜鈔,刻進士題名碑錄,建科第牌坊,極盡榮名。可謂一朝中榜,榮華享盡。

    雖然入仕後有可能會被誅殺,但這機率還是非常小的。

  • 3 # 孤城影隨

    明太祖朱元璋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建立的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制度空前的完善,國家也是非常的富強。但是歷朝歷代都有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貪官橫行,不管哪個朝代,就是政治才清明,皇帝再英明都無法保證沒有貪官出現,這也是歷代皇帝比較發愁的問題。但是在對付貪官這方面朱元璋可以說是最殘忍的,手段是最狠的。動不動就會腦袋不保了,而且死法那也是五花八門,讓人看了都心驚膽寒。就連自己的女婿,駙馬歐陽倫都因為走私茶葉被朱元璋處死啦!朱元璋明文規定朝廷官員但凡貪汙銀兩超過60兩就要被判死刑。但是縱使是這樣明朝的貪官任然是前赴後繼,絡繹不絕。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朱元璋

    難道說這些貪官都不怕死嗎?當然不是的,人人都怕死,而且沒有人好好的想去死。那麼究竟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由於朱元璋是大明開國皇帝,所以他這一朝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元朝遺留下來的官員。因為他們都在元朝做過官所以對元朝的官場風氣和朝廷制度相當的瞭解,而且元朝官員的思想已經在他們心裡根深蒂固啦!由於元朝末年皇帝比較昏庸,朝廷官員也都比較腐敗,營私舞弊,中飽私囊這種事情在那個時候比較平常。因為幾乎所有官員都在貪,誰不貪誰就是傻子一樣。所以這種官場敗壞的風氣已經養成習慣啦!朱元璋一上位立馬規定不讓他們貪了,他們一時是接受不了的,哪怕以死相挾也只能是嚇住了一部分人,不可能讓所有人因此就都改變過往的生活習慣啦。第二就是朱元璋對朝廷官員的待遇方面處理得不夠妥當。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個農民出身,因為從小就過著窮苦的日子,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就幾兩銀子。那種生活朱元璋是深有體會,因此朱元璋就認為既然老百姓一年有幾兩銀子就能夠生活了,你們當官的一個月給你們發幾兩銀子就足夠你們用了。所以明朝官員的俸祿在歷朝歷代是最低的,可想而知朝廷官員們工資低,他們的生活會好嗎?再加上他們還得給下人發工資,還有官場的各種應酬,樣樣都得花錢,因此有許多官員就不得不鋌而走險想方設法的貪汙錢財。說到底貪汙了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啊!光憑自己的那點俸祿養家餬口都不夠啊!與其讓全家人跟著自己餓死,不如讓全家人跟著自己吃好喝好了再死,運氣好了說不定還能倖免於難。像右丞相胡惟庸一開始就是這麼想的,可惜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最終胡惟庸的下場同樣是非常悽慘的。

    胡惟庸

    第三就是由於朝廷大小官員太多了,全國各地都有官員存在,有一句話叫做法不責眾。大家心裡其實都明白,真正兩袖清風的大清官是很少的,可以說在明朝貪官無處不在,只是有的貪得多,有的貪的少而已。於是官員們就產生了一種攀比心理,心想既然別人貪了多少一直都沒事,那麼我貪汙點也應該沒啥事。還有就是既然全國的大部分官員都在貪那麼你皇帝不可能把全國的官員都給殺了吧!偶爾查出幾個來被砍了頭也只能怪他們倒黴,只要查不到我頭上就萬事大吉,因此好多官員都是抱著這種僥倖心理。

    朱元璋

    所以懲罰貪官主要還是要從制度上出發,不過也要考慮下朝廷官員的處境,如果給他們的待遇都不夠養家餬口的,還不讓他們貪,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事實證明朱元璋在處理貪官問題上雖然手段很嚴厲,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到了後世子孫那裡仍然是貪官汙吏橫行,這說明朱元璋考慮問題還是不夠全面的。

  • 4 # 勇戰王聊歷史

    首先,當官的危險係數並不高!

