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暗漠世界
-
2 # OneFirst課程嚴選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具有多種生理功能,蛋白質攝入過多過少均不利於健康。因此為了保證身體健康,蛋白質應有適宜的攝人量,保證機體蛋白質“夠用而不過多”。
首先我們的知道蛋白質長期攝人不足,會出現疲倦、體重減輕、貧血、免疫和應激能力下降,傷口癒合不良、生殖功能障礙等。婦女可出現月經障礙、乳汁分泌減少。嬰幼兒、青少年生長髮育遲緩、消瘦、體重過輕、甚至智力發育障礙。攝入蛋白質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易導致鹼中毒;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增高;加快骨質疏鬆,增加腸道癌症危險。
其次咱們蛋白質攝入量隨著膳食攝入量的增加而有所增高,重體力勞動時,熱能需要量增高。體力勞動是否增加蛋白質的需要量,也有不同的意見。較多的看法傾向於在勞動尚不熟練的階段或在運動訓練時期,提高蛋白質的供給對修補組織和預防運動性貧血是有益的,專家認為某些可能發生挫傷的運動,如足球或摔跤,蛋白質需要量增至每日g.kg-1體重。
當然實驗研究報道中國體操運動員蛋白質需要量是1.8g.kg-1體重,其中2/3是優質蛋白,蛋白質佔總熱能的12~14%;兒童或者少年運動員按單位體重計算,蛋白質的需要量比成年人高,9~11歲體操運動員的需要量為3g左右。已知劇烈的肌肉活動可增加紅細胞的破壞。透過實驗證明,在運動實驗開始時,紅細胞、血紅蛋白、血清蛋白都下降。下降持續時間的長短和蛋白質攝取量有關,如每天攝取蛋白質1~1.5g.kg-1體重,血紅蛋白和血清蛋白降低後不易恢復。這種運動期間出現的貧血為運動性貧血。根據動物實驗推測運動性貧血的機理是:劇烈運動時,可能由於腎上腺素的作用,使脾臟收縮釋放出溶血因子以破壞紅細胞。從紅細胞遊離出的血紅蛋白可用於製造肌紅蛋白和新的紅細胞,以適應運動的需要。為了預防運動性貧血,Yoshimura提出在體力鍛鍊期間,蛋白質供給量應為每日g.kg-1體重。
蛋白質的攝入時間健身界普遍相信負重運動後 10-60分鐘會出現“合成代謝視窗”的時間,是補充營養增肌的黃 金時間。一般假設阻力訓練時長在 45-90分鐘左右,建議是運動前的一餐和運動後的一餐間隔不要 超過 3-4小時。建議在運動前 1-1.5小時補充一些簡單的碳水化合物還有蛋白質。在運動後 1小時左右注意蛋白質的適量補充。
回覆列表
越多越好 ,蛋白質本身供能少, 過多攝入也不會轉化成脂肪 。蛋白質多的都是肉蛋奶, 脂肪含量都不少,所以要看自己能承受多少脂肪攝入來進食, 但是不要低於1.8克每千克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