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聯合防務
-
2 # 史海挖掘者
沒有航空母艦就用戰列艦改
舊日本帝國海軍不僅僅想過,也動手改過,但是效果並不好,還不如造一艘新的航空母艦。比如伊勢號和日向號這兩艘老式戰列艦就改成了所謂的航空戰列艦,但是根本沒有起到航空母艦的作用,仍然只能作為常規戰列艦使用。
一.改裝難度大,價效比不高
首先要拆掉炮塔,還要增加機庫和飛行甲板,安裝彈射器和升降機。這樣改裝後,為了保持軍艦的重心穩定,還要鋪設大量的混凝土,增加水平裝甲帶。比如伊勢號就在甲板上鋪設了200毫米厚的混凝土,又把1米厚的混凝土灌進主駕駛室和備用駕駛室。
1943年完成改裝的伊勢號航空戰列艦
即使這樣改裝後,排水量達到3萬多噸的伊勢號和日向號也只能攜帶20來架飛機。連排水量只有1萬噸左右的龍驤號和祥鳳號航空母艦都可以攜帶30架飛機。儘管這些飛機可以彈射起飛,但是如何降落又成了個大問題。轟炸機起飛後只能降落在其他正規航空母艦或者陸地上,水上飛機則可以使用吊車回收。這就決定了這種改裝後的航空戰列艦無法單獨進行作戰,必須與其他航空母艦配合,作戰效能比常規航空母艦差的太遠了。而且這些飛機能夠攜帶的彈藥也非常有限。
伊勢號戰列艦
二.沒有足夠的飛機
伊勢號和日向號戰列艦改裝完成後,已經是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海軍幾艘主力航空母艦上的飛機都還得不到有效的補充,更不要說這兩艘不倫不類的航空戰列艦了。日向號就沒有攜帶過足夠的飛機,而伊勢號的飛機也是停到陸地上,仍然只是發揮戰列艦的作用。
日向號戰列艦
三.沒有飛行員
日本海軍在戰爭後期已經嚴重缺乏有經驗的飛行員了,飛行員的訓練時間一再縮短。伊勢號完成改裝一年後,飛行員的訓練仍然沒有完成。伊勢號也從來沒有使用過航空戰列艦的新功能
即使是偷襲珍珠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本海軍其實仍然沒有把航空母艦當成艦隊作戰的主力與核心,很多人仍然認為,航母只能打固定的、無防備的目標(比如珍珠港)。他們認為,對於運動中、戒備中的戰艦和艦隊,航母的攻擊效果將會很差,最多隻能起到騷擾作用,最後仍然要靠戰列艦來完成最後一擊。按照戰前日本的“九段擊漸減戰略”,航母的任務包括前衛偵查戰、對敵航母攻擊戰、主力決戰制空權奪取戰、擴大戰果追擊戰等等,主力決戰的任務則是戰列艦隊的。這一點從中途島戰役日軍的作戰計劃就能看出端倪:日本航空母艦在中途島戰役中衝在前面,而且主要任務之一是轟炸中途島,為登陸做準備。而山本五十六親自帶領戰列艦隊在後方,準備與可能出現的美國艦隊決戰。
事實上,日本海軍因循守舊的程度是非常讓人瞠目結舌的。即使是中途島戰役之後,聯合艦隊仍然把戰列艦視作瑰寶,不肯輕易動用,也不願讓戰列艦與航空母艦共同執行任務,而是固執地指望著用戰列艦來進行一次幻想中的“總決戰”。一直到馬里亞納海戰,日本海軍編組第一機動艦隊,才算是真正確立了航空母艦的核心地位,但這已經是1944年了。
上面是戰術方面的問題,把戰列艦改造成航空母艦還面臨很多技術方面的問題。其實,把一艘完整的戰列艦改造成航母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因為需要大拆大建的地方太多了。首先得把所有上層建築都拆掉,然後還得拆掉一大半艙室。再然後還要在拆完這些的基礎上再新建一大批艙室,再建設上層建築……老實說,這個工程量和耗費的時間甚至比新建一艘艦隊航母還多。
舉個例子,日本海軍的“伊勢”號戰列艦改造成航空戰列艦(上圖),僅僅是拆掉尾部主炮塔,加裝一小段飛行甲板和小型機庫,以及必要的航空裝置就花了9個多月。如果整個改成航空母艦呢?按日本海軍自己的樂觀估計,需要1年半,但實際上根本完成不了。要知道,在戰列艦艦體基礎上改造的“信濃”號航空母艦都花了2年多的時間才勉強完工。而新造的“雲龍”級航母也只要不到2年的時間而已。所以,直接拿現成戰列艦改造航母在時間和成本上都無法接受。事實上,世界各國海軍也基本沒有拿完工的戰列艦或者戰列巡洋艦改造航母的,最多也不過是用未完工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的艦體來改造,起碼少了拆除大量建築這麼一道工序,要快不少。
另外,戰列艦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要知道,在瓜達爾卡納爾群島戰役期間,日本的金剛級戰列艦可是整個日本海軍最活躍的軍艦之一,而且也確實給美軍帶來了一些麻煩。
所以,無論從技術上、戰術上還是實際應用的角度考慮,日本都不會、也不可能把戰列艦都改成航空母艦。