    朱元璋殺的官員中,大部分都涉及到了朋黨。而且,說老朱殺了數萬貪官,其實也有誇張成分。因為,當時明朝真正的官員人數也就一萬來人(5000-20000人之間變化)。一個縣,也就知縣、縣丞、縣主簿、縣尉、教諭,大概5個人是官員,其他人都不算。一個案子牽扯上萬人,肯定有胥吏和家人被牽扯進去。

    所以,被殺的貪官人數其實也就“數以千計”。這些人再分攤到老朱在位的30來年,每年也就數百官員被殺。

    其次,當官不納糧啊!

    朱元璋整治貪官很給力,貪墨60兩就會被殺。但是,當官不用貪腐,也能掙錢啊!我舉一個例子,也是明朝官員掙錢的主要手段之一。

    明朝的官員(士紳)是不用納糧的,不交稅的!只要你一當官(有了功名),馬上就會有很多人把自己的田地掛到你名下,帶著田地來投靠你!白吃田租,還擁有了自己的“佃戶”!多好的事啊,這可是合法收入!

    明朝的官員都是土地兼併的老手,都會從田地裡面掙錢。這跟貪汙,不搭邊。

    除此之外,當官以後,自己也會成為家鄉名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群人圍著你拍馬屁!就是為了這份榮譽和地位,也要去當官!

  • 5 # 對夢山谷主談戰略

    一邊是朱元璋殺了數以萬計的官員,另一邊是當官的還是前赴後繼。這似乎很難讓人理解,那是因為沒有真正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厲害的地方和朱元璋當皇帝英明的地方!

    ——動殺機的朱元璋(劇照)

    一方面,這是由中國傳統文化從根本上決定的。

    中國傳統文化講,“學而優則仕”!這是說,學習好的,應該去當官,去報效國家!

    中國傳統文化講,“國家興亡,匹夫有則”,這是說,熱血男兒都應該立志報效國家!

    中國傳統文化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說,所有行業都是低賤的,只有讀書入仕才是正途!

    中國傳統文化講,“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說,好好讀書入了仕途,身份地位、錢和美女什麼就都有了。

    以上這些中國傳統是儒家文化幾千年以來一直宣傳的,也是華人幾千年來侍奉和追求的,包括現在的華人也是信這個的。

    這些中國傳統文化,不會因為朱元璋當皇帝殺官員了,就不起作用了,它已經深入華人的精神世界,影響的是靈魂追求。

    從歷史的視角看,在華人心裡,國家比皇帝重要,千千萬萬的華人為了國家的存亡,為了民族的存亡,是不怕殺頭的,是敢於灑熱血的,這也才使得中華民族得以五千年不倒,成為唯一一個沒有斷過的文明。

    所以才會出現:一邊是朱元璋殺了數以萬計的官員,另一邊是當官的還是前赴後繼!

    另一方面,這是朱元璋當皇帝英明的地方決定的。

    首先要分清楚的是,朱元璋雖然殺了很多官員,但大多數是貪官汙吏,並不是說只要是當官的他就殺,如果真如這樣,他拿什麼來統治國家呢?

    歷史真實情況是,朱元璋不僅愛人才,而且開創了歷史上沒有過的培養官員的模式,真正解決了教育的相對公平性,為寒門子弟實現鯉魚躍龍門提供了機會。

    中國歷史以來,很多人都在擔心害怕一件事,那就是有錢的永遠有錢且越來越有錢,沒錢的貧民子弟難有翻身出頭之日。包括今日中國,很多人也同樣有這樣的擔心,要不然學區房就不會那麼貴,課後培訓就不會那麼火,都是希望透過讀書來改變命運。而這些,在明朝時,是做得相當好的。

    朱元璋作為貧農出身的皇帝,深知平民子弟對透過讀書進入仕途的渴望,他想盡辦法開創完善了教育制度“社學”。

    ——明朝遺留下的“社學”

    明朝以前,能讀書接受知識文化的,要麼是士子要麼是貴族,特別是秦漢南北朝時,讀書入仕途幾乎被世家大族壟斷,平民子弟要讀書,是非常難的,這就導致能當官的都是世家子弟。

    科舉制度雖然是從隋唐時興起的,發展到宋朝,但是全國普及的教育制度仍沒有,讀書只能依靠少有的國立學校和私塾,家裡沒錢,想讀書深造依然是很難的。直到朱元璋當了皇帝,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真正下沉到鄉間的全民教育普及制度“社學”。

    朱元璋要求,“社學”是直接和縣州教育政績掛鉤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所有小孩無論階級如何,貧富如何,都有入學受教育的權利,這可算是義務教育的最早雛形。

