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鹹魚帶你看

    用喜劇的方式談悲劇,用諷刺的手法講人性。

    《驢得水》於2016年10月底上映,影片改編自同名舞臺劇,講述了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校長和三個老師共同合謀了用一頭拉水的驢虛構了老師“呂得水”。以此向教育局多領取一份薪水,但怎料教育局特派員來校視察,於是一場用目不識丁的銅匠冒充呂老師的荒誕事由此展開,而為了圓謊而繼續編制的謊言,既成為了電影推動劇情的動力,也為其悲劇性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隨著這一謊言的持續發酵,這個在特定環境中對知識分子的顛覆和教育腐敗的抨擊,透過本就並不牢靠的教師與銅匠的同盟關係,使故事變的越發幽默且賦有深度,看似道貌岸然者的愚昧,為了實現所謂夢想的不擇手段,最終令電影中每個人本自美好的預期被逐個打破,人性也在貪婪面前徹底淪喪了底線,其醜惡淋漓盡致的展現,構築了電影極為出色的內在縱深。

    《驢得水》的人物設定很有趣,每一個人物代表著一個面向的群體。

    校長是理想主義者,本分的裴魁山老師是現實主義者,唯一的女老師張一曼是個逃逸者,在這處無人問津的村莊她表演著放蕩,只是想脫離管束,青年老師周鐵男是個莽撞的熱血者,而校長的女兒是個單純的、對系統仍抱有希望的改良主義者。但最終,所有人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原本,對於銅匠,校長覺得這種啟蒙的星火或許可以喚起一個底層者向上的心智,但最終,卻意外點燃了底層中最惡毒的部分。他沒有變得如同人們想象中的知書達理,卻愈發虛偽、貪婪、狡黠又殘忍。當銅匠得知了自己被戲弄的感情之後,瞬間從溫順又質樸的底層者蛻變成一個狂躁的暴君,他要人們辱罵、毆打與自己有私情的張一曼,進而要求人們把她的頭髮剃光,而他賴以實現這份暴虐又可以恣意妄為的,不過是因為他攥著所有人的把柄,他藉由權力系統和他人的槍,讓理想主義的校長操持起剪刀,讓老實本分的裴魁山噴吐出最惡毒的髒話,他瞬間毀掉了一個女人的尊嚴,讓原本活潑開朗的張一曼遁入瘋癲。

    在這個過程中,熱血的周鐵男第一次見識了子彈的呼嘯,他曾經的強硬瞬間癱軟,迅疾轉變成一個比其他人更圓滑和奴性十足的幫兇,他讓自己變得麻木又刁蠻,自嘲著過去的幼稚,並給自己的轉向尋找藉口與合法性。所以,未經嚴酷考驗過的人性光輝,都是表演。而那表演往往一擊即潰。

    他們每個人都曾Sunny又上進,如今都變得面目可憎,如同畫皮蛻掉了偽裝。最初,這群人不過都秉持著美好的初衷,但卻引發了最悲劇的結尾。裴魁山求愛,想要一段純潔又正常的愛情,卻被羞辱,與愛慕者反目成仇;美華人捐款為了改變中國積弱的鄉村,但最終陷入一場混亂的騙局以一塌糊塗收場;張一曼想要一段無拘無束的生活,最終卻成為了瘋子;校長想啟蒙一個孩子,卻意外塑造了一個暴徒。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悲涼呢?

    那個美國慈善家說的一句“不可思議的中國”,這句蒼白的慨嘆卻成為了最精準的詮釋。最終,一切是被一個外部力量打破的,一個粗蠻的無產者——銅匠的妻子,以維護個人私利作為目的,卻意外導致了一場系統性陰謀的破產,它成為了一道微妙的隱喻,有關革命行為和正義行為的初衷,或許不一定具備多麼宏大的緣由。而有些陰謀被拆穿,有時卻也因為偶然。當所有人都走向自己厭惡的反面之後,一直篤信改良的校長的女兒也對一切喪失了信心,她成為了革命者,而最終,校長仍然是校長,學校也仍然照舊運作,即便以人命作為代價,一切也似乎從未被真的撼動,這才是最深邃的悲哀。

