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躲在屋簷上的貓頭鷹
-
2 # 共情者
想到個異曲同工的畫面。
一個女神坐在舞臺中央,男生們紛紛湊進去打招呼、聊天,只有一個呆子在另外的角落,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最後,她引起了女神的注意,產生了好感,有了後面的故事。
這是吸引力法則。
想到個異曲同工的畫面。
一個女神坐在舞臺中央,男生們紛紛湊進去打招呼、聊天,只有一個呆子在另外的角落,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最後,她引起了女神的注意,產生了好感,有了後面的故事。
這是吸引力法則。
生活中,有些事情你越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往往結果就會給你一個個大大的失望,這也許就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緣故吧
為什麼越是很重視,付出了一定心血的事情,越容易辦錯呢?
很簡單,早前,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 .韋格納就做過一次非常著名的“白熊實驗”。實驗的過程是剛開始的2分鐘,請參與者一定一定一定不要想一個胖乎乎,毛絨絨的白熊;一旦你想到白熊的時候,遊戲就結束了,最後,遊戲的結果令人感到意外:90%的人在一分鐘不到的時間都想到了教授實驗前描述的“胖乎乎,毛絨絨”的大白熊。
這個著名的“白熊實驗”告訴了我們,當我們在開始的時候,大腦就會不自覺的跳出兩種提示:一是提醒我們不要去想那隻白熊;二是跳出來檢查我們到底有沒有想,而這兩種提示都在強化我們去想,反而加劇了我們的緊張,當我們越緊張,我們就越想解決問題,結果問題就越嚴重。
這樣的例子生活中也經常遇到,比如考駕照,大家基本上都經歷過,平時訓練的時候操作都是很正常,很順利的,可是就是到了考場,你會發現一次透過的都不是平時訓練特別好的那些人,而是心態特別輕鬆的人,再比如生活中,你用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你越是集中注意力,越是全神貫注地努力,你的手就會控制不住的顫抖,線也就越不容易穿入那個小小的針眼。這種現象被稱為目的性顫抖,也叫穿針心理。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你越是在乎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想的越多,然後就對自身的束縛就會越大。總結如下:
1 過度在乎結果,導致自身壓力過大影響結果:
對於很多人來說,考試不僅僅是考試,他們賦予它很多其他的意義,而且往往會用負面假設來反襯。
比如自尊感——“我要是考不好其他人會不會笑話我”;
比如價值感——“我這都做不好,還能做什麼”。
2 壓力過大影響行為表現:
大家都聽過“有壓力才有動力這句話”,它確實有道理,但這是壓力適度的情況下。
事實上壓力與表現並不是成正比關係,而是倒U型關係,也就是說:只有當壓力在你的最優承受區間時,你的表現才是最好的,壓力過大時,它就會變成你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