    正在“社學”的普及下,明朝讀書人越來越多,讀書識字人也越來越多,從讀書人中選拔當官的越來越多,這也就帶來入仕途當官晉升變得相對公平很多。

    史學大師何炳棣先生的研究成果《明清社會史論》分析總結,中國歷史上,平民甚至貧民出生,透過科舉入仕的官員,明朝最多,狀元平民出身的,大學士平民出身的,明朝也是最多。

    查了一下何先生的這本書,明朝時毫無家庭背景出生的科舉進士,成化五年(1469)達到最高峰的60%,其它年份最低佔比也在40%以上,如果將官僚外的吏員算上,明朝公務員系統,七成人皆平民子弟出生

    這是朱元璋多了不起的一個歷史成就和貢獻呀!朱元璋雖然殺了很多貪官,但他同時給了社會平等公正,給了無數民眾夢想,自然就會有很多人前赴後繼地去當官了!

    其實還應為朱元璋說句話,雖然朱元璋對官員非常苛刻,俸祿很少,但是朱元璋還是非常人性化地留了門的,當時朱元璋規定,進士、舉人的田畝不需要交稅,這樣就會有很多人願意將田畝寄託在讀書人的名下,因為可以減稅,讀書人也就可以多一份收入。

    總之,朱元璋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很樸素,儘量為天下人提供公正平等的讀書入仕的機會,保證當官的一定身份地位,保障必要的收入渠道,但是就是不能貪,誰貪殺誰!所以,就出現了殺了一批批貪官,又有一群群人前赴後繼爭著去當官!

  • 6 # 天津自適居

    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千里做官為求財是當時大部分做官人的的期望。即使太祖殺了一批,繼任者既然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這些貪官不是怕死,而是怕不能撈得夠多。

    馬克思曾說“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可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法則是古今中外共通的。

  • 7 # 兇猛治國

    朱明王朝建立之初,政權根基不穩,朱元璋靠鐵腕手段猛烈治國,使國家由亂世平穩過渡到平世。但是,明初的實踐也再一次宣告肉刑“止奸禁暴”論的破產。

    其實,朱元璋的嚴刑峻法沒起到多大效果。百姓也不是嚇大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不光是貪官,還有各種犯罪的人,越殺越多,朝殺暮犯,怎麼都殺不完。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大誥》出來後,惡人不以為然,照樣犯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如啖飲食),一點都不害怕。朱元璋反思:是不是法網太密,殺人殺得太猛。

    到了晚年,朱元璋才認識到嚴刑峻法不足以教化人民,於是廢除親手製定的《大誥》中的嚴酷法條。1395年六月,他對官員們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40多年,親理天下事務,對人情的善惡真偽無不涉獵。對罪行深重、奸頑刁詐的人,我特令在法律之外再加重刑,使人警醒、害怕,不敢輕易犯法。但這些特別手段只是權宜之計,目的是頓挫奸頑之徒,不是守成之君能用的常用手段。即位的君主以後統理天下,只遵照《大明律》與《大誥》,不許用臉上刺字、身體上刺字、荊杖行刑、割鼻子、閹割生殖器等刑罰。

    這項諭旨明令廢除黥面和刺字等肉刑,成為後世執行肉刑的指導思想。明代法學家丘濬對此評論說,重視刑誅可以禁止奸邪、禁止暴力?早上懲治犯人,到晚上又再次犯罪,晚上治罪而第二天還是犯罪,屍體剛移走又有人接連而來,懲治越重犯罪越多,這都是明太祖的話,明明白白寫在《大誥》上的。由此可知,用肉刑止奸禁暴必定是無效的。袁宏曾經說過,專用刑罰,不對人進行德教,真是離真理差得太遠,這個話真是太有智慧了!這位學者型高官主張,不應使用肉刑減少犯罪,而應求助教化的手段,使人明白事理,遠離罪惡。