    這個故事中,有兩個隱匿的角色:那頭驢和從未出現過的學生。前者叫嚷幾聲,最終被殺掉,而後者從未在場。他們像漂浮的幽靈,無辜又缺席地俯視著這一切荒謬、熱烈又虛無的東西,慢慢生髮又旋即坍塌。從故事的荒誕性,黑色幽默的表達方式上來說,這部毫無明星,製作又談不上多麼精良的電影總讓人想起那部陳建斌導演的《一個勺子》。只不過後者是個當代故事,而《驢得水》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但其中那些人心人性中的荒蕪和殘忍,某些系統性的冷漠和麻木卻跨越時空達成了一次微妙的呼應。

    知名編劇鸚鵡史航在看過《驢得水》之後,對影片評價高度讚譽道“這是一部久違的好戲,情境設定先聲奪人,高山滾鼓愈演愈神,演員爆發起來都很準確。”

    在這出鬧劇中,人性陰暗一面的貪婪、懦弱、虛偽、無情暴露無遺。

  • 2 # 大豆和他的朋友們

    大概是近年來,我對阿倫特,對魯迅漸漸都有了不滿,所以對這種讚美也總有如梗在喉之感。

    2

    《驢得水》是一部不肯犬儒的電影,可是如果把矛頭對準被歷史糟踐的人,卻不能夠勇敢地對準糟踐人的歷史,那就太苛刻了。

    不要苛求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

    平庸固然看上去理應鞭笞,但更應該撻閥的難道不應該是歷史的醜陋?

    如果人性在發生地震,我們難道不應該要求歷史提供人性的避難所嗎?

    3

    我甚至會因此不喜歡電影裡的校長女兒孫佳那個角色。

    沒有槍對準她的頭,沒有人玩弄過她的愛情,作為一個好像是溫室裡長出的花朵,用她來說別人怯懦、醜陋未免太輕巧了。

    4

    脆弱的人經歷過歷史的暴風雨,能夠保守著內心的純正,的確是英雄。

    但若被暴風雨摧殘敗壞,也許我們更應該有的態度是與哀哭者同哭,而不是把自己摘出來,傲然地指著對方的鼻子痛斥。

    5

    讀到聖經新約部分的福音書時,裡面記載了耶穌的門徒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故事。

    因為懼怕,當耶穌被捕後,他三次否認自己認識耶穌。

    但是耶穌沒有指責他,只是默默地回頭看了他。

    我相信耶穌回頭看他時,不是指責,也不是失望,而是憐憫,是愛。

    6

    對於我來講,《驢得水》有一處特別動人。

    銅匠被張一曼“睡服”之後向她道別,女主人公故作灑脫地離去,突然銅匠深情地唱起情歌來。

    這歌聲真是猝不及防,令人潸然淚下。

    如果人性可以蜷縮在一個這樣動人的場所,不被傷害,難道不是人類之福嗎?

  • 3 # 張麻子聊幣

    《驢得水》它撕開了人性虛偽的假面,我們看到了赤裸裸的私慾和惡,展示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電影開場以歡笑,然後越看越笑,越笑越沉默。

    孫校長孫校長是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有夢想的知識分子,他懷揣著大庇天下拯救中國愚民改造舊國家的偉大理想,義務反顧地投身到下鄉支教掃除矇昧的事業中去,這是多麼崇高的人格啊。然而設計出“呂德水”老師吃空餉的是他,決定以謊言蓋謊言的是他,默許張一曼睡銅匠獲得照片的也是他,用恩情綁架張一曼,用親情束縛佳佳,最後雲淡風輕的一句“我打算留下來“,看啊,往事不存在了,他又是那個有著崇高理想的偉大教師了。

    你說他卑劣,他還真不是,他就是有夢想,一個知識分子的夢想,他想改變舊中國,想掃除矇昧,在大山之中、在荒涼之地播下知識和精神文明的種子。你說他自私,他還真沒那麼自私,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之下他都想過並且試圖過保全所有人,只不過比起“所有人”他的理想更為重要罷了。你可以說孫校長虛偽,說他偽善,說他自私,可他的心真不壞,他也不惡。

    裴魁山

    他和張一曼的那些愛恨情仇雖然穿插著各種葷段子,但是裴魁山告白的時候還是充滿溫情的,他那句“晚了”,很是動人。不管他是不是真愛她,不管他是不是真懂她,還是他只是在那裡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在那個當下,裴魁山就是想娶張一曼。

    至於後來他對張一曼無情的攻擊和言語刺傷,你可以當他是愛而不得之後的反目成仇,也可是當他是本來就瞧不起張一曼,被拒絕後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的應激反彈,可他,也真不是壞人。