    朱元璋死後不久,《大誥》就被其繼承者所拋棄。到明代中葉,一度家家收藏、人人誦讀的御製聖書已經很難看到了。

    朱元璋明令廢除黥面和刺字等肉刑,但是,他的繼承者始終頑冥不化,死死抱著黥面和刺字的肉刑不肯放棄。但是從整體來看,明代肉刑還是沒落了,肉刑衰微而體刑增加,也稱得上是刑罰的大進步。在歷史上,大體上出現肉刑讓位於體刑的歷史趨勢,但是肉刑的存存廢廢、盛衰起伏在歷史上也是多次出現的。比如,明代肉刑衰微,但到清代,肉刑依然盛行,趨勢決定論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行得通的。

    經過郭桓案和空印案兩場大案,許多無辜的官員死於非命。

    朱元璋大殺貪官,有的是真貪,有的則是冤枉,有的則是無辜而受連坐。大殺貪官,最後被證明完全失效,因為貪官永遠是殺不完的。究其原因,一是法網太密,小魚小蝦都抓來處死,因此貪官越殺越多;二是治貪難度大,靠殺人無法解決體制痼疾。貪官一旦有機會,貪汙納賄如啖飲食,不以為意,朝殺暮犯,前仆後繼,殺來殺去,無所畏懼,因此貪官怎麼都殺不完,陷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你殺你的,我貪我的”的怪圈。

    對朱元璋大開殺戒的做法,繼位的建文帝不以為然,銳意改弦更張,鼓勵大臣糾正司法不公。

    建文帝把學士楊士奇、楊榮、金幼孜叫到榻前,說:“近年法司很濫,朕怎麼不知道?他們所判決的大逆不道罪名,往往舞文弄法,把無罪的人弄成有罪,先帝(朱元璋)多次嚴厲禁止。所以死刑一定要四五覆奏,而法司甘為酷吏而不知羞愧。從今以後審重囚,你們三人一定要去參加審理,有冤枉的,即使是小事情,也要向我報告。”這樣,才阻止住了濫殺的勢頭。

    朱元璋是剛猛治國的,刑罰都是比較毒辣的。我們從這些毒辣的法律中,能感受當時百姓所承受的苦難。

    從1385年至1387年,朱元璋親自動手動腳找資料,編輯官員和百姓以前的犯罪事例,編寫幾本酷刑大全,嚴酷程度超過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時期的法令。雖然是邪惡的書,卻被披上一層美麗的外衣——這些邪惡的書都有動聽的名字:《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和《大誥武臣》。

    “大誥”本是個好詞,“陳大道以誥天下”,出自《尚書》。孔子最崇敬的古代聖人周公,輔助武王滅掉商紂王。滅殷後的第三年,管叔等發動叛亂。周公舉行東征,討伐叛軍。他進行占卜,釋出《大誥》,訓誡臣民。朱元璋頒行《大誥》,就是仿效周公,以當時的犯罪事例警誡臣民,不要犯上作亂,用嚴刑峻法防範和鎮壓人民的反抗,嚴酷程度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封建王朝。

    這幾本邪惡的書,全國強行發行數千萬冊。罪犯如果家中有一本《大誥》,判刑可以罪減一等,目的就是使天下百姓熟知《大誥》的威猛,心生害怕,不敢輕易犯罪。相反,你如果對《大誥》大不敬,拒絕收藏,全家會被遷到遠方去,永遠不許回來。朱元璋還親臨南京午門,給大臣講解,政府組織宣講團到處宣講。《大誥》還成為教科書,國子監必須學習,是科舉必考科目。全國迅速掀起背誦《大誥》的熱潮,近20萬人因為背得好,進京受到嘉獎。

    明代以酷刑懲治官吏和百姓,是觸目驚心的殘忍。書中羅列幾千件族誅、凌遲、梟首的案例,還有1萬多種斬首、棄市以下罪行的案例。

    酷刑種類有族誅、梟首、斬首、死罪、棄市、絞死、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挑筋去膝蓋、斷手、斬趾、刖足、枷令、常號枷令、枷項遊歷、重刑遷、充軍、閹割為奴等,此外很殘忍的有凌遲、剝皮、磔刑等,令人毛骨悚然。

    一看這些罪名,人類就好像倒退到奴隸社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百姓只好任由政府宰割。同一種犯罪,《大誥》比《大明律》狠毒得多,而《大明律》又比唐律狠毒。不少按照明律只應處笞、杖的,《大誥》則直接判死刑。

    治貪是幾本酷刑案例大全中的重頭戲。共有4編236條,懲治貪官汙吏、打擊地方豪強的酷刑多達150條。他在當叫花子時飽經世態炎涼,特別恨貪官和富豪,當皇帝了,對他們的處罰就特別嚴厲。