    鐵男

    鐵男的形象就簡單多了,他就是一個恃強凌弱的混不吝。他多狂啊,仗著自己年輕力壯,上過學打過架,外在條件也不差,除了佳佳和孫校長,他心裡對誰都有一條明確的歧視鏈,最後在強權面前轟然倒塌,人家有槍啊,拳腳再厲害又有什麼用呢。所以鐵男說他要努力混進去,他想要權,有權就能支配一切,這大概是每一個失敗者之後的“頓悟”吧。

    ——“我就是虛與委蛇,等我當上大官了,我一定好好整治他們。”“我就是應酬一下,等我也有錢了,我肯定不和他們來往。“

    都是多麼熟悉的論調啊,然後等你成功了有錢了當官了握權了,變成了自己當初最憎惡的嘴臉,承認吧,你就跟他們一樣的人,你就是想成為那樣的人。於鐵男來說,他狂慣了,面對槍的時候拳腳不好使了,那他只能想辦法擁有槍,然後繼續狂。

    張一曼

    張一曼是整個電影的靈魂人物,她或許有一段悲慘的身世身陷囹圄被孫校長搭救,然後改頭換面成了一個下鄉支教的知識分子;她或許是女性意識覺醒的代表,卻慘遭犧牲和迫害;她或許只是單純的性解放,迷戀性交,但是就衝她跟裴魁山說“我以後再也不招你了,真的”,我就知道她是個好姑娘。

    她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裴魁山說要給她安定給她婚姻,但是她想要的是自由。她知道自己不是裴魁山心目中的樣子,也給不了裴魁山想要的情感和生活,裴魁山認真了,她知道自己不能傷害真心,無論是裴魁山還是銅匠,她的本意都是不想傷害他們,可是戲劇化就在於,裴魁山和銅匠都被她深深傷害並且恨她入骨。我同情這個好姑娘,她的意識覺醒,她想要的自由在當時時代是肯定不會被接受的,不要說民國就是放在現在,依舊會被流言蜚語戳著脊樑骨。她是勇敢的,她敢於承認自己,面對自己,敢於直視有色眼光,但她也是懦弱的,她屈服於恩情桎梏,她直視流言卻不能蔑視流言。

    佳佳

    佳佳是整部電影裡最幸運的女人,她有一個好父親,有一個強悍的暗戀者,還有一個在延安的哥哥,所以她有資本天真幼稚,有資本作。她可以為了救驢棚跟所有人張牙舞爪的生氣跳腳,她可以驕傲任性的和所有人對著幹,她稚氣未脫,她美好天真,有孫校長和鐵男的庇佑,她可以永遠的不長大,一直任性下去。她的內心很純淨,其他人對銅匠都是歧視的,嘴上說著”有教無類”,卻把他當下等人對待,只有佳佳願意教銅匠。

    這個囂張跋扈的又幹淨透明的小姑娘卻不得不長大了,驢得水被殺了吃肉的時候,佳佳哭著說“是我把人教壞了”,這應該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惡,這個世界上是真的有死亡有壞人的,壞人是不會管你是誰的女兒,也不會在乎你受不受傷。

    銅匠夫婦

    銅匠是整個電影起承轉合的關鍵人物,他卑微普通,沒受過教育又很貧窮,機緣巧合之下知道了生活的另外一種開啟方式,然後魂不守舍。的確啊,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見過了繁華誰又能甘心卑賤?他不滿足於現狀,他想要更有尊嚴的活,他想讓鄙棄他的都遭到報應,他只是不甘心,想改變命運而已。人都是自私的,當有了慾望之後,只想著滿足自己的慾望,又怎麼會在乎他人的死活?

    整部電影最無辜的就是銅匠妻子,一個普通的沒受過教育的農婦,習慣了粗暴的對人對事兒,她是無知又彪悍,可是她卻有著一套明確的原則:我丈夫出軌我教訓他,你憑什麼侮辱他?

    《驢得水》裡的主要人物不多,也沒有什麼大奸大惡的人,大家都不壞,只是每一個人都帶著私慾,誰都不是高尚的,誰都有缺陷,在特定的環境之下他們展示了人性的自私與醜惡,組合演出了一場荒誕劇,過程全是荒唐,結局註定是一紙悲涼。

  • 4 # 方寸之間2016

    人性,要放到時代的大背景中去考量。人之初,性本善。或為了生存,或為了佔有,或為了個性,都逃不出時代的大背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白合同效力是怎樣的?如何認定黑白合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