  • 8 # 讀歷史很好

    您好,我是小殷說歷史,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朱元璋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赫赫有名的草根皇帝,他的人生經歷堪稱傳奇,很多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在位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整頓貪官,要說到對整頓貪汙腐敗最嚴厲的皇帝,朱元璋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可是自他之後,到了明朝中後期,貪汙腐敗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即使打擊力度如此嚴厲,還是有人投機取巧。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第一:明朝的低薪養廉政策,有明一代官員的工資都很低

    1:朱元璋為了讓朱家江山得以長久鞏固,分封藩王,由朝廷供養,不幹實事

    老朱為了讓自己的江山得以長久鞏固,在洪武三年分封幾個年長的藩王。比如說秦王,晉王,燕王等。洪武十三年讓幾個年長的兒子前往藩王就藩,後面其他的一些兒子陸陸續續趕去。這些藩王所在的各地,比如說周王分封在河南汴梁,也就是北宋故都。在藩王之上有布政使,都指揮使,提刑按察使等。但藩王手上掌握著軍隊,所以才有了後面的靖難之役。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用心良苦,這些藩王從小就能得到俸祿。一年是一萬石,比最高一級的公爵還要多一半。你如果生在了朱家帝王家,你不用幹實事,就能得到天賜的東西。

    2:明朝的低薪養廉政策做的很失敗,官員工資很低,官員們沒有活路只有貪

    我們看哪一個朝代官員待遇最好,那就是宋朝。待遇最低的朝代就是明朝,誰也比不上他。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說法是低薪養廉,所以明初時期的老百姓生活很好,可是官員就未必了。一個七品官一年的俸祿也就幾十石而已,勉強維持一家四口人的開銷。這就讓一些人心裡癢癢,利用了職務之便,到處貪汙受賄。比如說工部侍郎的韓鐸,戶部侍郎的郭桓等。即使殺了那麼多人,雖然有所好轉,可是洪武朝還是有貪汙的事情,朱元璋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反而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第二:歷朝歷代的發展,到了朱元璋時期廢除宰相,皇權達到了前所未有巔峰

    1:春秋時期重視的忠孝節義,戰國時代為謀生不擇手段

    我們都知道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間段,其中春秋最重視的就是忠孝節義。出現了讓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說為智伯報仇的豫讓,他很有名的一句:“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讓我們很多人難以忘懷;到了戰國時期性質就發生了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得到了徹底的轉變。春秋時期許多小國家到了戰國時代不復存在,變成了戰國七雄。我們看秦國最終能取勝,少不了一些陰謀詭計。恰好這些六國的君主都昏庸無能,比如說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李牧都是被離間計陷害被殺,抑鬱而終的。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貪官,可想而知後面!

    2:從秦國到明朝的許多奸臣要麼就是貪財,要麼就是貪權

    從秦國建立一直到明朝結束,有將近2000年的歷史。湧現出許多的奸臣,權臣,貪官,正臣,能臣,忠臣。比如說漢武帝時期的公孫弘,由於他的自私,更是害死了一代能臣主父偃。而他以70歲的高齡當上了御史大夫,專門負責彈劾。八十歲去世,也算得上是善終。還有一點就是善於揣測皇帝的意思,這些人數不勝數。貪權貪財最典型的就是秦檜,不管是小說演義還是電視劇裡面,我們看到過很多這樣的影子。為了一己私慾,而去貪財貪權害人。

    3: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宰相制度,皇帝大權獨攬,可他的子孫們做不到

    朱元璋農民出身,本來就特別痛恨貪官汙吏。所以他有那個決心去懲貪,洪武十三年老朱廢除了一千多年以來的中書省宰相制度,從此皇帝大權獨攬。之前歸中書省掌控的六部也升了一級,所有政務都讓皇帝親自處理。因此他是明朝歷史上最辛苦的皇帝之一,每天還必須甘之如飴。到了永樂大帝篡位登基後,這個問題應該解決。於是成立了內閣組織,和中書省有本質上的區別。所使用的都是品級比較低的老儒,到了後面內閣首輔就相當於宰相無疑。皇帝一看既然有內閣處理,自然開始怠慢政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霆最近狀態越來越好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